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实用自我疗法系列:三高症实用自我疗法
14979800000018

第18章 高血糖实用疗法与保健(6)

三、利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

利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血糖仪不仅使用起来有效、快捷,且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对于患者自我病情的掌握很有帮助。

利用血糖仪监测血糖的优点有很多:①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可以不受。肾糖阈变化的影响,较检测尿糖来说数据更为准确;②血糖仪所进行的血糖测试使用的是全定量的方法,因而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的实际血糖情况;③血糖仪既能反映高血糖,又能反映低血糖,因而可有效帮助患者及时发现低血糖。

使用血糖仪之前,患者应首先学会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对仪器的操作方法、校对方法、核对试纸代码的方法等。另外,采血时的正确方法也很重要。采血时,患者首先要学会使用采血针刺破皮肤的方法,这样能够保证血糖检测的准确度。

对于采血的部位也要注意。大部分血糖仪都是使用指端采血的方法,因而在采血前,应先将手指洗净,并用酒精对指端消毒,随后才可以刺破皮肤采集血液。一般来讲,在食指、中指的甲沟两侧采血最为简便,不但血量充足,且不会有强烈的疼痛感。

另外,在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的时候,检测结果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了解影响血糖检测结果的因素,对于结果的准确性也很重要。

1.采血量不足采血量不足会严重影响血糖检测的结果,若遇到这种情况,应再取一条试纸进行检测。

2.药物影响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药物都会对血糖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如果患者平时经常服用这些药物,则应咨询医生,选择恰当的时候进行血糖检测。

3.其他因素温度、直射的强光、血糖仪的摆放位置或不慎触摸试纸反应区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而在利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时,应格外小心,以因防检测结果不准确而影响糖尿病的治疗。

四、人体能量监测仪的监测作用

人体能量监测仪的使用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通过人体能量监测仪的使用,患者不但能够轻松计算出每日通过饮食所摄取的热量,还能够了解每日通过运动所消耗的热量,从而可得知自己体内每日的能量输出与摄取是否平衡,这对于患者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有更大的帮助价值。

尤其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使用人体能量监测仪能够通过对每天饮食摄取热量的监控,达到减肥、降血糖、降血脂的目的,从而既能降低高血糖,又能预防高血脂症、肥胖症等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在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减少多余脂肪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可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对于糖耐量低减者来说,人体能量监测仪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就更加突出了。糖耐量低减虽不是糖尿病,但能够说明人体内存在患糖尿病的极高危险因素,因而糖耐量低减者极易转化为糖尿病患者。

通过人体能量监测仪的使用,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每日饮食所摄取的总热量,从而可有力监督患者的饮食、运动治疗,改善人体内葡萄糖的耐受性,可通过消耗多余热量来达到促进血糖动态平衡的作用。这对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此外,人体能量监测仪对于单纯性肥胖者来说也有积极的作用。所谓减肥,即是通过消耗人体内多余热量,使人体输出的总热量大于饮食摄取的总热量。当人体热量达到负平衡的水平时,减肥的目的就可以逐步实现了。

肥胖者作为糖尿病的易患人群,帮助他们减少体内多余脂肪,纠正超重体重,对于糖尿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因此,通过人体能量监测仪的使用,帮助患者监督自己的热量平衡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五、自我尿糖监测

尿糖水平虽然不能作为糖尿病的确诊依据,但却是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且对于患者病情的监测有一定帮助。

尿糖的检测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但检测时正确方法的掌握亦很重要,这对于检测结果的保证和对患者病情的正确判断都有重要意义。关于尿糖检测,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尿糖定性检测尿糖定性检测的方法包括尿糖试纸检测和“烧尿糖”这两种方法。

(1)尿糖试纸检测。是指将试纸浸入尿液中1分钟,取出后通过比色来判断尿糖水平。

(2)“烧尿糖”。方法是:先用滴管吸取20滴班氏液置入干净的试管中,再取2滴尿液置入试管,随后将两种液体混合、摇匀,并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将混合液煮沸,最后待试管冷却后观察液体和沉淀物的色泽即可判断尿糖水平。如果混合液呈蓝色,表示尿糖减号;呈绿色,表示+;呈黄色,表示++;呈橘黄色,表示+++;呈砖红色,表示++++。

2.检测段尿段尿,是指人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全部尿液,亦包括大便时的尿液。检测段尿,就是将采集的所有段尿留在一个容器中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的依据。

段尿一般需要采集4个时段的尿液,即:早餐后到午餐前、午餐后到晚餐前、晚餐后到睡前、入睡后直到次日清晨的尿液。将采集的所有尿液留在一起,先测量尿量,再将尿液摇匀后,进行尿糖定性检测。判断尿糖水平时,需要将尿量结果和尿糖检测结果共同衡量后再作结论。

3.检测次尿次尿是指一次排出的尿液,但也不是随便排出的尿液,而应该是先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再经过30分钟后所排出的尿液。例如,如果想检测饭前尿糖水平,则应该在进食前30分钟先排空膀胱内的尿液,经30分钟后,再留尿用作检测;如果想检测饭后2小时的尿糖水平,则需要在饭后1个半小时的时候先将尿液排空,30分钟后再留尿检测。

4.测量尿量尿量大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而尿量减少又是糖尿病病情出现好转的反映,因而尿量的测量是监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测量尿量,可以留取当日24小时内的尿液,患者首先在清晨时将前一夜的尿液排空,然后开始留取当日尿液,直至次日清晨的同一个时间停止留取。留取24小时尿液,要求患者不能有一次疏漏,即便是大便时的尿液也要一同留取。

在记录结果时,应先将24小时的尿量(ml)记录下来,再记录尿糖检测结果。另外,夏天天气炎热,尿液易受细菌污染,对检测结果会有影响,因而夏季留取24小时尿液时可以在尿液中加入适量防腐剂。

六、患者定期检查的内容

糖尿病的发生极易引发其他多种并发症,因而定期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并发症的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对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有积极意义。具体说来,糖尿病患者应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

1.血脂检查血脂与血糖有密切关系,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血脂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通常会发生在糖尿病之前,而且一旦糖尿病发作,则更会加重血脂代谢的异常程度。另外,血脂代谢异常通常还会影响患者的血糖稳定,造成血糖不易降至标准水平。

因此,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血脂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应至少半年或1年检测一次,如若血脂异常较为严重,则更需加强对血脂水平的监测。

2.眼科检查眼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且糖尿病并发眼病的初期通常症状非常隐匿,因而更需要进行必要的眼科检查。首先,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初就需要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此后,随着病情的变化,亦需要至少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以及时发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并加以积极的治疗。

3.肾功能检查肾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肾功能的减退和衰竭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极大影响。肾功能异常不仅会影响降血糖药物的疗效,且会由于药物在肾脏中的代谢速度减缓而诱发严重的低血糖症。另外,患者在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的同时还需定期进行尿蛋白或微量白蛋白检测,对于肾功能的保护和糖尿病病情的稳定皆有益处。

4.肝功能检查糖尿病发生后极易诱发肝肿大、脂肪肝等肝脏病症,而口服降糖药物的服用又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从而也可引发或加重肝脏疾病。不仅如此,肝脏还是胰岛素发挥降血糖作用和分解、代谢的最重要场所,因而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可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肝功能,加强对肝脏的保护。

5.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红蛋白和血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物质。人体血糖水平越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就越高,且糖化血红蛋白还是患者6~8周内血糖总水平的反映。糖化血红蛋白一般每3~6个月就需要检测一次,如果发现检测结果超过了7.5%,则应立即施以有效治疗。

七、病情监测记录

为了使医生和患者自己了解病情的变化,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个全面、实用性强的病情监测记录是必不可少的。病情监测记录能够客观地体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可避免由于患者自我感觉出现误差而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以及对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记录病情时应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监测的时间当次监测的日期、时间是患者记录病情的首要内容,作用在于方便患者有目的地进行定期病情监测。记录时间时,患者应记下监测的日期和具体时间,以便于日后了解每日血糖波动的具体时间段。

对于病情较稳定的患者,每个月应至少连续观察2~3天,并作好监测记录。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每个星期都应连续进行2~3天的病情监测。如果需要确切地掌握病情变化规律,则需要每日都进行全面的病情监测,并准确记录监测时间。

2.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人体血糖水平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通常情况下,炎热或寒冷的气候以及四季交替的时期都容易造成机体内应激性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会造成血糖升高。

3.饮食情况准确记录每日、每餐的饮食情况,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查找血糖波动的原因,从而可加强对病情的有力控制。患者对自己每餐的饮食情况都需进行逐一记录,如果是需要加餐的患者,则还要记录下加餐的具体情况。

另外,记录饮食情况时,患者可以按比例记录,这对于饮食的合理分配有很大帮助。例如,如若早饭吃了50g主食,午饭吃了150g主食,晚饭吃了100g主食,那么饮食比例就可以记录为1:3:2。

4.体重变化通常情况下,体重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病情的稳定情况。尤其是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严格控制体重更为重要。因而定期测量体重并及时、准确记录,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有很大帮助。

5.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在记录病情时,药物的使用情况是不可遗漏的一个要点,这样可方便医生根据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当日使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名称、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6.血糖变化如果患者在某个时刻出现了血糖升高或降低,都要及时进行记录,且最好准确记录出现血糖波动的原因。另外,记录血糖变化时,患者还应同时记录好自己当时的症状表现。

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和2型重症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多见。酮症酸中毒是一个很危险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后如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因为排尿量过大而出现机体严重脱水,继而造成晚期神经反射迟钝,甚至昏迷。

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高烧、大面积创伤等急性感染,或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性疾病。

因此,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

首先,在发病时,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应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同时要积极寻找和消除可能存在的发病原因。另外,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还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迅速为患者补充生理盐水首先需要在患者体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其中,用作补充体液的通路应使用较大号针头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而另一条通路则准备用于胰岛素滴注。另外,对于病情较重、无心功能不全者,则可在入院1~2小时内给予1000~2000ml的生理盐水,随后可逐渐减缓输液速度,但需要保证在入院24小时内给予3000~5000ml生理盐水。如果患者的血糖低至13.9毫摩[尔]/升,则应改为加有胰岛素的5%葡萄糖液。

2.给予小剂量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以每小时5~7单位的速度给予持续胰岛素静脉滴注。另外,在滴注胰岛素的同时或患者正常排尿后,应适当给予氯化钾等电解质和碱性药物静脉滴注,以改善患者所发生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现象。

3.留取各项生化检验标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发病后,应以正确的方法及时留取患者的各项生化检验标本,并将这些标本及时送检。取回检验结果后,更要将结果及时通知医生。

4.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对于患者发病后的呼吸、心跳、脉搏、神志、呼吸气味、皮肤弹性、四肢温度等变化,应进行密切关注,并及时做好记录,同时要记录患者在24小时内的出入量。

5.防止患者发生各种感染在患者发病期间,应注意对患者皮肤的护理和其他各项生活护理,同时更要注意防止患者的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发生感染。

对于已经发生的皮肤破损或感染情况,应积极加以有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