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传教会的守护神就是圣母玛丽亚。刚开始,特蕾莎修女和姐妹们要自己去路边寻找那些没有医院愿意救治的被遗弃者,然后再把他们抬回来。收容所收留的第一个被遗弃者是一位妇女,她是亨利神父碰巧在那个全身瘫痪的中年妇女躺过的地方发现的。逐渐的,当地警察和其他有关部门也开始行使他们的职责,帮忙把那些人送过来。“纯洁之心”收留被遗弃者与日俱增,但是天主总能保证他们的需要能得到满足。
摩提吉尔的居民都知道了“纯洁之心”,尽管他们也很穷,他们仍然凑钱买来了收容所最早的两张帆布床。偶尔也会发生没有空床给新到病人分配的情况。这时,修女们总能见到感人的一幕:一些老年病人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的床让给新来者。
到1998年,收容所有了两个病房,一个女性病房,一个男性病房,每个病房都有57张床、一个来自加尔各答市政府的医生和20多名护士。这些护士主要是仁爱传教会的修女和一些志愿者。
在加尔各答孩童之家的墙壁上有这样的标语:
花时间思考,花时间祈祷,花时间笑。
那是力量的源头,那是世界最强大的力量,那是灵魂的音乐。
花时间游戏,花时间去爱和被爱,花时间给予。
那是青春长驻的秘诀,那是上主赋予的特恩。
一日光阴苦短何容自私为己。
花时间阅读,花时间和善对人,花时间工作。
那是智慧的泉源,那是通往快乐之路,那是成功的代价。
花时间去行善,那是天国的钥匙。
其实在摩提吉临终关怀院刚成立的时候,就时常有人把孩子丢在门口,甚至有时一天能收到3个弃婴。所以,特蕾莎姆姆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收养弃婴。
我们都知道了,印度的加尔各答是穷人最密集的地方,所以,好多家长因为贫苦不堪,不得不抛弃孩子,有的甚至被残忍的弄死。
可是人手本来就紧缺,孩子又小,特蕾莎姆姆经常通宵达旦的照顾这些可爱的孩子。而临终关怀院又太清贫,没什么适合孩子的营养品,姆姆不得不四处奔走、行乞。
姆姆认为,即使是被抛弃的小孩,那也是上帝的恩赐,他们也有权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后来,姆姆和修女们满大街寻找垂危的病人的同时,还会留意有没有被丢弃的小孩。有时候,她们会一下找到两个人——一个病危的母亲抱着一个哭泣的孩子。母亲是奄奄一息了,可是孩子还很健康、鲜活啊。
弃婴的数量不断增加,临终关怀院已经容纳不下了。姆姆果断的决定,成立一个正式的儿童之家。儿童之家还兼做临时的产科医院和学校,就设在临终关怀院的旁边。换句话说,儿童之家不仅收留弃婴,还收留流浪的儿童,并帮助他们接受教育,还收留单身的穷苦孕妇,使她们顺利的待产。
姆姆常说,所有贫穷的人之中,孩子是最孤独、最无依无靠、最无助的,他们也是最需要爱与同情的弱者。
姆姆告诉修女们,一定要耐心而又细心的照料这些可怜的孩子,还必须和孩子拥抱,亲亲孩子,逗他们开心,要让孩子欢乐的笑,要让他们全身心的感觉到母亲般的爱抚与温暖。
刚捡回来的孩子,通常有着不同程度的残障、疾病和营养不良,修女必须细心地为他们洗澡、喂奶和喂药。姆姆规定,无论怎样,修女们必须抱吻孩子。
所以,在这里永远洋溢着欢乐,根本看不到忧愁。当你看到修女们抱着孩子又亲又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怜和欢喜,真的很美丽、很感人。
记者简·古德温来到儿童之家采访,当她看见一个修女抱着一个患有严重疥癣涂满药膏的男孩,并做出亲昵的又亲又顶的动作时,她不禁问道:“难道你不怕传染吗?”而艾美修女回答道:“不会啊,你可以试试,你会发现,很快你就会忘了这种恐惧。那时,你就会觉得他们和别的孩子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孩子,而孩子不就是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吗?”
修女和一般医生的区别不就在于此吗?爱,就是她们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特蕾莎姆姆是那样的喜欢孩子,只要她一走进儿童之家,她就会笑逐颜开,什么烦恼也忘了。姆姆经常一手抱着一个孩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监导工作,同时乐呵呵地抱吻孩子。
儿童之家的弃婴里,有很多新生儿,有不少的新生儿还是早产儿,他们通常是因为堕胎失败而造成的。苏妮塔说:“我估计这些孩子的母亲曾经服药,想打掉孩子,所以这些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中毒了。不过为了生存,这些婴儿还是挣扎活了下来,只是孩子出生以后,不足两磅,吮吸都困难,只能通过鼻孔向胃里注射营养素。”
可以想象,这些婴孩想要平安的活下来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有一些孩子总因为各种原因而夭折了。而修女们又会像他们的亲生母亲一样,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包好。
新生儿的衣服大部分是来自欧洲的捐助,不过这些热心的捐助者完全不知道,这些苦命的婴儿因为病痛等各种原因,身形瘦小虚弱,所以,他们捐助的衣物总是太宽大了。于是,修女们经常提醒他们,千万别把衣物做的太大。
有一回,特蕾莎姆姆和几个来自欧洲的义工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可怕的事。他们从一条豺狗的嘴里拖出了一个新生的婴儿,令人悲痛地是,这个不幸的婴儿只在姆姆怀里呼吸了一个小时。姆姆说:“即使他的生命只有一个小时,我们也要收留他。这些婴儿虽然还小,没人照顾和疼爱,可是即使是婴儿也能感受到爱啊。”
不仅如此,只要是生命就能感受到爱,哪怕是一只小狗,一只小猫,甚至是一棵树、一朵花,也能感受到爱。
儿童之家的良好声誉迅速传播开了,一些无助的父母听到后,就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了。而姆姆对这样的孩子,从来不拒绝。
那个摩提吉的小男孩巴布10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的父亲因为找不到糊口的工作,只好带着他和他的弟弟妹妹来向特蕾莎姆姆求助。巴布的父亲跪在姆姆面前,伤心地请求姆姆收下巴布的弟弟妹妹,他自己则要带着巴布去乞讨流浪。
姆姆很难过,她知道他们实在走投无路了。于是她立马答应了巴布父亲的请求,也收下了巴布和他的父亲。
儿童之家除了收留弃婴,还会收留一些稍大的孩子。而稍微大点的孩子在儿童之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必须学会认字、计算、唱歌、跳舞、绘画和阅读,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学技术,姆姆希望他们可以学会一两门技术,这样进入社会了也不怕不能生存。
有一天,一个修女在街上碰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就把孩子带回了儿童之家。孩子一直在喊肚子疼,修女们都以为他吃坏肚子了,就问他早上和中午都吃了什么,孩子说什么也没吃。修女们再问他昨天晚上吃什么了?孩子还是说什么也没吃。原来这个可怜的孩子几天没吃饭了,他的肚子是饿的发疼。
修女们都震惊了。后来姆姆在漫长的争取食物的岁月里,经常讲到这个孩子的故事。
所有的这些苦难感动着特蕾莎姆姆,也是姆姆工作的动力,使她意识到,只在加尔各答建立一个儿童之家还远远不够。因此,她一直记挂着这件事,所以就有了最后的国际性的儿童救助基金会。受到姆姆的影响,全世界的人和组织都积极地开始了救助儿童的活动。
所以,姆姆常说:“在孩子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上主。”姆姆通过虔敬的信仰看到了我们所看不到的神妙与神圣。
有一个叫做圣文生·德保的孩子,甚至为了表达对姆姆的感激,亲手做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特蕾莎姆姆,谢谢你收留了我。”并把这个牌子时时刻刻挂在身上。
修女们在儿童之家照顾孩子们,除了要负责孩子们的日常起居,还得想尽办法帮助生病和残疾的孩子恢复健康,当然,她们还得尽量使孩子们开心欢笑。修女们知道,只有喜悦的生命,才能健康的成长。
而让孩子们保持喜悦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有这样一件事给了特蕾莎姆姆很大的启示:
那一次,修女们在垃圾堆里找回来一对母子,母亲已经奄奄一息,不过孩子还蛮有活力。没多久,孩子的母亲就死了。从此以后,那个婴儿再也不会笑了,也拒绝吃奶,修女们百般安慰与逗弄他就是不笑,也不张口。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一个长相与孩子母亲相似的修女走过来时,这个孩子居然立马咧开嘴笑了。其实这个修女什么也没做,她只是走近了而已。
通过这件事,姆姆意识到,孩子们都希望在一个健全的家庭里成长,哪怕它只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并且他们尤其需要的是母爱。所以,收留还远远不够,必须考虑他们的未来,必须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养父母。
姆姆深知,这件事不是假想的那么简单。所以她很谨慎,她首先帮助这些孩子查清楚他们原来的家庭,看他们的父母是否健在,是否具有抚养能力。然后她才四处寻找印度籍的养父母。在姆姆看来,孩子应该尽量在自己的祖国和文化氛围里成长。
只不过,一直以来,领养者都是来自欧美的富裕家庭,而来自印度的家庭却很少。
日本导演千叶茂树在为特蕾莎姆姆拍摄纪录片的时候,曾专门拜访了一对比利时夫妇,这对比利时夫妇就曾在儿童之家领养了一个残疾儿童。千叶茂树亲眼看到,这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爽朗的笑脸,他曾经的忧伤完全被这个家庭融化了。这个家里的两个小女孩,甚至比她们的父母更爱这个印度小男孩。
孩子的养母自豪地对千叶茂树说:“这孩子来到我们家之后,从没生过病,我的两个女儿比我们还疼爱他,什么事都让着他。”
孩子的父亲微笑地说:“我现在不仅有两个女儿,还有一个儿子,我觉得很幸福啊。因为儿子,我觉得印度离我们很近。而且,假如其他国家的孩子也需要,我愿意再领养一个。”
实际上,像这个小男孩一样的幸运儿还很多,他们都找到了很好的新家庭。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无论你做什么事,都会或多或少的遭到异议与反对。一些反对的人说,印度的孩子就应该在印度接受抚养,不应该送到国外去。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居然怀疑姆姆在做人口买卖,一份印度报纸就曾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被出售的印度儿童”。
而姆姆对于这些误解,依旧只是微笑带过。她不会评断任何人,从来不会。在她看来,只要孩子幸福,她受的这点委屈根本算不得什么。姆姆说:“爱是没有疆界的,人种、民族、国家、语言和信仰,这些都不是限制。只要有爱,就能够成为父子、兄弟和姐妹,就可以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关键在于,是否有爱,其他的都不重要。”
对于每个被领养了的孩子,姆姆都会保存一份详尽的档案,里面包括孩子们的照片、简历和领养家庭的有关情况,而所有这些都被姆姆记录在相册里。姆姆对这些相册如数家珍,每次有人来参观修道院时,她都会拿出这些厚厚的相册与大家一起分享。
至于那些没被领养的孩子,儿童之家当然就是他们永远的家,修士和修女就是他们的亲人,他们一直在这里生活,直到成年。当然,该接受教育的时候,修会还会送他们去上学,还会为他们安排工作,帮助他们成家立业。于是,他们带着孩子再回来探望修女们的时候,特蕾莎姆姆就会开玩笑地说:“你们有20个岳母或婆婆。”
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甚至在更高一级的学府接受教育。还有一些则留在仁爱传教会,成了一名修士或修女。
有一个小男孩,是个孤儿,他的祖母把他送到了儿童之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不过毕业后,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好的前程,选择了效仿特蕾莎姆姆——毕生服务于穷人。最后,他成了一个优秀的神父。
一位抚养过他的修女说:“在他年幼的时候,会母曾多次问起他的理想。而他每次都是忽闪着他那明亮的眼睛,崇敬而又深情地看着会母,坚定地说:‘我要做特蕾莎修女’。”
印度的人口数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人口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个国家。人们都说,这个国家如此贫穷,跟他们的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贫穷,堕胎和抛弃婴儿的现象非常普遍。
但是特蕾莎姆姆认为,上帝创造了这个富足的世界,它完全可以养活这个世界的所有人。假如还有饥饿出现,那肯定是食物分配不对,绝不会是食物不够。姆姆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的杰作,他们是因爱而生,即使是他们还在母亲的肚子里,他们依旧是上帝的杰作。所以,每个孩子都拥有至高无上的出生权,这是上帝赋予的,任何人都不能从他们手里夺走。
所以,特蕾莎姆姆为了捍卫每一个孩子的出生权,毕生都在反抗堕胎。她经常公开发表演讲表示抗议,抗议政府的绝育计划。特别是在乡村,强制绝育已经导致了很多悲剧的发生。所以,特蕾莎姆姆痛心疾首地说:“生命是上帝给的,我们没有权利消灭他。我们不断杀死生命,还将自己凌驾于上帝之上——我们决定谁生谁死,我们把自己当成了万能的主。我隐约听见那些小孩的叫喊,他们还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就已经被杀死了,而在上帝的宝座前,那喊声从来没有停止过。”最后姆姆坚定地大声疾呼:“在造物的恶行里,堕胎是最严重的。”
特蕾莎姆姆在1979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更是明确地说:
今天对和平最严重的破坏就是堕胎。如果一个母亲可以谋杀自己腹内的亲生骨肉,还有什么罪恶比这个更可怕?这无异于我们在互相残杀。神说:“就算一个母亲可以忘记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会忘记你。”可是今天,有数以百万未出生的小孩被杀,我们却一言不发。
我认为,最贫穷的国家,就是那些将堕胎合法化的国家。他们害怕弱者,害怕还没出生的小孩。让我们救救孩子,让我们确保每一个孩子都真正受欢迎,不论是已经出世的,还是没出世的。所以今天我要求你们,陛下,阁下,先生,女士,你们从世界各地来的每一位,请你们祈祷,好让我们有勇气保护这些没有出世的生命。此时此刻,我在挪威为他们说话。
典礼结束后,一个关心姆姆的人对她说:“有很多人不喜欢你说堕胎的事,你为什么一定要讲呢?”姆姆笑着说:“既然他们是因为我做的事情才给我这个奖的,而我所做的事,不就是挽救生命吗?而那些没出世的孩子也是生命。”
1988年,特蕾莎姆姆访问了仁爱传教修女会在东德的两个分所。当时东欧正面临一场巨大的政治变革。
东德的堕胎法非常宽松,每年有8万宗堕胎案发生。特蕾莎姆姆在东柏林圣黑德维希教堂,真诚地呼吁为苦难中的孕妇开一个收容所,并告诫人们,每一次堕胎,都意味着双重的死亡,也就是说,这样既杀死一个婴孩,也杀死了自己的良心。
演讲结束后,姆姆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们都知道为战争中无辜被杀害的儿童难过,并想方设法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那么,一个母亲想要杀死自己的孩子,我们又怎样阻止呢?在上帝看来,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中,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姆姆还说:“孕妇肚子里的孩子,是穷人中最穷的人,所以他们最接近上帝。”
《旧约·以赛亚书》有这样一段经文,据说是特蕾莎姆姆经常引用的,用来强调她反对堕胎的论据:
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唤了你,你是我的。当你由水中经过时,我与你在一起;当你渡河时,河水不会淹没你;当你在火中走过时,你不会被烙伤,火焰也烧不到你。因为有我——你的救主,你的神……因为你在我眼中是宝贵的,我爱你。
需要申明一点,特蕾莎姆姆确实反对堕胎,但是她也支持计划生育,她强调要用自然避孕法来控制生育。她深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摆脱贫困,控制人口也是重中之重。她只是在强调:个人的决定权必须受到尊重,而控制生育,绝不能强制摧残生命。因为在上帝眼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而珍贵的,也是有价值有尊严的。
特蕾莎姆姆对抗堕胎的方法有两个:
一,“出于爱心的自制”法。特蕾莎姆姆和修女们一起传授给贫穷育龄妇女一种自然避孕法——用珠子教她们学习计算生理周期和量体温,以此准确计算出“安全期”。这种出于爱心的自制,是姆姆“自然家庭计划”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尊重了妇女和儿童的权利,还能切实解决贫穷家庭的生育问题,并且这一方法没有违背天主教的教义和教规,所以,它从一开始推行的时候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最后还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它推行的第一年,加尔各答的出生人数就下降了3万多。
二,收养法。收养婴儿也是特蕾莎姆姆对抗堕胎的一个方法。姆姆总是反复的跟堕胎妇女和医师讲:“如果你们不想要这个孩子,请不要杀死他,把他给我吧,我来照顾他。”
用收养这个方法反对堕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姆姆坚信,这是神的恩赐,是神帮助她挽救了几千个小生命。
尽管特蕾莎姆姆竭力反对堕胎,但是她丝毫不会因此而轻视堕胎的妇女。相反,她对她们表示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妇女跑来向姆姆诉苦,说自己一直耿耿于怀曾经打掉的一个孩子,几年过去了,她的内心还是受到痛苦与自责的煎熬。姆姆没有责怪她,只是拉着她的手说:“那么,你收养一个孩子吧,一个和你那个孩子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假如以后再有了孩子,记得把他当作是神的礼物好好珍爱吧。”
记者马格里治,为了拍摄一部特蕾莎姆姆的电视片,跟着姆姆看到了很多地方。那天,他们来到了儿童之家。满屋子的残障病弃婴,让马格里治感到万分惊讶,他问姆姆:“大家都认为,在印度这样一个人口过剩的国家,完全没必要花那么大的气力,去保护这些很可能马上就会死去的孩子,您觉得呢?”
姆姆听完记者的话,没有马上回答,她弯腰抱起一个瘦小的女孩,然后把她举起来,骄傲地说:“你看,生命就在这里!”
马格里治很感动,他不再说话了。后来,他在撰写这部电视片的解说词时,他这样写道:
是的,我们同样应当指着我们的世界,这个充满纷乱、冲突和苦难的世界,大声地疾呼:你看,生命就在这里!
马格里治还写道:
生命有神妙的根源,有神圣的归宿。生命不是一个什么什么的过程,它是一出戏剧,上帝就是那个伟大的导演——那个伟大的创造者,而我们每个人,包括那个瘦小的女孩,都是演员——都有份参与其中。
今天的儿童之家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拥有几栋高楼的非常完善的机构。入口处的门诊部是专门供穷人家的孩子来看病的。门诊部通常有3个医生值班,每周大概要接待2000多位病人。病房中的修女就是专门来照顾病痛中的儿童的,修女们受过专门的医护训练,完全可以胜任医护的工作。还有专门为新生儿准备的育婴室。而带有庭院的房间,则是给孩子们的,修女们经常需要照顾300多个孩子。
另外,有一处住所是专门用来安置贫苦的未婚妈妈的,还有一个专门为街上受虐或沦为雏鸡的孩子开办的学校。修会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办理领养事项的办公室,以方便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好的归属。
修会还在大楼的地下室开设了一个食堂,每天都免费对外供应一千多份食品。来吃东西的人当然就是那些街头乞丐,而这些食物一般就是他们一天之中的唯一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