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文化博览(第二册)
14959000000039

第39章 科技人物(2)

1665—1666年,牛顿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加以运用,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建立了微积分学基础,而且还用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并确定了每种颜色光的折射率,他还继承了笛卡儿把地上的力学应用于天体现象的思想,试图用来探索行星运行轨道问题,并且把苹果落地与月亮绕地球公转联系起来。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在巴罗教授指导下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669年,巴罗教授推荐他担任“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26岁的牛顿担任此职一直到53岁。1672年,他成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687年,他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了,该书以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说明了当时人们所能理解的一切力学现象,解决了行星运动、落体运动、振子运动、微粒运动、声音和波、潮涨潮落以及地球的形状等各式各样的问题。在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再也没有人补充任何本质上的东西,直到20世纪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出现,才使力学的范畴扩大。牛顿的学说为唯物主义哲学、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696年,牛顿担任造币局副局长,经过几年努力,很快解决了英国的币制混乱问题,并在1699年升任造币局局长。1703年,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会长。此后,他又发表了《光学》、《三次曲线枚举》、《流数法》、《使用级数、流数等等的分析》等著作。

1727年3月20日,85岁的牛顿在出席皇家学会例会后,突然发病,回到家中后,于拂晓前与世长辞。他的临终遗言是:“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滨上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块晶莹的石子;时而拾到几块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人们不会忘记牛顿在自然科学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法拉第

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铁匠家庭。幼时家贫,生活十分艰难。法拉第仅在11岁时上过一年法拉第像小学,因家境贫寒12岁时开始做报童。他不怕风吹日晒,以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13岁时,他便到一家文具店打杂,因为做事认真,成为订书学徒。他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受到了老板的鼓励,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图书。他最感兴趣的是《大英百科全书》里讲的放电现象。他自己也尝试着去做试验,他建立起一个简陋的实验室,购买简单的试验用品,如痴如醉地研究。法拉第在这家店里工作了7年,对科学的兴趣也浓厚起来。

1812年的一天,店里的一位顾客送给法拉第一张皇家学术演讲会的门票,主讲人是当时著名的科学家——伦敦皇家学院的化学教授戴维。听完了戴维的演讲后,法拉第带着听演讲时做的笔记拜见了戴维,请求他给自己一份实验室的工作。不久,他被戴维聘为助手。1813年,戴维夫妇去欧洲大陆游历,法拉第作为秘书随行。这次旅游持续了18个月,法拉第在旅行中遇见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安培、伏特等,深受他们的影响。返回伦敦后,法拉第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他在听完教授们的演讲后马上做实验,并分门别类地做了详细的实验笔记。到1860年前后,法拉第的研究活动结束时,他的实验笔记已达到一万六千多条,他仔细地依次编号,分订成许多卷,后来编成书分卷出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电学实验研究》。

在1830年以前,法拉第在化学方面成就显著,那时他已成为分析化学实验的高级顾问,他把自己的丰富经验总结为一本六百多页的巨著——《化学操作》,并于1827年出版。1831年年底,经过10年的冥思苦想,法拉第正确阐释了电的本质,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并发明了一种电磁电流发生器,也就是最原始的发电机,由此奠定了未来电力工业的基础。

法拉第也是电磁场理论的奠基人。爱因斯坦曾指出,场的思想是法拉第最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是自牛顿以来最重要的发现,麦克斯韦正是继承和发展了法拉第的场的思想,并为之找到了完美的数学表达形式,从而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在电与磁的统一性被证实之后,法拉第决心寻找光与电磁现象的联系。1839年法拉第在养病期间成功地液化了几种气体。1843年,他证明了电荷守恒定律,次年,又提出了光的磁场概念。同年他还发现了物质的顺磁性和抗磁性。1846年,他发表了《关于光振动的想法》一文,最先提出了光的电磁本质的思想。他曾设计并做过许多实验,试图发现重力和电的关系、磁场对光源发射光谱线的影响、电对光的作用等等,但由于实验条件有限,未获成功,但他的设想均被后人的实验所证实是完全正确的。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逝世,享年76岁。亲人按照他的遗愿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葬礼,这位科学家平静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

达尔文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提出者,他向“上帝创世说”打响了科学上的第一枪,赢得了科学界的尊敬。

达尔文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鲁兹巴利镇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深受母亲影响,喜欢散步,接触大自然,8岁时进入教会学校读书。他从小就喜欢收集邮票、画片、矿石、钱币等物品,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各种动植物并热衷于采集标本。而父亲却希望他能成为一名牧师,于是18岁时他被送往剑桥大学学习神学。

在剑桥的三年里,达尔文与地质学教授塞奇威克和植物学教授亨斯罗结识,于是更加热心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为此达尔文阅读了大量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采集了许多昆虫标达尔文本。此外,他接触了洪堡和赫胥黎的著作,从而更坚定了他投身自然科学的信念。

一次难得的游历机会终于到来了。1831年,达尔文大学毕业,经亨斯罗的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政府组织的“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从此他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通过收集各种动植物标本及各类生物化石,达尔文敏锐地观察到了物种在不同地区的变化状况,萌生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1836年10月,在环球考察结束回到英国后,达尔文就进入了艰苦的学术研究中,以验证自己的推测。

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二十多年苦心研究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正式出版。它以大量的事实证明“物种不是不变的”,“一切生物都不是特殊的创造物”,他推测了人类的起源,并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生物的进化。在这部书里,他还提出了“进化论”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变化的,是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中不断进化的。

这部著作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理论,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随后,达尔文又开始写作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并很快出版了这部巨著。

《物种起源》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迅速誉满全球。但达尔文与其表妹爱玛的婚后生活却连遭不幸,由于近亲结婚,他们的儿女们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几个子女都相继夭折了。

达尔文于1882年4月19日在家中逝世。

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最主要的贡献是在电磁学方面,他为电磁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光电磁现象之间本质的联系,为以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和无线电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揭开了物理学新的一页。

在麦克斯韦的成长之路上,父亲给予了他重要的支持,而且他在数学上的天赋也是由其父亲发现的。

麦克斯韦15岁那年,在中学还没毕业时就写了一篇讨论二次曲线的论文,而且还发表在《爱丁堡皇家学会学报》上。16岁的麦克斯韦考进爱丁堡大学,后又转入剑桥大学攻读数学,4年以后,以数学优等第二名的成绩毕业。

转眼4个年头又过去了,他关于土星光环、气体力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只是他无暇光顾时刻挂念的电磁学。这时,他所在的学院与其他学院合并了,他主持的讲座被取消了。麦克斯韦失业了,他只好来到伦敦投靠皇家学院。在剑桥学习时打下的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以后把数学分析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他研读了汤姆生和法拉第的著作,在前辈理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他发表了第一篇电磁学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在这篇论文中,麦克斯韦使法拉第的力线概念获得了精确的数学表述,并且由此导出了库仑定律和高斯定律。1862年,麦克斯韦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论物理力线》,这篇论文不但进一步发展了法拉第的思想,同时他还大胆地指出:电场变化产生磁场,由此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了这种波的速度等于光速,揭示了光的电磁本质。1864年,他的第三篇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以演绎法建立了系统的电磁理论。1873年出版的《电学和磁学论》一书是集电磁学大成的划时代著作,全面地总结了19世纪中叶以前关于电磁现象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这部书使麦克斯韦成为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

麦克斯韦的发现和理论著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人类社会的电气时代。1931年,爱因斯坦在麦克斯韦诞辰百年纪念会上曾指出:“麦克斯韦的工作是牛顿以来,物理学最深刻和最富有成果的工作,他的工作使物理现实的概念得到了改变”。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南部古老的小城乌尔姆,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到了四五岁,爱因斯坦还不会说话,有一次,父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爱因斯坦非常好奇,注视着指南针,激动得浑身发抖。童年的这一经历使他对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爱因斯坦上小学时成绩平平,可他善良、诚实,做事情一丝不苟,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可当时犹太人在德国受到歧视,不公正的待遇给爱因斯坦小小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使他产生了叛逆的性格。10岁时,爱因斯坦进了路德中学学习,他讨厌老师刻板的教学方法,只对数学、物理与哲学感兴趣,而这些学科在学校里并不受重视,从此爱因斯坦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和康德哲学。在老师的眼里爱因斯坦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还经常心不在焉、想入非非,老师认为他将一事无成。后来爱因斯坦竟被学校勒令退学。此后爱因斯坦在父母的关注下,自学各种知识,渐渐地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显露出来。

1903年,爱因斯坦和他的大学同学列娃·玛里奇结婚,但因个性不和,两个人终于在1919年离婚。后来,爱因斯坦又和表姐艾丽莎结婚。艾丽莎是持家能手,熟悉爱因斯坦的脾气和生活习惯,把家里一切都弄得井井有条,让爱因斯坦过上了温暖舒适的家庭生活。

爱因斯坦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天文学教授爱丁顿通过观测日全食而得到验证。爱因斯坦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名人。他在世界各国巡回演讲,成为备受欢迎的科学巨人。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推行法西斯专政,迫害社会进步人士。爱因斯坦主张民主、自由、和平,因此在德国遭受了严重的迫害但种种困难和悲惨遭遇从未动摇他探索科学真理的决心,在这种环境下,爱因斯坦依然坚持真理,捍卫民主。后来爱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国来到普林斯顿。1940年入美国籍。

爱因斯坦在量子论、分子运动论、相对论等物理学的几个不同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尤其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根据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推算出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同观测结果完全一致,解决了六十多年来天文学上的一大难题。

同年,爱因斯坦完成了他总结性的论著——《广义相对论原理》,此书被公认为是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巅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类在时空观、能量观等方面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使人类科学进程大大加快了前进的脚步。20世纪20年代后,爱因斯坦集中精力探索统一场理论,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并在1929年发表了论文《统一场论》。

1933年,他提出能量聚集的新理论,并邀请科学界的精英和记者一起参加他的论坛。

1955年4月18日,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