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主题的拓展
(一)扩展升华演讲主题的技巧
做事要有的放矢,谈话要有重点。演讲亦是如此,而且演讲是一种面对面的展示方式,因此演讲更要有正确鲜明的主题。分析、概括、提炼、延伸,最终都是为了升华演讲主题而服务的。演讲的主题最能体现演讲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品位,使演讲具有深刻感人的艺术魅力。下面几种技巧一定能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一,由点到面的拓宽。演讲中的事实材料是灵活多样的“点”,由对“这一个”事实的叙述推及包含“这一类”的全部或部分事实内涵的概括,即由点及面地扩展演讲主题的技巧。
第二,由浅入深的深入。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蕴涵深层意义的事实材料经过演讲者的揭示与深化提炼,就像是在沙砾中发掘出闪光的宝石,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催人感悟,发人深思。
第三,由陈及新的点化。在演讲中,套用仿拟一些过去的材料,并且进行由陈及新的点化,以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一种较好地升华主题的技巧。演讲中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渲染,创设出一种紧扣题旨的情境,并由此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达到升华演讲主题的效果。
第四,由此及彼的拓展。演讲中,从某一典型事件或自然现象入手,作为切入点和媒介来加以拓展,由一个现象联想到另一类相关事物和事理,以此来升华演讲的主题,可以达到启迪听众的智慧和洞察力、激发其兴趣的目的。
第五,欲扬先抑的衬托。升华主题的关键之处通常就是掀起高潮,观众并不想听到大而空洞的理论,而且也会厌倦平铺直叙的干瘪言辞。因此,恰当地运用欲扬先抑的衬托方式,能使集中于高潮的情与理的表现更有效果,从而使演讲主题得到升华。
(二)演讲语言的特点
作为一门口头表达艺术,演讲用生动有力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主题,也用语言来和观众交流。因而语言的重要性便在演讲中突现了出来,可谓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个流利的演讲家而言,熟练运用演讲语言都是从了解演讲语言的特点开始的。以下总结的几点便是作为演讲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第一,准确性。演讲语言要准确,关键在于思想明确,这需要具备扎实的词汇功底,尤其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为了增加演讲的效果和力度最好是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有极富激励性的词语和谚语。确切、严谨的演讲语言能够尽可能地传达出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同时可以揭示出它们的本质联系。如此,才能科学、逼真地反映现实面貌和思想实际,为听众所接受,达到宣传、教育、影响听众的目的。
第二,简明性,即用尽可能简单明了的语言传递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和思想感情。这就需要对演讲内容理解透彻、抓住重点、理清头绪,同时还要注意在文字使用上的精练和富于变化性,千篇一律的语言让人厌倦。
第三,通俗性。要使演讲的语言通俗易懂,易于别人接受,最好使演讲语言口语化,从思想上重视口语的表达,选择有利于口语表达的词语句式,同时也要注重演讲语言的个性化,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套用别人的语言或现成的语言。用自己的脑子过滤成自己要说的话,这样使语言看起来很朴素、很普通,更真实自如,更富有吸引力。另外,语言要生动感人,要用形象化的语言抒发作者感情,使演讲更感人;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抓住听众的兴趣点,和听众之间产生共鸣。
(三)融自我在演讲中
演讲者是演讲的灵魂因素,是通过他的语言和身体语言来向听众传达所要演讲之物,演讲的内容更是从演讲者的现场表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作为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应该发挥自身在演讲过程中的灵魂作用,用自己的语言和身体语言来引导听众的视听,随着内容的深化而使演讲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在演讲酝酿和构思的过程中,有些演讲者总是眼睛看远处,苦苦寻觅,而对“自身”这一自己最熟悉的信息源则常常视而不见。成功的演讲实践表明,恰当地联系自身能给演讲者和听众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最好从“我”说起,包括叙述自己的经历、描述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论述自己的观点等,可以在演讲的开头、中间、结尾的每一个部分里出现。它不但可以在构思演讲的时候正式构成演讲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根据演讲现场变化和需要灵活穿插。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实践最忌“八股”或者套路化、格式化。陷入程式化,会使听众感到生硬、寡味和难以接受。而“从我说起”是改善演讲结构、使之灵活多变、摇曳生姿的有效方法。
其次,在说理部分事例最好可靠令人信服。如果演讲者能恰当地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叙述自己的认识过程,就能有效地在自己与听众之间达成一致。通常状况下,演讲者已认识到的道理,听众并不一定认识到,但要使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演讲者应拿出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来,所谓信服信服,信而后服。
最后,彰现个性,令你的魅力突现得更为切合主题。如果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所使用的演讲语言、演讲内容确实符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即使直言不讳、桀骜不驯、不那么符合常理、不那么符合语言逻辑等,也会给听众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切忌演讲中的空洞无物、平铺直叙、苍白无力,那将会是失败无聊的演讲。
(四)令演讲增色的技巧
演讲是语言的艺术,同时也是现场发挥和整体表现的行为艺术。演讲者通过自己的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和肢体语言传达着他的演讲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演讲者的整体素养和个人魅力,尤其是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演讲者的控制力和自信心。为了传达出演讲者的自信心,达到最佳的演讲效果,可以试用以下几点小技巧对演讲者的表现予以特别培养。
首先,利用公众场合来培养演讲自信。演讲是要面对公众的,观众的反映对演讲者的情绪波动有很大影响,可以借助公众的场合来让演讲者克服“畏众”的心理。
其次,通过实践来增强实战经验。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来练习,最后都是要用实际的结果来证实。
最后,应适当运用一些小方法来调节情绪,稳定心神,如多联想一下空旷的原野或者浩瀚的大海,用一种平常心来对待演讲,切忌心烦气躁,应循序渐进地适应演讲氛围,从而坚定自信。
演讲的艺术
简单地说,演讲,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讲事理,谈看法,是面对众人的一种条理性、系统性的讲话。如在乔迁宴席的致辞等都可以称为演讲。从字面意思上来讲,不难看出,演讲是“演”和“讲”的结合产物。我们不能简单f 将其理解为“演”和“讲”的简单相加。这是两者有机结合的优秀产物,如果结合得当,一定会让演讲传达出更为有力、更具感染力的效果。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和结合方式。一般说来,演讲艺术中的“演”是为讲而演,而不是为演而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演”和“讲”都是表达内心思想和观点的手段。而在实践过程中却不乏将主次颠倒、本末倒置的事例。例如,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运用了过分夸张的手势,甚至是运用了许多道具来演示演讲内容,这样的演讲似乎可以说是个人话剧了。如此一来,演讲本身所具有的语言优势和体现的个人魅力就无从谈起了。
不过,要理解演讲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和个人表现艺术,首先需要对演讲的基本结构和处理技巧有个系统性的认识。下面就从这个角度入手,系统地进行介绍,相信会对你的处世风格和人生道路有所影响,这是对你个人魅力的一次检验和挑战。
(一)演讲定义和分类
从一般认识的规律来讲,我们习惯于先给出定义,然后像剥洋葱一样把一个事物从外表到本质一层层地剖析。演讲作为具有丰富内容的事物,这种方式一样可以适用。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演讲是一种通过口头语言以及讲话人的相应表情、具有特定含义的动作,借助于表情、动作进行情感及信息交流和传播,实现与听众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目的的社会交往活动。文章和演讲可谓是“唇”和“齿”的关系。演讲和文章相比,文章是让文字躺在纸上,让读者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所说明的道理;而演讲却要通过演讲人的表情、语言、姿态,让一个一个的字站在听众面前,让人们体察演讲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所讲述的道理。有了对演讲的概括性认识,接下来从演讲的基本结构入手,来进一步认识演讲。对演讲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演讲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划分:
第一,依内容来分有政治演讲、学术演讲、诉讼演讲、社会生活演讲、宗教演讲;
第二,依地点来分有集会演讲、视播演讲、议会演讲、课堂演讲、战地演讲、宴会演讲、教堂演讲,等等;
第三,依方式来分有激昂型演讲、深沉型演讲、严谨型演讲、活泼型演讲。
另外,18世纪著名的演说家乔治·贝贝尔根据演说者的意图和目的把演讲划分为娱乐性演讲、传授性演讲、说服性演讲和鼓动性演讲。
①娱乐性演讲。这是一种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使人快乐为主要功能的演讲,多以幽默、笑话或调侃为材料,一般常出现在喜庆的场合。它的特点是材料幽默,语言诙谐,主要为了娱乐听众,一般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组成系列的笑话,正规内容只是偶尔提及,多出现在年轻人的Party上。这类方式的演讲出现概率很高,娱乐的氛围能使其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②传授性演讲。这类演讲是指演讲者就某个学科、专门的知识和学问而发表的演讲。一般指学校和其他场合的专题讲座。它必须具有内容的科学性、论证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三大要素。这是与其他类型演讲的一大区别。它的目的是解释或介绍某方面的知识,而不是为某些特定的观点辩护。例如,经验交流会或学术交流会上的演讲,等等。
③说服性演讲。这是指演讲者就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风俗、现象而做的演讲,它表达了演讲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见解和观点。这种演讲要求,当听众对于某个问题持反对态度或冷漠相待时,演讲者要用感情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说服听众,使之回心转意。竟选演讲就是说服性演讲的典型。
④鼓动性演讲。它的目的是激励人们,为了他们的信仰、目标而采取一致的行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二)演讲结构
高楼大厦都是从一砖一瓦累积而成的,它的机构决定了它的构造样式、承重系数等等方面。演讲也类似于建筑,它也需要从最基本的结构入手一步步来构建它的样式。演讲内容在结构上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由于演讲是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的现场表演式讲话,与一般文章相比,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开头要具有吸引力。开场白有两项任务:一是引起说者与听者的共鸣,也就是,促成演讲者与听众的思想和情感的一致;二是打开场面,引入正题,也就是要开门见山,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演讲的开头一般要针对演讲对象选用适当的具有鼓动教育、启发性的语句开头,务必把听众的思路快捷地引导到讲题上来。
其次,正文部分必须针对讲题的具体情况加以展开。当演讲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时,在这里应对它进行充分的论证;目的是要介绍事物时,则在此要对事物的详细情况予以说明。作为文章的中间部分,不仅要求结构完整严谨、层次清楚,中心突出、语言流畅,推理、论证、反驳、说明和叙述都要有逻辑性,而且要求有一个能助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逻辑顺序。
最后,结尾一定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最高时戛然而止。这是演讲结尾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在演讲处在高潮的时候,听众注意力和情绪都由此而达到最佳状态,此时结束演讲,给听众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结尾还要有进一步缩短演讲者同听众距离的语势,使结论显明并具有鼓动性。
(三)演讲的开场白
演讲最忌虎头蛇尾或是有头无尾,因而,我们必须要注意演讲的开头和结尾的联系和呼应关系,一定要将开头和结尾这两部分事先准备好一整套的系统性构架。
演讲的开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场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开场白的决定意义在于使演讲者给观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要通过开场的几句掷地有声的话语首先打开观众的心扉,令其更容易接受后续演讲,也算是铺路石的功效吧。开场白有两项功能:一是建立讲者与听者的共同感觉;二是打开场面,引入正题。人们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利用名言警句开篇,注意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用它开头,能够使听众深受启发,发人深思。但应注意,所引用的名言警句一定要符合演讲的整体基调,而且要与时代接轨,不可偏激,令人感觉不快。
②发挥幽默的魅力,活跃气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幽默、笑话往往还能说明一个道理,并使听众笑后而回味无穷。结合演讲的内容,适当巧妙地运用笑话、幽默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③抓住观众猎奇的心理,开头讲点新鲜事、奇闻逸事往往能引发听众的好奇心,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然后顺势铺开,引出正题,也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④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用关怀的暖语开篇,用听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头,最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也最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压缩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然后水到渠成,引出演讲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