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14961500000022

第22章 团结是师德的重要内容(2)

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从教师的工作特征来看,教师的工作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对人的发展产生整体而积极影响的工作。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续的过程,是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这一艰巨的任务不是哪一位教师所能独立完成的,而更多的是依赖于全体教师的协作努力。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都应当是学校教育整体中的一部分,彼此相依,彼此渗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统一,才能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育人合力,从而保证教育的效果,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如果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紧张、对立,各行其是,就会破坏教育工作的统一性,同时对学生要求的不一致,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

从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来看,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对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品质的培养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教师如何对待同事、集体和社会,都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会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以同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的背景下,教师的团结合作精神更具有特别的示范作用。因此,学校里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氛围,是更具有教育价值的教育因素:能为学生形成坚强团结的集体树立榜样,为学生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为学生融入社会和集体提供榜样。

增进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本质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谐与自然的学校环境和氛围能极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其中,教师能拥有彰显个人价值和独特性的机会,追求个人的卓异生活;在其中,教师能体验到安定与舒适,从而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教师在职业中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满足,更有精神生活的充实。而精神生活的充实既来源于个人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成功感,也来源于周围世界关系(主要是生活和工作场所)的融洽与和谐。真正的教师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快乐和发展的人。

教育是一项需要开放合作、交流沟通的复杂的实践活动,每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离不开同事间取长补短的学习与借鉴。如果教师赖以生存的日常工作场所充斥着虚伪、淡漠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各行其是,相互封闭,教师便失去了诗意的存在状态,感受不到身心的快乐和幸福,由此对职业场所会产生一种厌倦感和冷淡感,对工作也失去了热情。当教师把学校只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而得不到内心的自然与和谐时,他们把自己也塑造成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他们的生命内涵日益贫乏,生存品质日益下降,不仅容易在教育工作中迷失自我,也大大降低了职业幸福的可能。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当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体验到的是愤怒、疏离、寂寞和孤独的感觉,矛盾重重,冲突不断时,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们能培养出健康、幸福、和谐的学生呢?

教师,需要志同道合的同事、情趣相投的朋友。教育,需要教师间紧密的团结、无间的合作。当教师间能真诚地团结合作时,生活于其中的教师就能有品位地生活、充满诗意地工作、极具活力地成长,教育就能挖掘出巨大的潜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

梁启超曾这样说,“趣味好比放电,越摩擦越出”,“仅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用来摩擦我的趣味。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但不知不觉把彼此的趣味都摩擦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正是教师之间相互摩擦放电的最好形式。

教师在孤立中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成长,更谈不上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表明,学校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关系的有无;教师专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也在于校内教师合作关系的有无。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的协作精神,才能优化教育人际关系,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在一个开放、合作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优秀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指导,讲述其教育心得,其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年轻教师虚心请教,并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逐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这样教师个体才能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学校的整体教育智慧才能得以提高。团结协作可以创造这样一种局面:拥有不同天赋、才能和思想的独特的教师个体,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建立一个博大、精彩的教育生活世界。

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和现实,而且更是一种工作必需。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已经不是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课程标准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教师也不是仅限于三尺讲台之内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去研究教材、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的合作,需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特别是在新课程中一些学生感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又超越教材的学习内容,给不给学生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这都是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实践、探讨、交流、合作。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合作也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虽然没有过去教学大纲那样具体、系统,但它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特别是发展性更是需要教师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新教材更需要教师的合作,因为新教材注重的不是教参,不是现成的课时教案,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这种实际情况的获得需要多学科的交流、长时间的了解、近距离的观察,在这中间,合作的意义尤为重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合作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过去教学中,过多的接受性学习,把学生看成是只管接收知识的容器,注重的是我给了他多少,而较少考虑他实际学到了多少。在新课程条件下,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才是施教的前提,对这种兴趣的了解、情况的掌握需要教师的合作。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成分增大,学生的自我空间增大,自主意识增强,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合作。

新课程倡导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教师群体的相互借鉴合作以及个人的系统理论学习的过程。

三、团结合作的艺术

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要点自制。

——斯宾塞学会积极沟通与合作乃当今时代的基本主题,没有一个人可以孤立地生存。合作意味着为了共同的目标,能积极地施予帮助,同时在必要时敞开自我,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教师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教育水平的改善与教育氛围的提升,有利于教师职业人生的发展与完善。加强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团结合作,促进学校整体合作精神的形成。

换位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知道,生活中过多的本位、过多的自我中心必然会导致冲突。这些冲突可以通过换位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工作中、生活中,尽可能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可能同情别人、理解别人,而不至于过多地埋怨别人、误解别人,包括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生活中常说的“善解人意”,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换位并不意味着他不知自己的存在,而是同时也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并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无视别人的痛痒。换位思考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内容,不能进行换位思考,也就不能与同事、学生、领导和家长团结合作。

我们在管理和教学时,应该有一种换位意识,把自己当做学生。有了换位意识,我们就可以重新定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