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幽默笑话
14989500000058

第58章 奇思妙联(5)

乾隆听说新科状元不肯作驸马,有几分不快。心想:好一个不识抬举的胡长龄,请你上轿你不上,我倒要看看你那原配夫人是个什么样的美人?试试她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学问!于是,下圣旨宣胡氏进宫。

胡氏马上赶到京城。皇帝率领三宫后妃,在后宫召见状元夫妇。只见胡氏农妇装束,青布衣裙,蓝布长衫,举止大方,进殿跨槛时,轻撩裙角,启口道:“乡女村妇,一条草裙,千万别污了万岁爷的金槛。”

乾隆听了,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一个民间女子竟然如此大胆且又如此知礼。他细细地将胡氏上下打量一番,见她相貌平常,皮肤黝黑,体高魁伟,尤其是裙下露出一双大脚。乾隆脱口而说:“其足之大,天下无双,男子莫及,见所未见。”胡氏见皇帝取笑自己,不慌不忙,从容答道:“脚大胜似舢舻履惊涛。”

乾隆说:“依你所说,是脚大好了。那么,朕宫中嫔妃婕妤,人人是金莲小足,你说如何?”

胡氏随声应道:“足小宛若画舫过浪巅。”

乾隆明白胡氏是在讥诮三寸金莲行走不便,但又不得不佩服她出口成章、对答如流的才智,便吩咐宫女奉茶。胡长龄夫妇坐下。胡氏喝了一口香茶,随口吟道:

“饮啜香茗遥念故乡水。”乾隆被胡氏思乡之情感动,遂传令摆宴为状元夫妇洗尘,胡氏接着又说:“食俸皇粮当思耕夫辛。”乾隆越加敬佩胡氏才华,便出了个上联要她对下联:“远闻通州出才子。”

胡氏不假思索道:“近观皇宫多佳人。”乾隆又出一联:“冠授官,官戴冠,官被冠管。”胡氏沉吟片刻,大声应道:“仁教人,人压仁,人受仁欺。”

乾隆听了,心悦诚服,称赞胡氏才思敏捷,更赞叹新科状元不图高贵,不弃前妇,是当世难得的好才子。他拿起笔来,写下“翰墨竹梅”四字,叫工匠刻在匾上,赠予长龄夫妇,以表敬意。

歌姬妙联难乾隆

有一次,乾隆皇帝乔装改扮,到江南巡视。这天来到镇江的一座酒楼里,与告老还乡的宰相张玉书饮酒叙谈。席间,唤来一位倪姓歌姬演唱助兴。一曲刚罢,乾隆乘酒兴口出一联:

妙人儿倪氏少女;张玉书一听,知道该联是由“妙”、“倪”二字拆合组成,可是怎么对呢?正在当他苦思冥想之时,歌姬因不认识乾隆皇帝,便随口答道:

大言者诸葛一人。同样,答联也是由“大”、“诸”二字拆合构成。乾隆不禁拍案叫绝,随即命张玉书赏酒3杯。不料,壶中酒已告尽,张玉书倒酒时,只滴了几点。歌姬见此情景,笑着对乾隆说: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乾隆皇帝一听,知道其中奥妙,联语前3字的偏旁正好是后面的“一点两点三点”,可他怎么也对不出来,只好暗暗叫苦,恰巧,此时楼下传来了卖花人的叫卖声。

张玉书灵机一动,答道: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乾隆皇帝一听,对得工整巧妙,不由长松了一口气,说:“此乃天助我也!”

王不出头谁做主

一年冬季,乾隆皇帝巡游泰州。等到了泰山脚下,适逢阴云密布,风雪大作,寒气凛冽,滴水成冰,乾隆的大驾只好暂住于官驿。晚上,他与随臣闲叙,偶出一联为:

“水无一点不成冰。”侍臣应声和道:“王不出头谁做主。”

乾隆赞许他的才智,就赏给了他不少金钱。

小随从通州题对

有一次,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路经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他想起河北也有个通州,当即吟出一句上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众随从们听了,一时不知如何答对,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是查资料,又是翻县志,忙得不亦乐乎。

勉强对出了下联,乾隆皇帝一句也不中意。一天,乾隆手下一个小随从外出游玩,看到街上当铺不少,典当的人们进进出出。他灵机一动,吟出一句妙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回去后,他即把此联给乾隆吟诵,乾隆一听,拍案叫绝,不但当即下令给他嘉奖,还为他晋升了3级。

南人北相

乾隆戊申年间,水部署遭遇大火。乾隆批交尚书金简大司空负责修复。一日早朝前,群臣会集,有人出联咏但讲道:

“水部失火,金司空大兴土木,”联中嵌入金、木、水、火、土五行。一时无人能对。

适值纪晓岚入朝,亦到此间。当时有位新选中书,为南方人,相貌魁伟,常自负为南人北相,他将此事告知纪晓岚,并要求他作对。纪略一思索,便道:“要对上不难,不过于公有所不便。”中书说此事无妨,纪晓岚于是对道:

“南人北相,中书公什么东西。”联中也嵌入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而且对仗工整。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尽服纪晓岚滑稽敏捷。

纪晓岚释哑对

有一次,纪晓岚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接风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以前我曾在北方游历过,出了一联,人人都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接着,念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用口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晓岚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生死对”

享有“蜀中才子”之称的乾隆进士李调元,幼年时代就能吟诗作对。有一次,年幼的李调元生了一身疥疮,上课时不停地抓搔。先生看见,笑着出了一联:

抓抓痒痒,痒痒抓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李调元当时既感到很难为情,又感到很气愤,顿时忘了尊卑,对着先生答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此联一出,取笑他的先生面红耳赤,甚是尴尬。

梅兰芳对诸葛亮

纪晓岚曾经夸口:“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句。”他的妻子听后,就在一个月朗星稀之夜指着纱窗出对难为他: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诸葛亮,乃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

此联借他的姓名和字,翻出新意,描绘了月光穿透纱窗所呈现的图景,每个窗孔都是明亮的。才思敏捷的纪晓岚,当时竟被难住了,后来也一直没有对出。直到近代,才终于有人对出了下联,曰: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梅兰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此联借他的艺名和字,同样翻出新意,概述了梅兰怒放,香气袭人的情景,与出句相配,可谓珠联璧合。

纪晓岚替兄答对

纪晓岚从小就聪明颖悟,博闻强记,而且能言善辩。有一天,已到中午,父亲命他到学堂叫哥哥吃饭。他走进学堂,见哥哥正低着头,垂着手,直直地站在教师跟前。他大叫一声:“哥哥,快回家吃饭。”老师说:“慢着,你哥哥正在挨罚!我出了个上联,叫他对下联,他还没对上。”纪晓岚眨眨眼睛说:“啊,原来是为这么点小事!”他眼珠一转,对老师说:“先生,我替哥哥对上行不行?”

老师见纪晓岚是个四五岁的孩子,笑了笑,顺口说:“行,对不上,可连你也罚。”“好,你出上联吧!”老师见他真的要对了,也就认真地想了想,说:“上联是:苇蔑织席席盖苇。”纪晓岚脑袋一歪,眼珠一转,朗声答道:“下联是:牛皮拧鞭鞭打牛。”老师听后,大吃一惊,连连点头,嘴里连声说:“好!好!好!”并挥手示意叫他们哥俩回家吃饭。纪晓岚给老师鞠了一个大躬,拉着哥哥回家去了。

一联息众怒

河南南阳西郊卧龙岗武侯(诸葛亮)祠内,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联语是: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是清人顾嘉衡写的。先主,指刘备;后主,指刘禅(阿斗)。上联是说:诸葛亮一心为国,并不分君主是贤明的刘备,还是昏庸的阿斗。下联是讲:诸葛亮名垂千古,为天下人传颂赞扬,又何必分辨什么襄阳、南阳呢?上联自可解释,而下联又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忆自己未出茅庐时说:“臣本布衣(老百姓),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究竟是指湖北襄阳附近的南阳墟,还是指河南的南阳郡?历来说法不一。明清时,人们便因此打起了笔墨官司。湖北、河南两省的文人学者纷纷引经据典,力图“考证”南阳出在本省,以增乡光。

到了清代咸丰年间,湖北人顾嘉衡任职河南南阳知府,面对这事,很不好办。他经过细心思考,写下了这副既不得罪故乡人,又不刺激为官之地的“折中”对联。联语措辞文雅,且意境高远,从而缓和了那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因此,这副对联名声大作,为人们竞相传诵。

蒲松龄戏对石先生

有个姓石的先生特别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学,人们都十分厌烦他。一日,他写出一句“细羽家禽砖后死”的联语,自以为是个想绝了的难对,故特去向蒲松龄炫耀,让蒲松龄对出下联。蒲松龄说:“对对子要一字一字的对,我对一字,你写一字吧。”说着就念道:“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石先生写出来一看,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郑板桥题联嘲老僧

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有一次,他到佛寺游览,寺院长老不认识他,看他衣着也很平常,以为是一般游客,便冷冷地招呼道:“坐!”

板桥按所指的座位坐下后,长老就对小和尚喊道:“茶!”郑板桥接过茶,便和长老攀谈了起来。长老发现来客知识渊博,并非一般人,于是,又对板桥说:“请坐!”又招呼小和尚:“敬茶!”当长老问起来客姓名时,只见板桥微微一笑说:“姓郑名燮,号板桥。”长老一听,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来客就是赫赫有名的才子呀!便连忙请他到了客厅,用袖子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坐。”又连忙招呼小和尚:“敬香茶!”然后又陪板桥谈了起来。当板桥起身告辞时,长老请他写副对联留念。板桥欣然允诺,挥笔立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长老看后,哭笑不得,连连道歉,一直送郑板桥到山下才分手。

郑板桥吟咏中堡湖

郑板桥弃官之后,为了消愁解闷,常常寄兴于诗、书、联之中,鱼米之乡的兴化县是他的故乡,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一个秋日,郑板桥雇了一叶扁舟,去兴化北乡。船行到中堡湖时,已经是晚霞纷飞、夕阳西下的时候了。船家在船后摇橹,小船悠悠地荡行着;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晚霞映照下的湖景。举目湖心,艘艘渔船升起了袅袅轻烟;侧耳湖滩,条条菱舟传来了阵阵歌声。船行至北沙湾时,只见这里水清流急,前方隐隐约约可看到一座村庄的轮廓。这时,天渐渐黑了,板桥正想走进船舱,忽然觉得眼前一亮,见半轮上弦月从湖面跃了出来,皎洁的月光,映着那微波细浪,像满湖的碎银在闪闪发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他为这美丽的晚景深深陶醉了,遂脱口吟出一句:

半湾活水千江月;吟完上联,板桥正在沉思下联时,天色陡然变了,不知从何处刮来几阵狂风,平静的湖面顿时翻腾起来,小船被打翻,人被抛在水中。正在危急之时,附近几只回庄的小船急速驶来,乡民从水中救起了板桥和船家,并热情地请他到庄上换衣服、用晚饭。此时,狂风已经过去,半轮明月又露出了笑脸。饭后,板桥和乡民们在屋前场圃上拉家常。乡民告诉板桥:这里湖中出鱼虾、大蚌、菱藕,岸上产稻麦果蔬,从大蚌中还经常采到绿豆粒大的珍珠呢!

听了这一席话,板桥沉浸在农家的欢乐之中。他发自内心地赞叹到: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砂都是宝呵!临别时,乡民们请他写字留念。板桥欣然命笔,一挥而就:

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砂万斛珠。

板桥走后,乡民请来名匠,把他的手迹刻在了一块石碑上。

郑板桥售联嘲弄大盐商

据说,有一个大盐商,知道郑板桥的名声很大,心想,要能在自己的堂屋里挂上一副他的亲笔对联,就可以挤进“雅士”的行列了。

于是,他就到郑板桥家中去求字。板桥故意把价钱说得很高,开口要1000两银子。大盐商一再还价,郑板桥只好答应降价一半,并声明:“我这里有个规矩:先付钱,后写字。”大盐商只好忍痛把500两银子交给了他。

郑板桥收好银子,铺纸蘸墨,笔似龙飞蛇走,一气呵成7个大字:

饱暖富豪讲风雅;写完,放下笔,转身就走。大盐商忙拽住他的袍襟说:

“先生,你只写了上联呀!”郑板桥笑着说:“你只付了一半价钱呀!”大盐商知道中了他的计,没奈何,只得忍痛把另外五百两白银也交给了他。郑板桥这才续了下联:饥馑画人爱银钱。写好之后,他笑笑说:“我们画画的人不像你们高雅,你们看不起金钱,我们却‘爱财如命’呀!”

学生巧对先生

周渔璜考中翰林后回乡省亲。亲朋好友在当年周渔璜读书的学堂里,摆了几十桌极为丰盛的宴席,为他接风。人们请周渔璜坐了上席,又特意把当年教过周渔璜的高老先生请来陪坐。

酒过三巡,高老先生对把自己安排在周渔璜之下就座,心中大不舒服,便乘着酒兴,对周翰林说:“学生大人这次回乡探亲,真是四乡邻里的无上荣幸,高某愿在大人面前出对,以助酒兴。”周渔璜忙拱手说道:“先生德高望重,学生还应该多多请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