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特蕾莎修女传
14951500000005

第5章 决定走出修道院

修道院的高墙把加尔各答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高墙内是鸟语花香,高贵体面;而高墙外则是混乱贫困,饥饿与疾病。

在一部讲述特蕾莎姆姆的电影里就曾出现过这样的镜头,那种高墙内外强烈的对比确实非常震撼人心。高墙内,宫殿般的修道院里,神父一袭红色道袍,他正在主持主日弥撒;唱诗班的女孩们一身洁白,宛如天使,她们清纯美妙的声音唱的正是优美的圣歌;歌声中,修女们开始排队受领圣体,也就是一些被祝福过的面饼,象征着耶稣的身体,寓意生命的粮食,表示她们正在与基督结合,这是一件圣事。

而高墙外,街道上的污水肆意的横流着;匍匐着的病人和垂死者遍地都是;孤苦无助的母亲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殴打声和痛苦的呻吟声不停地回响在耳边;还有一些饥寒交迫的穷人在排队等待施舍等等。

学校庄严雄伟的建筑和修院门外的肮脏污秽形成的强烈对比,触动了这位年轻修女的心。所以,舒适的修道院生活只会增加特蕾莎姆姆的不安。于是她请求院长允许她利用业余的时间去为可怜的穷人们服务。她说:“他们都是上帝亲爱的儿女,他们有权享受上帝的恩赐,我要把上帝的爱带给他们。”

院长同意了她的请求。于是特蕾莎姆姆带着她能找到的一些食物和药品,奔走在加尔各答的街头。她亲自为那些穷人包扎,给那些穷人分发食物,有时她只是和他们说说话,不过人们依然会被她那些简单的举动所感动。那些穷人们说,他们要求的不多,只要能够看到特蕾莎姆姆的微笑,还有她那闪烁着爱的双眼,他们就觉得很满足了。

事实上,那些可怜的人们太需要关爱与帮助了,可是他们觉得特蕾莎姆姆能这样做,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于是特蕾莎姆姆更加觉得自己能做的太少了。她发现在工作之余去看看那些可怜的人们还远远不够,她希望她给给予他们更大的帮助。奔走在街头和修道院之间,使得特蕾莎姆姆的这种念头越来越强烈,她内心的不安甚至常常使她彻夜不眠。

有一件事使特蕾莎姆姆对服务穷人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天,特蕾莎姆姆从街头带回来24个女孩,希望可以让他们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出乎意料的是,那些习惯在街头流浪的孩子居然全跑了,她们根本就过不惯修道院的生活。特蕾莎姆姆这才意识到,要想为穷人服务,就必须走出高墙,让自己也变成一个穷人,否则,这种服务只会给人们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的感觉,我们知道,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施舍。

只是这一切还需要等待,等待上帝的指引和召唤。特蕾莎姆姆认为,这个神圣的工作,不是她的工作,而是上帝的工作,所以,她必须服从上帝的安排,等待上帝的指引。

虽然特蕾莎姆姆渴望走出修道院,置身于穷人之间为穷人服务,但是她也不会因此就否定了修道院的生活。在她看来,高墙内的潜心修道和高墙外的全心服务,都是在给耶稣解渴。

正在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使印度陷入了空前的饥荒,至少有500万人在这场饥荒中丧失了性命。

就在这个灾难的时刻,特蕾莎姆姆被升任为校长。这场严重的饥荒影响非常大,即使是高墙内的圣玛丽中学也不能幸免,就连学校的食物供应都成了一个大问题。食物的严重匮乏造成了食物有限的配给,大家都面临了饥饿的折磨,而作为校长的特蕾莎姆姆,就义不容辞的担当了这个解救全校师生的重任。

我们之前提到的印度教与回教徒之间的大暴乱就在此时发生了,而劳莱德修道院和圣玛丽中学就处在那场暴乱的中心地带。

那天下午,修女卡佩拉匆匆地找到特蕾莎姆姆,告诉她学校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食物补给了,现在厨房一粒米都没有。

特蕾莎姆姆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她跑到厨房问厨师:“真的什么食物都没有了吗?”

厨师也焦急地回答道:“是的,什么都没有,一粒米都没有。”

暴乱还在继续,可是特蕾莎姆姆不得不出去筹集粮食,学校可是有200个学生正在等待食物呢。

特蕾莎姆姆和卡佩拉修女匆匆地出门了。她们来到一家粮店门口,突然一群暴动的乱民挥舞着棍棒刀斧,叫嚣着,犹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来,特蕾莎姆姆吓得连忙拉着卡佩拉修女的手逃开了。幸亏有两个英国军官开车路过这里,他们看到了这一幕,于是就问特蕾莎姆姆:“修女,你们在这做什么?”

特蕾莎姆姆说:“我们在筹集粮食。”

英国军官先是皱着眉头,然后大笑着说:“粮食?恐怕满大街只有秃鹫的粮食吧。”不过这两位军官还是帮特蕾莎姆姆弄到了两袋大米,并且还开车送她们回到了修道院。

刚离开暴乱的群众,途中又遇到成群结队的难民,他们围着车子追,期望能得到一些食物或帮助。他们伸出枯瘦的手,冲着车里喊道:“修女,求求你,你帮帮我吧!”还有一个妇女举着自己奄奄一息的孩子,朝姆姆喊道:“求您给我一点米,救救我的孩子吧,修女!”

面前的景象使特蕾莎姆姆痛苦万分,更让她惭愧。她天性敏感善良,有一颗最柔软而又最容易受伤的心。她想到自己当初做修女的初衷和现在的无能为力,她几乎要崩溃了,最后她只能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脸。

为了开辟一条回去的路,英国军官不得不频频向空中开枪,这样才使特蕾莎姆姆顺利地回到了修道院。

刚回到修道院,一个在暴乱中受伤的青年人突然从修道院的高墙上跌了下来,他满身鲜血的倒在草地上。草地上正在活动的女孩们吓得尖叫着跑回了教室,特蕾莎姆姆赶紧叫人帮忙把青年抬到了医务室。她那颗柔软的心又一次被刺伤了,她痛苦地闭上眼睛,大声地喊道:“我是一个地理老师啊。”

可能就是在这一刻,特蕾莎姆姆领悟到了“爱,直到成伤”的涵义。

特蕾莎姆姆也不是天生就很坚强,她曾经也跟我们一样,不敢正视鲜血、伤口,和那些贫病交迫的身体,以及这个世界的丑陋与黑暗。但是后来就变了,她变成了一个身体不强壮但是精力旺盛的行动者,一个依然容易受伤但是具有非凡意志力的领导者,一个生物体与伟大灵魂的结合体。

那么,她是如何变得如此了不起的呢?

是祈祷,是祈祷帮助她达到了这种境界。在这条圣洁的旅行中,她依靠的只有——上帝和我自己,也就是上帝的恩宠和我自己的意志。

对现代的任何信仰者来说,这都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特蕾莎姆姆在生前就被很多人称为“活圣人”,估计就是跟她的这种境界有关。而这种境界恰恰又是现代社会非常赞美的品质,也是现代人极度需要的品质。

青年人血流不止,特蕾莎姆姆用力的按压他的伤口,好不容易才把血给止住了。

晚饭时间到了,可是特蕾莎姆姆丝毫也吃不下。她下意识地走进了教堂,她坐在第一排的中间位置,准备开始祈祷了。

这时,神父进来了,他对姆姆说:“我就知道你会在这,可以跟你谈一谈吗?”

神父继续说:“听卡佩拉说,你们刚才的经历很不愉快。”

特蕾莎姆姆回答道:“不仅是不愉快,我更觉得羞愧。”

神父说:“你是为了正当的理由出去的,有什么羞愧?”

特蕾莎姆姆说:“你知道吗?我看到了很多饥饿的孩子,可是我却没有帮助他们。”

神父安慰她说:“你去筹集粮食并不是为了你自己,你是为了我们学校的孩子啊!”

特蕾莎姆姆问道:“神父,难道外面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吗?何况他们比我们更饥饿。”

神父说:“可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照顾修道院的孩子啊。”

特蕾莎姆姆很伤心,她悲伤地问神父:“为什么上帝只要我们关心学校的孩子,对外面的孩子却视而不见?上帝肯定也在关心外面的人们吧?”

神父沉默了一会儿,他说:“现在我们的压力都很大,我和院长一致认为,你应该提前退隐一段时间,你需要在静思中重新找回工作的喜悦。”

特蕾莎姆姆沉思了片刻,点点头表示接受了。然后她去看望孩子们。在她临走前,一名女学生跑过来告诉她:“有几个大点的女孩说我们最好不要照顾受伤的回教徒,他们是暴力的起源。”

特蕾莎姆姆和蔼的摸着女学生的脸,坚定地说:“我们只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管他是谁。不管是回教徒,还是印度教徒,每个人在上帝看来都是一样的,都是由同一双慈爱的手创造的。你必须永远记住这一点。”

“爱是没有界限的”,这是特蕾莎姆姆思想的核心,是她毕生坚持的立场和原则,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她的精神指导。特蕾莎姆姆坚持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他的信仰是什么,或者他有没有信仰。假如你只爱你的亲朋好友,只爱那些和你具有同一信仰,或者同一阶级的人,那你的爱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