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4988200000055

第55章 唐(9)

唐代宗即位后,李辅国更是专权用事,甚至不把代宗放在眼里。代宗自然很不高兴,但李辅国握有兵权,只好表面上以礼相待,尊其为尚父。李辅国、程元振二之间也有矛盾,后来,程元振暗中与唐代宗合谋,将李辅国刺杀。李辅国被杀后,程元振独揽大权,比李辅国更是专横,大臣与各地方节度使也对其恨之入骨。后来吐蕃进攻长安,逃出长安的唐代亲命令各地前来救援,各地也因痛恨程元振而不应诏,就连李光弼也不前往。

后来唐代宗在大臣们的弹劾下,不得不将其削夺官爵,放归乡里。后来程元振又想回长安重振雄风,结果被放逐到江陵,直到病死。

走了程元振,唐代宗旁边又来了宦官鱼朝恩。鱼朝恩专权,势倾朝野,十分骄横,甚至连唐代宗也不看在眼里。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都是宦官,恃宠横行,干预政事,究其原因在于代宗优柔寡断。当宦官势倾朝野,危及代宗的统治时,代宗又利用朝官与宦官的矛盾和斗争,除掉宦官。这种朝官、宦官勾心争宠固位的斗争,构成了唐后期的政治特征。

经过安史之乱的唐政府已是元气大伤。面对危局,唐代宗也任用了一些贤能之士进行改革,企图重振国威。

这个贤能之士就是唐朝有名的理财专家刘晏。

刘晏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恢复漕运,改革盐政等方面,通过刘晏所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使唐代宗时期艰难的政局和拮据的财政有所改善。但他的改革触犯了一些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只是由于唐代宗需要利用他理财,予以支持,使改革得以延续。

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由他支持的刘晏改革也到了尽头。

德宗李适

(公元742年~公元805年)

在位时间:公元779年~公元805年

曾用年号:建中、兴元、贞元

谥号:神武孝文皇帝

庙号:德宗

安葬地:崇陵

公元742年,唐代宗长子李适出生。

公元762年,唐代宗即位,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讨伐叛军,并进封为鲁王、雍王。

公元764年,李适被立为太子。

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

公元780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唐朝开始实施两税法。

公元783年,路过长安的泾原兵哗变,李适不得不逃出长安。

公元796年,唐德宗将禁军交给宦官掌握,成为唐后来历代王朝的定制,对后来的唐政局影响很大。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病死,享年63岁。

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唐德宗,还曾想励精图治,干出些业绩来,可刚实行改革赋税制度的两税法不久,就因为朝廷大臣间的党争而不得不中断,加上李适在美女和享乐面前,早就将那点豪情壮志耗费得一干二净,对两税法也是隔几天敲一下,两税法不失败才怪。朝廷大臣之间的党争、地方藩镇的拥兵自重,已使得深受其害的唐德宗李适丧失信心,将守卫皇宫的禁军管理大权交给了宦官,并且只信任这些阉货,使得在后来的唐王朝宦官成为可以左右政局的一大祸害。不过,在李适统治后期,他还是用了名臣李泌,总算使唐王朝的政局得以稍稍稳定。

施新法兴党争

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李适即位。李适即位之初,还有些雄心壮志,他对前朝的许多弊政进行了改革,下令禁止岁贡,提倡节俭,遣出宫女100多人,废梨园使及伶官300人,禁止官吏经商,对贪污受贿者严加惩办。

李适即位后还干了件比较值得称道的政绩,那就是任用杨炎为相,支持杨炎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废除租庸调制,推行“两税法”。

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按丁征收赋税的租庸调制,随着均田制的日益瓦解,农民纷纷逃亡,沦为地主的佃户,已经无法继续执行。

这时采取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无异于是给已经破产的唐王朝土地制度打了一剂强心针。它的主要内容是:

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不分本地和外来户,一律按照现居住地登入户籍纳税。放弃按丁征税的办法,改为按照资产和田亩征税,即根据资产定出户等,确定应纳户税税额;根据田亩多少,征收地税。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负担赋税。每年分夏秋两李征税,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两税之名即由此而来。

两税法的实施按照资产和田亩征税,与租庸调法按丁征税相比,是比较合理的,有其进步性。它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如果这两税法能够贯彻实施下去,也许会使唐王朝继开元盛世之后,还能再度出现中兴局面,但以唐德宗为首的统治者偏偏不争气,不但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反而不断增加苛捐杂税,使得人民负担日益沉重。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德宗,他即位时,朝廷内的党争就十分激烈。主持实施两税法的杨炎就与唐朝最有名的理财家刘晏之间展开斗争。杨炎是唐代宗时宰相元载的余党,唐代宗杀元载,刘晏曾参与密谋。杨炎现在独揽大权,怎么会不反戈一击,替元载和自己报仇呢?于是设计谋害了刘晏。

没想到,杨炎的一次冲动,又使得继李林甫、元载之后又一个著名奸相卢杞尽得渔翁之利。刘晏无罪被杀,朝野喊冤之声四起,杨炎不免心虚,于是偷偷遣人到各镇去为自己辩白,说刘晏的被杀是唐德宗决定的,与自己无关。唐德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非常憎恶杨炎,就起用卢杞为宰相,准备杀杨炎。

阴险狡猾的卢杞欣然接受,乐得投井下石,上任不久,就罗织了杨炎的好多罪名,杨炎结果被贬为崖州司马,随后又被唐德宗派去的人在半路上杀死。

平藩镇忌功臣

李适即位后,藩镇拥兵自重的局面正越来越严重,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李适有强藩乱国的体会,因而想解决藩镇割据问题。这时,曾和李正己、田承嗣等议定传子制的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死,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继位,做了做表面文章,上表请朝廷认可。正想革除旧政的唐德宗见有人前来权充磨刀,自然加以拒绝。于是田悦、李正己、李惟岳联合起来,为争取传子制,出兵与朝廷作战。唐德宗听后,慌忙之中派兵讨伐,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用兵计划,也不设统兵元帅,诸将都由朝廷亲自指挥。结果接连失败,战争规模越来越大。

田悦等人始终不是唐军的对手,唐军很快击败田悦,逼其率残兵败将1000多人逃回魏州,守城自保;淄奇镇李纳也被杀得落荒而逃;而李惟岳部将王武俊杀死李惟岳,投降朝廷。总算取得一时的胜利。但割据者的野心已起,分裂已久的形势也不可能因之而有所改变,因而硝烟未灭,狼烟又起。

成德降将王武俊、朱滔因投降后索要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随后起兵反叛,并与田悦、李纳联合,叛军的声势又振。唐将马燧等攻魏州,朱滔、王武俊救魏州,李适又命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前往助战。李怀光击破朱滔军,王武俊又击败李怀光军,双方不得不据兵相持。不久,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朱滔为盟主,诸王约定相互支援,以求永保其占据的土地。随后为扩大叛军势力,又推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天下都元帅,叛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战事从河北一直蔓延到河南。

公元783年,叛军李希烈包围襄城。在对抗李希烈叛军的主要力量宣武军失败后,襄城更加危急,李适急忙抽调泾原兵,东救襄城。5000泾原兵冒雨前来,饥寒交迫,路过长安时,满以为能得到厚赐,遣归家属,但现实与他们想像的恰好相反,于是士兵们哗变攻入京城。

李适急忙仓皇出走,逃到奉天县(今陕西乾县)。过了几天,郭子仪部下的大将、左金吾大将军浑璇来到奉天,部分官员也陆续来到。附近诸镇援兵入城,德宗使命浑璇统率。

这时,叛兵拥立朱为主,不久,朱又自称大秦皇帝,唐百官大都做了秦官,只有司农聊段秀实等少数官员不和朱同流合污,并准备诛杀朱,结果事情败露,段秀实等反被杀害。朱立朱滔为皇太弟,与河北诸叛镇遥相呼应。

朱率兵来攻奉天城,想将唐德宗杀死。但使尽浑身解数围攻了1个月,仍不能攻克。这时奉天城中的粮草已尽,唐德宗自己也只能吃些野菜和粗米。不久各路援军前来勤王,击败朱,迫使朱退守长安。这时,拥有重兵的李怀光逼走奸相卢杞,随后反叛,唐朝形势进一步恶化。

这时李晟率军驻守在东渭桥(在长安东北50里),夹在朱此、李怀光中间,腹背受敌,极为危险。但他激励将士,得到驻那宁、奉天、昭应(今陕西临潼县)、蓝田的唐军支持,都愿接受他的指挥,因而军威大振。

李怀尤被击败后逃往河中,势力大大削弱了。

这时,唐德宗派人以安西、北庭地割给吐蕃为条件,向吐藩请求援兵,浑在20000吐藩兵的帮助下,率诸军自汉中出击,浑璇击败朱兵,进驻奉天,与李晟东西相应。

吐蕃兵抢掠一番后,又得到朱丰厚的贿赂,便撤军而去。

本想用吐蕃兵来牵制大将的李适,只得勉强让李晟等人自主兵权,随后李晟便率兵攻入长安,朱也被部下杀死,流亡10个月的唐德宗这才回到了长安。

刚到长安,吐蕃便来要安西、北庭两镇,唐德宗在李泌等大臣的极力劝阻下,拒绝了吐蕃无理的要求。于是唐朝和吐蕃之间战事又起。但吐藩的多次进攻,都被李晟击败,于是吐蕃设下了一个拙劣的离间计,以便除掉李晟、马燧、浑三人。唐德宗对吐蕃的离间计深信不疑,于是削去李晟、浑和马燧的兵权。使得此时的朝廷君臣相疑,内外分解:直到李泌为宰相后,才使局面稍稍稳定。

名相李泌上任后,摸准李适的心理,因而得到唐德宗的器重。于是李泌提出了北和曰纥、南通云南(南诏国),西结大食、天竺,以困吐蕃的计划。计划实施后,吐蕃势力削弱,不能为害于唐,唐朝的政局这才稍稍稳定。

唐德宗在朱围困奉天时,曾与军民一同忍受缺粮之苦,但他没有因此而奋发图强,反而更是得过且过,更为贪财。回到长安后,唐德宗一门心思地搜刮民财,再也不管其他国政。皇帝贪财,地方官为了升官发财,纷纷以进奉的名义进贡钱财,以讨欢心。这些官吏有的每月进奉,称月进,有的每天进奉,称日进。谁进奉的财物多,谁就会得到更高的官位。这些进奉的钱财并不是地方官自己的私财,而是加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得来的。

到唐德宗统治末年,唐德宗又专门委派宦官到长安市场上直接采办宫中所需物品,这些宦官称为官市使。官市使手下有白望数百人,专在市场上抢掠货物。

公元805年,德宗去世。

顺宗李诵

(公元761年~公元806年)

在位时间:公元805书

曾用年号:永贞

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庙号:顺宗

安葬地:丰陵

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其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李诵即位后不久,就患有中风病,口不能言,但他支持革新,改革弊政。将政事委托给王坯、王叔文二人,二王遂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得到朝臣中柳宗元、刘禹锡等名士的支持。

唐德宗时,宦官们就经常借口为皇宫采集物品,对人民进行掠夺,被称为“宫市”;一些地方节度使为讨好皇帝,不断向皇帝进奉钱财,有的每月进奉一次,称为“月进”;有的每日进奉一次,称为“日进”。后来州刺史、幕僚也争相效尤,成为一种时弊,李诵即位后,这种恶习积重难改,甚至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王叔文、王执掌朝政后,以唐顺宗的名义,下令取消“宫市”和“月进”、“日进”,同时还下令免出民间对官府的各种旧欠,减少盐价。这些措施的颁布行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在唐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等人还筹划夺取宦官的兵权。他们下令范希朝为和韩泰接管宦官的手中兵权。

宦官集团密令自己控制的将领对范、韩进行抵制,群起反对范希朝来统率神策军,使得这一措施未能执行。

其他一些地方节度使也对王叔文等施加压力,许多藩镇怕王叔文限制自己的权力,也纷纷指责王叔文擅权,王叔文等人的处境日.渐艰难,各项革新措施的执行也遇到重重障碍。

王叔文以限制宦官、藩镇为目的的改革,激怒了许多人。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阴谋发宫廷政变,废黜顺宗,拥立太子。地方节度使也与俱文珍等宦官内外呼应,纷纷上表攻击王叔文等人,一些守旧派官员也群起反对王叔丈。面对这种局面,李诵不得不让太子李纯监国。不久又被迫禅位于太子,自称太上皇。

李诵退位后,宦官得势,王叔文、王被贬逐,王死于贬所,王叔文被贬后又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都被贬为边州司马,所以这一事件被称为“二王八司马”

事件。

公元806,太上皇李诵在忧郁中病死,享年44岁。

宪宗李纯

(公元778年~公元820年)

在位时间:公元805年~公元820年

曾用年号:元和

谥号:不详

庙号:宪宗

安葬地:不详

公元778年,李纯出生。

公元805年,宦官俱文珍和藩镇势力联手逼宫,使得在位仅8个月的唐顺宗李诵禅位给太子李纯,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

公元806年,唐宪宗派兵讨伐刘辟,拉开制裁藩镇的序幕。

公元809年,李纯派兵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结果以失败告终。

公元816年,名将李雪夜取蔡州,为期四年的淮南节度使吴元济叛乱被平定。

公元820年,李纯被宦官杀害,从此宦官操纵了唐朝皇帝的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