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全集)
14981000000083

第83章 做事要讲求务实——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原典】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易经·既济》

【释义】

《既济》卦九五爻说:东边的邻居用杀牛来举行盛大的祭祀,反不如西边的邻居举行比较简单的祭祀而能得到实际的福佑。

《象传》说:东边邻居杀牛盛祭,不如西边邻居的薄祭,是说西邻能适时而祭,更能切实地承受神灵降予的福泽,喻示吉祥将源源降临。东邻杀牛,神灵不能马上就有肉吃,不如西邻正举行的祭祀,有大量现成的供品,可以马上享受。

人生处世,一定要讲求务实,做现成的东西回报也快,少做条件不成熟的事情。不务实的人以为自己能“空手套白狼”,结果只能是自己被狼吃掉。同样,狂妄的人张牙舞爪,最后必无大成,因为他把精力耗费在了那些外在的东西上。人只有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务实不虚,才能从低飞到高。做事拥有务实的态度是人生顺达最好的基础。

【事典】

故事一:卜天璋为民着想

卜天璋是元代洛阳(今属河南)人。他自幼聪颖,长大后以正直而自强,研读书史,懂得成败的大体。至元年间,出任河南府府吏,当时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边上准备向南迁徙,卜天璋顾虑如果阻拦势必会发生变乱,劝总管张国宝任凭这些人渡河,张国宝接受了他的意见,才没有生出事端。

大德四年,卜天璋任工部主事。蔚州的刘帅,强横地夺取他人的产业,官吏也不敢处理,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卜天璋很快的让刘帅屈服,所夺回的土地全数归还于民。

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当时盗贼聚集,占据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极刑示众,盗贼现象才得以平息。

不久卜天璋升任浙江廉访副使,到任数月。因为更改田制有功,改任饶州路总管,卜天璋到任后,任凭百姓自报田产,施政也毫不扰民,百姓欢悦,境内清静肃然。

天历二年,蜀地发生叛乱,荆楚地区受到很大的震动。朝廷又拜卜天璋为山南廉访使。人们都认为他已年老,一定不会上任。卜天璋说:“国家正遇危难,我虽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岂能逃避困难!”于是挺身赴任。

到任后,他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安定团结。当时物价飞涨,卜天璋下令不要压低物价,听任民众自由的买卖,导致商人的车船汇集贩运,米价很快就跌了下来。他还留下御史台的赃罚库缗钱,不再输送到御史台,用来赈助饥民,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欢迎他。

卜天璋一生为官,从不搞形式主义,而是注重实际,做事诚心诚意,这是一种最务实的作风,从而也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也应该务实。唯有务实,才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好运。

故事二:杨继宗为官清正

杨继宗是明朝清官中的佼佼者。成化初年,朝廷采纳了王翱的推荐,升任杨继宗为嘉兴知府。

杨继宗赴任时仅有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人们都不敢冒犯他。

然而他却能经常的召集乡间的百姓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实际的问题,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子弟年满8岁不往就学者,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每遇到学官时都以宾客之礼相待,府内教师、儒生竞相劝学,一时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各里的老人多被他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告示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来府衙报告名姓。”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前去拜见他说:“为治之道要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弊,劝诫惩办官吏。那样挨家挨户稽查考核,则是地方官府之事,不是你风宪官的管辖范围啊。”孔儒无法为难他,但心里却深为嫉恨。临行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之中,打开杨继宗的箱箧察看,里面只有旧衣数件而已,孔儒惭愧而去。

有经过嘉兴办事的太监,杨继宗送给他们的只是菱角、芡实之类和历书。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去领取库中的金银,并说:“钱都在,请你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

杨继宗进京入觐,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最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人不爱钱的,也只有杨继宗一个人了。”

九年任满后,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太监张庆,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就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是不是那个一钱不要的杨继宗啊?”张敏惶恐不安,回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的为人了。”

当官要清廉,做事要认真负责,这才是为官者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了这些,老百姓的福祉才能实现,而为官者才能赢得世人的爱戴。

故事三:隋炀帝华而不实

隋炀帝是一个喜欢讲究排场的人。607年(隋大业三年),隋炀帝率甲士五十万人,北巡塞外。609年,又西巡张掖。隋炀帝的西巡队伍到达燕支山的时候,他命令“伯雅、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还要欢迎的人群都身佩金玉,焚香奏乐,载歌载舞。隋炀帝又命令武威、张掖的男男女女,都要穿上华丽的服装,头戴金玉饰物,坐上最好的马车,列队来迎接他。可以说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610年,西域各族使团和商旅,仰慕中原的富庶,纷纷来到东都洛阳。隋炀帝为了夸耀自己,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在皇城端门外大街,圈围戏场五千步,搭起了百座戏楼,招来一万八千名乐师,日夜演戏,声闻几十里。夜幕降临后,又张灯结彩的继续演唱。这次耗资巨万的百场戏,演了整整半个月方才收场。

在这期间,各族商旅要到丰都市(即东市)进行贸易。隋炀帝便下令整顿市容,各店肆都要粉刷墙垣,彩绘门窗,陈列新货,店员也要穿锦衣丽服,连卖蔬菜的小商贩也要用精美的龙须席铺地。西域商人路经酒食店时,店主要热情的招待,吃喝免费,醉饱出门。以显示隋朝的富庶。但客人们看出这是假象,甚至有的人指着街市间树木上缠的彩绢质问说:“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不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为了使异族畏服,隋炀帝不断向他们炫耀武力,并对其酋长慷慨赏赐。607年隋炀帝到榆林巡幸,令宇文恺做遮天大帐,帐下能坐几千人,还摆满了各种珍贵的器皿,设盛大宴会招待突厥、契丹、奚等部落的酋长,看到游牧民族头目们又惊又喜的表情,隋炀帝心满意足,并送给突厥启民可汗锦缎2000万段。在榆林寨外,隋炀帝命令宇文恺制作观风行殿和行军城,一夜之间平地起了一座宫殿与一座大城。游牧人以为是神功,望而生畏,十里之外即跪伏叩头。隋炀帝利用未开化民族经济技术不发达的弱点,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谓不惜工本。

隋炀帝的虚荣浮夸非但没有赢得各族的信任,反而招致了战争。615年秋,当他再次出巡塞外时,突然遭到几十万突厥骑兵的袭击,雁门(今山西代县)一带的41座城市,竟然丢了39座。隋炀帝逃之不及,被围困在雁门城里。突厥急攻雁门,弓箭射到隋炀帝的脚下,这位不可一世的暴君被吓得六神无主,抱着小儿子号啕大哭,眼睛都哭肿了。幸亏将士们奋力固守,才转危为安。

隋炀帝的愚蠢在于他以为那些豪华的铺排仪式,既能显示出自己统治的国家殷实富强,又能让“宾客们”感到莫大的满足,但是实际上却收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因为他所表现出的一切,既华而不实,又盛气凌人,难免会让人从内心里感到不快和厌恶。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值得我们后人警省。

【易经心解】

大凡成大事者都讲求务实,他们做事都是先从眼前的事情做起,尽管事情很平凡,也要认真地把它做好,这才是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他们都还善于把握机会,在最能实现其价值、最能做得更好的事上把握机会,认真地去做,最终获得了成功。

虽然用心良苦去做的事可能没有好的结果,但人们都能看到其中的势。事情取得巨大的效果,其中必有主事者的心血。不要认为别人一朝成功全凭运气,做大事固然要有机会来促成,但要把手上的事情做得最好,多半还是要付出大量的心血。

与其在事情的表面上大做文章,不如踏踏实实地干实事。少搞形式主义,多做实事,这是立世的百胜法则。最没有理由自豪的人往往表现得最自豪,他们把什么都说得神乎其神,实际上是想求得别人的喝彩,结果只能是遭到有识者的轻视,徒令人捧腹大笑。

有的人像乞丐讨饭一样的讨取功名,或像蚂蚁储食一样的攒积荣誉。你纵有天大的才华,也应尽量避免那种显而易见的虚荣。心安理得地做属于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吧。功劳尽可抛弃,万不可待价而沽。不要夸诞虚浮,违反常情,惹人耻笑。埋头做事的人虽然可能被笑作是傻瓜,但他们终究会比耍巧智的人要获取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