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14965700000024

第24章 壮族歌圩习俗

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这是我国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一曲山歌,歌中也唱出了壮族人“这边唱来那边和”的对歌习俗。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人口为一千六百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多。他们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壮族人能歌善唱,几乎诸事与情都能唱在歌中,大大小小的歌圩盛行于壮族各地。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在当地妇孺皆知,刘三姐的善歌、智慧和勇敢精神等为后人津津乐道。刘三姐的歌有多少?壮族人的山歌有多少?亦有歌唱出:

一把芝麻撒上天,我有山歌万万千。唱到京城打回转,回来还唱十几年。

这胸有“万万千”的山歌在生活中随处可唱,有熟悉的唱词可沿用,更多的是即景生情,以旧瓶装新酒,随时变换出新歌新词。集中展示山歌才艺、学习唱歌的最佳场合当属歌圩。

歌圩活动在壮语中有“圩欢”“圩逢”“笼峒”和“窝坡”等不同称谓,其所指都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之意。歌圩是壮族民众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举行的群体性集会的传统歌唱活动,为壮族青年男女进行对歌传情等社交娱乐活动提供了必要机会。

据古文献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壮族就已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描述了当时青年男女于歌圩聚会“迭相歌和”的场面。发展到明代,歌圩的举行都有了相对固定的日期和地点。民间有许多关于歌圩来历的生动传说。有说是为了祭奠壮族始祖布洛陀而举行的集会唱歌活动。有的传说则说,古时天旱,人们敲锣打鼓,唱歌求雨。神应求降雨,人们获得丰收后,又聚集一处,唱歌酬神。以后,每遇灾难,人们便集会唱歌求神,渐发展成歌圩。除拜神外,青年男女还互相唱诉爱慕之情,如山歌中所唱:“天旱庙中去求神,你盼雨来我盼晴(情)”。后发展成以歌唱爱情为主了。另有流传广泛的“赛歌择婿”传说,说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漂亮端庄,很会唱山歌。歌师想通过赛歌挑选一位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为婿。远近的小伙子都纷纷赶来赛歌求婚,终有一人胜出,成就了姻缘。此后,逐渐形成了定期赛歌传情的歌圩习俗。

壮族歌圩的举办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春季以农历三四月间为最盛,三月初三举办的次数最多,场面最为隆重,三月三歌圩是壮族传统歌节;秋季集中于农历八九月,其中以中秋节为最佳日期。歌圩活动一般持续三五天,每一处歌圩基本上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举办地点,如比较开阔的坡地、圩场、村外空地等。广西境内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和田阳的乔业等处的歌圩都很出名。除了这些相对固定的节日性歌圩外,还有一些临时性歌圩活动,如劳作休息的田间地头、圩市和嫁娶仪式中的临时赛歌活动等。

歌圩以青年男女倚歌交情择偶和赛歌赏歌为核心内容。参加者以未婚青年男女为主体,中老人和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前来赶圩的人少则一两千,多则上万。逢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着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三五成群,结队前往歌圩场地,寻找别村的青年,对唱山歌。有些地区在对歌前,要抬着刘三姐的神像绕行歌圩一周,祈求歌仙赐予歌才,保佑人人得偿所愿。有的地区则是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招待前来的小伙子,双方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和才华等。通常由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后,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应答,再唱“询问歌”;然后是表达亲近之意的“爱慕歌”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一路唱过来,双方就从芸芸众生的“海选”状态基本上过渡到初步锁定目标阶段。以歌为媒,歌圩结束时,恋情才真正开始,相互间有了一些惺惺相惜之情,于是相约着下次歌圩再会。

在赛歌赏歌活动中,主要有盘歌、猜歌、对子歌、故事歌和别具特色的抢歌、斗歌等。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伦理道德和恋爱婚姻,甚至是天文地理、神话传说等等,几乎无所不唱。这边问:

什么结子高又高?什么结子半中腰?什么结子成双对?什么结子棒棒敲?

歌声一停,那边马上对答出:

高粱结子高又高,五米结子半中腰,豆角结子成双对,收了芝麻棒棒敲。

对答的顺畅巧妙时,围观的人都为之振奋。一方被问住略有紧张时,身旁见多识广的老年人会忍不住点拨一二,帮助化解难关。

除对歌外,歌圩上还有抛绣球和碰彩蛋等传统习俗。抛绣球时,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男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给女方。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作传情之物。小伙子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如果姑娘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就全握住蛋不与之碰;如果有意往来,双方就露出彩蛋相碰。蛋碰破后两人同吃彩蛋,就算揭开了爱的序幕。

歌圩期间,还伴有戏剧、曲艺和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圩场周围,摊贩云集,各种日用百货、布匹和糕点等吃用俱全,经济交易活动也很活跃。俗语有“饭养身,歌养心”之说,壮族歌圩习俗对此做了个精当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