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宇宙探秘
14989300000006

第6章 对生命的探秘(5)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科学家曾用一种极猛烈的致癌剂——黄曲霉去饲养鲨鱼。在将近8年的饲养试验中,未发现1条鲨鱼长出1个肿瘤。可见鲨鱼的抗癌能力是极强的。那么,它的抗癌绝招是什么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鲨鱼的抗癌绝招是它的肌肉里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因此不易患癌。

鲁尔博士则认为,鲨鱼的肝脏能产生大量的维生素A。实验证明维生素A 有使刚开始癌变的上皮细胞分化、恢复正常细胞的作用。所以鲁尔认为保护鲨鱼免于患癌的秘密武器是维生素A。

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在鲨鱼的血液中能产生一种抗癌物质。中国上海水产学院的科学家也支持这一观点。1984年,他们从鲨鱼的心脏中采血,然后提取一定浓度的血清,再把它注入人体红血球性白血病细胞株中(是一种血癌)。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发现一些癌细胞的正常代谢作用被破坏,大部分癌细胞已死亡。这说明鲨鱼的血清具有杀伤人类红血球性白血病肿瘤细胞的作用,可见鲨鱼的血液中有抗癌物质。

还有科学家认为,鲨鱼的软骨组织中有秘密武器。从前,科学家已发现牛犊的软骨有一定的防癌作用。198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朗格尔在研究中发现:鲨鱼的骨骼全部由软骨组成。这些软骨组织中有一种能阻断癌肿周围血管网络的化合物,它能断绝癌细胞的供养而使癌肿萎缩,同时能杀死癌细胞。他通过实验证实了鲨鱼软骨中的物质能完全阻止癌细胞的生长而无任何副作用,其抗癌作用比牛犊软骨中的物质强10万倍。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曾用鲨鱼软骨提取物治疗32个晚期癌症病人,结果11人治愈,其余人的癌肿也明显地缩小了。1991年,墨西哥康脱拉斯医院用鲨鱼软骨提取物治疗晚期癌症病人8例,他们的癌细胞不同程度地缩小了30%~100%。分子生物学家扎斯洛夫认为,鲨鱼的抗癌武器在胃部。他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鲨鱼的胃部能分泌一种叫“角鲨素”的抗菌素,它的杀菌能力比青霉素还要强,并且它还能同时杀死原生物和真菌,还能抗艾滋病和癌症。

结论真是五花八门。鲨鱼体内真的含有抗癌物质吗?这种抵抗癌症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上述问题到现在仍是个谜。相信这个谜底被揭开之时,便是人类送走癌症瘟神之日。

大象墓地探秘

1978年12月,在调查非洲象的分布时,一位动物学家曾声称他无意中遇到一场大象的葬礼。据他说,在距离密林不到70米的一片草原上,一头雌象被几十头大象围着。那是一头患了重病连站都站不住了的老年雌象。过了一会儿,老象蹲了下来,低着头,不停地喘着粗气,偶尔扇动一下耳朵,发出一种低沉的声音。附近的草叶被围在四周的象用鼻子卷成一束,投在雌象的嘴边。可这只雌象已经任何东西都吃不下了,只是艰难地支撑着身体。最后,终于支持不住的雌象倒在地上死了。这时,一阵哀号从周围的象群发出,为首的雄象用自己的象牙掘松地上的泥土,并用鼻子把土块卷起投到死象身上。其他的大象纷纷仿照这只雄象,把石块、泥木、枯草、树枝用鼻子卷成团,投到死象身上。不大一会儿,死象就被完全掩埋了,一个土墩在地面上堆起。为首的雄象用鼻子在土墩上加土,同时用脚踩踏土墩。其他的象也跟着它去做,将那土墩踩成了一座坚固的“坟墓”。最后,只听雄象发出一声洪亮的叫声,听到“命令”的象群马上停止踩踏,开始绕着土墩慢慢地走。就这样一直走到太阳下山,象群才耷拉着头,甩着鼻子,扇着耳朵,恋恋不舍地离开土墩,往密林深处走去。

人们对这场罕见的“大象葬礼”议论纷纷。有的动物学家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对大象这种神秘的“殡葬”行为进行解释。就像前述动物学家观察的那样,群居的大象可能会对死去的同伴表现出某种怜惜,它们可能掩埋伙伴,或者为其收尸。有时候,大象也许会用长长的鼻子,把象骨和象牙卷起来放到某一个集中的处所去,即它们的“公墓区”。但有的时候,可能因为象牙是大象生命的某种象征物,所以大象会将死去同伴的象牙拿走。但是,一些科学家仍然认为,目前还缺少足够确凿的资料证实大象有真正的“殡葬”行为。所以,人类还是持谨慎态度来看待“大象葬礼”为好。布加莱夫斯基兄弟是苏联探险家,他们曾经追寻“大象墓园”这个传说,去非洲的肯尼亚寻找象牙。据说有一天,在一座高高的山顶上,他们看见有许多白花花的动物尸骨堆在对面的山上,一头大象正摇摇摆摆地走到骨堆旁边,哀叫了一声后便倒地而亡了。兄弟俩惊喜万分,确定那里就是大象的墓地,于是立刻向那里奔了过去。但他们却在途中遭到野兽的袭击,又遇到深不可测的沼泽,只好无功而返。

既然已经看到了那块神奇的地方,布加莱夫斯基兄弟为什么又会功亏一篑?由于无法确证是否真的有人去过那里,所以人们对有关大象墓园的传说一直持怀疑态度。更多的学者则认为,自从被列入贵重商品的行列后,象牙在非洲的地位就显得日益重要,而且流传的那些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神秘说法,也日益变味走样。特别是当猎杀大象的行为被法律禁止后,一些偷猎者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渲染所谓“大象墓园”的传说,以探险、科学考察为幌子,肆意捕杀大象、攫取象牙,事后却声称象牙是自己在“大象墓地”中找到的。

所以,要想更好地了解大象、保护大象,人类亟待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考察。

蚂蚁探秘

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南美洲的蓄奴蚁竟然是靠掠夺、蓄养奴隶为生的,它们就像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奴隶主那样实行王国统治。蓄奴蚁是一种非常强悍的蚂蚁,它们没有兵蚁、工蚁之分,几乎所有的工蚁都变成了兵蚁。这些蓄奴蚁大都懒惰成性,从不进行造巢、抚幼、觅食、清洁工作。看到这里,读者不禁要问,它们是如何生存的呢?

原来,蓄奴蚁都勇猛好战。它们通过发动战争,闯入其他蚂蚁的巢穴,将其他蚂蚁的幼虫和蛹掠夺过来抚养长大,使它们最终成为蓄奴蚁蓄养的“奴隶”。蓄奴蚁懒得去做的如造巢、抚育幼虫、觅食、打扫卫生等种种繁重的工作,都由它们去做。由于“奴隶”蚁寿命很短,为了补充“劳动力”,蓄奴蚁就会不断发生战争。

一种叫红蚁的蓄奴蚁长期过着“剥削”的生活,它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懒惰成性,完全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这种蓄奴蚁宁愿饿死也不肯自己张口取食,就算食物就在眼前也要“奴隶”蚁侍候着喂食。

蚂蚁虽小,可它们的力量却不可忽略。有人曾在非洲看见一只大老鼠不小心闯进了蚂蚁的阵营,几秒钟之内,这只大老鼠的身上就爬满了黑色的蚂蚁。一会儿工夫,只见地上血淋淋的鼠肉连续不断地被运回蚂蚁巢穴。

5小时之后,那只活蹦乱跳的大老鼠就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了。

在南美洲的热带丛林里,生活着很多种蚂蚁,其中最厉害、最凶猛的当属食肉游蚁了。当食肉游蚁来“拜访”人类住宅时,人们就得提防着它的攻击。尽管它们会让人心惊肉跳,但房屋一经它“光顾”以后,屋里的蟑螂、蝎子等害虫就会一扫而光,其效果是杀虫剂也比不了的。

在草丛里,食肉游蚁若碰上了别的动物,它们就会成群地聚集起来,群起而攻之。一次,食肉游蚁遇上了一条睡在草丛里的毒蛇,它们立即把毒蛇团团围住,并逐渐缩小包围圈。然后,一些游蚁冲上去狠狠地咬住毒蛇。蛇受痛惊醒过来后,会凶狠地向四周冲撞,可是食肉游蚁并不放松,迫使它不断退缩回来。游蚁们同毒蛇扭成一团,边咬边吞食着蛇肉。这样,只需几小时,地下就只剩下一条细长的蛇骨架了。

蚂蚁非常聪明,其自身有一种化学信息素会在蚁群的集体行动中发挥出神奇的作用。搬运食物时,它们会散发出气味,形成一条“气味走廊”。它们还能发出警戒激素,接收到这种警戒激素的蚁群就会做好防卫或逃离的准备。

有一次,几只蚂蚁一起抬出了一只强壮的蚂蚁。这只蚂蚁一次一次地爬回到蚁巢里,但很快又被蚁群一次一次地抬出洞外。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只蚂蚁身上沾上了死蚂蚁的气味,回巢后,引起了蚁群的误会,蚂蚁可不允许洞内有“死亡气味”,也不管你是死是活。于是,众蚂蚁把它当做死尸抬出洞外,不管它如何挣扎,直到它身上的那种气味完全消失了,才被允许回巢。

夏日里,人们常常能看到成群的蚂蚁在一起混战,一直杀得天昏地暗。蚂蚁为什么这样好战呢?原来,不同窝的蚂蚁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窝味”,能分辨出对方是不是“自家人”。如果不是,就有可能厮杀起来。如果其他同窝的蚂蚁看见了,就会立即赶来增援,一场血腥“大战”就这样开场了。有趣的是,如果去掉正在拼杀的蚂蚁身上的“窝味”,它们便会相安无事地走开。如果同窝的一只蚂蚁身上沾上香料后回到窝中,那么同窝的同伴马上会把它当做异己分子驱赶出去。

人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蚂蚁经常会跟在蚜虫后面。经过研究后才知道,蚜虫在蚂蚁触角的按摩下,会分泌出“乳汁”。担任“运输工”的蚂蚁就会从伙伴手中接过乳汁,运回巢中。在蚂蚁的按摩下,有些蚜虫能不断分泌蜜滴。例如,一只椴树蚜虫能分泌23毫克的蜜汁,超过自身体重的好几倍。

最大的黑树蚁“嗉囊”的平均容量为2立方毫米,而褐圃蚁只有0.81立方毫米,全体“搬运工”要将5升蜜滴运回蚁穴就必须往返数百万次。负责按摩的“挤奶员”占蚁群总数的15%~20%,它们平均每天要“挤”25次“奶”。一棵老树根上大约有2万个黑树蚁家庭营巢,它们能在一个夏天得到寄生在豆科植物上的蚜虫分泌的高达5107立方厘米的“奶汁”。

为了保证蚜虫的生活,蚂蚁会不惜花费大力气来修建“牧场”。在聚集大量蚜虫的枝条的两端,它们用黏土垒成土坝,形成一个牧场,土坝上开的两道缺口就是牧场的“入口”和“出口”。为避免有“小偷”混入,两边“拱门”都会有蚂蚁重兵把守。当“牧场”的蚜虫繁殖过多时,蚂蚁就会把多余的蚜虫转移到新的地方。为了保护和抢夺蚜虫,不同家族的蚁群经常会展开战争。

令人费解的是,没有蚂蚁的地方绝对找不到斯托马菲奈夫蚜虫。蚂蚁甚至会把蚜虫的越冬卵也保存在蚁穴里,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虫卵。春天,蚂蚁会把从卵中孵化出的小蚜虫小心翼翼地护送到幼嫩的树梢上。

更让科学家感到惊讶的是,有的蚂蚁还会种蘑菇,这就是生活在南美的一种切叶蚁。切叶蚁整天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上爬来爬去,如果相中了哪一棵果树,它们就会用大颚切光满树的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所以,果农们对这些破坏树木的家伙讨厌极了。不过,切叶蚁并不喜欢吃树叶,而是把切碎的叶子搬回蚁巢,再用大颚将碎叶反复嚼成碎屑,堆入一间间的“蘑菇房”,还在其上排泄粪便并用来栽培蘑菇。不久,碎叶堆里就会长出一种小型蘑菇。等蘑菇长大后,切叶蚁咬破蘑菇的顶部吸吮破口处分泌出来的黏液,这种黏液就是蚂蚁们的第一道菜。子实体表面积聚了很多蛋白质,会慢慢变得黏稠,这些蛋白质就是切叶蚁的第二道菜。有趣的是,年轻的雌性切叶蚁会在自己的“嗉囊”里装上蘑菇碎片去为自己另辟新家。雌蚁们在新家里种下带有孢子的碎蘑菇,孢子萌发后又会长出新蘑菇。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小蘑菇只有在切叶蚁的蚁穴中才能看到。如果没有切叶蚁的帮助,它们肯定早就绝种了。看来,切叶蚁完全可以申请“种植专利权”了。

希腊毒蛇“朝圣”探秘

世界上虔诚的教徒千千万,有谁听过毒蛇也朝圣,且坚定执著之心丝毫不逊于人类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希腊有一个美丽的小岛,人们安居乐业,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突然有一天祸从天降,一帮强盗袭击了这个岛,并不怀好意地将年轻漂亮的修女关押起来。圣母显然明白这帮强盗的歹意,为使纯贞的修女们免遭强暴,于是就把她们都变成了毒蛇。眼看着美女变成了毒蛇,强盗们吓得落荒而逃,可是毒蛇却再也不能变回到美貌的女子了。为了报答圣母的恩德,它们每年在希腊人纪念上帝和圣母的日子里,都会不约而同地到这个小岛朝圣。它们从居住地爬出来,一直爬到这个小岛上的两座教堂,最后停靠在教堂的圣像下面,像是受谁指挥似的,在这里盘结十多天后,才渐渐离去。这种毒蛇带有剧毒,被它咬了,毒性会扩散全身致死,但它们却似乎颇通人性,世代与小岛居民和平共处,从不伤害这里的居民。岛上的居民也敢触摸它们,或将它们缠绕于身上,据说这样可以驱邪治病,保佑岁岁平安。

然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毒蛇朝圣的日子,为什么都选在希腊的重要节日,而它们又是怎么知道纪念上帝和圣母的日子的呢?难道教堂会在这几日发出吸引它们的特殊气味引诱它们前来?更奇怪的是前来朝圣的毒蛇头上,都有一个跟十字架极为相似的标记,难道它们会发出同类能识别的声音,让同类成群结伴来此朝圣?据说这种朝圣现象已持续了一百多年,毒蛇也会言传身教,教育自己的后代继续去朝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