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4956700000004

第4章 人生哲理篇(4)

第一印象

一位大学生,因做实验的缘故,有时很晚才能回家。一天晚上,又累又饿的他决定走捷径回家。

当他走到一座公园时,四周已没了人影,风吹树丛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他感到丝丝的恐惧,往身后一看,还好,不远处有一沿此路而来的行人。但他转念又想,这会不会是强盗?不知怎地,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起来。走了一段路,回头一看,那人也紧紧地跟在身后。

他开始紧张起来,仔细再往后一看,来人是身材魁梧的大汉,戴着很低的鸭舌帽,几乎遮住了面孔,看来一定是碰上强盗了!虽然身上只有200元钱,但它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却像命根子一样。

前面的路更阴暗。此时他灵机一动,停了下来,转身朝大汉走去,装出一副可怜相,伸出双手对大汉说:“行行好吧,给我几角钱或给我一点吃的吧,我已经三天没吃一顿饱饭了。”

大汉先是一愣,看到大学生一身陈旧的衣装,困倦饥饿的可怜相,随即懊悔起来:“本想弄点外财,没想到跟上你这穷小子。”

他摸出几角钱扔给大学生说:“快滚吧!枉我跟你这一程,你这可怜虫!”大学生连连称谢而去。

凭第一印象来判断和对待一个人,似乎是很多人的一种习惯。但是凭第一印象往往看到的只是外表,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

鹅卵石、小碎石和沙子

一天,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他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地问班上的同学:

“你们从上面这些事情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道理?”一位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挤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门课讲的是时间管理。”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

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停顿了一下,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每一天我们都在忙,每一天我们所做的事情好像都很重要,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地往罐子里灌进小碎石或沙子,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的鹅卵石?

最后一课

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很多的国家,拜访了无数的学者,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

进城之前,老师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老师坐了下来。老师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老师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老师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老师,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可以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老师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他们按照各自的方法都没能够除去杂草。原来相聚的地方却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地坐下,等待老师的到来。

可是,老师始终没有出现。数年后,老师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不耕就会长草,无事就会生非,没有道德的灵魂自然就会成为邪恶侵扰的对象,要想让灵魂没有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一切都会过去

古希腊有一位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并不快乐。他可以主宰自己的臣民,却难以操控自己的情绪,种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忧郁不时让他闷闷不乐、寝食难安。于是,他请来了天上最聪明的天神,要求他找出一句人间最有哲理的箴言,而且这句浓缩了人生智慧的话必须有一语惊心之效,能让人胜不骄、败不馁,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伤神,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天神答应了国王,条件是国王将佩戴的那枚戒指交给他。

几天后,大神将戒指还给了国王,并再三劝告他:不到万不得已,别轻易取出戒指上镶嵌的宝石,否则,它就不灵验了。没过多久,邻国大举入侵,国王率部拼死抵抗,最终整个城邦沦陷于敌手,于是,国王四处亡命。有一天,为逃避敌兵的搜捕,他藏身在河边的茅草丛中,当他掬水解渴,猛然看到自己的倒影时,不禁伤心欲绝——谁能相信如今这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人,就是那个曾经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国王呢?就在他双手掩面欲投河轻生之际,他想到了戒指。他急切地抠下了上面的宝石,只见宝石里侧镌刻着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

顿时,国王的心头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从此,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重招旧部并东山再起,最终赶走了外敌,赢回了王国。而当他再一次返回王宫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一切都会过去”这句六字箴言镌刻在象征王位的宝座上。

后来,他被誉为最有智慧的国王而名垂青史。据说,在临终之际,他特意留下遗嘱:死后,双手空空地露出灵柩之外,以此向世人昭示那句六字箴言。

普希金说,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因此,在我们身处顺境时,要学会惜福与感恩。

人生中的悲与喜

一位国王的众多大臣之中,有位大臣特别有智慧,而这位大臣也因他的智慧,格外受到国王的宠爱与信任。

智慧大臣拥有一项与众不同的特长,他保持绝对积极的想法,不论遇上什么事,他总是愿意去看事物好的那一面,而拒绝消极观点。

智慧大臣这种凡事积极看待的态度,的确为国王妥善地处理了许多犯难的大事,因而备受国王的敬重,凡事皆要咨询他的意见。

国王酷爱打猎,有一次在追捕猎物时意外受伤,弄断了一节食指。国王剧痛之余,立即召来智慧大臣,征询他对这件意外断指事件的看法。

智慧大臣仍本着他的作风,轻松地告诉国王,这应是一件好事,并劝国王向积极方面去想。国王闻言大怒,以为智慧大臣在嘲讽自己,立时命左右将他拿下,关到监狱里。待断指伤口痊愈之后,国王也忘了此事,又兴冲冲地忙着四处打猎,却不料祸不单行,竟带队误闯邻国国境,被丛林中埋伏的一群野人活捉。

依照野人的惯例,必须将活捉的这队人马的首领献祭给他们的神,于是便抓了国王放到祭坛上。正当祭奠仪式开始时,主持的巫师突然惊呼起来。

原来巫师发现国王断了一截的食指,而按他们部族的律例,献祭不完整的祭品给天神,是会受天神谴责的。野人连忙将国王解下祭坛,驱逐他离开,另外抓了一位同行的大臣献祭。国王狼狈地回到朝中,庆幸大难不死,忽而想到智慧大臣所说,断指确是一件好事,便立刻将他由牢中释放出来,并当面向他道歉。

智慧大臣还是保持他的积极态度,笑着原谅国王,并说这一切都是好事。

国王不服气地问:“说我断指是好事,如今我能接受。但若说因我误会你,而将你关在牢里受苦,难道这也是好事?”

智慧大臣笑着回答:“臣在牢中,当然是好事。陛下不妨想一想,今天我若不是在牢中,陪陛下出猎的大臣会是谁呢?”

乐观者对任何事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即使遇上困难和挫折,他也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这样的人生当然常常会有意外的惊喜。

好话的效果

过去,有一个富翁住在仰光。他的脾气很坏。有一次他生了病,却不愿求医看病。

后来,他的朋友请来一个大夫给他看病。“哼,我才不吃他的药呢,”富翁说道,“这个大夫说话声太大啦。”他的朋友又请了另外一个大夫给他看病。这个大夫说话温文尔雅,可是富翁却说:“不,我不要他看,他太寒酸了。”

他的朋友又请了第三个大夫为他治病。这个大夫衣冠楚楚,谈吐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