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4988200000068

第68章 北宋(6)

赵佶对道教越发痴迷,到后来竟然把自己也册立为“教主道君皇帝”;蔡京、童贯等朝廷大臣也都兼任了道教官职。就连朝廷要提拔侍从以上的官员,也得先由算卦的道士推算他的五行休咎,然后再正式任命。一时之间,恨不得天下男女都是道士,都是仙姑,然后齐声高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然后赵估就得道升仙,到天上去瞎折腾去。

直到公元1121年夏,天降大雨,汴梁城内汪洋大海,煞有介事做法的林灵素被防汛的民夫打得屁滚尿流,再加上太子赵桓前来告状,赵佶这才赶走林灵素,才使得自己的修道活动稍有收敛。

赵佶性本轻浮,又正值风流年华,在忙于收集花木竹石,鸟兽虫鱼、钟鼎书画,忙于修道升仙的同时,赵佶还是忘不了凡间的儿女情事。

在赵佶的后宫中,充斥大量的美女,赵佶每日环游在石榴裙下,乐此不疲,先后宠爱过郑、王二氏,大小刘贵妃、乔贵妃、韦贵妃等等。这几个人各领风骚、人人都擅一时之宠。赵佶玩腻了后宫佳丽,又跑到宫外,打起了名妓李师师的主意。赵佶经常趁夜间溜出宫门,微服潜行,前往她家过夜。

赵佶在位25年,生活的腐朽糜烂在历代皇帝中是少有其比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只会享乐的皇帝,竟也有些文治武功的想法。文治是不行了,但“武功”他还行。

因为在蔡京建议下,赵估派童贯带兵讨伐西夏,竟然取得了胜利,攻占了许多地方,逼得西夏低声下气地奉表谢罪。自从与西夏交兵以来,宋朝确实从未取得过如此赫赫的战果。赵佶洋洋得意起来,又打起了行将就木的辽国的主意。于是与金签订海上之盟,共同夹击辽,收复燕京。燕京是收复了,赵佶的“武功”倒也不小,但随后金大举南侵,赵佶就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公元1125年,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在叛徒郭药师的带领下,金军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久就打到了京师附近。赵佶此时再也风流不起来,吓得只想着逃跑,但主战派李纲的一席话提醒了他。李纲剌破胳膊,以血上疏说:“皇太子监国,本是典礼之常规,但如今大敌入侵,安危存亡在于呼吸之间,怎能仍旧拘泥于常规呢?名分不正而当大权,又何以号令天下,指望成功呢?只有让皇太子即位,叫他替陛下守宗社,收人心,以死捍敌,天下才能保住!”赵佶听后,想想也对,为保住面子,他绞尽脑汁找了个要当教主道君的借口,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子赵桓,于是赵桓就这样登基了,即是后来的宋钦宗。在经过一番辞让后即位。上赵佶尊号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龙德官;郑皇后尊号曰“道君大上皇后”,居颉景西园。

赵佶退位后,就带着嫔妃宠臣向南逃跑,直到金兵从汴京城下撤退,赵桓派人请赵佶回京。赵佶这才又回到汴京。

随后,金兵又来攻打汴京,不久城破,赵佶和儿子赵桓等被抓获。等金兵在汴京劫掠一番后,赵佶和赵桓以及王公大臣贵族嫔妃等3000多人,被金兵押着往北而去。同行的,还有赵佶苦心收集的大量古籍珍玩等等,也不知道这个亡国之君看了心痛不小心痛!

赵佶被押到金国都城所在地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县南),在穿着素衣拜见了阿骨打庙后,又拜见金太宗吴乞买于乾元殿,金太宗封他为“昏德公”。不久,赵佶和赵桓等九百余人,被迁到了韩州,金朝拨给十五顷土地,令他们耕种自给。

在以后的几年里,金人每逢丧祭节令总要赏赐给赵佶一些财物酒食,每赐一次,又总要赵佶写一封谢表。

后来,金人把这些谢表集成一册,拿到设在边境的和南宋进行贸易的榷场一直卖了四五十年。

公元1135年春,这个风流大半辈子,到老来却受尽惩罚的宋徽宗赵佶,终于熬不到被接回南宋的那一天,客死他乡。公元1142年夏,赵佶的棺材终于被运到临安安葬。

钦宗赵桓

(公元1100年~公元1156年)

在位时间:公元1126年~公元1127年

曾用年号:靖康

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庙号:钦宗

安葬地:临安

公元1100年,宋徽宗的长子赵桓出生。

公元1125年,在金兵兵临汴京城下时,宋徽宗赵信吓得把皇位让给了赵桓,赵桓遂成为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是为宋钦宗。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赵桓和父亲宋徽宗等人被俘,随后被送往金“内地”。

公元1161年,赵桓死在异乡金国。

宋钦宗赵桓既是个软弱的怕死鬼,也是个糊涂的倒霉蛋,原因就是糊里糊涂地让父亲把皇位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把北宋的江山毁灭掉。在仅仅一年的统治时间里,赵桓没有享受到一天清福,而是在金兵的大军压境下惶惶不可终日。等到东京城破,自己又和父亲宋徽宗一起,被金兵送到北方软禁,然后就糊里糊涂地渡过了下半生。

中国历史上当皇帝当得最痛苦的,赵桓算是其中之一。

赵桓出生后,也像其他皇子一样,先是小小年纪就当了一大堆官,然后开始读书,然后长大成人,然后再被立为太子,一切都顺理成章,再正常不过了。赵桓读书时也和常人一般,资质虽不很鲁钝,却也算不上聪颖,一篇经文常常需要数日方能成诵。好在他读书习作比较勤奋,待人接物谦恭有礼,慢慢地也就给人留下了聪明仁孝的好印象。

公元1115年,作为赵佶长子的赵桓,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皇太子。此后,他只要不犯什么错误,不授人以话柄,就能待父亲百年之后,稳稳当当地登上皇帝的宝座。但这一天突然来临了,而且是极不正常的来临了。

公元1125年冬,金兵携灭辽之余勇,大举南侵攻宋。

成天只会题诗作画的宋徽宗赵佶给吓得团团乱转,毫无对策。无奈之中,他想到了禅位这个方法,以摆脱令他焦头烂额的军政事务。于是便将将太子赵桓召来。

赵桓来到保和殿东阁,见赵佶半卧榻上,身边围着的都是朝中重臣,不由暗暗吃了一惊,对自己的太子地位不免有些担心起来。不过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让他提到嗓子眼的心很快就落回到肚中,大师童贯和少宰李邦彦将一领御袍披在了赵桓身上,赵桓当上了皇帝。

赵桓即位之初,还能以勤补拙,每天接见群臣,批阅奏报,常常忙到半夜还不休息。但他毕竟不是个政治家,他柔弱寡谋,多疑多变,缺乏政治家应有的干练、果敢,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深谋远略了。这样的皇帝在天下大平的时代还能敷衍着做完,可是面对北宋的日渐衰败和金兵的大单进攻,赵桓只能引着北宋王朝向灭亡走去。

公元1126年,也就是赵桓取“日靖四方,永康兆民”

之意确定年号为“靖康”的第二天,离京城汴京不远的睿州(今河南滑县东北)失守,金兵渡过黄河。消息就传到京城,汴京城里一下子炸了窝,当天夜里,赵估和一些王公大臣便逃出汴京,往南而去。朝中,大臣们纷纷劝赵桓南迁,只有李纲坚持守城,赵桓只得留在汴京,命李纲安排守城事宜。李纲与汴京军民同仇敌忾,多次挫败金兵的进攻,粉碎了金兵想一举攻下汴京的企图。

只有六万余人的金兵,本来数量上就远不及北宋的守城兵,见各地勤王将士纷至沓来,更是有些害怕。然而,比他们更害怕的是赵桓,赵桓在东京保卫战刚打响,就两度派人前往金营求和。之后又罢免主张抗战的李纲和种师道,后来遭到以陈东为首的太学生和群众的反对,方才宣布重新起用李纲、种师道。李纲、种师道复职后,率领汴京军民英勇杀敌,加上勤王士兵日益增多,逼得金兵只得解围退兵。

半年后,金兵卷土重来,将汴京再度被包围。此时,李纲等人士战派已经被罢黜,主和派把持了大权。因此,从金兵再度南下以来,北宋君臣就一直忙于求和,对防御没有一个放在心上的,所以等到金兵第二次兵临汴京城下时,其形势比第一次更坏得多。所以不久,汴京就被金兵攻破。赵桓不得不亲自出城议和,奴颜婢膝、低声下气地伏首称臣、乞求宽恕,大宋天子就这样成了金国的臣子。

对于金人的命令,赵桓是绝对不敢违抗的。金人要金1000万50两的锭,银2000万锭,帛1000万匹,赵桓便下令四处收集金银;金人要骡马,赵桓赶紧收得7000余匹派人送去;金人索要少女1500人,赵桓也只好照办,连自己的嫔妃也拿来充数,嫔妃民女不甘受辱,自杀的人也很多。

此后,赵桓被金兵扣为人质,大肆劫掠汴京百姓,然后将赵桓、太上皇赵估、赵桓的皇后及皇太子以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嫔妃等押着退兵北去,并带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图书典籍、占董文曲、百工技艺、倡优杂伎人等,北宋王朝二百年府库蓄积为之一空。

赵桓被押到金后,被封为“重昏侯”,意思是他和被金人封为“昏德公”的父亲赵佶加在一块是一昏再昏。

此后,便在耻辱中生活,直到公元1161年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