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礼仪全书(第二册)
14958000000033

第33章 中外节日习俗礼仪(3)

狂欢节

狂欢节源于古罗马的农神节,各国节期不一,其中以巴西的狂欢节最为引人瞩目,而巴西因此被誉为“狂欢节之乡”。

每年的2月下旬是举行巴西狂欢节的时候。在节日的3天3夜里,人们倾城而出,尽情狂欢。有的戴着面具,有的穿古装,有的画花脸,也有的男扮女装,还有的穿旱冰鞋或踩高跷,在乐曲伴奏下表演精彩节目。特别是桑巴舞的旋律,更是响彻大街小巷。桑巴舞节奏明快,动作剧烈。当你看到狂欢节期间巴西人跳舞时,你就会觉得跳舞者的每一块肌肉似乎都在随紧张的旋律和节奏而抖动,如醉如痴。桑巴俱乐部的桑巴舞高手们,更是标新立异,出手不凡,争芳夺艳。“没有桑巴舞,就没有狂欢节”,几乎所有的巴西人都这样认为。每年为了庆祝狂欢节,各个桑巴学校或俱乐部提前半年便开始准备节目。自编、自制有自己特色的舞曲、舞蹈和服装等,而且互相保密,以便一鸣惊人。这些节目大都来自民间,根据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和现实生活创作出来。对光明和正义大力颂扬,对邪恶和时弊进行讽刺和鞭笞,体现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表演者各显身手,风韵独具,而且台上台下相互呼应,难怪巴西狂欢节被称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正因为多年来巴西狂欢节独具风格,并保留了巴西人民优良的传统,故被巴西人民视为宝贵的民族财富,爱惜它、珍视它,为之骄傲,同时,巴西狂欢节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天主教礼仪

天主教是罗马公教的中国名称。它是基督教的三大流派之一,其领导中心在梵蒂冈。

天主教信奉天主圣父(上帝)、天主圣子(耶稣基督)和圣母玛利亚。

天主教的主要礼仪有:

(1)洗礼。它是天主教的入教仪式,经过洗礼,即可赦免受洗者的原罪与本罪,并赋予他恩宠和印记使其成为教徒,有权领受其他圣事。

(2)坚振礼。受洗后的一定时间后,入教者接受主教的按手礼和敷油洗以坚定信仰。

(3)告解。俗称为忏悔,即由教徒向神父倾诉自己对上帝所犯的诸罪,然后可重获恩宠。

(4)神交圣礼与望弥撒。神交圣礼即领圣餐,其仪式称为弥撒。圣餐中使用的经过祝圣的圣体无酵饼代表耶稣肉体,圣杯中酒代表耶稣血。主教与神父可领取圣体与圣杯,教徒只领圣体。

(5)讲道。讲道就是举行公众仪式,由神父对教徒们讲解《圣经》,以及其他教礼教义。

(6)婚配。指由神父主礼,先询问男女双方是否同意,而后诵念经文,并向男女双方祝福。

(7)小斋。这是天主教用以节制己身的虔修方式之一,在规定日期内减食,通常周五不吃肉。

(8)大斋。是指在受难节和圣诞节前天禁食。期间一天吃饱一顿,其余诸餐半饱或更少。

(9)终傅。教徒临终前,由神父用已经祝圣的橄榄油擦耳、目、口、鼻、手、足,祈祷帮助赦过。

(10)禁忌。有十戒,即不信他神,不拜偶像,不妄称上帝名姓,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孝敬父母,不可奸淫,不盗窃,不作假见证,不贪恋他人财,不杀人等。

新教礼仪

新教是基督教抗罗宗(或抗议宗)在中国的称呼。其主要特点是:拒绝罗马教廷的统一领导,否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反对天主教的教阶制度;认为信徒可以直接同上帝相通;简化宗教礼仪,并废除禁止神职人员婚娶的规定;不承认圣母玛利亚和炼狱,反对圣像和圣物崇拜。

新教礼仪主要有以下四点。

(1)洗礼。教徒入教仪式,分为注水洗礼和浸礼两种。注水洗礼由牧师作为主礼者,向受洗者的额上注少许的水,让水从其额上流下,同时口诵经文。浸礼由主礼者口诵经文,引领受浸者全身浸入水池中片刻。

(2)礼拜。通常是星期天在教堂中举行礼拜。礼拜的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讲道。祈祷专指信徒向上帝和耶稣呼求、感谢、赞美。分为不出声的心祷和出声的口祷两类。按参加者的多少,有个人单独进行的私祷和集体进行的公祷。按有无祷词分类,有按规定的成文祈祷和随口祈祷之分。举行祈祷时,由牧师作为领祷人来主领祈祷,完毕后参加者同声呼喊“阿门”。

赞美诗是新教做礼拜时所唱的赞美上帝的诗歌,内容是对上帝的感谢与赞美。多数都有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四部,可供全部合唱之用。讲道由牧师对经文进行讲解。

(3)圣餐。神交圣礼,由牧师作为主礼人对面饼和葡萄酒进行祝祷,分予正式信徒食用。

(4)婚配。由牧师证婚,但不列为圣事。

伊斯兰教礼仪

伊斯兰教,我国旧称清真教、回教,其礼仪大体有如下几项。

(1)念清真言,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要求念出声。

(2)礼拜,为教徒面向麦加克尔白诵经、祈祷、跪拜,一系列宗教仪式的遗称。礼拜前要沐浴净身,做礼拜时,着装整洁面朝麦加克尔白。礼拜的动作分为7项。礼拜分为:每日的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每周1次聚礼;每年两次会礼。

(3)斋戒:所有教徒在伊斯兰教9月份斋戒一个月,此间,每日自黎明到日落禁止饮食、房事。旅行者、病人、孕妇和哺乳者除外。

(4)朝觐:伊斯兰教规定,凡旅途方便,身体健康,且有经济能力的成年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应去麦加朝觐克尔白一次,若条件一时不具备,暂可不去,或由他人代朝。朝觐过的穆斯林被称为“哈吉”。

(5)禁忌:该教有严格的禁食制度。规定教徒要食清洁的食物,还禁止饮酒。

佛教礼仪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把人生定义为无常苦空。虽然苦海无边,但人们只要领悟了佛教真理,作到自我净化,就能被解脱,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佛教徒出家的为和尚,不出家的为居士。

佛教的主要礼仪有以下几项。

(1)剃度。剃度是指出家人剃除须发接受戒条的仪式,含度越生死之意。受戒时,出家人由亲朋好友簇押至寺院中,由僧人组成的僧团严加询问,合格后方可落发,穿起袈裟,并举行诵经祝福的仪式。我国旧时出家受戒时,还要在头上烧香疤,以示决心。

(2)拜忏。它要求佛教徒反省自责,与基督教的忏悔类似。

(3)水陆道场。是指中国汉族地区流行的追荐和超度亡灵的一种盛大佛事仪式,一般7天为期。

(4)盂兰盆会。盂兰盆意为救度亡灵之苦。在此间设斋供僧,并举行水陆道场、放焰火。

(5)戒律。佛教的戒律甚多,最基本的五戒为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此外还有十戒即五戒加上不涂饰香鬓,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大广床,不非时(过正午)食,不蓄钱财。

犹太教礼仪

犹太教信奉耶和华为独一真神,反对偶像崇拜,基本礼仪有以下几项。

(1)割礼与成年礼。指男婴出世后第8日应接受割礼,即以石刀割去其包皮。男孩与女孩在年满13岁要去会堂举行成年礼。届时孩子被召至会众前以希伯来语朗诵律法书片断。待第二次祝福词后,孩子之父将走上读经台高声说:“感谢耶和华,如今我得以解除对孩子的责任。”

(2)守安息日。指每周五下午日落前自家庭主妇点燃蜡烛起至星期六落日止为安息日,此间不劳动。上午教徒应去会堂礼拜,下午则应去会堂读经,或在家中教子女读经、学道。

(3)宗教仪式。安息日在会堂举行的宗教仪式分为经训和礼拜两部分。经训即选读犹太教经典;礼拜则以祈祷始,以祝福末。

(4)婚姻。犹太教徒不愿与非教徒通婚,但家庭观念极强,认为有一好妻子是男子最大的福气,单身生活是不幸的,无子女则是灾难。允许不幸福的夫妇在拉比的主持下举行离婚仪式,由男方开具离婚证明书。

(5)丧葬。在人临终前,要请年长的修道士代为诵经认罪。诵经者要说三遍:“去吧,主将与你同在,送你飞升天堂。”死者咽气后,由其长子或至亲为其阖眼,然后将死者拉到地上仰卧,脚朝房门,身覆黑袍,头旁点蜡烛,入殓前先净身,涂抹香料,以白麻布缠绕。

(6)禁忌。凡植物、禽类可食,水生物无鳍无鳞者可食,肉类仅限牛羊可食。妇女入会堂要戴头巾,男子光头不得走出千米等。

欧洲习俗

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风俗习惯的不同。

首先,是数字,欧美国家有着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共同忌讳。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于基督教的学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颜色。另外,在我国分别被认为吉祥、喜庆和长寿的大象及孔雀等动物,在一些西方国家却被视为蠢笨、淫荡的象征。与欧洲人初次见面不加上职称或学术头衔而直接称呼对方的姓,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就欧洲人来说,只有相处很久、关系密切的人才彼此称呼名字。在欧洲,时间观念是很强的,与欧洲人约会切不可不守时。与北欧人打交道更要注意,如果因事不能赴约,也要打电话通知。应邀到欧洲人家中做客,客人一般不能在咖啡和白兰地端上来之前吸烟,否则会使人反感。做客时送上一束鲜花,一盒糖果,都是受欢迎的。但不要给德国人和瑞士人送玫瑰花,因为红玫瑰意味着浪漫;不要给英国人送百合花,他们认为这种花意味着死亡;给意大利人和法国人不能送菊花,这种花他们只在葬礼上才使用。到芬兰、瑞典等北欧朋友家做客带几束单数鲜花最好,比如5朵、7朵,都一定受欢迎。法国人则喜欢集知识性、艺术性一体的礼物。

还有,和欧洲人交谈的内容可广泛,但有些话又不能谈。同德国人交谈时不要议论美式橄榄球或篮球,意大利人也不喜欢这个话题,同英国人交谈中不要涉及政治、宗教,尤其是有关王室的小道消息;和瑞士人不能讨论减肥与节食,也不要打探对方的年龄、工作等私人情况;在西班牙人面前最忌讳说有关斗牛的坏话。和荷兰人交谈可以多说些室内装饰和艺术品,避免涉及美国政治、钱、物价。

美国习俗

美国人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不一定非先握手不可,时常以点头微笑致意,礼貌地打个招呼就行了。男士握女士的手要斯文,不可用力且不能用双手;如女士无握手之意,男士不要主动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主宾之间,主人先伸手。男性之间最忌讳相互攀肩搭臂。美国人谈话时不喜欢双方坐得太近,最少也不少于50厘米。美国人不爱用先生、夫人、小姐之类的称呼,认为那样做太郑重其事了。他们喜欢别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并视为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军官、医生、教授、宗教界领袖等人物,尤其是行政职务,美国人从来不以此来称呼。同美国人交往看起来容易其实也不容易。容易是因为美国人素以随和不拘礼节著称,除了众所周知的忌讳以外没有什么“心理阴影”。但美国人也有自己的怪脾气,和美国人打交道又是不容易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一定要盯住美国人的眼睛说话。美国人认为谈话时不盯着自己眼睛的人对自己不尊重,认为对方不是对自己的谈话不感兴趣就是内心难以捉摸。

其次,要注意不要谦虚。中国人以谦虚闻名。中国人最喜欢别人夸自己时说“我不行”。不管是真是假,这一套在美国人面前可行不通。他们会认为你真不行而不重用你,那时你可就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记住,与美国人打交道不要自吹,但绝不要自谦,而应如实地反映自己的实力,否则自己不舒服,美国人也会很为难。

再次,要注意餐桌上的礼仪。被美国人邀请做客,赴宴宁可晚也不可早到,准时最好。可以带一些便宜的礼物,如一束鲜花、一盒糖果均可免去吃白食之嫌。餐桌上两只手不必并用时,一只手应放在桌下腿上,不要像一般中国人那样,放在桌上扶着盘子或碗。进餐时最忌讳把食物从口中吐出来。用餐后不要忘记赞美自己享用的一切。即使不爱吃,也要想想主人的苦劳,感谢是理所当然的。

欧美人有共同的忌讳,如欧美上年纪的人上楼梯、爬山时,千万不要扶他们。东方人认为是尊老,欧美人会埋怨你小看他,因为他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青春长驻。欧美的葬礼也不是哭得死去活来,他们认为节哀是知礼的。

俄罗斯习俗

俄罗斯地处欧亚两洲,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俄罗斯族占人口的大多数,这个大国有着很浓厚的文化气息。俄罗斯人很讲礼貌,我们与之交往应注意礼节。

俄罗斯人一般的见面礼是握手,但要注意,握手时要脱下手套,并且不能拉对方的手。久别的亲朋好友相见时,常用拥抱、亲吻礼,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父母吻儿女的额头。同俄罗斯人交往中,对一个男士的修养水平的标准的衡量主要看他对待妇女的态度。俄罗斯的男士吸烟,要先征得女士们的同意,让烟时不能单独递一支,要递上整盒。相互点烟时,不能用一根火柴点三根烟,即使用打火机,也不能连续点上三根烟。对于数据,俄罗斯人忌讳13,而喜爱7,认为7象征幸福和成功。送礼亦喜爱用单数,认为双数不吉利。在俄罗斯公共场所有挂衣帽的地方,女士们要穿戴衣帽时,男士们会主动为女士们服务。有男士在场便不能让女士去干重活。为了表示男士的勇气和责任,男士通常都走在女士的左边,如果男士和两女士同行则他要走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