书城励志财富成功学(智慧生存丛书)
14989900000022

第22章 用专业与信心创造财富(3)

从主体角度看,自卑的形成虽与环境因素有关,但其最终形成还受到个体的生理状况、能力、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童年经历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仍将顽固地保存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所以,童年经历不幸的人更易于产生自卑。我们过这样的体验:孩提时,总觉得父母比我们大,而自己是最小的,要依靠父母,仰赖父母;另一方面,父母也会强化这种感觉,令我们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我们是弱小的”这种感觉,从而产生了自卑。

良好的个人素质对自卑的克服有重大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建立自信的基础。面面俱到的优秀者、强者,肯定与自卑无缘,问题是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乃至生活的各方面都是一个强者、优秀者,即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从理论上说,天下无人不自卑,自卑的情形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人都存在自卑感,只是表现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对此,拿破仑讲述了三个孩子初次到动物园的故事:

“当他们(三个孩子)站在狮子笼前面时,一个孩子躲到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一点也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都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们各自的感觉。”自卑感展现在哪一方面,表现为何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实际上都存在自卑。

拿破仑·希尔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自卑感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模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孤僻怯懦型

由于深感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谨小慎微”成了这类人的座右铭。他们像蜗牛一样潜藏在“贝壳”里,不参与任何竞争,不肯冒半点风险。即便遭到侵犯也听之任之,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或在绝望中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咄咄逼人型

当一个人的自卑感最强烈的时候,采用屈从怯懦的方式不能减轻其自卑之苦,则转为好争好斗方式:脾气暴躁,动辄发怒,即便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寻求各种借口挑衅闹事。

滑稽幽默型

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用笑声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这也是常见的一种自卑的表现形式。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费丽丝·蒂勒相貌丑陋,她为此而羞怯、自卑,于是运用笑声,尤其是开怀大笑,以掩饰内心的自卑。

否认现实型

这种行为模式是自己不想看到,也不愿意思考自卑情绪产生的根源,而采取的行为来摆脱自卑。如借酒消愁,以求得精神的暂时解脱等方法。

随波逐流型

由于自卑而丧失信心,因此竭尽全力使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唯恐有与众不同之处,害怕表明自己的观点,放弃自己的见解和念头,努力寻求他人的认可,始终表现出一种随大流的状态。

上述各种自卑心理的表现形式,都是对自卑的消极适应方法,也称自卑的消极“自我防卫”。心理学家实验证实,消极的自我防卫会使精力大量消耗在逃避困难和挫折的威胁上,因而往往难以用于“创造性的适应”,使自己有所作为。这是自卑的消极方面。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常人,都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优势,再在另一些方面表现出劣势,也会或多或少地遭受挫折,或得到外界环境的消极反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劣势和挫折都会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成功者能克服自卑,超越自卑,其重要原因是他们能运用调控方法提高心理承受力,使之在心理上阻断消极因素的交互作用。一般情况下,成功者运用的调控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认知法——就是通过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评价,认识到人不是神,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全知全能。

人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智力,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完美无缺。对自己的弱项或挫折,持理智的态度,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将之视为天塌地陷的事情,而是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现实,这样便会有效地消除自卑。

2.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有能力做的事情上,可通过致力于书法、绘画、写作、制作、收藏活动。从而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的自卑阴影,缓解心理的压力和紧张。

3.领悟法——也叫心理分析法。一般要由心理医生帮助实施。

其具体方法是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分析找出导致自卑心态的根本原因,使自卑症结经过心理分析返回意识层,让求助者领悟到:有自卑感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让过去的阴影来影响今天的心理状态,是没有道理的。从而使人有“顿悟”之感,从自卑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4.作业法——如果自卑感已经产生。自信心正在丧失,可采用作业法。

先寻找几件比较容易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后便会收获一份喜悦,然后再找到另一个目标。在一个时期内尽量避免承受失败的挫折,以后随着自信心的提高逐步再向较难、意义较大的目标努力,通过不断取得成功,使自信心得以恢复和巩固。一个人自信心的丧失,往往是在持续失败的挫折下产生的,自信心的恢复和自卑感的消除也得以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自信恢复一分,自卑的消极感就将减少一分。

5.补偿法一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来补偿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受。

有自卑感就是意识到自身存在着的弱点,并且心理上也惧怕这种弱点,然后又沉浸在这些弱点中而无法自拔,最后只好寻找另外的方面来补偿自己的这种痛苦感,最终这种强烈的自卑感,反而促使人们在其他方面超常的发展,这就是心理上的“代偿作用”。即是通过补偿的方式扬长避短,把自卑感转化为自强不息的推动力量。耳聋的贝多芬,成为了划时代的“乐圣”;少年坎坷艰辛的霍东,没有实现慈爱的母亲的期望——成为一代学者,但不是读书材料的他,后来却在商界大展宏图。许多人都是在这种补偿的奋斗中成为出众的人的。古人云:“我之才能,自非圣贤,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敝”,故从这个角度上说,天下无人不自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完全不必为“自卑”而彷徨,只要把握好自己,成功的路就在脚下。

下面介绍几种战胜自卑的方法:

1.补偿战胜法

自卑感较强的人,常常通过牺牲自己的权力而让旁人来证实自己。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差异,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是想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这种人一样”等。这种想法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挫折,使自己更加抑制和自责。实际上,你自己就是你自己,不必“像”别人,更没有别人要使你“像”。因此,要想不被周围的环境所俘虏,走出自卑,就需要敢于面对挑战,并迎接它、战胜它、超越它。补偿心理学就是自卑心理学的法宝。什么是补偿心理学呢?补偿心理学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机能)。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个体总有一些偏差。为了克服这些偏差,于是从心理方面寻找出路,力求得到补偿。自卑感愈强的人,寻求补偿的愿望往往也就愈大。

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变位),为克服自己处理上的缺陷或心理学上的自卑感(劣等感),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特征、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卑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变成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受也愈强——而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补偿自己不足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及自我教育。他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月光下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乏作了全面补偿,最后他成了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自卑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

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地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你努力纠正或者以别的成就(长处)弥补这些不足。这些经历将使你的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不屈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自卑能促使成功,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作为发展自己的跳板。所以,一个人的真正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中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你的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想要摆脱自己心理或生理方面带来的自卑感,就要善于寻找运用别的东西来替代、弥补这种自卑意识。一代球王贝利通过补偿心理克服自卑的经历,或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球王贝利的名声早已为世界众多足球迷所称道,但如果说,这位大名鼎鼎的超级球星曾经是一个自卑的胆小鬼,许多人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时间倒退30年。“我为什么总是这样呆呢?”那时的贝利可一点儿也不潇洒,当他得知自己已入选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竟然紧张得一夜未眠。他翻来覆去地想:“那些著名球星会笑话我吗?万一发生那样的尴尬情形,我有脸回来见家人和朋友吗?”他甚至还无端猜测:“即使那些大球星愿意与我踢球,也不过是想用他们绝妙的球技来反衬我的笨拙和愚昧。如果他们在球场上把我当作戏弄的对象,然后把我当白痴似的打发回家,我该怎么办?怎么办?”一种前所未有的怀疑和恐惧使贝利寝食不安,因为他根本就缺乏自信。虽然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忧虑和自卑却使他情愿沉寂于希望,也不敢迈进渴求已久的现实。真是不可思议,后来在世界足坛上叱咤风云,称雄多年,以锐不可当的勇气踢进一千多个球的一代球王贝利,当初竟是一个优柔寡断、心理素质非常脆弱的自卑者。

贝利终于身不由己地来到桑托斯球队,那种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简直无法形容。“正式练球开始了,我已经吓得几乎瘫软”。他就是这样走进一支著名球队的。原来以为刚进球队只是练练盘球,传球什么的,然后便是当板凳队员。哪知,第一次,教练就让他上场,还让他当主力中锋。紧张得贝利半天没回过神来,双腿像长在别人身上似的,每次球滚到他身边,他都好像是看见别人的拳头向他击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几乎是被硬逼着上场的,而当他迈开双腿不顾一切地在场上奔跑时,他便渐渐地忘了自己是跟谁踢球,甚至连自己的存在也忘了,只是习惯性地接球和传球。在快要结束训练时,他已经忘记了桑托斯球队,而认为又是在故乡的球场上练球……那些使他深感畏惧的足球明星们,其实并没有一个人轻视他,而且对他相当友善。如果贝利的自信心稍微强一些,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精神煎熬。问题是贝利从小就太自尊,自视太高,以致难以满足。他之所以会产生紧张和自卑,完全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一心只考虑别人将如何看待自己,而且还以极苛刻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这又怎能不导致怯懦和自卑呢?极度的压制会淹没本身具有的活力和天赋。

通过忘掉自我、专注于足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正是贝利克服紧张情绪,战胜心理脆弱的法宝。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正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贝利战胜自卑心理的过程告诉我们:尽量不要理会那些使你认为你不能成功的疑虑,勇往直前,即使明知道要失败,也要去做做看,其结果往往并非真的失败。久而久之,你会从紧张、自卑、恐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医治自卑的对症良药是:不甘自卑、发愤图强、予以补偿。

学会自我补偿,自卑的阴影就不会再将你纠缠。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处境不同,面临的机遇不同,成功的程度和方向也不同。用自己的本色和真实的感情来创造前程,这就是一个人的成就。所谓成就,无非扬长避短,尽力而为的结果。即使没有成就,没有建树,只要你充分发挥了生命的能量,就享受了成功的人生。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迷信他人,这是才能得以发挥的心理基础。

另外,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

人的发展离不开失败与成功。由于失败对人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那么,一个人一旦面对失败,该如何自我解脱(补偿)呢?拿破仑·希尔认为,关键是要用理性的态度:

(1)做到大志不改,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

(2)注意调整、降低原来不合实际的“目标值”,及时改变策略,再作尝试;

(3)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

(4)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即采取一点“自我调适”、“自嘲”之类的精神胜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