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文化博览(第一册)
14958900000027

第27章 传媒通讯(1)

纸——推进人类进步的信息载体

纸张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它为人类创造了优质、轻便、廉价的书写材料,为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还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最早的纸——“蔡侯纸”

在纸张发明以前,人们曾把文字刻在树皮、兽皮、龟甲或其他动物的肩胛骨上。西汉时期,中国人制成了丝绵,并发明了最早的丝绵纸;后来又把麻类纤维浸在水中打烂制成麻纸,但十分粗糙,书写效果差。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帛造纸的基础上,以树皮、麻头、破布、废渔网等为原料,成功地发明出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并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105年,这种被称为“蔡侯纸”的新型记录材料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

8世纪左右,阿拉伯人将造纸技术传入了欧洲,在蔡伦发明造纸术的一千多年后,欧洲才建立起第一个造纸厂。

千年寿纸——宣纸

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据清乾隆年间重修《小岭曹氏族谱》序言,曹大三继承了前人的造纸技术,经过实践,逐步提高,终于造出了洁白纯净的好纸,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涸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用宣纸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宣纸成了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宣纸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除了题诗作画外,宣纸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毕昇像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

纸中皇后——铜版纸

常见的印刷纸张类型主要有铜版纸、轻型纸、胶版纸、商标纸、牛皮纸、纸袋纸、复合纸、彩印纸、不干胶纸等。其中,最为精美的要数铜版纸了。

铜版纸又称涂布印刷纸,它是以原纸涂布白色涂料制成的高级印刷纸。它的特点在于纸面非常光洁平整,平滑度高,光泽度好。铜版纸要求有较高的涂层强度,涂层薄而均匀、无气泡,涂料中的胶黏剂量适当,以防印刷过程中脱粉掉毛。

活字印刷术——印刷史上的革命

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及推广应用,加快了文献的复制和传播速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唐朝时,随着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即先在一块整版上刻字,再刷墨印刷。

宋代的毕昇首创泥活字版。他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放上松香和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熔化,再用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就会附着在铁板上,随后就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了。

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采用活字印刷,一书印完之后可拆版重新排列,接着印刷其他书籍,不但节省了雕版费用,还缩短了出书时间,它逐渐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印刷方式。

现代印刷工艺的代表——丝网印刷

现代印刷术主要包括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丝网印刷、复印、热转移印刷、静电复印、喷墨印刷等方法,其中,比较特别的是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印刷方法,它是通过把油墨挤压过孔版的孔来进行印刷的,这种方法也称为孔版印刷和网版印刷。

出版印刷界的主力军——激光照排

所谓激光照排,实际上是电子排版系统的大众化简称。电子排版系统分为硬件与软件两大块。硬件中包括:扫描仪、电子计算机、照排控制机、激光印字机和激光照排机。软件可分别选取,例如书版组版软件、绘图软件等。这两大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进行文字处理,还可以进行广告设计、封面设计,直接出四色片进行彩色印刷等。

电子排版系统以效率高、周期短、版面灵活、字库齐全等优势将逐渐取代陈旧的铅排技术,成为出版印刷行业的主力军。

邮票——邮政史上的革命

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时贴用的邮资凭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不尽合理的邮资制度,大大简化了烦琐的邮政收费手续,加快了信件传递速度,进而推动了近代通讯业的快速发展,堪称世界邮政史上的一次革命。

邮票鼻祖——“黑便士”

英国国会议员罗兰·希尔从1835年开始研究英国的邮政改革问题。他向英国政府建议:今后凡寄信,须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1840年1月10日,英国政府决定采取希尔的建议,实施新邮政法。信函基价规定为每半盎司(相当于14克)收费1便士。

1840年5月1日,希尔设计的世界上第一种邮票在英国正式发行。邮票的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岁时的侧面浮雕像,黑色,面值为1便士,人称“黑便士”。这枚邮票,除不具备齿孔外,已基本上具备了今天邮票的特征。它选用带水印的纸张印刷,涂有背胶,并标有“邮政”字样。

“黑便士”发行后深受欢迎,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竟重印了11次,售出6800万枚,并一直沿用了40年之久。

世界文化风潮——集邮

集邮是指对邮票和邮品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每个国家发行邮票,都是选本国最优秀、最具代表性或纪念性的东西,经过精心设计,展现在邮票上,使得方寸之间的小小邮票成为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容纳丰富知识的小百科全书。

集邮是一门综合的学问。一枚邮票,从图案的内容、意义和审美,到它的设计、历史背景、印刷过程以及制版技术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正因集邮不仅是一项文化活动,也成为一项可获丰厚回报的经济活动。从邮票采集到作品诞生,无不体现着集邮者的智慧和修养。要提高自己的集邮水平,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无线电——神奇的空中电波

无线电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辐射实现信息获取或信息传递的技术手段。它的发明使携带人类信息的电磁波开始在空间自由旅行,相隔遥远的人们不必依赖电线就可以互通信息,还可以借助电磁波获得大自然的信息。无线电最早应用于肮海中,今天,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广播、电视、测向、定位、遥感、遥测以及卫星通信等方面。

绿色信使——无线电的发明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为无线电通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97年5月11日,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英国西海岸布里斯托尔海峡南端进行了跨海无线电通讯实验,取得了成功,他的无线电报装置于1898年7月正式投入商用。

1901年,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从英格兰传到加拿大的纽芬兰省。这是无线电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此后,无线电通讯很快成为全球性的事业。

1904年,英国的弗莱明发明了真空二极管。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在他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明了真空三极管,从而将微小的电信号放大了许多倍,给无线电安上了心脏。

人类第一次成功的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首次成功的无线电广播是在1906年的圣诞节之夜,美国的费森登使用功率为1千瓦、频率为50赫兹的交流发电机,借助麦克风进行调制,播发了讲话和音乐,许多地区,包括海上的船只都可清楚地收听到。无线电广播技术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进展方向是使用波长的不断缩短。起初,人们所使用的是长波和中波。与它们相比,短波传播有更强的方向性,因而用较低的功率就可以发射较远的距离。1921年12月,科学家在从美国到英国的无线电广播试验中,利用200米波获得成功,从此短波长广播成为长距离广播的主要方式。

现代无线电导航技术

无线电导航技术就是利用无线电电波引导飞行器或船舶沿规定航线、在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的导航方法。利用无线电电波的传播特性可测定飞行器或船舶的方位和速度等,计算出与规定航线的偏差,由驾驶员或自动驾驶仪操纵飞行器或船舶消除偏差以保证正确航向。

电报——拉开电信时代的序幕

电报是用电信号传递文字、照片、图片等信息的通信手段。电报的出现是人类通信史上革命性的变化,它改变了战争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规模,开启了以电作为信息载体的历史帷幕。它提高了人们通讯的速度,并大大繁荣了新闻业,使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变得更快捷、更准确。

世界上第一句电文

1832年,医生杰克逊向美国人莫尔斯展示了一种“电磁铁”:其通电之后能吸起铁制器件,而断电后铁器就会掉下来。这使莫尔斯产生用电流来传递信息的想法,从此他开始着手进行实验。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向在巴尔的摩的助手威尔发出电文——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电文通过电线很快传到了数十千米外的巴尔的摩,威尔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这件事轰动全球,莫尔斯的电报机很快风靡世界。

莫尔斯电码

莫尔斯为发明电码煞费苦心。他先是对报刊、杂志、书籍中的常用字进行统计,进而向印刷工人讨教,按照常用的英文字母对应简单的电码、不常用的英文字母对应复杂的电码的原则进行系统编码。电报的具体符号则通过“接通”、“断开”电路的方法,形成“点”、“划”和“空白”等不同组合,用以对应不同的字母、数字、标点等。各个字符不但在“点”与“划”的组合上有规定,它们的长度以及“间隔”的幅度也确定了严格的时间比例。这样,收、发电报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了。

由于莫尔斯电码具有精简、成本低、高效率的优点,所以在通讯科技文明的今天,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信息编码标准,莫尔斯电码在海事通讯中被作为国际标准一直使用到1999年。1997年,法国海军停止使用莫尔斯电码之前,发送的最后一条消息是:“所有人注意,这是我们在永远沉寂之前最后的一声呐喊!”

电话——来自远方的声音

电话是利用电流使身处两地的人能够互相交谈的装置,主要由发话器、受话器和线路三部分组成。电话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改变了世界的通信方式和人们对时间与距离概念的理解,开启了长距离通话的新时代。现在,人们使用的最多、最广的电信设备就是电话。单纯传音的电话拉近了人们的距离,而既传音又传图像的电话,使相隔千里的人们就像是在面对面交谈一样亲切。

千里传音一线牵——电话的发明

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始于18世纪。

1796年,英国人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设想在当时显得不太切合实际,但他给这种通信方式取的名字——Telepllolle(电话)却一直沿用至今。

1873年,美国人贝尔与助手在试验一种新型电报机时,偶然发现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还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了他极大的启示。

1875年6月3日,贝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简陋的电话机,它只能传送单音,还不能传送完整的话语。但经过反复实验和改进后,贝尔终于取得了成功。1876年2月,贝尔给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10年之内,电话遍及美国,很快又传遍全世界。

电话的成长

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电话的发展贡献力量。1891年,美国的斯特罗杰申请了第一个自动电话交换机专利。1902年,美籍加拿大人富森登发明了第一台无线电话。1923年,法国工程师巴尔内成功地研制出最初的电话拨号器口。此后,大多数话筒和听筒装在一个方形手柄上的电话机,都采用了这种拨号器口。直到20世纪60年代,电子式电话交换机出现后才逐渐取代了它。

IP 电话——廉价的网络电话

IP 电话是按国际互联网协议规定的网络技术内容开通的电话业务,中文翻译为网络电话或互联网电话。它的原理是将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进行压缩打包处理,通过互联网传输给对方后再进行解压,还原成模拟信号,对方用普通电话机等设备就可以接听。IP 电话是目前发展得最快而且最有商业化前途的电话。由于其通信费用低廉,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廉价电话。

移动电话——移动通信时代的使者

移动电话,即手机,马丁·库珀和他的移动电话旧称大哥大,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手机的发明,使人类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沟通”。随着网络的完善,无论你在哪个角落,都可以通过手机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

“鞋子”电话

最初,能移动的电话只有汽车电话,它的重量超过13.5千克,售价高达数千美元,人们还必须给汽车打个洞来安装天线,用起来并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