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懂人生全集
14980500000034

第34章 海纳百川的胸襟(2)

当我们正在为某件事倾其全力而工作的时候,当我们对某一项课题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快要成功时,当我们准备多时,要作最后冲刺时……忽然老板一个决定,让我们放弃手上的工作,而去做其他工作时,这时我们就需要冷静、理智地去对待。先要探明老板的意图,也许他叫我们做的事,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是关系到整个公司的兴衰存亡的大事,只是叫你暂时放弃手中的事情,先去做最重要的。这时我们就一定不能固执己见,一定要有“舍小利益,顾全大局”的思想。

微软公司的麦克尔就经历了这么一次严峻的考验。1984年的元旦是世界计算机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在这一天,苹果公司宣布它们正式推出首台个人计算机。

这台被命名为“麦金塔”的陌生来客,是以独有的图形“窗口”,为用户界面的个人计算机。“麦金塔”以其更好的用户界面走向市场,从而向IBMPC 个人计算机发起攻势强烈地挑战。比尔·盖茨闻风而动,立即制定相应的对策,决定放弃“卓越”软件的设计。而此时,麦克尔和程序设计师们正在挥汗大干、忘我工作,并且“卓越”电子表格软件也已初见雏形。经过再三考虑,比尔·盖茨还是不得不做出了一个心痛的决定,他正式通知麦克尔放弃“卓越”软件的开发,转向为苹果公司“麦金塔”开发同样的软件。

麦克尔得知这一消息后,百思不得其解,他急匆匆地冲进比尔·盖茨的办公室:

“我真不明白你的决定!我们没日没夜地干,为的是什么?金瑞德是在软件开发上打败我们的!微软只能在这里夺回失去的一切!”

比尔·盖茨耐心地向他解释事情的缘由:“从长远来看,‘麦金塔’代表了计算机的未来,它是目前最好的用户界面计算机,只有它才能够充分发挥我们‘卓越’的功能,这是IDM 个人电脑不能比拟的。从大局着眼,先在麦金塔取得经验,正是为了今后的发展。”

看到自己负责开发研究的项目半路夭亡,麦克尔不顾比尔·盖茨的解释,恼火地嚷道:“这是对我的侮辱。我绝不接受!”

年轻气盛的麦克尔一气之下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书。

无论比尔·盖茨怎么挽留,他也毫不松口。不过设计师的职业道德驱使着他尽心尽力地做完善后工作。

麦克尔把已设计好的部分程序向麦金塔计算机移植,并将如何操作“卓越”制作成了录像带。之后,便悄悄地离开了微软。

麦克尔回到家里,仔细想想了,虽然嘴上说不回微软,但他的内心不仅留恋微软,而且更敬佩比尔·盖茨的为人和他天才的创造力。

第二天,他出现在微软大门时,比尔·盖茨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上帝,你可总算回来了!”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的麦克尔紧紧拥抱住了早已等候在门前的比尔·盖茨,此后,他专心致志地继续“卓越”软件的收尾工作,还加班加点为这套软件加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模拟显示,比别人领先了一步。

嗅觉灵敏的金瑞德公司也绝非无能之辈,它们也意识到了“麦金塔”的重要意义,也为它开发名为“天使”的专用软件,而这,才是最让盖茨担心的事情。

微软决心加快“卓越”的研制步伐,抢在“天使”之前,成功推出“卓越”系列产品。半个月后,“卓越”正式研制成功,这一产品在多方面都远远超越了“先驱”软件,而且功能更加齐全,效果也更完美。因此,产品一经问世,立即获得巨大的成功,各地的销售商纷纷上门订货,一时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此后,苹果公司的麦金塔计算机大量配置卓越软件。许多人把这次联姻看成“天作之合”。而金瑞德公司的“天使”比“卓越”几乎慢了3周。这3周就决定了两个企业不同的命运。

随后的市场调查报告表明:“卓越”的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了“天使”。

比尔·盖茨和麦克尔都必须很清楚小利益与顾全大局的关系。只要把握了大局,有时舍弃一点小利益也是值得了。

我们的工作一定服从公司的分配、调动,老板一般总是从大局出发,自有他的目的。

实际上对我们的个人工作也是这样,哪些是最重大,哪些是可以暂时放弃的。这样避轻就重,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有起色。

有时我们在工作时,个人利益也会与团队利益发生冲突。这个你就应该毫不犹豫的放弃自己利益。也许你现在放弃了,今后会有更大的收获。

一个团队,只要有了这样一群敢于舍弃个人利益的员工,那么这样的团队,终将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团队。而这种团队的强大,从而也就会造就我们个人的强大。因为团队是我们成功的平台,没有了这个平台,个人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从事哪一个行业,我们都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很多成就是在他人的无私的奉献下取得,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捷径。因为你的无私奉献,会给你带来他人更多的无私奉献,你成功的路程也就会因此而大大地缩短。

浪花一朵,投身大海不会消逝;玉石一颗,打磨越久越光华。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在汗水泪水中,在不懈地努力中,要像浪花一样充满社会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奋斗精神。

纳“高”而就“低”

大海能纳“高”而就“低”,才成就了其辽阔、博大,人如果能纳“高”而就“低”,把别人放在“高处”,把自己放在“低处”,谦虚谨慎,虚心好学,就能成就伟大。“伟大只不过是谦逊的别名”。

大海能纳百川。所纳百川都比它高,都是从高处流向了大海,最终才成汪洋之势。大海精神实质不是因为它高,而是因为它的低。纳“高”而就“低”是大海的品格。“诸比丘,众河流归集大海,暴雨滂沱,大海却不为之低浅,也不为之满溢。”

大海的这种“低”,对我们来说其实质就是务实、朴素、谦虚、淡泊名利的精神。

我们要具有大海的这种“低”,这是首先要求我们为人处世、做事时要低调,谦虚谨慎,切勿时时处处唱高调。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只有把自己放“低”,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做事,默默无闻地奉献,最终才有大成就。女足主帅裴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吹大牛有什么用,光喊夺冠有什么用,冠军不是说拿就拿,要偷偷的拿,要暗自使劲,这也是我一贯的风格,为人处世要低调。该拿的时候自然就拿了。”

为人处世低调一点,没有“架子”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为人处世方面,能够像大海一样“低”的人,是能够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要搞好人际关系,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做出适当的自我牺牲。要做好一件事,我们经常要与他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自我,将大家的成果据为己有。如果我们以纳“高”而就“低”的精神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就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人际关系自然也就能一帆风顺了。

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以“低”姿态对待别人,别人就会以高姿态对待你。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纳“高”就“低”的人胸襟豁达,能够接纳他人。

他们总是不失时机的给别人以发自内心地赞扬,并且很注意分寸,并不是一味夸张他人,使人不会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纳“高”就“低”的人很注重与他人的交谈技巧。在与他人的交谈时,很注重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他们总是讲究方法——含蓄、幽默、简洁、生动等。含蓄既表现了高雅和修养,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说明观点、不伤关系的作用。提意见、指出别人的错误,很注意场合,措辞也很平和,不会伤人自尊心,使人产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简洁要求在与人谈话时掌握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与人谈话时总有自我感情的投入,会以情动人。

纳“高”就“低”的人不论走到哪里总是与他人打成一片,也很逗人喜欢。他尊重别人,别人也很尊重他。他们总是不断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常常以兴趣爱好来结交朋友。可以这样说纳“高”就“低”的人,朋友总是遍天下。

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应该有纳“高”而就“低”的大海精神。领导干部首先要放下官架子,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做到在任何时候都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自觉与群众在生活上、思想上、感情上打成一片,和群众心贴心。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如果“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现在有的领导下基层往往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前呼后拥,习惯于“材料到手,拔腿就走”,这样,不但了解不到真实情况,还会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个别领导同志在与群众接触中,往往自以为是,摆官架子。以这样的态度对待群众,群众就不可能把你当做朋友,不会向你讲真心话。只有放下架子,平等待人,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朋友。

对事业来说,我们也应该有纳“高”就“低”的大海精神。即是对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在工作中默默无闻地奉献,功勋卓著从不张扬。这不但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也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基础。

纳“高”而就“低”是谦逊的人。有人说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为它将自觉的纪律、天职、义务以及意志的自由和谐地融会到一起。

要善于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无论人家怎样夸奖你,你都要明白,你还远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人。你要懂得,人们赞扬你,多半是要求你这样进行自我教育: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再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那就是一种自高自大的表现。

学习是你品格表现的最重要领域,谦逊是生活理想形成过程中很重要的东西。你应当正确看待自己,冷静地估计自己能做些什么,在对未来提出主张和计划的时候,你越是谦逊,为克服困难和达到似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时,你身上表现出来的毅力就越大。

凡是能够谦逊地估计自己能力的人,在掌握知识时都会获得很大的成就。

洪堡一生中走过很多地方,他的足迹遍历西欧、北亚和南北美洲。他的考察成果,对科学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给世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科学著作。他的著作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传播。

洪堡是一位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也是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肯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并不畏艰险地到许多地方旅行考察,知识非常广博。

洪堡并不是孤立地看待自然界的事物,对每一个现象,他都是把它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各种自然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依其内部力量不断运动发展。他认为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不会是孤立、偶然地产生,而都是有着一定规律的。他以自己多年来在各地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对比各种自然要素的异同,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了它们的规律,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由洪堡首先创立的,并使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占据了它应有的地位。

洪堡对植物的分布与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了广一泛考察与深入的研究。他对平原地区随着气候的改变而引起的植物种类的变化,以及山地上因高度不同、气候变化所形成的植物被垂直分布的规律,都作了科学的论证,并提出了关于植物生态学的理论。

洪堡首先提出了等温线的概念。他创造了用等温线来比较各地气候差异的方法,他把各地的平均温度都换算成海平面高度上的气温数值,填到地图上,再把数字相同的点连成线,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北半球的等温线图。他对大陆内部的气候和沿海地区的气候进行了科学考察。

洪堡在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时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达尔文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没有几本书对于我的影响,能和洪堡的著作及赫瑟尔的自然科学研究导论相近似,它们激起我一种强烈的欲望,要对于自然科学高大的建筑作一种贡献,虽至微小,亦所不顾。”

德国人民把洪堡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柏林大学就是以洪堡的名字命名的。世界上还有一些山岭、河流、湖泊、冰川以及植物、矿物也是用洪堡的名字命名的。比如,1820年洪堡在南美洲旅行时,发现了沿南美洲西岸,自南向北流的洋流,人们就称它为洪堡洋流,这股洋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秘鲁寒流”。

有这么高声望和成就的洪堡,却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他尊重别人、从不自满,直到晚年还刻苦地学习。在柏林大学的一间教室里,每当著名的博克教授讲授希腊文学和考古学的时候,课堂里总是挤满了学生。在这些青年学生中间,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位身材不高、穿着棕色长袍的老人。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像别的学生一样,全神贯注地听课,认真地做着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