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人生的厚黑策略(教你成功丛书15本)
14986100000034

第34章 跟着厚黑学交际(5)

图德拉与阿根廷政府签订了合同后,马上就飞往西班牙,因为他已经知道那里有一家因为缺少订货而濒临于倒闭的造船厂。这家造船厂在西班牙很有影响力,如果倒闭,会给西班牙政府造成很多麻烦。图德拉很快就与这家造船厂老板见了面,他告诉造船厂老板,如果西班牙政府能买他2000万美元的牛肉,他就向造船厂订购一艘价值2000万美元的油轮。西班牙从来不会担心牛肉卖不出去,所以,合同当然谈得很顺利。之后,图德拉又马上去了美国费城,向那里的太阳石油公司提议,只要太阳石油公司肯租用他的运输油轮,他就向太阳石油公司订购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体。这对太阳石油公司来讲没有任何损失,倒像是白白得到了一笔大生意,他们接受了图德拉的建议,马上与他签订了合同。就这样,图德拉利用几国之间相互需求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使各方都很乐意地接受了他的条件,通过几次“钻营”后他成功地闯入了石油行业。

如果图德拉只是硬着头皮冲上去的话,结果必然是惨败而归,但他有一双够“亮”的眼睛,有一个够“钻营”

的头脑,于是他东奔西走,将几个似乎毫无关系的生意连接在一起,并且在求人过程中,每一次都能让人乐意接受,最终达成了他的目的。这就是求人办事过程中善于运用“钻营”的效果。

黑脸无情,拒人有招

厚黑学大师李宗吾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拒绝别人的时候,不宜直接用“不”这个具有强烈对抗色彩的字眼,而是尽量把否定性的陈述以肯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达到拒绝目的的同时,还不会伤害到彼此之间的感情。

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是宋代“唐宋八大家”

中的苏洵、苏轼、苏辙的先人。他9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文了,与李峤以文辞齐名,二人号称“苏李”。

武则天圣历年间,苏味道被武则天任命为凤阁侍郎,后来又被任命为宰相,三次连任宰相共达9年。苏味道任宰相的那个时期,正值武则天执掌天下。虽然名义上是武则天在统治国家,但实际上是酷吏集团在统治。武则天在任用酷吏实施特务统治期间,宰相被贬斥和被杀死的超过一半。因此苏味道在朝廷政务并没有什么业绩,只是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和,取容于世而已。他常对人说:“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而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可以了。”因此他才被人称为“模棱宰相”。

处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加上身边有一群受主子驱使、叫咬谁就咬谁的疯狗,“其时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谈;官员入朝,常密遭逮捕,家中再也不知道消息,因此官员入朝,即与家人作别:‘不知复相见否?’”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杀戮成灾、人人自危的恐怖环境中,苏味道“模棱两可”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上策。

现实生活中,和人交往就要学会这种“模棱两可”

的厚黑之道,以此才能在拒绝别人无礼要求的时候不至于得罪对方。

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就是不直接用语言明确地拒绝对方的要求而是用含糊不清的答复使对方从中感受到你对他的请求不感兴趣,从而收到巧妙拒绝的效果。其中包括了几种方式。

(1)笼统式。就是用不清晰明了、语意含混不清的语言作为答复。例如有一次,一位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向一位私企老板推销人寿保险,这位推销员举止文雅,私企老板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他,于是便说:“你的保险很好,不过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适合我的员工,我还没有征询过他们的意见呢!这样吧,他们如果满意的话,我会联系你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2)抽象式。就是通过抽象话题来迷惑对方,当他仔细听下去才发现其实自己已被一大堆如烟雾般的抽象术语所包围,完全不明白这些专业术语的意思。

(3)模棱两可式。这就是说,在拒绝的时候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使对方觉得你已经答应了他的要求,但细细品味又仿佛没有做出肯定的答复。让对方既感到自己的要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同时又让对方意识到他的要求并没有得到允诺,从而达到你含蓄拒绝的目的。

敢于拒绝,勇于说“不”

刘松是个很诚实的孩子,凡是别人需要他帮忙的,他都是有求必应,从来不会拒绝。一个仁厚的长者不相信现在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人,于是有一天,他找到了刘松说:“我已经两天没吃饭了,你能请我吃一顿饭吗!”

结果刘松果真答应了。于是长者找了一家豪华的餐馆,点了很多价格昂贵的菜肴。刘松虽然囊中羞涩,但是他却不好意思说“不”。等到付完账,刘松已经身无分文了。长者意味深长地对刘松说:“孩子,你的心肠很好,可你也太傻了!你知道世间什么词最难说吗?”刘松摇了摇头,一脸茫然。长者说:“你要记住,‘不’字是最难说的。我知道你没多少钱,因此我一直等你说‘不’,可是你始终没说。如果你希望将来有所成就的话,一定要学会说‘不’。”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拒绝别人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或是不如意的事情,每个人都有需要其他人帮助的时候。虽然我们提倡助人为乐,但是并非所有的帮助请求我们都必须答应,如果要求合情合理,自己又有能力,那么该出手帮助就要出手帮助。

如果要求不合理或是自己也没有能力办到,那么就要学会拒绝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别人寻求我的帮助是看得起我,如果轻易拒绝了别人,往往会影响两人日后的正常交往。很多人为了所谓的义气,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什么事情都满口答应,甚至为了义气助纣为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面对别人的不正当的要求时,我们要勇敢地说“不”。

当然,在拒绝别人的时候,要讲究一定的原则、技巧,从而达到既有效拒绝,又照顾到对方的感情,使彼此可以继续正常交往的目的。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拒绝时要谨慎。很多人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会很担忧,怕你会马上拒绝。因此,当别人请你帮助的时候,不要立即拒绝,否则往往会伤害到对方的感情。这就要求你要学会倾听,然后再坦诚地向他说明你的难处。因为“倾听”能使对方感觉到被重视,在你婉转地表明自己拒绝的立场时,也能够使他不过于难堪。

(2)指出拒绝的理由。在拒绝别人请求的同时,要给出真诚而符合逻辑的理由,这样做有助于维持双方原有的关系。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宁愿不讲理由直接拒绝,也不要编造理由,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当你说明理由后,对方试图反驳,你千万不可与之争辩。

(3)要有帮助地拒绝。当你拒绝对方的时候,可以帮助他出谋划策,另谋出路。如果建议或是意见有效的话,对方同样会感激你,同时这也有助于获得对方的谅解。

(4)拒绝时要委婉含蓄。当你了解了对方的要求后,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无能为力就可以拒绝,但在拒绝的时候态度必须温和、谦逊。委婉地表达拒绝比直接说“不”

容易让人接受。

恰当把握,拒绝有度

厚黑学大师李宗吾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拒绝别人的时候不宜直接用“不”这个具有强烈对抗色彩的字眼,而应尽量把否定性的陈述以肯定的形式表达出来。

一般来说,在拒绝别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时,需要把握住以下几点,尽量避免因为你的拒绝给双方带来的距离上的隔膜。

(1)以礼相待。礼貌地拒绝别人,尽量表现出彬彬有礼的姿态。即使对方提出的是很不合理要求,让你十分生气的时候,也要沉住气,切忌不能把你的不满表现出来,更不能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因为这往往会影响以后的交往,彼此也容易产生隔阂。因此在拒绝时要向对方表示,对于你的没法帮助你感到很抱歉,这样,即使对方感到很失望,也会很容易接受。

(2)间接拒绝。在社交中,最忌讳的是说“不”,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说“不”字。如果从对方的立场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拒绝的话,就会使气氛融洽许多。

A 和B 是好朋友,一次A 对B 说:“我们去登山吧。”B不想去,于是就对A 说:“你的脚受伤了还没好,这样对你的脚恢复不利,在你脚好了的时候再去啊。”A 听了十分感动,便不再提爬山的事情了。

(3)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如果你在拒绝时,不顾及对方的自尊,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评,这会使对方无法接受,认为你不够尊重他们。因此,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即使微小的言行都容易让人以为你不尊重他。

(4)语气要委婉。在拒绝别人时,用委婉的语气来说“不”。即使是最亲密的人,在拒绝的时候,也要注意尊重对方,不要语言粗暴,不讲技巧。在拒绝对方时,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将会使你的家庭更加和睦,人际关系更加协调。

(5)变相说“不”。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巧妙地把对方的话题引向别处,从而达到拒绝的目的。这种方法通常对孩子比较有效。

在拒绝长辈、领导的时候,就需要特别谨慎了。这个时候你可以适当满足其一部分要求,这有利于避其锋芒,让对方感觉到你是给他面子,他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6)具备充分的理由。当对对方的要求真的无能为力时,你可以坦诚而详细地向对方说明自己拒绝的理由,这样有利于让对方明白不是你不想答应他的要求,而是你真的没办法。需要注意的是,你的理由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犹豫不决。拒绝的话不宜拐弯抹角,否则容易让对方产生误解。

(7)语气缓和。不同的说话语态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态。

具体说来,就是要尽量做到语气缓和。一句话用缓和的语气表达出来和用生硬、冷淡的语气表达出来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缓和的语态往往在达到你预期目的的同时,还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在拒绝别人时,要尽量使语气缓和,尽量不用粗暴生硬的语气。

(8)占据有利位置。当别人对你提出你无法答应的要求的时候,在拒绝之前,就应该占据有利的位置,这样的位置容易让双方心平气和地交流,从而避免产生误解。

拒绝别人时,可以不时地看表或看看书本杂志或者是手指,都是拒绝的暗示。

先声夺人,出奇制胜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说:“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也就是说,打仗的时候,如果需要抢先制胜,就需要先用强大的声势挫伤、压倒敌人的锐气,大张自己的声势,鼓励己方的士气,同时要抢先一步,掌握主动权。先声夺人的关键在于“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孙子兵法》也说: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武强调,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而不被对方所调动。事实上,用兵是这样,与人交往,特别是在交往中拒绝别人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掌握了主动权,先声夺人,往往能达到拒绝别人又不至于产生矛盾的目的。

当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如果不争取主动,就容易被对方牵制、调动,按照对方的计划和步骤行事,一旦进入了对方的圈套,往往就会变得束手无策。相反,主动出击,采取积极的措施,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步骤行事,则容易达到拒绝的目的。

春秋时期,流落在外十几年的晋文公重耳即位后不久便派兵攻打郑国,一报他逃难时郑文公对他的无礼之仇,同时晋文公还约好秦穆公一起征讨郑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当晋秦两国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郑文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郑文公的大臣佚之孤劝郑文公说:“现在郑国正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王的话。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的。”

当天晚上,烛之武坐在筐子里被守城的士兵用绳子从东城墙上放了下来,然后烛之武便摇摇晃晃地向秦军营地走去。秦国士兵见是郑国人,便把他抓了起来,烛之武便大声说:“我是郑国国君派来谈判的,请让我见秦王!”于是烛之武被带到了秦王面前,秦穆公问:“你有什么事情吗?”烛之武说:“我真为你秦国感到悲哀啊!”秦穆公忙问什么意思。烛之武说:“贵国和晋国联合攻打郑国,我郑国这么小,一定会灭亡的。我国在晋国的东边,而你们国家在晋国的西边,我国与贵国相隔千里。难道您能跳过晋国来占领我国的土地吗?因此我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所以想请教大王,我国灭亡了,对您有什么好处啊?相反,我国灭亡了,我国的土地就会归晋国了。晋国和贵国旗鼓相当,但是如果他们占领了我国,他们的力量就会大大超过你们了。您也知道晋国向来没有信誉可言,虽然您对晋国有大恩大德,晋文公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但是,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防备着贵国了,您能保证晋国不进攻贵国吗?假如我国没有灭亡,而让郑国作为你们的东道主,贵国的使者经过我国的话,我们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相信这对您来说没有什么坏处吧?您还记得‘假道灭虞’这件事吧,虞国本来是帮助晋国灭了虢国,但是晋国打败虢国之后却也把虞国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