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人类对月球的开发
14967900000047

第47章 美丽的“月城”送“嫦娥”奔月

凉山州首府西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自古人们在西昌就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月亮,故西昌又称“月城”,而今它又亲送“嫦娥一号”奔向遥远的月球。

驰名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组建于1970年,是中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外星发射最多、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我国实施探月工程的首选航天发射场。经过30多年不断发展建设,建成了自成体系、配套完善的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和勤务保障等5大系统。目前,该中心能发射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等5种大型运载火箭。是探月工程一期、二期的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坐落在东经102°、北纬28°,所处纬度低,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附加速度,节省运载工具的能量消耗。

发射中心由6个分系统组成,它们分别是测试发射、指挥、测量控制、通信、气象和技术勤务分系统。发射部分由发射塔架、发射台、发射控制室、电源间、瞄准间、污水处理系统等组成。为发射“嫦娥一号”新建的3号发射工位,设备与功能先进,发射塔架雄伟壮观,共13层,高85.5米。

发射前的准备

卫星发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系统密切配合、协同工作。从火箭、卫星运抵发射场到发射升空,一般需要40天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系列复杂流程,对星箭进行测试直至发射。考虑到探月工程是我国首次将航天器送入38万千米的外太空,为确保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准备时间相对更长一些。

2007年8月19日,“嫦娥一号”卫星运抵发射场区,拉开了奔月的序幕。

发射场区由技术区和发射区两部分组成。技术区包括火箭测试大厅、卫星测试大厅。火箭测试大厅和卫星测试大厅装有大功率空气调节器和净化器,可根据测试的需要随意调节温度和湿度。良好的测试环境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同时对2颗不同型号的火箭、卫星进行装配和测试。

“嫦娥一号”卫星运到中心后,先在技术区进行严格的测试,确保卫星上设备与地面设备匹配,同时解决测试中出现的问题。经测试合格后,对卫星实施推进剂加注,以满足卫星上天后的轨道、姿态控制和卫星正常运行的动力需要。

“长征三号甲”火箭经铁路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后,为确保火箭上单元仪器的可靠性,首先在技术区进行单元测试,经测试合格后转往发射区进行起竖、吊装、对接,并经过分系统匹配测试、四次总检查,以检验箭上设备与地面设备的匹配性,保障火箭无故障升空。

“长征三号甲”火箭和“嫦娥一号”卫星转往发射区后,科研人员在星箭对接的区域形成大封闭环境,达到卫星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的要求后,进行星箭对接。

“长征三号甲”火箭与卫星在发射区测试合格后,视天气情况,再根据卫星的入轨窗口,决定是否加注燃料,待命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