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4988200000108

第108章 清(7)

为了既得到中国的丝、茶等土特产品,又不用往中国输送白银,英国资产阶级费尽心机,寻求良策。在用炮舰暂时还打不开中国大门,其他商品也难以打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鸦片这种特殊商品。鸦片既可弥补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又可以在精神和肉体上摧残中国人民,为最终打开中国大门奠定了基础。于是,英国自公元1773年起,排挤了葡萄牙、荷兰等国,逐步确立了对中国鸦片贸易的垄断权,开始有组织地向中国输入鸦片。

自鸦片吸食之法传人中国后,烟毒就日益泛滥起来,逐渐引起中国统治者的重视。曾多次颁发禁烟令,严禁贩卖、吸食鸦片,并制订禁烟章程,发布贩卖吸食鸦片治罪条例,意在清除烟毒祸害。结果是鸦片由合法纳税进口变为违法偷运走私,烟价大涨。广东海关及其他文武官员,甚至于朝廷重臣,都直接间接地从鸦片走私中捞到好处,以至无视朝廷禁令,袒护中外鸦片贩子进行走私活动,致使烟毒迅速弥漫全国,白银源源流向国外。

道光即位后,决心根除鸦片此患。但是道光根除鸦片祸患的决心不可谓不大,查禁鸦片烟毒的命令不可谓不严。然而,英国政府既已确定了鸦片侵华政策,鸦片贸易业已给英国及英印政府和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那他们就决不会善罢甘休。

鸦片的不断输入和烟毒的日益泛滥,不但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国库空虚,银价飞速上涨,国计民生穷理日甚一日,从而引起中国朝野的极大关注,道光作为一国之主,更是忧心忡忡,无奈禁令屡颁,鸦片烟毒焰日张,苦寻良策而不可得。

公元1838年春,黄爵滋上疏道光,提出严厉禁烟。

道光看完后思虑半天,也下不了这个禁烟的决心。原因是平民吸烟则严惩,这倒好说,官员严惩,就比较难办了,何况那些皇亲国戚、宗室贵族呢?但道光觉得,保国保民保位置才是头等大事,鸦片烟毒继续泛滥,迟早要毁大清江山。于是,他下令禁烟,并雷厉风行地处罚了一批查有确据的吸烟官吏革职,其中庄亲王、辅国公因常到僧尼庙内偷食鸦片,分别被革去王爵和公爵;同时将两年前上奏请放宽烟禁的许乃济,降为六品顶戴,勒令退休返乡,诏令在两湖地区禁烟卓有成效的林则徐进京晋见,商讨禁烟大计。

林则徐进京后,道光赏其紫禁城骑马殊荣,接连8次单独召见,共议禁烟事宜,经过反复商讨,道光决定双管齐下,派林则徐到广东负责杜绝鸦片进口。并命令朝臣严定禁烟章程,以求根绝吸食。新定章程经道光审阅批准后,名为《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颁发全国遵照施行。自黄爵滋吸烟论死之疏上达朝廷始,在道光亲自主持下,经过各有关方面约半年时间的讨论准备,神州大地除西藏地区以外,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面查禁鸦片烟毒的热潮。各地查拿鸦片贩子,缴烟土,收烟具,封烟馆,惩治大小吸烟官吏,通令鸦片烟鬼限期戒烟,可谓如火如茶,雷厉风行。鸦片烟毒似乎从此真的要在华夏神州净尽根除了。

但事实却跟道光开了一个玩笑,非但没有把鸦片给禁止掉,反而使西方殖民者把更多的鸦片倾倒在中国,还把中国这个紧紧锁多子的大门给打开了。

林则徐上任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共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地查禁鸦片运动,并于公元1839年春在虎门销毁了收缴上来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同时,为了预防万一,林则徐于查禁鸦片的同时,一面让人搜集翻译外国书报,了解西洋国情及来粤商人动静,力求知己知彼;一面招募水勇,整顿水师,加固增修炮台,购买西洋大炮、战船,积极整军备战。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还命令各国进口贸易商船写下保证书,保证今后不再把鸦片带入中国,但此举遭到了英国人的抵制。他们蓄意挑起事端,纠集兵船拦截其本国商船,不准进口具结,并多次袭击中国水师。林则徐一面下令严惩来犯英国兵船,一面奏报朝廷,建议对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外国商船,实行“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策略方针,以集中力量打击不遵中国法度或敢于束犯之敌。道光同意了林则徐的建议,断绝了中英贸易。

道光原想以天朝声威慑服英夷,谁知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已决定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英国兵船40余艘到达中国海面,先行封锁珠江口,正式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英军击败腐朽堕落的清军,占领了广州、厦门、定海、镇海、宁波、乍浦、宝山、上海、镇江等城市,直抵南京城下。至此,道光自觉已别无良策可寻,急伞耆英、伊里布迅赴南京设法议和。公元1842年农历7月24日,经道光批准耆英、伊里布等在南京城下江面上的一艘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内中规定诸大端者为:(一)清政府赔偿英国在广东缴出销毁的鸦片烟费600万元,商行“积欠”300万元,军费开支1200万元,合计2100万元;(二)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四)实行协定关税,嗣后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等项,均应“秉公议定”,不能由中国自己做主;(五)废除公行制度,凡来中国贸易的英商,不论与何人交易买卖,均听自便。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南京条约》。

历时两年多的对外战争,清朝政府支出战费700万两,战后赔款2100万元,加上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的无耻抢劫和战后鸦片的继续大量涌入,清王朝本已十分拮据的国库开支,濒于崩溃。为了偿还赔款,弥补亏空,道光在战后已顾不了许多,只有默认各级官吏尽情搜刮民脂民膏了。

公元1850年农历正月十四日,节俭一生的道光,外耻未雪,内忧未除,饱含一腔恨和愁,悄然长逝。

文宗奕詝

(公元1831年~公元1861年)

在位时间:公元1850年~公元1861年

曾用年号:咸丰

谥号:无

庙号:文宗

安葬地:定陵

公元1831年,奕詝出生。

公元1850年,奕詝即位,是为清文宗,又称成丰帝。

公元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公元1856年,亚罗号事件爆发,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

公元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公元1861年,咸丰病死。

咸丰帝奕詝即住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而十余年间太平天国的致命威胁和外国列强在战争的咄咄逼人都使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寄情声色,醉生梦死,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未能跨过这一门槛,终于怀着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自幼丧母兄弟不和

咸丰帝奕詝的幼年十分快乐,对着优越的生活。但他生母孝全成皇后的病死,使不到10岁的戍丰帝受到极深的痛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丝阴影。之后,咸丰帝由恭亲王奕的生母静贵妃抚养。静贵妃十分同情小奕,对他非常爱怜,处处关心照顾他。而咸丰帝对静贵妃也十分感激和尊重。

奕詝和奕沂年龄相差不大,两人从小共同读书习武,亲密无间。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两小无猜的情形再也不复存在了,两人都希望自己能继承皇位而明争暗斗。

一次,道光帝亲自考问奕和奕,奕按照师傅所教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咸丰帝则按照师傅的指点,只是伏地痛哭。道光帝认为咸丰仁孝,心中十分喜悦。经过几次的反复考察,道光帝决定立奕为皇太子,封奕为恭亲王。

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死,20岁的奕詝正式即位。咸丰帝刚刚登上皇帝的宝座,便任命恭亲王奕为军机大臣。这不仅是出于兄弟之情,而且也因为咸丰帝知道弟弟有才能。但恭亲王对哥哥继承皇位并不服气,因此心怀不满,恃才傲物。这就使咸丰帝逐渐失去了对恭亲王原有的信任,结果是兄弟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淡。

后来,恭亲王的生母静皇贵太妃因为认为自己抚养咸丰帝有功,应该得到皇太后的封号。而恭亲王也想借母亲晋封皇太后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对此事非常积极。可是咸丰帝认为这不和祖制没有答应。1855年,静皇贵大妃病危,咸丰帝前去探视,恰巧碰上恭亲王从太妃的房中出来,便询问病情如何。没想到,恭亲王在这个时候提出封号的问题,咸丰帝一时不知所措,只有“哦,哦”应付了两声,使得恭亲王以为咸丰帝答应给静皇贵大妃以皇太后的封号,便十分高兴地赶往军机处传皇上的旨意,立即置办册封礼。咸丰帝闻讯后,已经是木已成舟不便更改。但咸丰帝却认为这是恭亲王有意胁迫自己,非常气恼,下令减杀太后的丧仪,不按太后的规格发丧,并罢免了恭亲王的职务,不准他亲自料理太后的丧事。直到咸丰帝病逝,恭亲王也没有得到重用。

整顿吏治打击腐败

咸丰帝即位时的清王朝是一派政治混乱,财政匮乏,百姓民不聊生的景象。即位后的咸丰帝决定对清王朝的统治政策进行全面的修整,试图中兴清朝。针对清王朝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大臣们结党营私,互相倾轧的现象,咸丰帝决定首先整顿吏治。咸丰帝罢免了军机大臣穆彰阿,处死了大学士耆英,使朝野为之震动。同时,咸丰帝提拔了一批他认为有才能的人。这些人虽然帮助咸丰帝处理了一些军政大事,但并不能扭转清朝的命运。

特别是这些人随着官职的升迁,渐渐地也开始专横揽权,又造成清政府新的内部矛盾和斗争。其中以肃顺最为典型,他依仗咸丰帝对他的信任而为所欲为,独揽大权。

咸丰帝在整顿吏治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腐败现象的治理。由于科举考试中的行贿受贿及舞弊事件时有发生,使咸丰帝十分担忧,害怕长此以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决定加以整顿。1858年顺天府的乡试中出现舞弊,咸丰帝借此对所有监考官或杀或革职或贬,受株连的有数十人。之后,在肃顺主持下查出的铸币局贪污案中,有十几位户部官员被杀,株连者达数百人。

经过咸丰帝一系列的措施,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肃顺等人也利用这一机会,结党营私、打击异己,更加剧了清朝内部的分裂和斗争。

剿内御外忧虑而死

在咸丰帝没有登上帝位的宝座时,农民起义已经在西南边陲时有发生,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可是,咸丰帝对此没有加以重视,结果,在1850年的十二月十日这天,洪秀全等人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这时,咸丰帝即位才刚满十个月,他闻讯大为震怒,马上派兵前去平剿。然而,令咸丰帝没有想到的是,清军虽然人多马壮,但却未能实现他的准备把天平军扼杀在摇篮中的设想。相反的是天平军在天王洪秀全等人的领导下,摆脱了清军的围追堵截,于1852年冬天,接连攻克了湖北的汉阳、汉口和武昌等地,并于1853年年初占领了南京,接着改南京为天京.建立政权。由此,咸丰帝深深感到他的统治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在连续失败的打击下,咸丰帝冷静下来,他认识到要想增强清军的战斗力,打败天平军,光依靠八旗军是不行的。于是,咸丰帝接收了大臣的建议,重新采用旧制办团练。这一政策也确实收到是成效,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湘军在曾国藩的管制下,纪律严明,内部稳定,有较强的战斗力,成为平剿天平军的重要力量。

自满人入中原建立清朝起,清王朝就有抑制汉人的传统祖制,因此,清朝统治者在用汉人的同时,也在防着汉人。这就使咸丰帝不敢放手重用汉人曾国藩,而是把希望寄托在由八旗兵组成的江北、江南大营身上,甚至任命一些满族将领或直接插手湘军的事务,或率领八旗军配合湘军作战,以此监视曾国藩。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江北、江南大营先后被天平军摧毁。与之相反的是湘军在曾国藩等人的精心经营下,实力逐步增强,成为清政府对付天平军的最有力的武装力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咸丰帝不得不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大江南北的水陆各军均归曾国藩节制。至此,咸丰帝才开始真正重用曾国藩。

咸丰帝知道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决定在物资力量的强弱上,但太平天国起义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军需也大增,这使本来已经十分困难的清朝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咸丰帝为了镇压大平天国,首先便是解决财政困难问题。咸丰帝在大臣的策划下,采取了捐纳、铸造犬钱、发行钞票和征收厘金等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以厘金尤为重要。厘金是一种商税,分为行厘和坐厘两种,也就是过境税和营业税。由于厘金在扬州征收时初见成效,因此咸丰帝在1857年把征收厘金推行全国各省实施。虽然厘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但也加深了老百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