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14989400000100

第100章 大千世界篇(15)

除翻译外,为了适应梵文教育的需要,隋唐还出现了专门讲述梵文音韵、解释辞义的“字书”,如《隋书经籍志》中著录的《婆罗门书》、《扶南胡书》和唐代的《悉昙字记》等。到了明代,编撰刊行了一套收录梵语、阿拉伯语等基本词汇,每个词用汉语标音的外语辞典《华夷译语》。同时,在明代还翻译了一些西方的科技著作,如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由拉丁文本翻译成中文的《几何原本》以及李之藻和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等。

我国最早的外语学校,是成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的“同文馆”。它培养出严复、汪凤藻等一批翻译人才,还编译了一些外语辞典和外语文法书籍。

“导游”的由来

顾名思义,导游就是指导旅游。导游之称是从“向导”一词演化而来。“向导”这一称谓,在我国古代是军队中的一种专门名词。《孙子兵法》中就有“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之语。

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不知所措。后来,管仲提出一个办法,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乃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实际上,这老马就是起了向导的作用。因此后来留下一句“老马识途”的成语,流传至今。

在我国旅游行业中,20世纪80年代以前,还是袭用“向导”这一称谓,也有把它称为“旅行干事”的;还有一个带点官气的名字,叫做“领队”。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旅游事业突飞猛进,方才确定了“导游”这一专门称谓。

“大使”的由来

大使,就国际关系上讲是一国派驻他国最高级的外交代表。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外交代表出现于公元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当时,古埃及王国派专门人员出使亚洲国家,称为信使。古希腊时,出现了使节,称为“普列斯维斯”,这一词语来自希腊语,意为长老。使者出使前,由国家专门机构颁发训令。训令写在两块打过蜡的合成木板上,称为外交。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即起源于此。

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各国加强联合。为了适应当时各国外交联系的要求,威尼斯共和国最早将驻外使节变为常驻代表。16世纪末,常任驻外大使的职能与现代大使略有不同,遇有重大外交任务,国家还要派特命大使出使执行。这种特命大使不仅与本国政府有特殊关系,担负着重要的外交任务,而且所受的礼仪待遇也要高于其他国家的大使,使节的驻在国按照严格的等级安排接待规格。这样,许多国家的普通大使要求国家也将自己冠以“特命”两字称“特命大使”。据此,当时欧洲国家纷纷将他们的普通大使升格为特命大使。于是,某国驻某国特命全权大使正式通行外交领域,直到今天。大使在权限上要高于公使,成为驻外使节中地位最高者。

总统的由来

总统制源于美国。1787年,刚获得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3个州的代表55人,在费城独立厅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国家行政大权赋予总统,总统任期4年,由各州选举的总统候选人选出;总统是最高的行政首长,又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部长、外交使节、最高法院法官以及政府其他官员;总统还有权批准或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1789年1月,根据宪法,美国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大选,选举独立战争的杰出领导华盛顿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总统。华盛顿本可以任终身总统,但华盛顿只担任了两届总统便决意不再继任,因此以后美国总统最多只任两届,只有富兰克林·罗斯福例外,他担任了4任总统,并且是唯一的终身总统。

首相的由来

首相,是外国的一种官职,是主持内阁会议的官员,大致相当于我国古代的宰相,但在18世纪以前各国并没有这个官职,内阁会议都由国王主持。到英国乔治一世时期,由于他是德国人,不会讲英语,听不懂内阁大臣们议论政务,就不参加内阁会议,于是就由大臣们在阁员中推选一人主持。乔治一世时期的治安大臣沃波尔起的作用颇似现在的首相。18世纪以后,在各国的内阁中便正式有了“首席大臣”或“首相”这一官职了。

“老百姓”的由来

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儿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妈妈在哪里住的,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到战国时代以后,在贵族的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既不是贵族也不是奴隶的一个阶级,他们的人数慢慢地比贵族和奴隶还多了起来。因为他们也有姓,所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书上就有了“黎民百姓”的词语。

因为“黎”字也有年纪大的意思,所以,百姓们就自称“老百姓”,算是在官老爷面前自称小民的一点点补偿。但在白纸黑字的古书中,从来没有在“百姓”前面还加个“老”字的。

“小姐”的由来

我国一度喜欢称年轻女子为小姐,但是“小姐”这个称呼原本不是美称。据清代文史家赵翼《陔余丛考》称“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为大家闺秀所忌。宋代钱惟演在《玉堂逢辰录》中,记有“掌茶酒宫人韩小姐”。由此可见,“小姐”最初是指宫女而言;在南宋洪迈撰的《夷坚志》又记载:“傅九者,好使游,常与散乐林小姐绸缪。”“林小姐”是个艺人。苏武也有《成伯席上赠妓人杨小姐》诗,此诗是赠给妓女的。可见宋代妓女也称为“小姐”。宋、元时姬妾也常被称为“小姐”。

今天小姐用于称呼未婚女性,成为人们的日常称谓词。只是小姐一词近些年有些变味,许多“三陪女”或提供色情服务的女子也被称为“小姐”,以致在旅店、餐厅、理发店等服务行业里,许多年轻女性拒称小姐。

老板的由来

17世纪初,荷兰印度公司的殖民主义者开始在现在的纽约市建立贸易站,他们用十分低廉的价钱,买下了许多土地,而后又转手倒卖给享有采地权的地主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不少荷兰殖民主义者干脆在纽约市定居下来,他们修建房屋,经营农场,从事贸易,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荷兰人将领队的人称为“户主”,而后转指“监工”,之后又改称为“监督徒弟的工人师傅”。

许多人认为这名称太长了,叫起来不太方便。经过一番议论,大家一致同意叫“老板”,这个名称很快就叫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名称成了美国的俚语。

日本姓氏的由来

在国外,姓氏的来源只是近几百年的事。100多年前,日本人只有少数武士、大商人、大地主才有姓和名,至于平民百姓,就只有名而没有姓,一般人也都习惯于按照所干的工作、住的地方、属于什么家庭来称呼。如你在一个山田雇主家当佣人,那么大家都叫你“山田的佣人”;如果是看守大桥的,就叫“守大桥的人”,如果你是第三个男孩,就叫三郎……1870年,日本政府宣布老百姓可以有姓。但老百姓对没有姓已经习惯了,不愿意取姓,政府就下命令每人都要有姓。这样一来,许多人都跑去问政府官员“我姓啥”。官员就问他们各自住在什么地方,如果家靠着山,就姓“山口”,如果家门口有棵松树,就姓“松下”,如果住在岛上,就姓小岛、中岛……这就形成了今天日本人的姓。现在,日本姓佐藤、田中、松下、中村、渡边的人很多。

“唐人街”的由来

华侨或外籍华人在他们生活的城市,往往聚居在一条街或一个区,这样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例如,美国的旧金山、纽约、华盛顿、费城、芝加哥、洛杉矶,加拿大的温哥华,澳大利亚的悉尼,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城市都有“唐人街”。

我国唐代前期国势强盛,其影响波及国外。《明史》写道:“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清诗人王渔洋在《池北偶谈·汉人唐人秦人》中也说:“昔予在礼部,见四泽进贡之使,或谓中国为汉人,或曰唐人。谓唐人者,如荷兰、暹罗诸国,盖自唐始通中国,故相沿云尔。”可见海外各国对中国人早有“唐人”的称呼。

华侨亦自称“唐人”,更有把其所穿服装也称作“唐装”者。

英语中的Chinatown 译成中文为“中国城”或“华埠”,但多数人习惯译为“唐人街”。

大学的由来

古希腊、罗马、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虽然许多教育史家把这些地方的高等教育机构也称为大学,但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真正的大学还是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至文艺复兴前)。

在很多情况下,世界范围内从一国到另一国的学术迁移是殖民地带来的结果——美国建立的大学直接受到英国的影响就是例子。非洲和亚洲的大学深受英国和法国学术模式影响也是由于殖民主义造成。此外,19世纪德国出现的学术模式对美国有重大的影响,而美国的“赠地学院”模式则影响了印度、拉美及部分非洲国家的大学。多数东欧大学采取了德国模式,同时也吸纳了法国模式的某些特征。

北洋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北洋大学堂诞生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二年。盛宣怀是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人。他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感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1892年盛宣怀上任津海关道后,就开始筹备办学。两三年后,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他向李鸿章禀请具奏。由于李鸿章调入内阁办事,盛宣怀又于1895年9月19日,通过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昭上奏光绪皇帝,设立一所新式学堂。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在奏折上御笔朱批“该衙门知道”钦此。“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正式创建,校址在天津大营门外的梁家园。第二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唐宁街的由来

英国伦敦白厅大街上一条短而窄的横街,叫做唐宁街,由于“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官邸,内阁会议一般都在这里召开,于是,人们便常用唐宁街作为英国首相府的代称。

唐宁街已有300多年历史。它是在17世纪中叶以英国外交官乔治·唐宁命名的。但此人在英国历史上没有留下美名。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他骄横、卑鄙、贪财,善于谄媚和看风使舵,曾在克伦威尔和查理二世手下任职,并赚取了大量不义之财,因而成为英国富有的人。他购置了大片地产,建造了很多房舍,连成一条街,便为“唐宁街”。可见,起初唐宁街并不是什么褒义的称呼。但英国人并不计较寓所的由来,18世纪英王乔治二世在位期间,把唐宁街10号和11号两幢三层楼收归皇室所有。从18世纪30年代起,“唐宁街10号”便成为首相官邸,11号是财政大臣官邸。

华尔街的由来

华尔街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南端,西起百老汇的三一教堂,东到东河码头,是一条不到半英里长的弯曲街道。街口右边第一幢大楼墙上嵌着一块铜匾,上面写着“纽约的里程碑”,记述了华尔街的来历。

1653年,这里是纽约市的北部边界。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北美时期,为了防止印第安人的袭击,从百老汇到东河码头一线,筑起一道木头栅栏的围墙。后来,英国殖民者取代了荷兰的统治,拆除了围墙,建成一条宽约36英尺的街道,由于先前这里是一道墙,故称“墙街”,音译就是“华尔街”。

华尔街主要因它是美国甚至世界金融的神经中枢而闻名世界。1817年,在华尔街和布罗德街交角处,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股票和证券交易市场,为美国1500家大公司买卖股票。位居第二的美国证券交易所,许多大经纪公司和美国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包括大通银行、花旗银行,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等,都设在华尔街。另外,其他如咖啡、棉花等商品交易所,大财团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公司的总管理处也集中在这里。因此,华尔街成为美国亿万富豪的代名词。

中关村的由来

北京中关村被称中国硅谷,是著名的科学城。中关村的名字几次变化,它原名中关屯。相传,当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召见群臣,城里宫中的大官怕赶不上早朝,往往前一天到这里租民房或造简易房过夜,人称中官屯。1953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华地理志编辑部由城里搬到这里,这是科学院搬到中关村的第一个单位。一次,该编辑部印公用信笺、信封,事后发现,信封上的地址错印成中关村,发现之后,怕人扣上“浪费”财物的罪名,信封只好将错就错地使用。仿佛是当年行军队伍错传一个口令,科学院的大批后续队伍就以讹传讹地往下传。这样中关村的名字就渐渐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