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语言艺术全书(第三册)
14958400000018

第18章 与陌生人说话(6)

4.举例法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样的话题,别人说起来就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而自己讲出来总觉得干巴巴,几句话说完就无话可说。很明显,善不善于运用举例的方法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实际上,说话与写文章一样,都要借助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和展开论点。交谈之中为支持自己的见解,列举几个事例可以起到说明与论证的功用,同时也有利于展开整个交谈话题。为表示自己赞同对方的论点,举例可以让对方感觉交谈得很投机,利于深入话题,即使列举反对或是否定对方论点的事例,也能引起对方的思考,进而有益于对方谈话话题的深入展开。自然,举例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所以,所选的事例一定要切题、典型,切不能滥用。

谈判时话题的切入

一堆无趣的人坐在一块,大眼瞪小眼,没人出来找个话题,这是最让人尴尬的情况。这时,正是你显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你一定不会错过。

首先,开场白应当让对方能接得下去,有的人说话给自己听,别人的反应怎样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是不能有效沟通的。所以所有的开场白都要让对方接得下去。谈话之前应想到气氛好坏、关系深浅与自己谈话的目的,然后选择恰当的谈话主题。

一般说来,开场白主要有三种:一、提出问题,二、陈述事实,三、说出意见。较为保险的做法是谈谈对方或是自己的爱好、目前所做的工作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你应当考虑哪些话题最适合刺激沉默寡言的人开口,要刺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说出意见,不妨用下面几方面的话题来试试:感恩、尊荣、爱国、仇恨、宽宏大量、道德之类。为掌控谈话气氛,你应善于从他人的开场白中判断对方的心理状况。比如当你问他“你好吗?”对方回答说:“哎!别提了。”这时你就能够判断他会朝你大吐苦水。反之,倘若对方用兴奋的语气说:“真不错,你怎么样?”你就能判断他心情很好。需要注意的是,就算对方说:“真不错,你怎么样?”假如他的声调平平,就说明他心情一般,而且不想和你深谈下去。

倘若你是唯一处于谈话圈子之外的人,不清楚他们谈论的事情和目的,那你最好先问问题:这个城市的历史、设施、特征、未来的计划之类,人们都喜欢谈自己,可他们所做的工作、所住的城市都是其自我的延伸。自然,不要对此类话题提出负面意见。假如有领导在场,你想获得权势人物的青睐,或想使主管明白你这个月的业绩是多么突出,用第三者来做推介比自我介绍的效果要好很多。当然,“第三者”要是你较为熟知的人。

谈话的时候你应当把握从闲聊切人正题的时机,培养这种本能非常重要,然而也有一些技术性规律,例如要认真观察哪些人加入或是退出了这个圈子?别人对现在的闲聊是不是厌烦了?自己还有多长时间可供准备,等等。倘若对方资历尚浅,也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让对方觉得轻松,由于一上来就谈宇宙人生或是经济状态之类的大问题常常让人有窒息感,因此当你想引出一个新话题时,应先抛出些简单的问题来,别人觉得比较放松的时候,再转到深刻的话题上。

假如对方是个经验丰富的人,你就能多请教,少提供信息,假如你要问的正是信息方面的事情,你或许能说上来,或许说不上来,前者使他感觉他知道的事你也懂,后者会让他认为自己像个傻瓜。请教别人意见就不必承担这种风险,被请教的人往往感觉十分受用。无论他对问题了解有多深,多多少少都可以发表点看法。你越重视他的看法,他就觉得越受用。谈话之中,应当注意提出新的资料或看法,不能甘做应声虫。尤其是当别人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就算你同意他的见解也不能一味点头或是说“不错不错”这种话。相反,你要提出一些新的资料或者观点。这就如同打球一般应有来有往,就算你球技不算高明,也不能光静静地站在场上看人家唱独角戏。

应当注意每一个话题的时间有多长,话题长短完全视不同话题的价值还有谈话者的个人兴趣而定。一般说来,节奏关系着交谈的有趣与否。倘若这话题已经“熄火”了,就别再试着去“发动机器”,而要转移一个新话题。除非所谈的事情对某个人极为重要,不然每5分钟就转换一下话题较为适宜。

有时我们一定要给人惊喜或是激发别人的好奇心。在这个方面,我们有3种方法可以调节谈话节奏,这就是升高或降低声调,加快或放缓语速还有增加或减少感情因素。往往每一个细微的改变都会引起他人的注意,这就要看谈话者的临场发挥了。

插言的技巧

有的人没有语言交际的基本技巧,又不注意场合与对象,变成了不受人喜欢的插言者,这是非常令人难堪的事。为避免大家犯同样错误,要留心一下细节:

1.避免“强迫推销”

不在对方不喜欢时插话。尽管你可能出于好意,可是也要视对方的意愿而定,例如你想请人家吃饭或是约会,若是带着“强迫推销”的意味,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2.不要对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反应过度

有一次某个主管上班迟到了,他开玩笑说这由于昨天他家里跑进一只很大的蟑螂,大到能够拉动他的鞋。大伙于是笑成一团,这位主管也得意非凡,觉得自己居然可以讲出这么好笑的笑话。有些人就是如此,面对这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话,我们听过就算了,过分较真只会令每个人都觉得尴尬。

3.避免问过于不着边际的问题

类似的问题包含“要如何应对贫穷”或“如今的年轻人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等等。此类问题会令人不知道从何说起。倘若你把问题的范围缩小,就会发现对方还是很乐于回答的。

4.不要闯入别人的机密谈话

此类的谈话带有一定特征,例如谈话人彼此挨得很近,对走过身旁的所有人都紧盯不放之类。倘若你不小心闯入了此类的谈话,要立刻道歉,并马上离去。

5.知道应该避免哪些话题

为避免出现不愉快的场面,最好不要涉及种族、宗教、经济、家庭等方面的话题。过于私人的问题如你的丈夫怎样酗酒,你女儿要吃什么药,也不会有几个人感兴趣。

可是,确实有些时候,有的人乐意谈论此类话题,可是还是要小心,免得落入了对方的圈套。

6.如果你对答案没有兴趣就不要提出问题

别人会立即看穿你是在没话找话。如此类的问题:“你不是挺爱看书的吗?和我说说最近又读了什么书?”这种问题会令对方感到自己像个傻瓜。

7.避免说些不言自明的话

倘若你说:“时代真是不一样了。”你或许得不到回应,这并不是说你的话很复杂难懂,事实恰恰相反。由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因此对方无从开口。

8.对自己不懂的话题应保持沉默

另一种情形是,若是某位仁兄大谈核分裂原理,那么你基本不必指望他在10分钟之内为你上完这堂高级物理课。你可以接着听下去多少学上点东西,也可以选择静静走开。此外,不要对你没有兴趣的话题追究细节。

9.在说错后找寻补救之道

小张是这方面的能手,有时他说话不经大脑,结果是所有人都默不做声。明白说错了话,小张有个补救的绝招,说上一句“呵呵,我方才的话真是不高明,可它至少为各位打发了1分钟无聊的时间。”此时,多少会看到几个同情或是体谅的笑容。假如这依旧不奏效,你就只能闭嘴一两分钟,然后找个新话题了。

善意的谎言

一般说来,说谎被人们视为是不诚实的表现,是一种不好的品质。但是,世界上是从来没有撒过一次谎的人。有位著名的作家说:“其实我们几乎是在会说话的同时,就学会了说谎。”从某些方面来讲,说谎已经成了人们交往与沟通中的一种生活的必需。

真诚的“谎言”可分为以下四种:

1.心存善意的“谎话”

这种谎话是出于对别人心理感觉的考虑。以善良的心理愿望出发,去想方设法编织一些谎话。比如,对患有癌症的患者撒谎说不是癌,是怕病人受到刺激,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对生病的孩子撒谎说药是甜味的,不苦,是为了让他把药喝下去,尽快治好病。见到老人说他长得年轻,是为了满足老人家的心理需要,让他生活得更起劲儿。妻子炒的菜虽有点咸,但却谎说味道美极了,是为了珍惜她的劳动成果,保持她以后在烹调方面的积极性。

2.应急的“谎话”

也许是害怕对方斥责自己,为逃避当时的恐惧而撒谎;或者处身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找借口婉言拒绝朋友之邀而撒谎。例如,正好要陪妻子去上街,或要与情人约会,这时朋友之邀只好找个借口婉拒,也就是在不破坏朋友情绪的前提下,以谎话作为拒绝朋友的手段。

3.调侃的“谎话”

在与对方的言谈中,为了特意强调谈话内容的情景,故意把没有发生过的事编成事实,来增强谈话气氛,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兼评论家,他曾说过:“我与别人开玩笑的方法,就是伪造真实。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就是编造真实。”

4.社交时的“谎话”

交际中的谎话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比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自己家的杯子,我们就说“没关系的,早就想换新的杯子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当时的心理压力而已。而在招待客人时,主人明明是头痛欲裂却装出笑容,以免使大家扫兴,让客人在自己家再多玩一会儿,其实让客人散去好上床休息是你早就所盼的。这种“谎话”在很大程度上顾全别人的感受,却牺牲了自己的利益。

当然,当你想讲这种“谎话”时,必须牢记:你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宽人之心、利人之事为目的而编造的“谎言”。“谎话”的设计应该是自然的,并有可信度的,任何夸大其词和紧张造作,都会引起对方对你的怀疑和反感。这种“谎话”不应使用太高的频率,更不能真假混合使用,不然,你就会被别认为是个虚伪的人,即使你是以利对方为目的,也将会付诸东流。

赞美也要有分寸

有时候赞美没有必要刻意修饰,只要是源于生活,发自你内心的真情流露,就会收到赞美的功效。但如果要使赞美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则需要考虑以下6点要素。

1.实事求是,措辞恰当

当你准备要赞美某人时,首先要思量一下,你的这种赞美,让对方听了是否相信你,让第三者听了是不是会不以为然,一旦有异议的产生,你有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赞美是有根有据的。所以,要小心,赞美是不可浮夸的,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赞美的措辞要运用的恰当。有位老师这样赞美学生们:“你们都是老师的好孩子,活泼、可爱、学习认真,所以,做你们的老师,我非常高兴。”这话说得很有分寸,使学生们既可以更努力地学习,又不会产生骄傲心理。但这位老师如果这样说:“你们都是很聪明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比其他班的同学强很多。”这样就会使学生们产生骄傲的情绪,造成不好的影响。

2.要具体、深入、细致的赞美

抽象的东西往往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它不具体。如果称赞一个和你初次见面的人说:“你给我们的印象真好。”这句话其实没有一点作用,说完就过去了,不能给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但是,假若你称赞的对象是某个好推销员,可以这样说:“小李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就是不管给他多少货,只要他能接,就绝不会拖延期限。”发掘对方的潜质,增加对方的价值感,挖掘对方不太显著的、处在萌芽状态的优点,这样,就会起到更大的赞美作用。

3.赞美必须热情

如果拿出漫不经心的态度地对对方说上一千句赞扬的话,等于你没有赞扬对方。空洞的缺乏热情的称赞,不能让对方高兴,有时还可能由于你对对方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满。“嗯,你的这条围巾真漂亮。”谁都会明白这是一种敷衍。如果要具体地说:“这条围巾和你衣服的颜色搭配起来很协调,也很漂亮。”显然比刚才那空洞的赞扬更有吸引力一些。

4.赞美多用于鼓励,鼓励常能让人树立起自信心

成功的一半来自自信,用赞美的方式来鼓励对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尤其在对方做一件事的“第一次”。干任何事情,都会有开头,有第一次,“万事开头难”。如果对方第一次干得成效不怎么好,你也应该真诚地赞美他一番:“已经不容易了,你第一次能有这样的成绩。”对第一次唱歌的,第一次写文章的,第一次……的人,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赞扬,这将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5.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他人

赞美的话随时随地都能听见,而当着对方的面或直接地赞美对方,总会给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有点恭维奉承别人之嫌。但如果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也许效果就好多了。赞美对方,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说:“难怪某某老是说你很不错,今天一见……”可想而知,对方一定非常高兴。以“第三者”的口气来赞美对方,更可得到对方对你的信任和好感。因为在常人的观念中,“第三者”说的话是比较公平的。因此,当着一个人的面去赞扬,有时会令人感到很虚假,怀疑你是否真心,而在背后间接地赞美对方,使对方感到你是在真诚的对他赞扬。

6.赞美要注意掌握尺度

太过的恭维,空洞无味的奉承,或者恭维、奉承的频率过高,对方都会感到难以接受,更甚者感到肉麻,令人厌烦,结果恰恰相反。只有恰当的赞美才会令对方感到欣慰。适度需要不断摸索积累,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掌握好这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