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星光环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土星的光环最惹人注目,它使土星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
土星光环到底是什么?从探测器拍摄的照片上人们惊奇地发现,土星环实际上是由无数条光环组成的,大环套小环,整个光环好像一张巨大的高密纹唱片,一直延伸到土星外32万公里的遥远空间。构成光环的物质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颗粒等。其直径由1米到1000米大小不等。它们排列成一系列圆圈,绕着土星旋转。
光环的平面在土星赤道面内,与土星的公转轨道平面成26度44分的倾角。光环与光环之间相接触的部分由于摩擦、碰撞生热融化后,又在低温环境下很快凝固在一起,这些物质犹如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大,最终可以形成直径数十千米的小卫星。事实上,确实观察到有的小卫星在光环的边缘与光环一起绕着土星运转。
(2)木星的“孪生”兄弟
土星与木星有许多相似之处,简直像两个孪生兄弟,在木星光环发现后尤其如此。除了美丽的光环比木星胜过一筹外,土星也是一个“液态巨人”。它的直径为120536千米,约为木星直径的五分之四,是地球直径的9.5倍;它的质量约为木星的三分之一,是地球的95倍;它也没有固体的表面,不同的是其液态表面中不仅有氢,还有氮,土星与木星的相似之处至少还表现在以下几点:
土星自转也较快,它自转一周为0.44401天,约为10小时14分,仅比木星慢几十分钟。因此,它也是一个扁球体。
土星的大气层也与木星大气层有类似之处,其成分也以氢、氦为主,也含有少量氨和甲烷。在它的大气层中,不仅有与木星类似的与赤道平行的条状云带,而且也有卵状的斑块,不过它不是“大红斑”,而是白斑。
土星也有磁场,虽不如木星磁场那么强,但也比地球磁场强千倍。土星的磁极方向也与木星一样与地球相反,但它的磁轴与自转轴几乎重合,二者仅相差不到1度,土星的磁层比木星小,但形状比较特殊,像一条游弋在宇宙中的大鲸鱼。
土星也存在辐射带,但其强度比木星弱。土星所发出的能量也比它从太阳得到的大,表明它也像木星一样有自己的内在能源。
另外,土星也与木星一样有众多的卫星,已确定轨道的有18个卫星,成为九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行星。
(3)异彩纷呈的土星之家
在土星的18个卫星中,有9颗是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其他则是由行星探测器发现的。其中土卫一至土卫七及土卫十是规则卫星,其他的都是不规则卫星。
土星家族的卫星大小不一,性状各异,有的表面被冰层所覆盖,有的表面布满陨坑,还有的一半黑暗、一半明亮。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与土星自转方向同向旋转,有的却逆向而行,更有趣的是几个卫星同在一条轨道上奔跑,或你追我赶,或结伴而行,或保持一定速度稳步前进。
在众多的土星卫星中,1655年发现的土卫六最受青睐,它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卫三的第二大卫星,也是迄今所知太阳系中惟一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个头也比水星和冥王星大。土卫六呈橙红色,有很厚的大气层,不少人推测土卫六很可能存在着生命。据探测,土卫六的大气中存在着甲烷和分子氢,它们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比较复杂的分子,这些分子沉降在土卫六的表面,可以堆积成有机层,与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时的情况类似。
我们企盼着新的土星探测器早日升空,揭开更多的土星之谜。
7.自转奇特的“逆子”——天王星
迄今,只有“旅行者2号”探测器光顾过天王星,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多。天王星的直径约51118千米,是地球直径的4倍。天王星的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大气层,由行星探测器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云层下的大地什么样还不清楚,推测可能有很厚的冰块层。
天王星的公转周期是30685.00天,自转周期为0.71833天。天王星的自转很奇特。它的自转轴不像其他行星那样大致垂直于公转平面,而是几乎与公转平面平行。也就是说,它几乎“躺”在轨道上,一面在“地上”打滚,一面绕太阳公转。它自转的方向也与众不同,是顺时针,与公转方向恰恰相反。和金星一样,天王星也是太阳系家族的“逆子”。
天王星的射电辐射观测说明它也有磁场,其磁轴与自转轴夹角约60度。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2号”越过天王星磁场与太阳风相互作用形成的弓形激波区,测得它的磁层在朝阳面至少延伸59万公里,其磁尾则延伸约600万公里。天王星也有与地球类似的辐射带。
现已知天王星有17颗卫星,其中较大的5颗,天卫一~天卫五是用望远镜发现的,它们是规则卫星。其他12个卫星较小,位于天卫五的内侧,是“旅行者2号”于1986年1月发现的。
还要提及的是天王星光环的发现。1977年3月10日,发生了天王星掩食恒星的天象,即从地球上看去,天王星遮掩了它后面的一颗恒星。在预期应看见掩星现象的澳大利亚、印度和我国,届时未见这一现象出现,两星只是擦边而过。与此同时,美国用飞机载一架90厘米口径的望远镜,也在12千米的高空沿掩食带进行跟踪观测。高空和地面的光电测光资料都表明,天王星并未掩星,恒星是被天王星的光环所掩。由此发现了天王星也有光环。由地面观测发现天王星有9道光环,而1986年1月,“旅行者2号”证实了天王星至少有10道光环。光环的总宽度约为7000千米,环间隙很大,环本身很窄,最宽处有80到90千米,最窄处只有20千米。天王星光环也是由石块、尘埃颗粒和冰块组成的。
最后,有关天王星的发现方式也很引人入胜。威廉·赫谢尔是英国一位年轻的业余天文学家。1781年的一个晚上,当他正忙于用自制的望远镜实现他自称的“宇宙大检阅”时,天空中一个不熟悉的发光圆盘引起了他的兴趣。当其他天文学家测算出这种圆盘的轨道时,应该意识到赫谢尔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现了这个新的行星——天王星。他获得乔治三世的恩俸,放弃了作为音乐家的职业,将他的毕生奉献给天体的研究工作,并成为第一个说明星星构成银河的人。
8.悠静的蓝色世界——海王星
海王星离太阳比较远,星光比较暗弱,视星等只有7.84,因而在夜空中直接用肉眼观察是看不到的,但可用望远镜观测。海王星距离太阳450430万千米,其公转周期是60190.00天,即164.8个地球年;自转周期是0.67125天。海王星直径为49492千米,几乎是地球赤道直径的4倍。
用望远镜观测海王星,看到它是个浅绿色的圆球状天体,较高的反射率表明它有浓密的大气层。在“旅行者2号”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最令人瞩目的是海王星表面的一些亮斑和暗斑,还有一些类似于木星大红斑的“大黑斑”。大黑斑的谜底至今还没有揭开。“旅行者2号”探得海王星的磁场与天王星相似,磁轴对于自转轴约倾斜50度。
海王星的8颗卫星中,两颗较大的是用地面望远镜发现的,其他都是“旅行者2号”发现的。海卫一的运动很特殊,其公转方向与海王星自转方向相反,是逆行卫星。海卫二也不寻常,其轨道偏心率比太阳系所有卫星的都大。这两颗卫星都是不规则卫星。
“旅行者2号”飞越海王星发回的照片还清楚地展示出,海王星有5道光环,有的较完整,有的则残缺不全。
三、恒星,走近你真的不容易
1.众多的恒星,性质各异
银河系内恒星众多,性质各异,有些差异是由于恒星离我们远近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比一切恒星都亮得多,因为它离我们最近,为了比较各个恒星的性质,最好把它们放在同一距离处,为此,人们首先研究同属一个球状星团的恒星,它们到地球的距离差不多是一样的,当把各个恒星的颜色作为横坐标;把各个恒星的视亮度作为纵坐标时,不同恒星可用不同的点来表示,这样就绘成了一张图,结果发现,各个恒星在图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这种图称为赫罗图,图中有两个密集系列,一个从左上到右下,称为主星序,另一个在右上角,称为巨星序。
根据恒星演化的理论,主星序亮度由大变小时,恒星质量也由大变小,粗略地说,比太阳亮的恒星,恒星质量每增大一倍,发出的光要增大15倍,由于恒星发光的能量来自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因此能源与质量成正比,这样,质量大一倍,寿命就要短1/7,太阳的年龄为50亿年,一个很蓝的O、B型恒星却只能存活几百万年,也就是说,它们是在太阳形成之后很久才刚刚诞生的“小娃娃”。
当恒星内的氢全部聚变为氦之后,恒星的内部收缩,并开始更新元素的聚变过程,恒星的外部向外膨胀,变成红色,这就是巨星序上的红巨星,它们与蓝色的巨星几乎同样明亮,同样显得似乎很有生气,其实它们是比太阳更衰老更接近死亡的老年恒星。
对于球状星团以外的恒星,只要能够确定它们的距离或亮度,测出颜色,也同样可以定出它们在赫罗图上的位置。
2.恒星家族,一群群地诞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银河系组成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此期间,德国天文学家巴德采用对红光敏感的底片,详细地研究了仙女座大星云的中心区域,并得到了其中恒星的赫罗图。仙女座大星云是与银河系相邻近并且性质也相似的一个漩涡星系。巴德发现性质不同的恒星,分布在仙女座大星云的不同部位,星系中心区域的恒星多数是老年的红巨星,主序星很少,与银河系中的球状星团相似,但与太阳附近的恒星却有明显的不同。据此,巴德把处在星系不同部位的恒星,分成不同的两组,并命名为星族Ⅰ和星族Ⅱ。
在银河系的银盘内,特别是在旋臂附近,存在着很多非常年轻的大质量恒星,即像参宿七那样又蓝又明亮的巨星,根据恒星演化的理论,它们只能是不久前刚刚从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云中收缩而成的,有些恒星可能还在襁褓之中,正被浓密的星云包围着。巴德把这种与气体和尘埃紧紧挨在一起,质量很大而年龄很小的恒星称为星族Ⅰ。为了与各种中介情况加以区别,现在它们被称为极端星族Ⅰ。
巴德认为球状星团中的恒星与在银核(即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最为密集之处)内的恒星性质相似,因为两者的颜色都比较红,它们当中最明亮的星都是红巨星,所以说明它们都比较老,并把它们称为星族Ⅱ。现代的研究表明,巴德的这种分析,把问题过分简化了。作仔细的光谱分析后可以发现,银核中的恒星和球状星团中的恒星有一个重要的差别,那就是两者的“金属”含量有明显的不同。两个金属含量差别很大的恒星,尽管它们的质量、亮度和表面温度相差不多,它们的光谱仍然明显不同。在光谱的蓝段,太阳型恒星的光谱有很多由重元素碳和铁等所形成的强吸收线,而贫金属的恒星,例如HD140283的光谱中除了氢的吸收线以外,别的吸收线很少。质量相同的恒星,贫金属的恒星因为蓝端缺少吸收线,因此平均光谱比较蓝,从而年龄相近质量相近的恒星,也会因金属丰度不同而有颜色的差别。仔细的观察发现,银核中的颜色比球状星团还要更红一些,表明球状星团特别是离银核很远的球状星团的金属丰度最低,甚至只有太阳的金属含量的1/100,恒星离银核越近,金属丰度越高,这个奇怪的现象对于星系演化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性质(如年龄、化学成分、运动特性、空间分布等)的不同,把银河系的恒星分成不同星族,这是研究银河系组成的一个进步。现在,一般把银河系的天体分为五个星族:晕星族(银河系中最老的天体,金属含量最少,仅约0.02%,主要分布在银晕,银盘也有);中介星族Ⅱ(高速星);盘星族(分布在银盘和银核,含金属成分少);中介星族Ⅱ(较老的星族,含金属多,分布在银盘);旋臂星族(又叫极端星族Ⅰ,最年轻的恒星,只有几百万年,最亮的是蓝热星,集中分布在银道面附近的旋臂中)。
银河系的恒星总数虽达千亿颗,但由于银河系体积庞大,所以恒星的分布是很稀疏的,而且大部分恒星比较暗淡,发光不强。平均而言,银盘内每立方光年内有0.0014个太阳质量,发出0.0017个太阳光度,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是7光年(打个比喻,相当于两个人相距千公里,或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只有一、二十人)。恒星的聚集方式也很不相同,有单个恒星,有双星,三重星,星协和星团。在太阳的近邻中,几乎一半恒星处于多重星之中,这种成双成组的现象表明,恒星很可能是一群群而不是一个个诞生的。
银晕中一部分恒星分布在各球状星团中,目前已观测到100多个典型的球状星团,每个包括一万到十万颗恒星,星团的范围(直径)约9到30秒差距,球状星团的赫罗图表明它可能是很老(指年龄)的结构。
3.恒星有大有小
习惯上常说“点点繁星”或“星光点点”,这是肉眼看见的样子。实际上,恒星有的大,有的小,而且大小差别很大。
在知道一颗恒星的距离后,如果用精密仪器(如光学干涉仪)去测出它的角直径,那就可以计算出这颗星的大小了。目前只能测量出少数的恒星的角直径,而大量的恒星的大小,是应用其他的间接方法计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