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4988700000004

第4章 伯噽(3)

越王夫妇在吴国一住就是三年。在这三年中,幸亏范蠡陪伴服侍左右,并不时地安慰、鼓励,使越王在吴国能忍辱负重,暗蓄复仇之志;幸亏文种不时把珍宝、美女送到伯府上,伯噽时常在昊王面前为句践美言,才没有性命之虞。三年过去了。这一天,夫差登上姑苏台,观览四周风景,无意问看到越王君臣劳作之后正在休息,越王夫妇端坐在马粪旁,而范蠡则垂手站立在一边。君臣之礼、夫妇之仪丝毫不乱。夫差看了一会儿,不禁叹道:“勾践不过是个小国之君,范蠡也不过一介寒士,可他们在如此穷困潦倒之际,君臣之礼还如此分明,丝毫不肯含糊,我倒真有些敬佩他们呢!”伯噽决不肯放过任何一个为越王开脱的机会,因为越王一日不返越国,就存在一日杀身之祸。而他伯轻不能保护句践君臣的安全,也就不能保住自己的滚滚财源。见吴王提起马上顺水推舟:“唉!不只可敬,也很可怜啊!您看他们三年如一日,恭谨勤劳,毫无怨言,确实也很难得了。”夫差问:“依你看,如果他们真的悔过自新的话,是不是可以把他们放回去?”伯轻一听,机不可失,马上回答:“大王以圣人之心来对待越国,勾践能不对大王您感恩戴德吗?愿大王早作决定。”“那好!让太史选个吉日良辰,赦免越王,让他们回国去吧!”伯轻一听,高兴得就像自己捡了个大宝贝,不禁手舞足蹈起来。伯整一回府中,马上派人将这个喜讯偷偷告诉了越王,同时提醒他们不要忘了他的功劳。勾践一听非常兴奋,想到三年的囚徒生活即将结束,不禁对未来生出许多憧憬。但他们都高兴得太早了。伍子胥听说吴王将赦越王,急急入宫求见,说:“过去夏桀囚禁商汤,商纣囚禁文王,都因一念之差,放他们回去,结果落得个身死国灭,成为笑柄。现在大王囚禁越王而不杀,只怕要重蹈历史的覆辙!”夫差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就有了杀越王之意,不巧,正赶上身体不适,这事就暂时耽搁了下来。一晃又是三个月。句践听说吴王的病还是不好,不免紧张起来,如果吴王有个好歹,到哪再去找这么昏庸的君主?一旦太子友继位,越王君臣将死无葬身之地。一想到此,越王急出了一身冷汗,一个劲地问范蠡怎么办,范蠡最后想出一个万不得已的办法:“据我推算,吴王的病当无大碍,你最好是去探视他,然后亲口尝一下他的粪便,观察一下他的气色,再说上一些恭维话,祝贺他身体早日康复。这样说不定就能感动他,赦免我们回国。”越王一听,差点吐出来,禁不住捶胸大哭:“我句践怎么竞落到了如此地步!”范蠡赶忙劝慰:“大丈夫欲成大事就应不拘小节。周文王当年被囚美里,商纣就曾杀死他的儿了让他吃,最后才被放回。如果你不这样做,又怎能取得吴王的同情呢?”越王最后一跺脚:“好!为了能活着回到越国,再下贱的事我也要去做。”第二天,勾践就托人向伯轻表示要入宫间疾。伯斑婉转地向夫差表达了越王的意思,夫差同意。当越王去探视时,正赶上夫差大便,勾践就借机说:“贱臣略懂医道。通过观察人的粪便,就可知病情怎样。”夫差听了一愣,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句践用手把粪便抹进嘴里,咂咂嘴,然后跪下向他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王的粪便味苦而酸,正顺应春夏的时气。大王的贵体马上就要康复了。”勾践这一着大大出乎夫差的预料,他着实被感动了,连连称赞:“你真是天下难得的好人啊!这种事就是我的儿子也不会去做啊!”伯噽赶紧附和:“勾践的一片忠心天地可鉴。我真感到身傀不如啊!”夫差马上吩咐,让句践夫妇搬出石屋子,重新安排住处,并当即表示:“等寡人病好了,一定要亲自为你送行。”

过了几天,夫差果然病愈。为表彰句践的忠心,特在文台设宴,邀请句践参加,并让他换上一身礼服,坐在贵宾席上。伍子胥见夫差忘仇待敌,非常气愤,拂袖而走。伯噽一见,嘿嘿一笑,对吴王说:“我听说‘同声相和,同气相求’,今天是仁义之会,仁义者留,不义者去。相国大概是感到坐在这里惭愧,所以才离去吧!”夫差会意地一笑:“太宰说得对极了。”宴会上,伯轻捧场,勾践进酒,夫差越喝越高兴,当场许诺:“三天之内,我要亲自为越王送行,让他回国。”

伍子胥听说此事,次日一早就闯入王宫,对吴王说:“勾践表面装得温顺恭谨,实际上内怀虎狼之心,这一点难道大王您看不出来吗?您只顾听一时的阿谀奉承,却不计将来的后果,您任用奸谗,诽斥忠良,贪图仁德虚名,必将纵仇为患,其后果不堪设想啊!”吴王大声斥责:“住口!我卧病三月,你没有一句问候,没有半点贡献,你忠义何在?而句践甘心为奴,殷勤侍奉,亲尝粪便,这不是忠义又是什么?你有什么脸面谈论忠奸?”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执迷不悟庐泪俱下:“大王啊大王!您完全让假象迷惑住了。我们把句践整得这么惨,他能不记恨吗?他现在尝大王之粪便,是为将来食大王之心肝啊!大王如果不醒悟,中了他的奸计,将自身难保啊!”吴王大怒:“相国你不要说了,寡人主意已定,用不着别人来教训。”子胥无可奈何,只好告退。到了第三天,吴王在蛇门外设宴,为勾践送行。句践泪流满面,好像真的依依不舍。夫差亲自扶勾践登车离去。

勾践告别吴王,立刻快马加鞭,昼夜兼程,来到钱塘江,想到群臣为自己送行的情景,已恍如隔世,不禁仰天长叹:“老天啊,你终于开眼了!当初渡江时,我哪还想到能生还越国啊!”

越王回国,立志复仇,为不忘会稽之耻,迁都于会稽。在范蠡、文种的协助下。立刻着手改革政治,谋求富强之道,自己以身作则,勤于政事。为激励自己的复仇之志,卧薪尝胆;为迅速增加人口,奖励生育;为迅速恢复生产,减免赋税。经过几年努力,越国逐渐繁荣起来。同时,为迷惑吴王,贡献不断,并由文种定了灭吴九术,而每一种计谋的实施都离不开伯轻,所以每次给吴国进贡都少不了要给他,而他收受的贿赂越多,就越在吴王面前为越国说话,从而使文种的计谋一一实施。

首先,为使吴国劳民伤财,也为满足吴王侈大骄狂的心理,越王派出许多青壮劳力,到深山老林找到了两棵千年古木,献给吴王。再由伯噽给吴王吹风,重修姑苏台。伍子胥极力反对。但夫差听信伯噽之言,三年备料,五年修成。新建的姑苏台高达数十丈,站在台上,周围数十里的景物,可以尽收眼底,凭栏远望,实在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而老百姓昼夜劳作,累死者不计其数,人民怨声载道。

其次,采用美人计。在民间广为搜求,找到西施、郑旦两位天姿国色送给吴王。

从此,吴王每天以姑苏台为家,整日游乐,只让伯轻在身边侍候,子胥求见,往往被拒绝。

越国看到夫差上钩,就开始了第三步:虚其库存。鲁哀公九年(前486年),以荒歉为名,故意向吴国借粮。勾践先让文种用重金贿赂伯噽,让他在吴王面前帮忙。吴王在姑苏台接见文种,文种说明来意,夫差当即表示同意。当时,伍子胥听说越使到来,也跟着到了姑苏台,看到吴王答应越国的请求,就劝吴王:“吴越势不两立。我看到越国并非因为饥荒而借粮,而是要故意造成吴国粮食匮乏。这是越国削弱吴国的毒计,大王绝对不能上当。”夫差不解地问:“勾践在吴国时当我的车夫,我现在恢复了他的王位,他非常感激,贡献不断,哪有背叛的道理?”子胥说:“我听说越王废寝忘食,体恤民情,训练军从,就是为了报仇。”“句践既已称臣,哪有臣伐君的道理?”“商汤伐夏桀,武王伐商纣,不都是臣伐君吗?”值妊一看,大事不好,事情恐怕要让伍子胥搅黄,马上出面:“相国此言太过无理,怎能拿大王与桀、纣相比?再说,我们现在借粮给越国,待来年让他如数归还,于吴无损,于越有德,何乐而不为?”夫差听信伯轻,借给越国粮食万石。句践将粮食分给百姓,百姓无不称颂。

到第二年,越国大丰收,越王命挑选上好稻谷,蒸熟后还给吴国。吴国拿来做种子,结果颗粒无收,吴国大饥。这些措施不仅消耗了吴国的民力、财力,而且更加深了夫差、伯噽与伍子胥之间的矛盾。

在削弱对方的阿时,增强自身实力,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训练军队。据说,越国请得处女传授剑术,又让陈音训练射手,严肃军纪,使士兵“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

却说伍子胥听说越国加紧习武,很是担心,求见夫差,流泪劝谏:“大王总相信越国臣服,现在越国正日夜加紧练兵,剑戟弓矢无不精良。一旦乘虚而入,就要大祸临头。大王如不信,为什么不派人去看看?”夫差果然派人去越国探听,证明子胥说得一点不差。夫差就问伯噽:“越国已经臣服,为什么还要整天练兵?”伯噽回答:“越国蒙大王之恩,得以立国,没有军队如何自卫。所以,练兵是为了守国,大王有什么好怀疑的?”但夫差到底觉得放心不下,就有了兴兵伐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