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4988900000039

第39章 清代(3)

有个名叫杜士的穷秀才,年纪六十出头。此人虽说有几分学识,但是品行不端,年轻时吃喝嫖赌,在烟花场中学了一身坏毛病,老来既无妻室,又无子女,孤身一人,想当个教书先生都无人肯雇用,生活十分寒苦。

他听说李武正出千两银子谋求板桥墨竹,便挖空心思想鬼点子,要捞取这笔银两。经过几个夜晚苦思冥想,终于设下一个骗局。

时值阳春三月,杜士先从李武正那里支领了二十两银子,把自己靠河边的三间房舍修葺一新,又将窗下几簇修竹整理了一下,租了几十盆各式各样的花草摆在屋檐下。摆设停当之后,便每日在河岸边上坐着钓鱼,等候郑板桥到来。因为他久住河边,看见郑板桥每年春暖花开时都来此地游览观景。

果不出杜士所料,清明后的一天,雨过天晴、景色诱人,嗜好山水的郑板桥公事完毕之后,独自素装来到河边,信步顺流观光。他放眼四顾,看到百草含露、杨柳新吐、桃李争芳,流水潋滟,到处牛机蓬勃,置身于这清幽明媚的世界,看到这如画的旖旎风光,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他顺口吟了一首《竹枝词》:

城上春云拂画楼,

城边春水泊天流。

昨宵雨过千山碧,

乱落桃花出涧沟。

诗音刚落,只听旁边有人连声称道:“妙,妙,县太爷真不愧是当今才子,出口成诵,令人佩服之极!”

郑板桥举目一看,原来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

只见他面容憔悴、须发斑白、身着青衫、手握鱼竿,笑容满面地向这边走来。郑板桥看这人有点落魄文人风度,举止言谈落落大方,一时产生好感,忙答话道:“先生贵姓,家住哪里?”那杜士忙答:“免贵姓李,陋舍便是。”

郑板桥顺杜士手指方向看去,见不远处有一小小茅舍。

郑板随杜士先来到茅舍前,立即被这里优雅别致的风光所吸引。几株香气诱人的桃花,正含笑摆动,似欲向来客倾谈。桃花一侧,几簇亭亭玉立的修竹,葱翠挺拔。

郑板桥赞不绝口:“如此佳景,胜似江南。”

杜士见时机已到,忙上前施一礼道:“今日大人光临寒舍,乃三生有幸。今室内尚有狗肉一盆,大人如不嫌弃,一同畅饮几杯。”郑板桥最喜吃狗肉,一听有狗肉,便点头应允。

酒肉备齐,两人边饮边谈,甚是投机,不知不觉就多喝了几杯。看看太阳已压树梢了,郑板桥已半酣,杜士忙起身作揖求道:“大人墨竹名扬天下,贫生久盼不得。今大人亲至,恳请大人留一墨竹,以偿贫生终生夙愿。”

郑板桥一口应允。杜士取出备好的笔、墨、纸、砚。

郑板桥借酒兴,提笔挥毫,刷刷刷,顷刻即成。活生生的巨幅墨竹,刚劲有力,跃然纸上。杜士看罢手舞足蹈,欣喜若狂。郑板桥刚要搁笔,杜士忙道:“请大人题跋。”

郑板桥问:“先生大名?”杜士答道:“卑名武正。”郑板桥听这名字有点耳熟,但醉意朦胧,就不加思索地书上了名字。书毕,天色将晚,郑板桥告辞,摇摇晃晃地回衙了。杜士酒桌未收,便卷好墨竹,急忙奔往李家。

那李武正得到郑板桥真迹,还有专门为他写的题字,甚为欢喜,可又舍不得千两银子,他只让管家拿了一百两银子,就把杜士轰出门外。第二天一早,李武正令家人大摆宴席,请全城名绅大贾为之祝贺,以便炫耀一番,装璜门面。

郑板桥早堂过后,刚要外出查访。忽然衙役前来禀报,说是不少名绅大贾都到李家赴宴,祝贺县太爷为他作画题跋。郑板桥一听恍然大悟,知是昨天酒后受骗了,于是急忙差人传杜士。差役回禀,杜士家门已反锁,院内花景皆空,一片狼藉景象。经打听,才知道杜士知事不好,怕吃官司,得到李武正的银两后,连夜退还了租赁的花木,逃到外地去了。

郑板桥听到衙役的禀报后,气得长叹一声,说道:

“昨日只因贪杯,受人欺骗,实是后悔莫及。”于是令衙役笔墨伺候,郑重其事地写了一首“戒己诗”:

贪杯辱身,

理当受责,

停画百日,

戒酒三春。

郑板桥自即日起,果真一百天未作画,三年未喝酒,以戒自身。

一言心语

酒能使人失去明智而上当受骗,绝不是危言耸听之词。郑板桥能以此戒酒自罚。足见其领悟之深。

吴敬梓的传说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小说家,他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又善诗赋,有《文本山房诗文集》。

拒绝赴考

吴敬梓离开老家全椒县城,移居到南京秦淮水亭的第三年春天,正值清朝乾隆皇帝登基坐殿,在北京下诏书,要开“博学鸿词”科考,让全国各省选拔人才,到京城廷试。

吴敬梓的学问大,能诗善文,字又写得漂亮,在那时的江南,没有哪个能压倒他的,如去应考,黄榜及第,一定十拿九稳。

当时,吴敬梓住在南京,属于江宁府学训导唐时琳的管学区。这个唐时琳心想:我只要荐举吴敬梓,今后皇上少不了也会在我的面子上赏赏光的。他想到这里,不觉暗自高兴,连忙叫人备上车马,直往吴敬梓的住处奔去。

却说这天吴敬梓正在准备写他的小说《儒林外史》。

他坐在一张破桌子前面,左手按着端砚,右手握着徽墨,两眉紧紧锁着,一面研着墨,一面嘴里不停地在咕哝着什么,门外传来的车马喧嚣声,他一点都不在意。

“敬梓先生恭听:江宁府学训导唐时琳前来邀请先生赴京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唐时琳的侍从说完,推开吴敬梓的破竹门,随即那个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的唐时琳便走进门来。

尽管府学官驾到门前,吴敬梓却仍旧坐在那里纹丝未动,只是暂停了研墨,抬了抬厌倦的眼皮。

唐时琳看他这个样子,有些尴尬,又不好发作,只好站在桌子面前说:“卑职此来是想推荐吴先生参加廷试的。吴先生虽是安徽人氏,可如今住在卑职的学区之内,卑职不能不有所照应,故特来荐请先生。”

吴敬梓早已得知廷试的诏书,听唐时琳这么一说,不觉心中生厌,便绷着脸气愤地研起墨来。他一边研~边沾水,又故意使劲地研着,越研越快,砚台上发出“吱留吱留”的声音,一连串墨水直往外溅,一直溅到唐时琳的身上。

唐时琳眼看着自己的衣服沾上点点墨迹,却连半句回话都未得到,气得胡子直翘,只好狠狠地甩了甩衣袖,愤恨地骂道:“不识抬举,怪人,疯子!”骂完便走了出去,带着侍从扫兴而归。

吴敬梓没有给唐时琳面子,唐时琳气恼不休,消息传到了江宁督学郑筠谷那里。郑筠谷自觉比唐时琳高明,便决定再去走一趟。他一面派人到吴敬梓的茅棚门前监视,一面提前派人开路,然后自己亲乘征聘贤士的车马,一路烟尘奔来。郑筠谷坐在马车中想,唐时琳定是太生硬,我这次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定能奏效。只要他吴敬梓去了京城,那时,我就要……他想着想着,嘴角上不觉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正在这时,却听先前派去监视的人员报告说:“报督学,吴敬梓刚才把墙凿通,带着家小跑了,家里连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床破被子。”“啊,”督学一听,气得满脸发青,大声骂道,“混蛋,无用之徒!”停了半晌,只好狠狠地跺了一下脚,命令回府。

看见车马远远离去,吴敬梓在秦淮酒家的阁楼上,倒戴着白羽头巾,仰天长笑,自酌自饮,连声念道:“妙哉,妙哉!”

吴敬梓刚从秦淮酒家返回茅屋不到两天工夫,原来凿的墙洞还没有修补好,忽然又听见人报:“安徽巡抚赵国鳞前来劝考。”吴敬梓一听,不觉暗暗冷笑道:“嘿嘿,又来了。”他略一思忖,急忙喊过妻子叶氏,附耳说了几句之后,便急急忙忙躺到床上,蒙起被子呻吟起来。妻子连忙坐在桌子跟前,手扶脸蛋,装作苦思的样子。赵国鳞被一帮随员簇拥着走进茅屋,一看没有吴敬梓,便问叶氏:“你家官人呢?”

叶氏慢慢抬起头来,低声细语地说:“病了,床上躺着呢,看情形是不行了!”

“告诉你,这是抚台大人。”一个随员厉声喝道,“真他娘的早不有病,晚不有病,偏偏在这个时候有病!”

正在这时,床上传来了吴敬梓凄凄惨惨、似梦似醒的叫喊声:“水,……娘子,……水!”

赵国鳞见此情景,知道自己也是白跑了一趟,气狠狠地说:“命中注定,不是做官的料,走!”说完爬进他的八抬大轿,灰溜溜地走了。

巡抚走后,吴敬梓“忽”地跳下床来,拉着妻子的胳膊又蹦又跳,哈哈大笑:“娘子,拿酒来,陪我干一杯!”

他走到门旁,望着飞快抬走的大轿,“呸”地狠狠吐了口唾沫。

这天下午,吴敬梓的朋友金兆恭听说吴敬梓三次拒考,不知是何原因,特地前来看个究竟。当他问起吴敬梓的时候,吴敬梓没有直接回答,只请他朝靠床的墙上细看。金兆恭一看,墙上挂着八股细麻绳,就问:“你这是干什么,难道这绳子里还有什么文章不成?”

吴敬梓笑着说:“你走到跟前再仔细瞧瞧!”

金兆恭爬到床上,将绳子上上下下细细打量一遍,果然看清楚了:八根绳子的上头都按了一个死臭虫,下面都画了一个小小的蚊子。他捧腹大笑起来:“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你不去应考,原来是恨那八股臭文(蚊)呀!”

吴敬梓也一下子高兴起来,连忙笑着说:“知我者,金兆恭也!”

金兆恭笑了一阵子,下得床来,连连拍着吴敬梓的肩膀,十分钦佩地说:“你恨八股文,到了恨臭虫、蚊子的地步,真是可敬,可敬!”说着两个人都大笑起来。

据说,吴敬梓一生不准儿子学作八股文。后来,他的儿子就专攻数学,成了清朝著名的数学家。

一言心语

该传说的真假不作细论。但从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

吴敬梓是文坛的奇才。其个性也堪称一奇吧!

庄有恭的传说

庄有恭(1713—1767),字容可,号滋圃,广东省广州人。自幼聪明伶俐,胆识过人,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

从容妙对

传说庄有恭十一二岁时,一次与伙伴们放风筝,一不小心,扯断了风筝线,那风筝便飘飘荡荡地掉进了隔壁镇粤将军官署的内宅。其他儿童都傻了眼,呆呆地站在官署门外,连呼“可惜”,懊恼不已,却又束手无策,唯独庄有恭说:“既然掉在将军署中,取出来就是了,有什么好懊恼的?”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说:“将军的官署,平民百姓怎么进得去?”“即使混进去了,不被当成小偷,打个半死才怪呢。”庄有恭自告奋勇地说:“好,那你们在这儿等着,看我进去取风筝。”说着,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慢慢地凑近官署大门玩耍。守门人见是个小孩也没有在意。庄有恭突然跌入门内,直向内宅奔去。待守门人发觉时,庄有恭已在数十步外了,急得守门人连呼:“站住!”然后在后面使劲追赶。

镇粤将军正在客厅里与客人下象棋,听到呼声,连忙起身而出,拦住庄有恭,将他带进客厅询问。庄有恭不慌不忙地说明了来意。镇粤将军见他眉清目秀,一副伶俐相,心中已有几分喜爱,问了他一些家中情况。庄有恭对答如流,镇粤将军更加高兴,又问:“你读过书没有?”庄有恭答道:“正在读。”将军问:“那么,你会不会对对子?”庄有恭满不在乎地说:“对对子是小事一桩,有什么不会?”将军一听,暗想这小子好大的口气,于是又问:“你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道:

“一个字的能对,一百个字的也能对。”将军哪里肯信,不满地说:“好,那我就出副对联让你对对,若对不出来,我可不饶你。”他抬头看见客厅上悬挂着一幅《龙虎斗》彩图,便随口吟道:

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将军的意思十分明白:你看堂上龙虎尚日_不吟不啸,你这个无知小于,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口出狂言,若对不出下联来,我可要好好教训你了。哪知庄有恭略一思索,指着将军与客人下的象棋残局,答道:“就凭着这个棋局,便能对出将军的下联了。”然后朗声吟道: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元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庄有恭的意思也很明白:你将军的棋艺并不高超。

输掉一局棋倒也罢了,若真的统兵打仗,碰上这车马炮卒均难运用的窘境,看你如何对付!

将军与客人听了,都大为叹赏。将军亲自捡起风筝,递给庄有恭,一直送他到大门外,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孩子,果然聪明过人。好好用功读书吧,日后前途无量啊!”

一言心语

庄有恭让人赞叹的不仅是他的胆识过人,敢独自闯进将军官署,而且是他敏捷的才思。他能在瞬间发挥灵感,工整地对出将军的上联。不得不让人赞叹“聪明过人”。

曹雪芹的传说

曹雪芹(1724—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清代杰出的小说家,所著《石头记》(即《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他既能诗,又善画,但作品流传绝少。

偏爱“芹”字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三个号:雪芹、芹圃、芹溪,都有“芹”字。这绝不是因他江郎才尽,想不出更好的名字,而是缘于他对一种叫“水芹”的植物情有独钟,并用它治好了不少疑难大病。

相传曹雪芹被抄家后,流落到京郊西山脚下的正白旗村,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苦生活。在他常赊酒喝的酒馆里有个年过半百的老伙计叫马青,见曹雪芹满腹学问,便时不时地接济他。一来二去,俩人就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