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彗星——会给人间带来灾难的星
我国古代常把彗星和灾变(包括地震、旱涝等)联系在一起,认为彗星是“灾星”。民间痛恨、诅咒一个人时常说:“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上有个×××”,意思是说,这个“×××”是专给人间带来灾难的灾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彗星的出现表示灾难和干旱将要来临。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把彗星与地震联系起来是无稽之谈。但最近20年来,科学家们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彗星与地震有一定联系。
日本学者倪堀四郎系统地整理了一千八百年以来的彗星记录,列出了几百个彗星的轨道,并与世界上曾发生的大地震进行比较。他发现彗星与地震确有联系,当彗星接近地球,或地球受到两颗彗星的叠加作用时,就有大地震发生。彗星与地球的距离以天文单位计算,一个天文单位(A)相当于1.5亿公里。
例如,1920年Ⅲ号彗星从1920年9月下旬开始接近地球,在12月17日距离地球最近,约0.188个天文单位,在它前一天(12月16日)我国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之一——海原8.5级地震,死亡人数达29万余人。在这之前,智利、千岛群岛等地也发生了好几次7级~8级地震。
又如,1976年V号彗星从6月开始接近地球,在8月12日距地球最近(0.125个天文单位);在7月上旬到9月中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和地球的距离在0.3个天文单位以下。8月16日在菲律宾发生8.1级地震,5月底到8月下旬中国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6次。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就是在这一期间发生的。
我国学者徐道一根据近两千年的资料分析,在16世纪~17世纪,也就是明末清初那一时期,我国的彗星记录特别多。而这一时期我国和世界上的地震也特别多。如1556年关中发生大地震,《明史》称:死亡八十三万有余。云南在这期间地震也特别活跃,有的地方地震接连不断,几年才停下来。这期间智利、日本的大地震也是此起彼伏,灾难严重。
我国学者徐道一、安振声等人编制的4颗彗星与大地震的对应关系可列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4颗彗星与大地震确有关系。可以想象,1996年春天百武彗星的光临与这年春天我国云南丽江和内蒙古包头地区的地震相继发生,以及1997年4月的海尔-波普彗星接近地球,而几乎同时在新疆伽师地区接连不断地发生6级以上地震,这些不一定是巧合。
4.太阳黑子,不可淡然视之
人们对太阳黑子的研究,在古代仅仅是出于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并没有想到它会对我们的地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后来人们发现地球上很多自然现象也具有大约11年或22年的周期,许多天灾都发生在太阳黑子达到极小值或极大值前后,这就使人们不得不注意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的关系。
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黑子活动与气象的关系。我们知道,我国江淮大雨具有22年周期,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地区,1820~1958年期间共发生了8次干旱,它们的间隔为20~22年,每次干旱都出现在太阳黑子周期的极小值附近,第9次干旱出现在1974~1976年,也在极小值附近。
又如,科学家们用巴西某地的年降雨量绘制的曲线,与同期的太阳黑子活动曲线相比较,发现两者惊人的相似,都具有22年周期。当太阳黑子数达到极大值时,这个地区的降水量也达到最大;反之,黑子数最少时,降水量也最小。
同样,希腊雅典1891~1961年每年季风的天数与同期的太阳黑子数相比较,也发现两者具有共同的11年周期。太阳上黑子数越多,这一年的季风天数也越多。
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气象的关系还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人们对1804~1910年的全球气温进行分析,发现太阳黑子处于极大值时全球平均气温高于黑子处于极小值时。另外,1880~1968年期间北半球的温度平均值也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当黑子极盛时温度高,黑子极弱时温度低,两者相差平均可达0.3℃,这足以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变迁。
太阳黑子活动不仅影响地球气候,而且还对生物的繁殖与生长有重要影响。科学家们绘制了整个19世纪(1800~1900年)欧洲出生人数的变化曲线,发现这个曲线和太阳黑子活动曲线的对应是相当好的。当太阳黑子数增多时,欧洲出生的人数就多,反之则少。
太阳黑子活动不仅影响动物,而且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一株有3200年树龄的世界“树爷”的年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它的生长速度有10~12年的周期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若绘制出欧洲一些地区的树木生长曲线,也同样会发现它与太阳黑子活动曲线对应得很好。
太阳黑子活动对微生物的影响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有研究表明,太阳黑子活动与霍乱、伤寒、黑热病有关系。科学家绘制了1901~1931年印度每年死于霍乱的人数变化曲线,把它与太阳黑子相对应的曲线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总趋势是相同的。
地震是破坏性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科学家们发现地震也呈现出大约11年和22年的周期,明显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太阳黑子活动不仅对自然现象发生影响,它与人类的发明创造也有关系。俄罗斯科学家伊德里斯教授通过对理论物理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后证明,科学创建确有一定的规律。他发现,卓越的科学发现按11年的周期发生,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同步。
以爱因斯坦为例,他在物理学上的四次重大突破,时间分别是1905年、1916年、1927年、1938年,其周期恰为11年,而且这四年又正是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
不仅如此,人的艺术才能也受太阳活动影响。18世纪—19世纪的50名著名作曲家的创作高峰几乎都同太阳黑子活动高峰一致。他们都是在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代写出了自己的传世之作。
总之,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22年周期非常明显地影响到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地质变迁、生物的生长繁殖乃至人的创造行为。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影响是怎样产生的?
这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太阳黑子活动对气象的影响,一些科学家认为,太阳黑子活动改变了大气中的云量、臭氧层含量和悬浮微粒的总量及分布,从而改变了到达地球表面的日照量值,进而改变了大气组分的垂直分布和热平衡,影响到风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使大气环流和气压产生一系列变化。但有一些气象学家不承认这种影响,他们认为,虽说有些气象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但也有相当多的气象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没有关系。而且,上面对太阳黑子活动影响气象变化这一过程所作的解释是模糊的,不能令人满意。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生物、地震等的影响更没有人提出一个满意的解释。对于太阳黑子活动影响人的科学和艺术创造,研究者这样认为:太阳黑子活动加强,黑子数增多时,大气中的放射性气体也随之增多,从而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迫使人体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不过,这只是一个猜测和估计,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还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而且事实越来越清楚地表明,这种影响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