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14984600000020

第20章 说话左右逢源,心想事成(4)

有些上司,对下级的申请、报告、汇报等材料没有仔细看完就定下结论,就签字批示。对此,下级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如对自己非常有利,但超过了应有的范围,不要秘而不宣,可含笑指出其不当;倘对自己不利或非常不利,可做出必要的解释,切勿急躁,切勿过分的责怪埋怨,以免个别糊涂的上司恼羞成怒而固执己见,一错到底。有的材料或事件很紧急、很重要,可有些上司却漫不经心,把它搁置在脑后。

对这样的上司,惟一的办法就是反复申明,多次强调,最好三四个人轮番强调,促使其引起重视,认真对待。

(4)无知型上司

这里的无知,指的是不明白、不懂、不明智、外行。有些上司明明自己不懂、外行、不擅长,但他有时装懂、装内行,他想显示自己,他要横插一手,有的还要瞎指挥。

对这样的上司,可分别对待。如是重要的、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下属可直接阐明观点,或据理力争,或坚决反对;倘是无关大局的一般性问题,下属则可灵活对付,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和矛盾的激化。

某市新近建成一座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的图书馆。基本竣工时,该市文化局局长授意秘书,要他向下属的图书馆馆长去暗示,要求题写图书馆馆名。秘书深知局长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他高中毕业,连柳体和颜体也分辨不出,而且秘书知道图书馆馆长已请省里的一位著名书法家题写了馆名。

她颇感为难:不去同馆长说,以后局长查问起此事会怪罪自己的;去说,明知如此,不是硬使馆长被动吗?

后来,她出谋划策,和馆长一起商定,让局长题写,也使用,但制作简易,材料普通。书法家题写的暂作备用,但材料讲究,制作精细。以后一旦局长卸任或调任,立即换上备用的。同时派人去向书法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对这样不明智、不识相的上司,采用这种机动灵活的应付办法,应该说许多人都会理解的。

不要忽略了与糊涂型上司的人际关系,跟糊涂的上司打交道显然需要多花些心思,但好处是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倚重,而且一旦有机会,他也会不吝于提拔你。

老板也可以成为知己

古人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总是淡也不好,朋友在一起不能总是冷冰冰的。所以,这句话得与另一句话联系起来理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朋友之间还是应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好,该淡时要淡、该浓时则浓。

处理好人与人的距离,莫不是处世的学问,而距离就在淡与浓之间,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了。你可以与你的老板交朋友,但是在工作中,你与老板的角色是不同的,不能以为自己是老板的朋友就可以在单位或公司里也称兄道弟起来。否则,老板还怎么工作?他怎么去安排他人工作?他怎么处理好大家的关系?他又如何区分工作人事上的是与非?有一个人,上班时总喜欢端着茶杯到老板的身边,找他吹牛聊天。公司来人,他也不回避,仍旧坐在一旁,还不时地插上几句,严重地干扰了老板与客人的交流。

像这种人,就是由于在与朋友相处时没有做到浓淡适度,使朋友关系对工作的负面影响增大。如果你的老板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保持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也许你发现你可能正在成为老板的朋友甚至是哥们儿,但是你应该把握好尺度。

任何一位领导在对待下级问题上,都希望和下级保持良好关系,希望下级对他尊重、服从、喜欢。所以,当他愿意和部下建立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的同时,在愿意建立情感沟通的同时,总是不希望用这些超越或取代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他必须保持自己一定的尊严和威信。

和领导保持一定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要注意处理交往的时间、场合、地点。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否则领导做出对某个人的工作安排或者对某个人的处罚,就会让当事者感觉有你的“阴谋参与”,到时候你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老板再民主也是有一定威严的。当众与老板称兄道弟只能降低老板的威信,并且会使得其他的同事也开始对老板的命令不当一回事。

当老板发现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最终他发现是你破坏了他必要的威严时,那么,等待你的将是被老板疏远。你更不要试图更多地参与老板的私人生活。隐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必要和重要的。也许老板在某些时候,对你没有什么戒备,让你进入了他的私生活,但你不可从此就随便走进他的私生活。

当然,你能够同老板交上朋友,说明你与老板的距离很近。但是,这种朋友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业务上的朋友和工作上的挚友。如果你能推动老板在公司中的地位,你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否则你就是个制造是非的人。

记住,老板欣赏你,绝不是为了与你交朋友,而是要让你为他服务,争创效益。

但下班后,你可以与老板放松地聚一聚,喝喝酒,说说笑话,情浓似水,也是可以的。老板毕竟是人,需要一个可以倾听的对象。

学会给上司抬软轿

有句俗话说:“抬轿人哼,坐轿人也哼。”这其实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反映。当然,两个“哼”字的内容并不相同。抬轿人“哼”的是“累”,是“苦”,是“煎熬”。坐轿人“哼”的是“烦”,是“躁”,是“不舒服”。对于抬过轿子,也坐过轿子的人,深知其中的滋味。抬轿是苦累不堪的强力劳动,肩上承着重负,还要不停地走,这又苦又累的劲儿就不必说了。如果抬轿的人不合脚、不协肩,左一跌右一撞,那坐在轿上也是挺不舒服的,有个七上八下的感觉,好像随时都有会掉下来的危险,这便是“坐轿人也哼”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事实上,我们平时所说的“抬轿子”,是指对上司的恭维,不过这种“恭维”也要讲究技巧,弄不好你就变成让人“坐轿也哼”的抬轿人了。

这种“奉承”的技巧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为尊者讳。”“尊者”就是上司,就是大人物,就是领导;“讳”就是避讳,就是隐瞒,就是不提起。既然需要避讳和隐瞒,那当然不是什么光彩事。一句话,那就是上司的隐私。“为尊者讳”说白了,那就是尊重上司的隐私。

其实这种“避讳”的念头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并非是“上司”级别的人所专有。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曾经是个小混混,当过和尚和乞丐,这当然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按说根本算不得什么隐私。但是自从他当上了皇帝之后,他的寒微出身便成了他的“短处”,“短处”和“隐私”一样是碰不得的东西;碰他这些东西就犹如揭了他的短,这是比挖他的祖坟还更令他恼火的事情。

朱元璋在儿时有个最要好的朋友,名字叫做方不圆。听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就想去向他要个一官半职的,以便风光一回。他跑到京城里对朱元璋先大大地奉承了一番,说:“皇上,草民听说皇恩大如天,泽被天下亿万黎庶,来京之后一看果然不差。人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草民叩请皇上给个一官半职,让草民有一碗饭吃就行。草民深信皇上不会让一个儿时朋友失望。”

朱元璋其实已经认出这个儿时好友方不圆了,却故意惊诧问道:“你是谁呀?”

方不圆说:“皇上怎么不记得了,我是方不圆啊,咱俩从小在濠州(治钟离,今安徽)凤阳(临淮关西)一起长大,从小就光着屁股在一块玩,你干了坏事全由我替你挨打。有一次我两个偷了一个农家豆子,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来吃。豆子还没煮熟,你就要拿来吃,我不肯,你就抢,结果破瓦罐被打烂了,豆子撒满了一地。被偷了豆子的人家发现后追来打人,你比我小,所以飞快跑开了。我只好站着等别人捉住打了一顿。怎么,皇上如今一点也不记得这件事情了吗?”

方不圆把这儿时的恶作剧说得十分详尽具体,心想这定然能够得到朱元璋的封赏。谁知这便犯了“不为尊者讳”的大忌,当众揭朱元璋儿时的“短”,于是朱元璋龙颜大怒,吼道:“大胆刁民,竟敢编了故事来骗朕,朕儿时哪有这些不光彩的事情?来人,推出去斩了!”

方不圆喊着朱元璋的儿时小名,破口骂道:“朱老四,你耍什么威风,别看你现在成了皇帝,你从小当混混当乞丐当和尚的事情别想瞒过世人,你不过是个流氓皇帝……”再也骂不得了,刽子手已奉朱元璋的圣旨将方不圆的嘴巴塞住了。没过多久,方不圆便被腰斩弃市于京城街头。

这个只“方”不“圆”的人之所以丧命,就是他不懂得“为尊者讳”的道理的结果;他本以为细数朱元璋儿时趣事就可以得到朱元璋的理解和同情,殊不知这正好揭了朱元璋的“短”,使朱元璋龙颜震怒而斩了他。

与方不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基。刘基字伯温,是帮助朱元璋立国称帝的主要谋臣,他是一个被民间传说为神仙般的历史智慧人物,但他知道历史上太多的故事,那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类的经验教训,知道开国君王都是立国后斩杀功臣的黑心人王,所以他在朱元璋立国称帝奠定了明朝基业后,尤其是看见方不圆揭了朱元璋儿时之“短”而招致杀身之祸后,他便下定了“全身而退,远离君王”的决心,但他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却是从赞颂和吹捧朱元璋人手。他对朱元璋说:“皇上,古往今来,万岁的天恩宽厚无与伦比,臣为万岁立国并没有什么功劳,万岁却封臣为诚意伯,使臣深感愧颜。”

朱元璋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说:“刘爱卿你客气什么?朕岂能只封你为诚意伯,朕还要任命你为我朝的开国宰相!”刘基说:“皇上,万岁的天恩真是比地厚,比天高。但臣实在没有担任宰相的气质和才能,一来我嫉恶如仇,结下了不少仇敌,我当宰相不但难以服众,而且会遭致谗言陷害;二来我是个散淡的山民,耐不住繁重的日常事务,我若是当了宰相一定会辜负了万岁的恩典。现在,我倒请皇上准予臣告老归乡,回家先过几年清静的布衣生活。万岁是古往今来的圣主明君,一定会成全臣的小小心愿。”

朱元璋其实此时心里正担心刘基聪慧过人,功高震主,他所说要任命刘基当开国宰相的话,不过是一种试探性的言词而已,今听刘基自己请求告老还乡,心里正巴不得,马上给予恩准,赐刘基归老还乡。

事实上,历史上没有比皇帝老子更大的“大人物”了,皇帝对任何臣民百姓来说都是上司,因而任何臣民百姓对皇帝说话都无一例外地会吹捧和赞誉,就是那个最后招来杀身大祸的方不圆,对朱元璋一开始也是从吹捧人手,说什么“皇恩泽被于亿万黎庶”,自己来求个“一官半职”,只不过是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等等。可惜他后来忘记了“为尊者讳”的律条,揭了朱元璋儿时的“短处”才招致杀身之祸。

“为尊者讳”,是官场上一条铁定不移的规矩,古往今来,概莫例外。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只在古时官场宫廷之中才有这样的条规,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约定俗成的习惯。

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抬高自己的身价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人际关系中,如果不懂得为自己“评功摆好”,即使肚子里真有货色也是枉然。

要实干,更要会往

自己脸上贴金。贴金术的核心技术有如下几点:

(1)闪光不太经常,却能总有新鲜才华示人,让人觉得你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2)有粉向脸上抹,平时便多找机会,看似不经意地露一手,或敢于说一鸣惊人之语。

(3)得不到的东西既然最好,你便应深居简出,保持神秘,不随便允诺请求,让他人“胃口”常开。

(4)发掘自身特点,所谓“不沾富贵就讲品味”,扬己之长,避己之短。

其实在日常交际中,大学者、名教授能有多少,关键在于感觉。对方感觉好,就会看好你,而他本身也未必就是专家。即使是专家面前,你可谈他不专的话题,没什么好怕的。

“味甘而补,味苦而清,药辛发散解表,药酸宁神镇静”。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同的特点,也有它不同的作用。

听到这样的话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一定认为:该人不是医生,还懂医药知识,真不简单。可以说,在谈话中,适度、自然地引用一些具有文化色彩的词汇,确能起到改善自己形象的作用。

人的精力有限,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小事、微不足道的历史趣闻、某名著中的小人物,往往被人们忽略和忘了。如果你能在交往的节骨眼上,与别人清楚地谈起,别人就会以为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如果你说“我市有300多万人口”,别人并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假若你知道人口数是301.2万,那么就请你将这带尾数的数据一气说出。这样的话,别人就会被你的聪慧严谨所折服。有许多描述词句都能运用到其他任何事物上。当被问及你对一本著作、一部影片或者一段音乐的看法时,你也许对它一无所知,这时就可以说:“我喜欢他(作者)在此之前的作品,因为它们更经典。”或者相反:“我更喜欢他以后的作品,因为那些更成熟。”

发表难以辩驳的观点。在交谈中,肯定有人会与你相互交流,并询问“您的看法呢”?你此刻也许并不想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因为你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这儿。你可能正在回想来这儿的途中在车内听到的有趣声响,或者正在努力回忆在影片《吉利岛》中扮演玛丽·安的女演员的名字。那么,可以用这三种与任何主题都有关而又不产生矛盾的说法作为你的观点:

“这得依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