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4988900000026

第26章 宋代(3)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着这银子娶亲,而他非但不还我银子,还打我呢!”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头分辩:“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的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我不还,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头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要打的呀!”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洪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实在是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蚀了本,也实在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呀!”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在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能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把那大块的霉印子,画成假山盆景;拣那小点的霉印子,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只一会儿工夫,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起十把折扇交给李小乙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一把’,马上就能卖掉。”他又拿起十把折扇交给洪阿毛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吧。”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各自回家去了。

苏东坡“画扇判案”的事,一下子就在民间传开了。

原先杭州的纸扇只有黑纸扇和白纸扇两种。自从苏东坡画扇之后,人们也学了起来,有画花鸟的,有画人物的,有画山水的,有写诗题词的……把扇面装点得甚是好看。这有画有字的“杭扇”,既可取凉,又可观赏,很受欢迎,一直流传到现在。

一言心语

从“画扇判案”的传说中,不仅反映了苏东坡明断是非、体察实情。更表现了苏东坡卓越的才华和为人解难的高贵品质。这样的判官实在今人敬仰。

填词救弱女

宋朝的时候,有两个叫郑容和高莹的农村女子被人骗到杭州卖给了妓院。当她二人知道身落虎口以后,哭闹不止,虽被多次毒打,但仍不屈服,拒绝接客。有一天,其中一个女子乘人不备,逃出妓院,告到了衙门。

据说,当时正好苏东坡任杭州太守,他听到这位女子的哭诉,非常同情,于是便派人把妓院老板和另一女子叫来予以审问。他问完各种情况后,便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词给妓院老板看,问他有没有意见。但见这首词写道: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坠情。

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雪,莹骨冰肌那解志?

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潮。

妓院老板本是一粗俗之人,岂懂诗词的意思?它不知苏东坡还在诗中玩有别的花招,便说对此诗没有意见。

听他这么一说,苏东坡便让人拿来纸笔,要他画押。画定押后,苏东坡便道:“既然老板没有意见,那么郑容、高莹你们二人就回原籍从良去吧!”说完后便要退堂,老板一听着急了,便要争辩。苏东坡便道:“你既然没有意见,并且在上面画了押,还争辩什么?”老板说:“你那判决书上并没有要她们回原籍从良呀?”苏东坡说:

“怎么没有?你看这判决书的各句话的第一个字连起来不就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吗?”老板一看,果然是这样写的,只得自认倒霉,服从判决。

原来苏东坡写的是一首藏头词。就是这样一首藏头词,把郑容和高莹这两个弱女子从火坑里救了出来,并使她们能和亲人团聚。

一言心语

正直、同情是人生的美德。在与野蛮和邪恶作斗争时。往往更需要巧妙的心机和高深的智慧。

黄庭坚的传说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有《山谷集》。

少游江洲府

黄山谷自幼天资聪明,年纪轻轻就享有盛名,很是自负。他觉得当地已无人可与自己相比,应该走出深山,游访天下名山胜川,一来长长见识,二来显显名声。于是他离开了修水老家,来到当时江南的繁华胜地江州府(今九江市)。

听说修水才子黄山谷来到本地,江州府一些自认为有才学的文人纷纷前来拜访。一次,一班文人约好,陪黄山谷游览名胜,乘此机会赋诗作对,试试他的才华。

这天,他们来到烟水亭上,只见亭上正好有个香客在吸水烟。有个书生沉吟半晌,心生一联,请黄山谷作对。

此联是: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黄山谷立即想起刚才游过的汉朝灌婴所掘“浪井”,灵机一动,随口对出下联: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众人听了,齐声叫好:“不说浪随风起,反说风自浪兴,足见浪井之奇,妙对,妙对!”

黄山谷听了渐渐得意起来。当来到思贤桥的时候,他神气十足地对众人说道:“刚才一路走来,承蒙各位抬爱。现在我也有一联,以助各位雅兴,请不吝赐教。”

说完,他念出上联:

“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

大家没有想到黄山谷突然来了这么一手,猝不及防,一时竟无以回对。黄山谷为了扭转这难堪的局面,笑着说:“各位不必为难了,这里已有了现成的一联。”他摇了摇头念道:

“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马泪沾襟。”

大家见黄山谷小小年纪,如此才思敏捷、博学多闻,不由吐了吐舌头。

随着一班人游来游去,黄山谷渐渐乏味起来。他觉得,偌大的江州府,竟没有高他半筹之人,忍不住说道:

“小生虽学问浅薄,也要不揣冒昧,敬问各位先生,是否有什么高招让我领教领教,也好开开眼界。”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对他这少年气盛的劲头,实在气愤难平,打定主意要奚落他一回,压压他的气焰。

一行人不觉来到小乔梳妆楼下,有人对黄山谷拱了拱手说:“数年前,本地有个书生新婚,洞房花烛之夜,新娘子以此楼为题,出了一联,要书生对出下联,否则不准进罗帐。可这书生竟一直未能对出,后来因此郁郁而死。多年来竟也无人对答得出,实在惭愧,有请先生指教。”于是念道:

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黄山谷一听,就觉出了弦外之音。心想:他们把我比做呆女献媚,真是可笑,一定要想个妙对回敬他们。

忽然,他抬头看见庙堂森森,香烟缭绕的延支山,触景生情,顿时舒开眉心,说道:“那位书生心胸也太狭窄了,我来对上一联,让他在九泉之下暝目。”说着,他吟出下联: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众人一听。黄山谷自比春风,把他们比做斗败了的落叶残花,而又文辞优雅,不显痕迹,个个赞佩不已。

虽然被他挖苦了,但又不得不叹服他的才学。于是,江州府一班文人墨客大为奉承,黄山谷自己也愈加飘飘然起来,自以为赋比先秦宋玉,诗齐盛唐李杜,如此年少,鹏程无量,江州府经不起他振翅一扑。听说吴越苏杭一带是藏龙栖凤之地,他想到那儿去出出风头。

这天,风和日丽,正是出游的大好时光。黄山谷便乘轻舟顺流东下。他站立船头,望水天寥廓,不觉心旷神怡,大有不可一世之感。这时,在桅杆下扯着篷索的少年,非常恭谦地问道:

“敢问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庭坚黄山谷吗?”

黄山谷不屑一顾,只矜持地点了点头。

少年说:“我们江湖上的粗人,平常也颇有点俗趣。这里有个对子,只有上联,没有下联,想请教先生,只是不知先生时下有没有这个兴致?”

黄山谷转过脸,白了少年一眼,见他一身粗俗的船家打扮,便回过头去,懒得搭理。只听少年自言自语地叹道:“想不到一个名盖江州的才子,竟怕起一个无名船夫来了。”

黄山谷一听,转身叫道:“什么,我怕你?料你这等鄙俗之人,也没有什么诗采文章,既然你不怕丢人现丑,那就说说看吧!”

少年抱歉地拱了拱手,微笑着说了一声“请教”,便朗声念道: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下联之中,凡逢上联有数字处,必须以数字相对,但不论反顺,不得有一字与上联相同。”

黄山谷还没听他说完,就哈哈大笑道:“这种粗俗之联,根本就登不得大雅之堂。不过,时下我也闷得慌,就来凑凑这个俗趣吧。”

可是,他低头默想,把少年的话细细捉摸一遍,忽然心里一跳:上联中,数字一至十均已用完,而下联中必须以数对数,且不得有一字与上联相同,到哪里找许多数词与上联对仗呢?

黄山谷怔怔发呆,额上沁出了冷汗。他直盯盯地看着眼前这个一身船家打扮的少年,好不明白,自称饱学之士,怎么会被一个普普通通的船家少年难住了呢。想着想着,他幡然醒悟,立刻请求船家掉转船头,改变了原先去苏杭的打算。

黄山谷虽然始终没有对出这个“绝对”,却从中悟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学问绝无尽头,治学必须谦虚。”

此后,他虚心好问、刻苦攻读,终于成了当时的“苏门四学士”之一,而且与苏东坡齐名。

一言心语

有道是学海无涯,学问是无止境的。不可自满自得。

只有在谦虚勤奋的求学中,才能不断获得丰收硕果。

米芾的传说

米芾像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据说他个性怪异,嗜书法成癖,人称“米颠”。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是个早熟的怪才。其书法严于法度,潇洒奔放。

米芾学书

据说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里跟先生学写字,学了三年,却没有多大长进。一天,一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米芾家乡。米芾听说他写一手好字,便前去求教。

那秀才见一孩子前来求教,便要来米芾写的字,看了又看后,若有所思地说:“要跟我学书,得买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贵点。”

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天下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成心难为人吗?但他学字心切,还是回去借了五两银子,买了秀才一张纸。

“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秀才说。

米芾回到家里,双手捧着五两银子买来的纸,舍不得用。他把纸放在一边,回到桌旁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桌子上划来划去。一连三天,他都是这样,反复琢磨,却连一笔也没舍得在纸上写。

第四天,秀才来了,见米芾手握毛笔坐在桌前望着字帖出神,秀才见一字未写,竞故作惊讶地问道:“你怎么一个字也没写呀?”米芾听到说话声,抬头一看秀才来了,才意识到期限已到,忙争辩道:“我怕写不好,废了纸。”秀才见状。笑着说道:“好了,琢磨了三天,现在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

秀才在旁一看,字写得漂亮极了,于是问道:“为什么三年学不会,而这三天就能写好呢?”“因为纸贵,我不舍得写。这三天,我就反复琢磨字帖,把字都琢磨差不多了。”“这就对了,学书不单是动笔,而是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秀才接着又说:“你已领会了写字的窍门,我走了。”说完,他提笔在“永”字后添了七个大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随后从怀里掏出那五两银子还给米芾,便上路赶考去了。

自此以后,米芾牢记秀才的教导,用心练字,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一言心语

学习任何东西都有一个重要的秘诀:那就是贵在用心。用心能提高悟性。促其所成。

索图戏卧佛

江苏涟水城中有个荷花池,米芾爱花爱画,经常坐在假山上苦思冥想,绘描荷花图。荷花池边就是能仁寺,寺中卧佛大师名望也很高。但是,尽管卧佛与米芾交情不错,想讨幅画却很难。

卧佛见米芾画好了画,心生一计,就备了几样菜,提了一壶酒,到船上和米芾对饮。米芾是个见酒就疯的人,喝完酒不多时就晕晕糊糊地睡着了。

酒醒后,不见了荷花图,米芾料定是被卧佛拿走。

但碍于情面,不好明言,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上门找卧佛对对子,旁敲侧击。卧佛当然明了,但他不露声色,佯作不知。一个指桑问槐,一个装聋作哑,故意打岔。

米芾指着荷花池说道:“我有一对,对上即息,对不上罚作一荷花图。”卧佛说:“请兄弟先出吧!不过,有言在先,小弟不会作画,就是输了,也请你代为作画。”

米芾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把上联出了: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明是对对,实是问案。卧佛说:

“道旁稻草盗贼窃来到处铺!”

对得工整,无茬可找。

米芾见他对了,又来一联: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卧佛也不示弱,回对道: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冷热不短不长。”

米芾无法,心中叫苦,口上连说:“好好好。”卧佛心中高兴,随口应声:“妙妙妙!”

一言心语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文人之间的特殊情趣。其雅致婉转的表达。充满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