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成功学(智慧生存丛书)
14989900000002

第2章 用奋斗去创造财富(2)

墨麒麟1948年4月4日生于辽宁开原县。1971年从乡下返城到辽宁清河发电厂工作。他的业余爱好是写诗,从中学就已开始。无论生活怎样坎坷,从未间断。中学时曾对一个女同学产生好感,激发灵感,创作叙事诗《雪霁》。

1976年11月,诗友相聚,神侃诗话,谈起闻一多想写史涛《杨玉环》,鲁迅想写长篇历史小说《杨贵妃》,均未能实现。这时,有人又说,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但缺乏长诗。特别缺乏像《奥德赛》、《摩诃婆罗多》那样辉煌的史诗,不能不说是遗憾。这时,墨麒麟心里一亮,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诗友们一方面支持他,一方面又指出,此路坎坷,非同小可,没有超人的意志,不可妄下决心。墨麒麟则说,越难越有味道,不写出长诗《杨玉环》死不瞑目。目标既已确定,墨麒麟开足马力,全力以赴,除了上班以外,全部时间用于创作。光查资料就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相当于念一个大专的时间。他还到西安去考察,搜集民间传说。他起大早先坐汽车后坐火车去沈阳图书馆,晚上再乘火车汽车回来上夜班,而且长年不辍,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三年里,他不逛商店,不打扑克,不下饭店,时间对他极为宝贵。

1980年11月,他进入创作阶段,宿舍没有桌子,他用一块木板在膝盖上写。宿舍太闹时,他就到僻静的路灯下去写。同事劝他,放轻松日子不过,干吗过这种苦行僧的生活,他不为所动。有人要给他找对象,他一次又一次推辞。他说,找对象要分多少心啊。不写成,不能找对象。后来诗友们劝他一句话,“家总比宿舍清静,而且有人照顾你。”他开了窍,于是快速结婚成家。有爱人照顾,生活琐事省了不少时间。他也体贴爱人,为了不影响爱人休息,他每天晚上都在厨房里写作。经常通宵达旦,睡在桌子上。他照样不逛商店,不陪爱人游玩。爱人气得说,嫁给了一个植物人。

一次他遇见了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他把诗稿拿给这个人。这个人不屑一顾地翻了翻,随口便说:“一个工人写长诗,谈何容易,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都不敢轻易尝试。我看你还是好自为之吧,不要白花工夫。”

说得墨麒麟心里好凉快。墨麒麟不得不重视他的意见,一连几天吃不好睡不安。最后他说:“如果容易不是早有人做成了吗?正因为难我才有了机会;正因为难,创作的意义才巨大。如果一蹴而就,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他坚定了信心。历时18载,五易其稿,《杨玉环》终于创作完成。分《倾城》、《倾国》两册。总共24000行,30多万字。超过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和拜伦的《唐璜》。

18载过去,他终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实现了夙愿。

首创灰学巨著的人

孙万鹏出了一套世界首创的书——“灰学”系列专著,共13本,320万字。1995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孙万鹏灰学文集》共3册。

全国著名学者、专家组成的评议委员会认为,孙万鹏“不啻于放了一颗文化原子弹”,是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经CABI 光盘、美国国会图书馆光盘数据库等检索表明,灰学为孙万鹏首创,学术成就绝对居国际领先水平。

孙万鹏的灰学由《灰色价值学》、《灰农学》、《表现学》、《调查学》、《改革学》、《选择学》等组成。其中《灰农学》已被中组部组织的农村工作研讨班作为辅导教材。1996年10月14日,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副部长徐光春接见了向首都大专院校赠送灰学论著的孙万鹏,对灰学理论与文集的成功创建并出版表示祝贺。刘云山在接见中说:“在我国,省长、部长多得很,但灰学创始人只有你一个。现在有理由相信,你的灰学理论将会逐渐显示出它的价值,从而流芳百世。”

这样一部填补人类文化史空白的巨著,是孙万鹏在同病魔搏斗的9年中写出来的。

9年书写320万字,任何健康的写作高手都会叹服,更何况他是在病中。

孙万鹏1940年生于瓯江畔鹿城一个裁缝家中。1959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43岁当上浙江省农业厅厅长。

在主持厅里日常工作中,他在图书馆做了大量的研究,想要探索一条开放型农业之路。

1982年,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在国际论坛引起轰动。当时孙万鹏正在中央党校学习。他敏锐地感觉到,邓教授以数学语言揭示的理论,其价值不低于刚获诺贝尔奖的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如果以现实的人类生活为分析对象,深入开掘灰色理论的内涵,将会对人类做出一个大贡献。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孙万鹏利用工作之余博览群书,广泛收集资料,打算把这一套灰学的鸿篇巨著撰写出来。

正当他满怀抱负之时,1987年9月,他患了癌症。简直是晴天霹雳。他首先想到的是,他还有多少时间写灰学。他要和时间赛跑。他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部巨著完成。

病魔的折磨,常使他失去知觉。醒来之后,他立即拿起笔写作,就像刚刚睡醒一样。写着写着,他觉得力气不够了,就做一下气功,接着再写。他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灰学写完。他写出一本,来不及停顿,赶紧写第二本。他要写出全部内容。

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能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坚定的学术使命和热烈的写作感受,加上积极的治疗和亲友的关照,他竟奇迹般的活下来了。9年,他终于完成了灰学巨著。心愿满足了,但是他没有停顿。他又开始写大众灰学丛书:超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全准思维方式》和《全准论》。

永远不轻言放弃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人从百老汇大排长龙寻寻觅觅的人群中脱颖而出,然后又有人风靡百老汇了。但是风靡百老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拿下的。只有在一个人拒绝就此罢休“之后”,百老汇才会用金钱回报认同其天赋才华。

于是我们知道此人已发现征服百老汇的诀窍了。秘诀始终和“恒心毅力”脱不了关系。

芬妮·赫斯特的奋斗史里,就有这样一则故事。她1915年来到纽约,要化写作为财富。转化并没有在一夕之间来到,但终究是来临了。有四年之久,赫斯特小姐亲身体验踩遍纽约人行道的滋味。她夜以继日地工作并怀抱梦想。希望变黯淡的时候,她没有说:“好吧!百老汇,算你赢了!”她说的是:“很好,百老汇,你是可能打倒不少人,不过,那可不是我!我会逼你放弃。”在她能有一篇故事刊登在周六晚邮报之前,该报已退了她36次稿。一般的作家和其他行为的人都一样,碰到第一次退稿,就会放弃了。她踩了四年人行道,因为她决心要赢。

之后,回报来了。魔咒一下子解除了,无形的向导已考验过芬妮,芬妮也通过测试了。从此以后,出版商络绎不绝往来于她家大门。钞票来得飞快,她几乎来不及数。然后是拍电影的人发掘了她……你可以由此看出恒心毅力可以办到什么事。芬妮·赫斯特不是例外。任何人若累积了大笔财富,你都可以一口咬定此人必定坚忍不拔。百老汇可以给任何一位乞丐一杯咖啡和一块三明治,但是百老汇要求那些想做大赢家的人必须坚忍不拔。

不能不承认,大多数未成功者不是没有尝试过,他们也采取过行动,也有过辉煌的奋斗史。

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让自己的奋斗永远成为历史了。

他们轻言了放弃。他们正干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个变故,使其遭受了损失和挫折。大多数未成功者都是在这个时候很轻易地就放弃了。于是奋斗者的行列中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豪迈和自豪永远地成了历史。他们没有成功可以炫耀。只能去炫耀历史。岂不知,他的一切辉煌的过去,都因为放弃而黯然失色。

去观察一下成功者,去分析一下他们走过的道路,哪一个不是与失败顽强地奋斗过;哪一个不是当挫折降临的时候,坚定地说一句“还要干,绝不放弃”;哪一个不是以铮铮铁骨的男子汉气概挺了过来。由于他们不轻言放弃,他们的名字才荣幸地登录在“上帝”手中的成功者名录上。

不要轻言放弃,在那生命的关口,在那决定命运的大决战里,一定要调动全部的智慧,挖掘自己全部优秀的心理品质——只要你肯去挖掘,任何人都具有,去拼搏吧。只要你在这个关口不轻言放弃,你就能够成功。有个历尽坎坷的成功人士总结了一个成功公式。不无道理:“无数次失败相加,等于成功。”

永不服输的歌手

2003年,周杰伦25岁,这么年轻就成为歌王,令人羡慕不已。周杰伦说:“明星梦并非遥不可及,任何人都可以做。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我永不服输的结果。”

周杰伦3岁的时候,表现出音乐天赋,妈妈就拿出积蓄为他买了钢琴,然后用“棍棒教育”的方式,使周杰伦弹得一手好钢琴。这使他在台北淡水高中的时候,就成为学校的“知名人物”。

“知名”和“钢琴”没有给他带来幸运,1996年6月,他高中毕业后到一家餐馆当了服务生。服务生不好当,稍不留神就挨训斥。有一次,他托着菜盘,边走边听歌,一不小心,与一位女服务员撞个满怀。女服务员的手烫出水泡,大哭不止。餐厅经理赶过来狠狠地训了他一顿,还罚了他半个月的薪水。而他难受的是买音乐资料的钱不够了。

周杰伦并没有因为“音乐无用”和地位卑微就停止对音乐的追求,他把差不多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音乐上,把差不多所有的工资都用来买音乐资料。他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学习。

不久,餐厅配备了钢琴,找了几位钢琴师都不满意。

瞅准一个没人的机会,周杰伦忍不住上去弹了一曲,不想就被老板知道了。那韵律,那情调,都合老板口味。于是,这个18岁的男孩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当上了钢琴师。机会终于眷顾他了。

他只是迈上了这条路上的第一个台阶。

1997年9月,他长大了一岁。他表妹为他介绍了一个伴奏的机会,他却演砸了。他伴奏的音乐,让歌手唱起来非常难听,台下嘘声四起……周杰伦难受极了,可是他并不灰心。不久,正是这家他去伴奏的台湾阿尔发音乐公司请他去专职写歌。他很高兴,辞了职就去上任。没想到,安排他的职务却是“音乐制作助理”。这是一个什么杂事都得做的工作,包括给同事买盒饭。他想,怎么也比餐厅强,至少是个音乐的环境。于是,他勤快地干好所有的事。一次,因为人数不断增加,他买盒饭从12点一直买到下午3点,连口水都没喝上,他却毫无怨言。终于有一天,老板给他配备了办公室,让他专职写歌了。

他有了可以放飞梦想的平台,创作欲望喷薄而出。他创作了大量的歌曲。然而,当他把这些歌曲拿给老板的时候,每一次,老板都失望地摇摇头。老板感到,他的音乐天赋很好,可乐曲总是怪怪的,不讨人喜欢。时间一长,老板想,得给他一点刺激,加点压力。周杰伦又送去自己创作的歌曲,老板只扫了一眼,就揉成一团,扔进纸篓。

周杰伦什么也没说,转身出去时,眼泪流下来。自己创作了这么多的歌,老板一首也没看中。他感到屈辱。他想放弃,他不愿意忍受这种屈辱。可是,他也明白,如果放弃,就等于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

他终于选择不放弃。屈辱激发了一股劲头,他每天都创作一首歌。一连七天,老板每天早晨8点上班时,准能见到他的作品。老板虽然觉得他的作品还不成熟,但是,老板感动了。1998年2月,把他的歌曲《眼泪知道》推荐给刘德华,遭到拒绝——“眼泪怎么会知道?”又把他专门为张惠妹精心创作的《双截棍》推荐给张惠妹,遭到了更加干脆的拒绝。

一次次失败,周杰伦迷茫了。是否还有出头之日,自己还是那块料吗,他开始怀疑自己。就在这关键的时候,老板对他说:“别忘了,你对音乐有独特的理解力。”在迷茫的时候,这一句肯定的话语,胜过千斤奖赏。周杰伦说:“我不能放弃!我不能放弃!我不能放弃!”

在他到这家公司两年多而毫无成绩的时候,1999年12月,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给你10天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我就从中挑出10首,为你出唱片专辑。”

周杰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毫无成绩的人怎会享受如此待遇?当他证实这是“真的”时,热血上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涌出一股拼命的热情,买来一大箱方便面,钻进创作室,任由激情喷发,一首接一首地创作,直到疲惫不堪时,打个盹儿,醒来继续创作。连轴转了10天,50首歌创作出来了。老板佩服他的速度,也佩服他的毅力,兑现诺言,经过大半年的制作,他的第一张专辑《杰伦》制作出来了。刚一上市,就一鸣惊人,被歌迷抢购一空,并得了三项大奖。

一发而不可收,他的每张专辑都风靡歌坛。2002年初,在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中,他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男歌手”。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他说:“当幸运之神还未降临的时候,请不要着急,并耐心等待,并非你不是天才,而是时间还未到,我为这一天,努力了20年,而且这中间,我从来不曾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