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人类对月球的开发
14967900000039

第39章 日本的探月活动

“缪斯A”月球探测器

1990年1月24日,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用M-3S2-5型火箭成功发射了“缪斯A”月球探测器(又名“飞天号”探测器),同时还搭载有“羽衣”环器,由于星箭分离时速度太低,探测器的远地点只有290000千米,后经多次变轨才达到远地点为476000千米的正常探测轨道。飞天探测器共绕月飞行了10圈,离月球最近的探测距离为16472千米,它于1993年4月10日在结束其使命后撞向月球。

子卫星“羽衣”重12千克,外形是一个26面体,上面装有一个4千克的固体发动机,用于环月探测,其太阳翼可以提供10瓦的电力,在“羽衣”的顶部安装有转发器和全向天线,用于数据传输和测控。原计划在1990年3月18日飞天探测器首次到达近月点时被释放,但由于转发器发生了故障,“羽衣”未能被释放,无法开展探测工作。

“月女神”

2007年9月14日,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了“月女神”环月探测器,并搭载有“中继星”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星”两个子探测器。两个子探测器均分离成功。月女神重量为3000千克,设计寿命1年,环月高度为100千米,共载有X射线光谱仪、γ射线光谱仪、多波段成像仪、光谱剖面仪、地形相机、月球雷达探测器、激光高度计月球磁强计、带电粒子光谱仪、等离子体分析仪等15种探测仪器。两个子探测器各重50千克,分别负责从探测器到地球的通信传输和精确测量月球的位置及运动情况。

“月女神”探月计划是自美国“阿波罗计划”以后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探月计划。日本科学家希望通过随身所带的仪器了解月球表面成分和矿物组成、月球表面的结构、重力场、磁力场、高能粒子环境以及月球的等离子区等。通过上述研究活动,希望进一步揭开月球的起源及演进的秘密。

欧洲的探月活动

2003年9月27日,欧洲用“阿里安”火箭成功发射了“智慧1号”环月探测器,探测器的外形尺寸为1570厘米×115厘米×104厘米,体积不到1立方米,太阳能电池板展开翼展14米,提供电力1.9千瓦。升空时的总质量370千克,共携带有15种科学仪器。

“智慧1号”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太阳能离子发动机作为主要推进系统的探测器,与传统的航天器化学燃料发动机不同,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喷射出高速氖离子流,为探测器提供主要动力。它利用燃料的效率比普通化学燃料发动机高10倍,这使得航天器有更多的空间装载其他装备,也为解决今后星际航行的动力问题积累经验。“智慧1号”探测器在太空中遨游近3年只消耗了60升燃料,创造了太空探险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