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时文选粹
14989100000014

第14章 羞辱是一门选修课(7)

2在沈阳的露天书市上,突然看见一本西方人文思想经典著作——卡夫卡的《冷眼看世界》,里面有些话十分抽象。试举几例。

①你的左手不知道右手在干什么。

②一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③精神只有不再作为支撑物时,它才会自由。

④你是作业,四处不见学生。这些语言十分的抽象,让我们颇费一番琢磨。其实你经过仔细认真地思考,就能够有所理解的。①句说明的是左手与右手尽管是一个人的,但各不相干,说明不团结;②句说明一种约束正等待着人们;③句说明精神的自由应是无形的;④句说明学生不堪作业的重负,都离开作业了。可见,理性的文字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阅历、文字本身去解读。

这使我想起了李清照的几句词,“窗前谁种芭蕉树?月满中庭,月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月光如水,芭蕉寄情,你可领略了文章大家的千古思想?

3读书为了什么?作家梁衡说:“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

书,是文明的载体。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踏出了一个深深的凹印。毛泽东则是书不离身,延安时听艾思奇讲哲学,做笔记恭恭敬敬。

梁衡先生说了这样一件事: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完成了《论持久战》,当白崇禧把这本麻纸本小册子送给蒋介石时,蒋介石都喜得如获至宝,发给全军团以上军官每人一本,这本书很快又在美国出版,震惊了世界。事实证明抗日战争就是沿着这一思路进行的。

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

4什么是真正的读书?

周国平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真正的阅读是与灵魂相同,与情感共鸣的。那是同林黛玉一起哭泣;同雨果一起走进人的心灵深处;同桑提亚哥的心一起感受惊恐、疲惫与镇定的八十三天;同杰克·伦敦一起在淘金路上艰苦地爬行,甚至同狼的呼吸与狰狞的抚摸在一起。

经典的阅读才叫心灵相碰撞的阅读,你才会与世界上最伟大的心灵与思想共舞。去触摸复活的悲欢,领略康河的水草。

5《蒙田随笔集》放在我的床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这是法国思想家蒙田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伟大的事就是做自己的主人,自己要独立做人,自己为自己做主,走自己的路。

蒙田说:“我宁愿以一种朴实、自然和平平常常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不作任何人为的努力,因为我描述的是我自己。我会很乐意把自己完整地赤裸裸地描绘出来。”蒙田还说:“最伟大的学者不是最聪明的人。”

读书,要读出高雅,读出心灵。

6读季羡林的书,犹如经历漫长的人生历程。季羡林先生说:“有人认为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长寿是人人追求的,季老为何有不同看法?他说:“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对这样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谈起呢?”望九之年的季老,在人生的暮年还在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画家高更曾为他的一幅名作写下画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这可以说是哲学的永恒主题。不管是画家,还是文学家、科学家,都在思考哲学的本源,都在思考人生的智慧。莎士比亚曾问过这个问题,近来看霍金的书里也提到这个问题:“为何我们在此?”“我们从何而来?”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身患肌肉萎缩等疾病,身残意坚,堪称人类精英,他用《时间简史》证明了上面这两句话的含义。

7我喜欢散发着泥土芳香的书。法国学者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里说:“对于我们整个文明来说,农民依然是人的原型。”人的原型是什么?是本质的、自然的、不雕琢的人。而我们城市中的人,离原型有多远?你又如何保持原型?

作家陈忠实的书作散发着馨香的泥土气息。他1962年高考落榜后,其父亲对他说了两句话:“当个农民又如何?天下的农民不是都活得好好的。”他至今还记得。他在用破草绳捆着腿的桌子上写作。自励:不问收获,但问耕耘。陈忠实写完《白鹿原》之后,没有像路遥一样把钢笔扔向窗外,他还与记者开玩笑谠“我舍不得。”成名之后,他成了专业作家,成了陕西作协主席,但他还是住在生他养他的农村,每一天听着鸡鸣狗叫写作。憨厚,质朴,勤奋,幽默,农民的元素写在他的脸上。

8作家韩少功刚刚出版了一本散文长卷《山南水北》。他在一座小山坡上盖了自己的房子,他想更加贴近农民。下面是他2005年春夏两季的收成:

豆角28.4公斤,冬瓜21公斤,茄子17.3公斤,丝瓜40.3公斤,辣椒31公斤,小白菜14.1公斤,橘子20公斤……贴近生活,是一位作家的丰富写作资源。自己劳动的成果,是最值得珍惜的。有一幅照片,韩少功在挖穴种瓜,俨然是一位农民,头戴斗笠,弓着腰,正用力把镢头抡下去。鲜见作家这样亲近纯正的农村生活了,十分的难得啊。亲吻生活,原始的生活,忘却了城市的纷繁与困扰,有了陶渊明的桃源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作家,他叫梭罗,他曾在瓦尔登湖畔独自搭起木屋,靠砍柴、钓鱼自食其力,自得其乐,其纪实散文《瓦尔登湖》风靡世界。我也陶醉其中,不能自拔,曾写小诗抒情:

黄花堆积\枯叶木屋\掩盖不住瓦尔登湖的神秘\冰上逐狐\洞穴观蚁\一粒豆子\都是你的孩子\简单是你精神的栖息地\远离了奢侈与机器书,要读出味道,读出思想,读出境界。清代学者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感悟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之顺畅。

我所认识的启功先生

徐可

我与启功先生交往十余年,对先生的道德文章深为敬佩。平时交往,虽然都是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但就在平常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间,显示出先生不凡的人品。

豁达大度的谦谦君子

第一次与启功先生打交道,是在1991年,请他为光明日报《图书评论》专刊题写刊名。当时还请到了冰心、李琦、李铎、沈鹏、欧阳中石等诸位先生,感觉他们都非常亲切、随和;偏偏是启功先生让我碰了一个软钉子。

来到启功先生居住的北师大小红楼前,正巧他要出门。我把来意简单地说了一下,启功先生问我:“是要横的还是竖的?”我想,不如横的、竖的各来一幅,回去可以视版面情况选择。心里这么想,嘴上也就说出来了。话一出口,启功先生似乎有点不悦了:“那要不要斜的、圆的各给你写一个,简体、繁体再给你写一个?你光想着排字工人方便,就不替我这个80岁的老头子想想?”我一听,坏了,启功先生一生气,字肯定写不成了。

这样忐忑不安地过了几天,一天,忽然收到从北师大寄来的一封信,信封上是我所熟悉的字体。拆开信封,里面别无他物,只有两幅字,上面都写着:“图书评论启功题。”不过,一幅是横的,一幅是竖的!启功先生果然按照我的请求写了!多么忠厚的长者!

其实,启功先生是个最不爱生气的人,他是惯会跟人开玩笑的。那时候我对他不太了解,所以吓了一跳。后来接触多了,才知道他的为人是多么谦和、大度。有好几次我有意提起此事,有点检讨的意思,先生总说:“我那是童言无忌,胡说八道,您可别往心里去啊。”

启功先生在诸方面都卓有成就,可他在书法上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因而也给自己招来了数不清的麻烦。求字的人趋之若鹜,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懂书法或不懂书法的,都以能求得他的墨宝为荣。而菩萨心肠的启功先生差不多是有求必应。他身体不好,常常彻夜无眠。夜深人静之时,正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他备有一个本子,封面上写着“文债”二字。本子换了一本又一本,“债”却总是还不完。

悲天悯人的忠厚长者

启功先生的幽默与开朗是出了名的。他常说:“小孩子有句顺口溜:‘手心手背,狼心狗肺。’我是‘手心手背,没心没肺’。”不少人都知道他是“皇亲国戚”——清朝雍正皇帝的后代。其实,他打小儿就是苦出身,后来又历经坎坷和劫难,可他却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天,为了一件什么事情,我对启功先生说了声“谢谢”,先生答曰:“不用谢了!”说完大笑起来。见我不解,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去别人家做客,到了,主人让把马车卸下来给马喂草料吃,客人说:‘不用卸(谢)了,套着喂就行了’。”说完,我们俩都哈哈大笑。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身的幽默细胞,一肚子的笑料,随便一句话就能逗得你乐不可支。

启功先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长者。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过去所受的磨难。

他思念他的亲人。他曾经写过一首诗:“钞币倾来片片真,未亡人用不须焚。一家数米担忧惯,此日摊钱却厌频。酒酽花浓行已老,天高地厚报无门。吟成七字谁相和,付与寒空雁一群。”启功先生动情地说:我最亲爱的人,我的母亲、姑姑、老师、老伴,他们活着的时候,我没有钱让他们过好日子。现在他们都死了,只留下我一个人,也八十多岁了,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言语间充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在他的许多诗作中都有体现。像著名的《痛心篇二十首》《赌赢歌》,是为追悼亡妻而作,可谓字字皆血,读之催人泪下。

他关心他身边的人。每次见面,他都要问起我最近的情况。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或是有了一点进步,他都非常高兴。有一次,我把刚写完的一篇专访送他审改,他当场就看了起来,并用铅笔认真地修改,连一些标点符号都改了。当我为自己的字写得太差而不安时,他放下笔,认真地说:“文章写得好的人,很少有字写得好的,因为他得顺着思路写下去,没有时间琢磨字写得好不好。”其实,对自己的文章,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先生这些话是对一个后生的鼓励。

他还惦记着更多的人。每次见面,他都关切地询问社会现状。虽然足不出户,但他对很多社会现象却非常了解。谈起下岗工人、农民负担,他都非常焦急。为了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他曾捐出书法作品100件、绘画作品10件,筹集资金,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刚正不阿的正直之士启功先生为人随和,但又是一个极认真的人,绝不随声附和。他常常在谈笑间针砭时弊,臧否人物。他的书法作品是很多人所渴望拥有的。感情相投的人,他欣然相赠,不取分文;话不投机的人,则千金难求。

启功先生在给人题字时,总要先问一句:“要简体还是繁体?”他这是尊重别人的习惯。但凡是题写公开出版的书刊名或是牌匾时,他必定写简体字。有人做过调查,北京市所有的立交桥中,只有启功先生题写的“建国门桥”是规范的简体字。启功先生对此的解释是:“别的桥都是名人题写的,我不够名人资格,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地按规范字写。”有人问他是不是爱写简体字,他正色道:“这不是爱写不爱写、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汉字规范化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我就得执行。”启功先生是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常常有人拿着收藏的古代字画请他鉴别真伪。有一段时间,他发现有人以他的名义在赝品上题字落款“真迹无疑”,给当事人带来巨大损失,启功先生对此非常愤怒。1993年6月17日,启功先生特地把我叫去,委托我在报上宣布他的一个决定:从今以后,不再在古字画上题字!他郑重地说:“我对这种行为必须讲话,这与造我的假字不同,这是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对这种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此时的启功先生,表情严肃,表现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认真。在原则问题上,启功先生从不含糊。几十年来,他为人师表,不亏操守,不媚上不趋势,高尚的道德为人敬仰。他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坚净居”,自号为“坚净翁”。“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坚净”二字正是他性格和为人的真实写照。他曾经集前人诗句撰写过一副对联:“能与诸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用这副对联来描述启功先生的为人,真是太恰当不过了。

感悟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是以地位、金钱、容貌来衡量的。修养是智慧,是能力,是风格,是美丽。修养是智慧的心曲、思想的灯盏、灵魂的美韵。与有修养的人谈话,如品香茗,如沐阳光,如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