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中学生感动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4956600000030

第30章 品味温馨(1)

回家

在喧闹的城市里呆久了,心里便有种亲近自然的渴望。于是,选择了一个双休日,全家人到郊外远足。在微风中倾听鸟语,在树林间聆听婵鸣,钓鱼、捡柴禾、野炊……轻松而又充实的一天很快过去了,我们坐上了车,又将回到那忙碌的生活中去。

“妈妈,你看,一只小鸟!”儿子惊喜的喊声把我从假寐中惊醒。我趴到车窗前一看,真的是一只小鸟。也许是受了惊吓,它在车灯的照射下,一动不动地站立在路中央。

儿子以最快的速度打开车门下了车,然后小心翼翼地靠近小鸟,两只小手一把捉住了它。

“妈妈,你看,它好漂亮!”本来已很疲惫的儿子因这意外的收获一下子来了精神。我仔细端详着这只立于儿子掌间的小鸟,看它怯怯的神态,像是刚刚离开母亲的雏鸟,通体浅褐色,脖子上环绕着一圈白色,的确很可爱。

“妈妈,我们明天给它买个漂亮的鸟笼子吧?”接着,兴奋不已的儿子喋喋不休地开始了他的喂养计划。这时,被儿子双手圈住的小鸟发出了几声微弱的鸣叫,那声音像是祈求,像是呼唤,很是悲哀。不知怎么,我的心竟有一丝隐隐的痛。它在呼唤母亲能带它飞回温暖、熟悉的家,它在祈求我们这些掌握它生杀大权的人类给它一个自由飞翔的天空。

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报道,我国曾是世界上拥有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数量达1186种。我国的鸟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有不少是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鸟类。可是这些“人类的朋友”,现在正受到人们的袭扰和围捕,它们的生活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一位鸟类专家曾说:“如果没有鸟类的作用,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因为昆虫的力量一旦超过鸟类,所有的植物都会消失。”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有20%的人类已知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动物学家说,在世界上濒于灭绝的1700多种野生动物中,鸟的处境最危险;它们占全部濒危野生动物的一半,即九分之一的鸟类将会永远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这些,全都因为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物欲过度的贪婪所致。我们自以为是世界的主宰,并企图去征服一切,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亲手毁掉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成为孤独的流浪者。

望着依然在儿子掌中苦苦挣扎的小鸟,我不知道该怎样对一个孩子讲这个连许多大人都不明白的道理。我只能告诉他,天黑了,我们要回家,小鸟的妈妈也在等它回家。找不到小鸟,它的妈妈会伤心的。儿子想了一下说:“就像我上次回家晚了,你急得哭了那样吗?”我点点头。儿了让我帮他打开车门,然后下车把小鸟轻轻地放到地上说:“快飞回家去,不然妈妈会着急的。”

车继续开着,不一会又看到了那熟悉的街道。儿子一路上都没说话,我知道,他在想那只小鸟,是否已经回到了家。

寄给春天

数年前,我挥泪告别亲朋好友,告别印满我童年足迹,洒满少年欢笑的故乡。泪眼朦胧中,同学蓓的一句“相信你自己,我在等你的好消息”伴我踏上旅程。望着列车飞快地驶过茫茫戈壁,我的心不再悲戚。那里生长着故乡温馨的记忆。茂茂密密的友情长成了柳林,婆娑在我心里。

我不再为人地生疏而烦恼,慢慢学会了享受孤独;学会了在孤独中品尝人生的滋味,在孤独中体验生命的顽强。

我背靠往事,书是我厚厚的被子,笔是燃不尽的煤炭。约来长须鹤发的泰戈尔一同坐在菩提树下畅谈人生与爱情;与叔本华就“生存空虚说”展开辩论;随三毛一同去撒哈拉沙漠流浪;陪席慕蓉站在那条山路的尽头向来处张望……当所有的故事和星星一起睡去的时候,我醒了。明白了蓓那句话的含义自信悟到了生命深刻的内涵:塑造新的自我。生命需要不断地告别,不断地超越。

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诗稿寄出的时候,不敢相信它竟能变成铅字。欣喜若狂后,想到应该感谢一下送我上路的编辑老师。他却说:“发现你们是我的责任,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多么平淡却耐人寻味的话语,它使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善。我不能保证自己中途不会迷路,也不能保证一定会到终点,但我会用心去走,哪怕只有清晰的几步。

时光在艰难的追求和超越的喜悦中顺理成章地流淌。那每一片朝霞都会带来无限的遐想,每一轮落日都会勾起满腹的惆怅。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一封署名“一群青年读者”的信,信中说:“我们时常注目着你的作品,议论你的作品。我们觉得你的作品来自心灵……总之,我们喜欢你。”一向脆弱的我,早已忍不住,眼眶中已噙满了热泪。我知道虽然我的文章还很稚嫩,并没有什么精品,然而我有真诚,有一颗年轻的心在和年轻的朋友一起跳动。我会用心灵的感受、生命的体验,讲述一段美丽的忧伤。用我20几岁的青春雕塑一个稚嫩的森林,作为对你们的报答。

真的好感谢你们!教我懂得了友爱和关怀。我看见窗外的天空很美丽,缀满了许多颗善良、赤诚的心。

当很多的人感叹现代社会楼房越盖越高,人与人的感情却越来越淡、关系越来越疏远时,是因为他们整天忙于奔波,为房子、为金钱、为生计……没有给自己留下喘息的机会,又怎能顾得上与他人进行情感的交流?人类需要关心、需要关怀。一封远方的信函,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理解的眼神,都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不要掩饰内心的渴望,不要害怕心与心的撞击,不要把纯真的心愿做成月饼,待到中秋之夜独自品尝。

快去,把诚挚的关怀寄给春天,你定会收到很多真诚。你会惊喜于信笺上一枚枚用心精制而成的邮票。

我感动,我的心慢慢升了起来,轻轻飘了起来,一直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那边

烟雨霏微,湿漉漉的长途汽车艰难的穿越了十八盘岭,就要到我的目的地万利水库了。

记得,那是两年前同样是个雨天,下乡与老乡们闲谈间,偶然听说山那边的万里河村即将修建成为大型水库,全村正在紧张的移民,出于好奇,我决定去山那边走一趟,看看究竟。

汽车只能开到山的这边。我顾不得细雨蒙蒙和一路的颠簸,履着布满泥泞的瘦瘦的山径,拽着过人高的蒿草,爬上了这座我未曾涉足过的大山。

山野的泥淖气息吸引着我,雨雾缈缈,如烟似雾,使我不禁联想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许也不过如此。

得意之时,突然脚下一滑,膝盖、手掌不约而同着地,顿感凉冰冰、火辣辣,霎时便分不清脸上是泥水、汗水或是泪水,小心谨慎地爬了起来,才发现厚厚的牛仔裤竞渗出了丝丝血迹。此时我才真正的体验到“狼狈”这个词的含意,真想转身回去,刚刚退回两步,耳边却响起了老乡在闲聊时的话语:“山那边的孩子最不易啊!一年四季整天儿的爬过大山去学校读书,难啊!”此刻,我羞愧的低下了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孩子在风雨中艰难的攀登着,一步步坚定而自信,勇敢且无畏,难道我……反省之后,我鼓励自己抬头望望上面,那条山径已经化作了一条顺流直泻的小溪,陡而滑,真难以想象山那边的孩子们的一双双稚嫩的小脚,是怎样踏平这条满是艰难的“山路”。

爬了好半天,转过头来看看自己踩出的路,大吃一惊,竟然爬了那么一大段。至上而下恰似蜿蜒波动的绿飘带,一端系在山脚下,另一端系在我的脚下,完全是大手笔,我不禁欣赏起自己来了。继续努力,不为别的,只为脚下的绿能够延伸到山那边,而这条绿色的生命线却属于山那边的孩子们。

山路渐渐的平实起来,几步之遥,我就要爬到山巅了,这更使我信心百倍。

站在山的最高峰,放眼鸟瞰,群山环绕中,那横卧山底的一定就是老乡们说的“山那边”——万里河村了。

山那边并没有我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份感动。村子小的可怜,二十几户人家,零零落落,偶尔有几缕炊烟挣扎着飘向天空,努力的向山外伸出,似乎想与山外的世界联络,细细的,仿佛村里孩子们天天要爬的这条山路。

这条所谓的“山路”延续着山那边祖祖辈辈的期盼,它背负着老人们的血水,青年人的汗水和山那边孩子们的泪水。

刚到山脚下,阵阵槐香飘了过来,放眼寻去,一株满是花朵的老槐树后面,有一间与花香鸟语氛围极不相称的破旧、低矮的小屋,四周的墙壁是旧泥坯堆砌而成的,房顶是用苫房草苫的,已是年久失修,斑痕累累了,再向别处看,其他房屋也同样如此。

走到近前,我正迟疑是否叫门,木门却“吱呀”一声打开了,门里走出了一位步履蹒跚,满面皱纹的老太太,手里拎着布袋子,腋下挟着个鼓鼓的蓝花布包,正走向院子边的一个石台子上,石台子的上面这时已经堆满了簸箕、土篮子、镐头……一些破旧的,我认识的和我不认识的家什儿。

“大娘,我能进院歇个脚儿吗?”我疲惫地问道。老太太这时才注意到我的到来,似乎很惊奇,但并不急于让我进院,反而问道:“姑娘,你这会儿从山那头来的?”

我点点头,她这才打开院门。“进屋坐,爬山到这边来累坏了吧?我们这很少来客人的。”大娘热情的招呼我。入乡随俗,我脱掉了已经没有模样的鞋,跟着大娘进屋盘腿坐到了土炕上,炕上的细米儿席子已经打了几块补丁。

“是移民办的吗?我们沟窝里只有他们来到,几十年的不见什么外人。”大娘关切地问。

我这才意识到应该自我介绍一下:“大娘,我是县文化馆的,姓张,听说你们村要移民修水库,特意来采风的,这是我的证件。”说着我掏出工作证,递给了大娘。

大娘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说:“我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姑娘快把这证收起来吧,我信得过,信得过哟!”大娘边说边爽朗地笑了起来,就像那座大山一样质朴。

“小张姑娘,山那头是个啥样子?”不等我回答,大娘一连串的又问:“有学校吗?我的小孙女就要上学了。”

我忙答到:“大娘,山那边不仅有学校,还有火车、汽车,方便着呢?”

“这下可好了,娃儿们不再那么苦爬山了,可好了……”大娘嘴里叨叨着,那满是沧桑的脸庞绽出了会心的笑,想象着,憧憬着……“大娘,你们村的河在哪?万里河村我怎么没看见一条河呀!”

我的话音刚落,大娘的笑容转瞬间逝去,沉吟了半晌,才开口说:“我们这儿哪里有什么河呀,一到雨季我们村就像一口大铁锅,存水啊!”大娘叹了口气,眼圈隐隐发红,“等水积满了,全村百十来号人就遭难了,房子、庄稼地都泡上了水,哎!雨要是大些,再加上打雷,山崩就来了,什么都完了……你大爷他就为了救小羊羔……被泥石流给卷走了……连个影都……”

大娘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此时已经泣不成声了,我的心只觉得一阵紧缩,堵得严严闷闷的,泪水忍不住一股脑涌了出来……“万利水库到了。”一声悦耳的报站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这才发现我的眼眶又湿润了。

故地重游使我兴奋不已,雨丝依然在蒙蒙飞扬。我的心倏然一震,眼前碧水涛涛,烟波浩淼,远处村庄隐约可见,水库发电站的小王告诉我:“你看见的村子就是从前的万里河村,现在已经改名叫万利村了。”我忙问小王:“不知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小王笑着说:“现在的万利村可富裕了,打鱼的,种水稻的,栽果树的,还有买车搞运输的,热火着呢!噢,对了,有十几家装电话了,不像从前的万里河村了。”

眼前的景象满目的畅快,令我感慨万分,虽然还飘着细雨,却丝毫未减我的兴致,心里说不出的激动,嘴里竟不自觉的吟起了泰戈尔的诗句:

呵,我的心像孔雀般舞蹈,雨点在夏天的新叶上滴沥,蟋蟀的颤鸣惊扰了树荫,河水涨岸冲洗了乡村的草地。我的心舞蹈起来了。

……时过境迁,山那边的景致完全不同了。两年前,山那边留下了我一份沉重的牵挂;两年后,山那边却留下了我一份真挚的祝愿。

恰同学少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为欢迎从深圳回家探亲的同学,我们在典雅别致的俄罗斯酒家小聚。仅半天时间,近二十名同学便从四面八方呼朋引伴地前来,这招之即来的凝聚力,着实令人感动,足见同学之间的深情。

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使我们久违了,一别二中三十多年后的面孔,一时竟变得十分陌生,但谈起同窗趣事时又恢复了依稀的旧影。不过当年的幼稚顽皮被今天的成熟、干练所代替,每张脸上流露出来的自信,安详而满足的微笑告诉我,大家生活得都很好。面对丰盛的俄罗斯酒菜,本该由抚顺的同学尽地主之谊,然而,深圳归来的同学却反客为主慷慨解囊,承担了这次聚会的全部花销,在推让中,他说:“我为香港老板绘制了一部动画片,收入颇丰,花我的血汗钱为同学相聚,没说的。”一千五百多元钱,对工资族来说,的确不是个小数,尽管在座同学都有此心,无奈囊中羞涩不胜此举!这之间的差距令我感喟,改革开放的大潮,使我们在人生的角逐上拉开了相当的距离。虽然经济上有着悬殊的“贫”“富”之差,但是纯真的同学之情消除了高低贵贱之别。一曲“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委婉歌声引起每个人心灵上的共鸣,把大家带到了久远的遐想之中。孩提时代的幼稚朦胧在今天道来都是最风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