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人生的厚黑策略(教你成功丛书15本)
14986100000031

第31章 跟着厚黑学交际(2)

因为有了这番感悟,李斯决心改变自己的境遇,于是他毅然辞掉官职,拜当时的大思想家荀子为师,跟着他学习如何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学成以后,李斯知道仅仅有学识还不行,选择一个值得依靠的“靠山”更为重要。他认为地位低下是一种耻辱,生活穷困是一种悲哀,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时群雄混战,天下纷乱,只有秦国才有统一天下的能力,而秦王嬴政也确实有统一天下的抱负,现在正是秦园用人的时候,他觉得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到了。

李斯到了秦国后,先设法进入吕不韦的丞相府做家臣,并努力表现自己,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吕不韦看到李斯是个有才之人,便任命他做侍卫官,李斯这时才有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经过耐心的等待,李斯终于有了向嬴政进言的机会,他对嬴政说:“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抓住机会,消灭对手是最关键的。当年秦穆公称霸的时候,没能兼并其他的国家,是因为那时的诸侯国还都很强大。可现在情况不同了,凭着目前秦国的强大,加上您英明的领导,完全有能力消灭其他诸侯国,实现一统天下的大业。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如果您现在不趁机消灭了他们,等到他们都强大起来,再图霸业可就为时已晚了啊!”

这一番话说到嬴政的心里去了,此时的嬴政考虑的正是如何消灭其他诸侯国,把天下疆土尽归秦国。

由此,嬴政认为李斯是老天派下来帮助他统一天下的助手,于是任命李斯为长史。在得到嬴政的重用后,李斯终于可以尽展胸中所学了。他暗中派人游说各国,收买贤臣,离间各国关系,将实力本就在秦国之下的诸侯国实力进一步削弱。随着各国被嬴政逐一吞并,李斯的官职也不断提升。在秦国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之后,李斯也成功地成为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后,李斯又建议做了始皇帝的嬴政烧毁《诗》、《书》和诸子百家等各种学说著作;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等。这些提议都深得秦始皇的赞赏,并一一付诸实行。

李斯见老鼠而知人事,能够拜师荀子,学有所成,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有才之士,但他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最关键的是他认识到了“靠山”的重要性,并成功地找到了最可靠的“靠山”,所以才能才华尽展,放手而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也正印证了“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由此可见“靠山”的重要性。

慧眼识贵人,纳入关系网

人人都想成就一番功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制约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能力的大小,环境的优劣,关系网的疏密等。在能力和环境一定的条件下,机会往往是决定人成败的关键,而机会又往往是由人带来的,所以在一定情形下,认识什么人,与什么人交往就成了决定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时候,那些有贵人相助,关系网密而深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当然就更多一些。

汉朝邓禹就是一个慧眼识贵人的有“识”之士。邓禹早年游学京师时就看出同在京师游学的刘秀是个不凡之人,于是他主动与刘秀交往,两人志同道合,话语投机,关系很快就密切起来。

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将刘玄立为皇帝,扯出汉朝旗号发展义军。起义军领袖听说邓禹才华出众,就多次把他推荐给刘玄。而邓禹敏锐地观察出刘玄政权内部的矛盾很多,知道刘玄难成大事,于是每一次他都婉言谢绝。一年冬天,刘玄派刘秀以大司马的名义去河北安抚郡县。邓禹听到消息后,就立即去追赶他,一直追到邺城才追上。两人当晚同床而卧,彻夜畅谈,纵论天下大势,彼此更是惺惺相惜。邓禹看出刘秀绝非人下之才,将来必定显贵无比,于是他为刘秀分析当时的形势,向刘秀建议自立政权,号令群雄,他说:

“目前刘玄虽然已经定都关西,好像已成大势,但此时关东还未安宁。赤眉、青犊等各路起义军成千上万,各自为战,划分地盘,还经常互相攻伐。称帝的刘玄又是个庸碌无为之辈,自己没有什么主见。在这种天下大乱、分崩离析的情况下,你即便为刘玄立下汗马功劳,也难以与当初高祖那样的事业相媲美,如果你自立政权,号召天下,我相信以你的才能一定可以平定乱世,立万世功业。”

邓禹对政治、军事的一番分析和推心置腹的建议,坚定了刘秀创立帝王大业的决心。第二天,刘秀便宣布自立,并任命邓禹为将军,开始了他建立霸业的征程。

后来,刘秀受到王朗的攻击,因感觉自己势单力薄,大业难成,不禁有些灰心丧气,于是在与邓禹的交谈之中流露出了几分畏难情绪。邓禹对刘秀却是一向信心坚定,他安慰刘秀说:“现在天下混乱不堪,百姓流离失所,整天惶恐不安,人心思治,天下人盼望有道明君的心情就像儿子盼望母亲一样。而且,自古以来能够成就帝王之业的都是道德品行高出众人的有才之士,而不是那些一时得势的人。所以,暂时的势力大小并不能决定成败。”

听了邓禹的分析,刘秀又重新振作起来。在邓禹等人的扶持之下,刘秀终于复兴汉室,建立了东汉王朝。而邓禹也拜相封侯,功成名就。

邓禹以他的“慧眼”识得刘秀,与他交往联系,成为密友,而后又尽心辅佐,助他打下江山,终于封侯拜相,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功业。所以说,识得贵人,跟对了人,对人的一生影响重大,而一旦遇到生命中的贵人,飞黄腾达则指日可待。

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

自古至今,无论是名传千古的帝王将相,还是功成名就的学者、政治家,大多是不耻下问、善于纳谏的明智之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无论这个人多聪明,也会有考虑不周的时候。

所以,要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宋仁宗赵祯在历史上被评为明君,这在懦弱昏庸的宋王朝中并不多见。而仁宗的英明正是来自于他善于纳言,并善用智慧之才。赵祯即位时,弊病陋习已经很严重,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了很大威胁。同时,朝廷中的朋党之争盛行,为此,国家栋梁之才范仲淹也被牵连,遭到贬黜。许多贤臣为他打抱不平,当时的参知政事李若谷对宋仁宗说:“近来很多人专门用朋党的大帽子来诬陷良臣。君子和小人向来是物以类聚,可皇上现在不论君子、小人一概视作朋党,进行打压,恐怕以后忠良的大臣都会被诬陷贬黜。”宋仁宗接受了李若谷的建议,重新重用范仲淹。同时,宋仁宗还提拔欧阳修、韩琦和富弼等人,并善于借用他们的智慧才能。

有一次,宋仁宗召见范仲淹等人,赐给他们座位、纸、笔,要求他们当场写出奏折。范仲淹等人上奏十条建议,其中有:限制借关系升官的途径,完善官员考核制度,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统一法令,改革科举制度,精选人才,整顿军备等等。

宋仁宗当即全部采纳。后来范仲淹和富弼又指出:

“近来朝廷在地方治理和用人方面有所欠缺,地方混乱,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农民起义。”于是范仲淹提出了一系列选择地方官吏、考核政绩、振兴地方的办法。宋仁宗也予以采纳。

后来,欧阳修、张方平、王拱辰等人又针对当时宋朝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朝廷应该在各地区兴办学校,让学生在当地上学,然后依靠乡里父老的推荐,再由州县官员考察他们的一贯表现,名副其实的再推荐到朝廷。

这样,学生就会再次注重修养和学业,而不是把精力全部放在声律章句上了。宋仁宗觉得建议可行,于是马上下旨,命令各州县兴办学校,从本地行政官员中选拔先生任教。

如果从官员中选拔不够,便从当地选拔学识渊博而品德修养高尚的人任教,朝廷授予官职。此令一下,各地学风大盛,为培养优秀官员打下了良好基础。

后来,宋仁宗又向范仲淹等人咨询关于如何解决朋党之争的问题。范仲淹等人根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的道理,又结合现实情况,向宋仁宗提出:君子、小人都会和自己同类的人聚合在一起。不同的是君子结合是为了治理国家,精忠报国;而小人聚合在一起是为了名利爵位、金钱财物,他们有共同利益时聚合在一起,互相包庇、贪赃枉法,一时不和就会翻脸无情,互相攻击,但绝对不会为国家百姓考虑一点。后来,欧阳修又专门做《朋党论》上奏宋仁宗,把君子之间的“真朋党”和小人之间的“假朋党”阐述清晰。

由此,宋仁宗对官员之间的朋党结合明白无误,因而也总能做出英明的决断。

宋仁宗也许没有足够的智慧解决天下的各种问题,但他有足够的智慧去任用贤臣良将,并能借用他们的智慧来治理国家,从而达到了天下太平、国家中兴的目的。

这便是借用别人智慧的力量。依靠别人的智慧可以弥补自己智慧的不足,可以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因此,现实生活中,不妨适时向别人求教一下,借用一下别人的智慧。

借得名声好办事

一个人的名气代表的是他背后的实力;一个人的名声,代表的是他背后的行为。名气和名声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来的,要靠长期的努力和实力的积攒。有了名气的人容易成功。如果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名气与名声,那么不妨和名气大的、名声好的人扯上一点关系,借用别人的名声,办起事来要容易很多。

美国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创始人乔治·约翰逊就是一个很懂得借用别人的名声来办自己的事的聪明人。20世纪50年代,弗雷化妆品几乎垄断了整个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乔治·约翰逊曾是弗雷公司的一名推销员,后来,乔治·约翰逊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虽然公司开始只有500美元的资产,区区三名员工,但乔治·约翰逊对自己的公司满怀信心,因为他早已经想好了计策,那就是借名扬名。他集中力量只生产一种粉质化妆膏,然后不断地强化广告宣传,他的广告语是:“当你用弗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之后,再擦上一层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广告一经投放,果然令人“意想不到”。让约翰逊喜出望外的是,广告宣传居然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他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于是他借机加大投入,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抢夺了弗雷化妆品的绝大部分市场。

乔治·约翰逊的这招借名扬名的策略不但让自己名气大振,同时还把竞争对手挤出了市场,确实是出人意料。虽然,大多数借别人名声办自己事的达不到他这样好的效果,但借势抬高自己,并乘机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甘肃天水啤酒厂借北京啤酒之名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甘肃天水啤酒厂靠近历史名泉——甘泉,它酿制的所有类型的啤酒用的泉水全部取自甘泉。因此质量上乘,味道甜美。但因其知名度太低,致使质优价廉的啤酒乏人问津,销路不畅。1994年,天水啤酒厂与北京啤酒厂合作,一方面通过引进北京啤酒厂的技术工艺使自己的啤酒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另一方面又巧借北京啤酒的名气,把自己的啤酒牌子直接改成了北京啤酒。如此一来,天水生产的“北京啤酒”不但占领了天水市的整个市场,还占领了甘肃省的大部分市场,甚至成功地打进了西安、宝鸡、绵阳等其他省市,并深受消费者欢迎,销路很广。

与天水啤酒厂殊途同归的同省著名酒厂——凉州皇台酒厂也是借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的茅台酒的名声把自己的品牌打响的。皇台酒与茅台酒之间并不像天水啤酒厂和北京啤酒厂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而是像乔治·约翰逊那样借广告闻名的,皇台酒厂的广告语是:“南有茅台,北有皇台。”借用“茅台”这个中国第一名酒的地位以后,自己的地位也提高了,很快就让名不见经传的皇台酒畅销全国。

正所谓“借得名声好办事”,无论是乔治·约翰逊,还是甘肃的天水啤酒厂和凉州皇台酒厂,都巧妙地借用了当时的知名品牌把自己的名声打响,借用他们多年积累下的知名度抬高了自己。当然,抬高自己后,只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把自己的名声维持下去;如果只是借名而没有真正的实力,就只能抬高一时。所以,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拥有足够的实力。在拥有足够的实力后,借名扬名就是迅速扩大自己知名度,扩大自己影响力的一招妙棋了。

掌握技巧,左右逢源

所有人都想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左右逢源,为自己的成功打造一张牢靠的关系网。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有一张善于讨好的巧嘴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理解、运用好了这些技巧,定能获得好人缘。

宽以待人,严以待己

在人际交往中,有好人缘往往能让自己的生活、工作轻松很多。与别人和谐相处时,要做到宽以待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也难免犯错误,如果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自然会惹人讨厌。古代圣人就说:

“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己。”所谓宽以待人就是要对他人放宽要求,不强求于人,对他人的缺点、错误要尽量以宽容的胸怀来对待;而严于责己,就是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让自己在为人、做事中尽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不能忽视自己的缺点,纵容自己的错误。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知错改错,才能令自己不断成长,打造出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