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智慧背囊
14989200000079

第79章 感悟人生(6)

小提手出名了,增加了他将这种产品推向市场的信心。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发明的最终目标市场是韩国。他很快申请了发明专利。接着,为了能让方便提手顺利打进韩国市场,他决定先了解韩国消费者对日常用品的消费心理。

经过反复的调查了解,他发现,韩国人对色彩及形式十分挑剔,处处讲究包装,只要包装精美,做工精良,价格是其次的。于是他决定投其所好,针对提手的颜色进行多样改造,增强视觉效果,又不惜重金聘请了专业包装设计师,对提手按国际化标准进行细致的包装。对于他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有不少人投以怀疑的眼光,不相信这个小玩意儿能搞出什么大名堂。可他坚信一个最通俗的道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前期大量市场调研和商业运作,一周后,他接到了韩国一家大型超市的订单,以每只0.25美元的价格,一次性订购了120万只方便提手!那一刻他欣喜若狂。

这个靠简单的方便提手吸引韩国消费者的人叫韩振远,凭一个不起眼的灵感,一下子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了百万富翁。而这个变化,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且仅仅是个开始。

有人问他是如何成功的,他说是用50美元买一根树枝换来的。

一根树枝,不仅搅动了他的财富,而且改变了他的人生。

机遇就像一根树枝,你在它身上开动脑筋,它就帮你改变人生。

心灵感悟

人的一生中让我们成功的机遇并不少,关键在于当机遇来临时,我们能否抓住。碰到机遇是一种幸运,抓住机遇是一种能力,只有眼光精确,准备充分,才能抓住机遇。

机遇在手也并不代表着我们就能成功,它只不过是我们登山的一条捷径,让我们省时省力。要登上高山阅尽人间美景,同样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多方尝试,去一步步走过。

机遇并不能直接改变命运,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是我们抓住机遇的手和脑。

柏拉图与他的老师

刘东伟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跟随其学习8年。柏拉图一开始对自己的老师并不信服。

一天,苏格拉底带着柏拉图去探访一位朋友,走到一条乡路上时,柏拉图见有不少马车载着货物朝前走,便对苏格拉底说:“我们比一下脚程如何?”苏格拉底微微一笑,说:“好的。”

“那我们穿过前面的城镇后会合,谁先到达,谁就是胜者。”说着,柏拉图就向前奔去。

柏拉图喜爱活动,体力很好。路越往前越难行,有好几次,柏拉图冲撞在马车上,他不得不慢了下来。进了城镇,柏拉图暗暗着急,因为前面是个集市,街道两边摆满了货物,中间是拥挤的车辆和人流。再往前走,竟有满满的一车货物严实地堵在路上。等柏拉图穿越城镇后,愣了,原来,苏格拉底已经气定神闲地站在会合点了。

柏拉图气喘吁吁地问:“您怎么这么快就到了?”苏格拉底指指另一条道,又指指自己的脑袋,见柏拉图仍一脸茫然,便说:“很简单,当我看到路上有很多载着货物的马车时,我并没有像你一样,急于前奔,而是动了脑子,我猜想前面的城镇肯定有集市,那么,拥挤自不必说,所以,我便从岔路上绕了过来。”

柏拉图恭恭敬敬地喊了声“老师”,自此才算真正服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从此谦逊学习,最终成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人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其实,无论是一段路,还是一座城,穿越虽然艰难,绕过去却很容易。

心灵感悟

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随时会遇到障碍,迎难而上绝对是勇敢者的美德,但不一定是智者的最佳选择。

放弃这条路,还会有另一条路,用旁观者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会有新的发现和转机。

学会在恰当的时机转身,懂得以退为进,生活中的障碍就不会阻碍你前行的脚步。

成全善良

李文勇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善良!

那是3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听他们说话的意思,是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正好跟我同路。

很快,车来了。人群涌向车门。我看到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虽然她很努力,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好不容易上了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一个姑娘突然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竟然也谢绝了姑娘的一番好意,说她父亲身体硬朗着,而且只是几站路,站站就到了!

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让座的姑娘流露出快乐的笑意。但是,那个女儿似乎并不高兴。这下,我更疑惑了。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蹙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了谢意。下车后,我听到了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你啊,人家小姑娘那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善良!

(摘自《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心灵感悟

在善良日益稀缺的现在,遇到助人者的善良可不能漠视。

有一则新闻曾经报道说:一位70余岁的老人刚走下公交车,忽然跌倒,四处下车的人都不敢上前相助,这也可以理解,伸一把援手可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助人者反而被认为是加害者的例子已经不少,直到老人自己喊道“是我自己跌倒的”,大家才围上前,扶起老人。

其实不是善良稀缺,而是我们实在怕了。

给民工让个座

魏得强

我只是希望,这个做父亲的民工回到家的时候,当孩子缠着他讲述我们这个城市的时候,他会告诉他的孩子,城里人很好,他们知道把座位让给别人。因为,我的父亲从来没有给我讲过城市如何美丽。

冬天的天黑得快,下班后已是夜色阑珊,我还算是幸运的,上公交车后抢到了最后一个座儿。

公交车晃到下一站,上来几个民工,他们各自扛着干活儿用的铁锨、工具箱,车上一下子拥挤了。

没有座位,他们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工具,坐车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受罪。站在我身边的民工看上去已经有60岁了,脸上沟沟壑壑的,透出沧桑感,很显然,他们也是下班后往家赶的。不过,他们所谓的“家”就是工棚,是个仅能遮风挡雨的地方。

汽车拐弯,老民工差一点儿贴到我身上,看着他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父亲也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那些年为了供我们上学,他也出来打过工。我当时还想,父亲工作在一个美丽的城市,还能挣钱,多好呀。每一个周末我都盼望父亲能早点回到家,看看他给我捎回来了城市的什么,一块面包、几块糖果,都令我兴奋好一阵子。可我从来没有想过,做民工的父亲挣钱是多么不易,我也从来没有听父亲提起,城市的公交是个什么样子。

汽车继续往前走,怀着复杂的心情我站了起来,对那个保护着自己铁锨的老民工说:“你坐下吧。”说完这话,我心里轻松了很多。最起码让他舒展一下劳累了一天的筋骨。不想那民工却不敢坐下来,他嗫嚅着双唇,不知该怎么样才好。

我感到周围的人对我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不是敬佩,而是不屑。怎么会给一个民工让座呢?也许我这个座让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只要他的身份是城市人就行,这个城市本来就不属于民工,城市的公交车当然也不属于他们。

我果断地把他扶到了座位上,我不会看任何人的白眼。

我只是希望,这个做父亲的民工回到家的时候,当孩子缠着他讲述我们这个城市的时候,他会告诉他的孩子,城里人很好,他们知道把座位让给别人。因为,我的父亲从来没有给我讲过城市如何美丽。

(《新闻世界》)

心灵感悟

站在城里人的立场上,以自己的优越来满足自己,这是小布尔乔亚(小资产阶级)常见的思维模式。

民工知道城市很美丽,但他们知道他们只是美丽花园中的过客,对这里,他们没有留恋,只是希望付出劳动,拿回工资,并不在乎有谁会给自己让座。

你有那块石头吗

生活中,当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创意和想法暗自得意并兴奋异常时,你有没有静下心来想想,你有那块“石头”吗?虽然表面上,你几乎具备了一切。

做生意的朋友从加拿大回来,请我吃饭。席间谈起今年的打算,他说,他想在这个小城,开一家极富多伦多风情的酒吧。

有多大把握?我问。

几乎百分之百。朋友说,这次在多伦多,我考察了当地的10几家酒吧。我记住了他们酒吧的建筑风格,桌椅摆设,墙上挂饰,灯光音乐,酒水口味,营业时间,经营理念……这么跟你说,他们的酒吧所拥有的一切,我都可以用半年的时间,在咱们这个小城完成。

但我还是不放心。我想,在这个小城,就算他有多伦多风情的酒吧,可是,他有多伦多风情的顾客吗?

我想起一个故事:据说韩国人来到中国的戈壁滩,马上喜欢上了风味独特的蒙古烤肉,于是他们抄走了食谱,回国后急不可耐地炮制。遗憾的是,他们用来烘烤肉的石头,不是被烧裂,就是被烤碎。

当然不是他们笨拙,是因为他们没有那种石头。那种戈壁滩上独有的、生长在恶劣气候里的、冻不碎也烧不裂的好汉石。

现在我的朋友,正是这样。也许他有最详尽最完美的食谱,却缺少那样一块石头。

你呢?生活中,当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创意和想法暗自得意并兴奋异常时,你有没有静下心来想想,你有那块“石头”吗?虽然表面上,你几乎具备了一切。

(摘自《人民文摘》)

心灵感悟

传说德国人认真到刻板的程度,即使半夜在没有车辆的路口遇到红灯也不会闯过去。

国人缺的恰恰是这种认真态度,喜欢“大而化之”,做事总以为差不多就可以,殊不知在这差不多中忽略的细节正是阻碍成功的关键核心竞争力。

真正的风度

姜钦峰

面对死亡,人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义,对人性的高度尊重和关爱,绝不仅仅是借以抬高自己素质的幌子,更不是男人向女人献媚的手段,那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对良心安宁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风度!

2001年9月11日上午,纽约的上空艳阳高照,陈思进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公司上班,他的办公室位于世贸大厦北塔80层。8点多钟,他刚打开电脑准备工作,忽然感到一阵剧烈的摇晃,桌上的一满杯咖啡溅了一地。陈思进和同事们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地震,但并未引起太大的恐慌。

几分钟后,有人来通知全体撤退,这时陈思进才意识到可能出大事了!80层没有往下的电梯,他们迅速走到78层寻找出口。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楼体变形,8个出口的门全部卡死了。手机信号已全部中断,三四百人挤在一块儿,他们无法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死亡的气息瞬时扑面而来,恐惧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人们开始强行撞门,经过15分钟的齐心协力之后,终于打开了一个出口。电梯肯定走不了,只能走楼梯。生命的通道被分成了两条:一个楼梯往内旋转,另一个楼梯往外旋转,显然,内旋的楼梯要比外旋的近得多。此刻时间就是生命,谁心里都清楚,走近道就意味着多一线生机。灾难面前,人们并未慌乱,自觉地把近道让给了老人和妇女,陈思进和其他人一起从外旋楼梯逃生。楼道狭窄,人群拥挤,却没有人推搡抢道,人们井然有序地快速撤离。

刚走下几层,陈思进的眼镜忽然掉了,眼前一片模糊,他心想还是逃命要紧,便头也不回,跌跌撞撞地接着往下跑。没跑出几步,忽然有人从背后拍他的肩膀:“先生,这是你的眼镜。”陈思进万万没有料到,在生死攸关之际,竟会有一个陌生人帮他捡回眼镜。陌生人凝重的眼神,似乎在向他传递一种力量要活下去!那一瞬,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情。他戴上眼镜,感激地说了声“谢谢”,更加卖力地往下跑。

78层楼梯,陈思进用了整整1个半小时,终于逃到了一楼。到处都是刺耳的警笛声和人们恐慌的呼喊声,街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他这才知道,世贸大厦南塔已经倒了。陈思进不敢喘息,拼尽全身力气狂奔而逃……2分钟后,身后传来轰隆巨响,大地在颤抖,世贸大厦北塔轰然倒塌,陈思进死里逃生。望着身后的一片废墟,陈思进流泪了。他明白,是那个帮他捡回眼镜的陌生人善意的一俯身赐给了他宝贵的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