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儒学基本常识
14945600000022

第22章 五代、宋儒学(5)

程颐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汉族,河南洛阳人,人称伊川先生,我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为程颢之胞弟。

其著作被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全书》、《程颐文集》、《易传》和《经说》。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我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同时,苏轼还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他们也是儒学派别蜀学派的创建人。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19岁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熙宁三年致书王安石,激烈批评新法。后历任御史中丞,尚书侍郎等职,执掌朝政。

苏辙晚年在颍水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苏辙的思想有着其父苏洵、其兄苏轼的深刻影响,崇尚儒学,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六国论》、《三国论》为他史论的代表作。

在写作理论上,继承曹丕文气说,主张养气不仅在于内心的修养,更在于有广阔的生活阅历。苏辙著述较多,有儒学著作《诗集传》,又称《苏氏诗集传》、《颍滨先生诗集传》,为宋代首开疑序之风的代表作之一。

除《诗集传》外,还有《欒城集》、《栾城应诏集》、《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古史》、《龙川略志》、《道德经解》等并传于世。

朱震

朱震(1072年~1138年),字子发,学者称汉上先生。政和进士,宋室南渡后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绍兴六年秋,朱震将所著《周易集传》及《周易图》、《周易丛说》进献宋高宗,这些书后人合称为《汉上易传》。书前有《进周易表》,论述《周易》的流传、河图洛书的授受及他本人的学术渊源。

谢良佐

谢良佐(1050年~1103年),字显道,河南上蔡人,人称上蔡先生或谢上蔡。北宋学者。谢良佐创立了上蔡学派,是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

谢良佐受学于二程,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先生”。著有《论语说》、《上蔡语录》等。

吕大临

吕大临(1040年~1092年),字与叔,河南卫辉人。

吕大临一生,先投张载,后投二程求学,无心仕途,最后得太学博士。当时,关中地区涌现出以张载为首的博学鸿儒,被后人公认为“关学派”。

吕大临与他俩个兄长吕大忠、吕大钧投入张载门下求学,潜心研究《六经》尤深于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晚年开始对青铜器的收集与研究和文字注解。

游酢

游酢,字定夫,建阳人。自幼聪颖好学,经书看过一遍就能熟记在心,倒背如流。程颐刚一见到他,就知道他将来可以担当重任,传承道统。

后来,程颢调任扶沟知县,筹备设立学校,派人迎请游酢到学校赴职。以后他历任舒州和濠州州官。罢官后寄居历阳,在此安度晚年。

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被学者尊称为廌山先生,谥文肃。

杨时

杨时(1044年~1130年),字中立,福建人。熙宁九年,杨时中进士第,调官不赴。学于程颢。程颢死,又学于程颐。杜门10年不做官。

后来又历任州一级的司法、防御推官、教授、通判等职,历知刘阳、余杭、萧山三县,多有惠政。高宗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优游林泉,以读书讲学为事。

东南学者,推为“程学正宗。”著有《龟山集》28卷,《文献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库总目》等,并行于世。

胡安国

胡安国(1074年~1138年),字康侯,号青山,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原籍福建崇安。南宋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早年拜程颢、程颐弟子杨时为师,研究性命之学。入太学时,又从程颐之友朱长文、靳裁,得程学真传。其治学理念上承二程,下接谢良佐、杨时、游酢,在理学发展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胡安国对于心、理、性等理学范畴的研究虽尚未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但其以心为本、心与理一的思想却对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胡寅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福建武夷山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之子,儒学学者。徽宗宣和三年进士。

历官司门员外郎、起居郎、永州知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兼侍讲、徽猷阁直学士。秦桧当国时,被贬。著作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胡宏

胡宏(1102年~1161年),字仁仲,号五峰,人称五峰先生,福建崇安人,胡安国之子。

湖湘学派创立者。胡宏主要著作有《知言》、《皇王大纪》和《易外传》等。

张栻

张栻(1133年~1180年),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四川绵竹人。他幼承家学,从师南岳衡山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

孝宗乾道元年,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

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著作经朱熹审定的有《南轩文集》44卷刊行于世,还有《论语解》10卷、《孟子说》7卷,后人合刊为《张南轩公全集》。

理宗淳祐初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罗从彦

罗从彦(1072年~1135年),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宋明时期“闽学”奠基人之一,与杨时、李侗、朱熹,合称“闽学四贤”。

李侗

李侗(1093年~1163年),字愿中,学者称延平先生。福建南平人。

李侗为程颐的二传弟子,年轻时拜杨时、罗从彦为师,得授《春秋》、《中庸》、《论语》、《孟子》。学成退居山田,谢绝世故40年。

他认为万物统一于天理,只是天理的变化。提出“理与心一”主张“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的认识方法。朱熹曾从游其门,并将其语录编为《延平答问》。

朱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江西省婺源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朱熹作为一代理学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朱子大全》、《朱子语录》等。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我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我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

朱学后来逐渐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陈亮

陈亮,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江西婺州人。南宋儒家学者、思想家、文学家。

淳熙五年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就死了。

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叶适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

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道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并列为南宋时期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九韶

陆九韶(1128年~1205年),字子美,号梭山居士。江西抚州人。南宋学者。陆九渊四兄,与弟陆九龄,陆九渊并称“三陆”,其学说称“三陆子之学”。

陆九韶学问渊博精粹,崇尚孝悌忠信,重义轻利。筑室梭山,隐居不仕,讲学其中。主要弟子有严松,徐仲诚。

著有《梭山文集》、《解经新说》、《州郡图》、《家制》、《梭山日记类编》、《梭山文集》等。

陆九龄

陆九龄(1132年~1180年),字子寿,江西金溪人,人称复斋先生。

乾道五年进士,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与弟陆九渊相为师友,学者号“二陆”。

他学穷性命之原,其于字画未必屑屑求工,所书端稳深润有法度,临学之士或有所未及,为后世所称道。

陆九渊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号象山,字子静,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因其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其山形如象,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江西金溪人。

在“金溪三陆”中最负盛名,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是宋明两代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开山鼻祖。

陆九渊在仕途上,敢于改革积弊,理政有方,故而政绩显著,他在荆门一年半时间内,他政行令修,筑荆门城,兴办教育,修郡学贡院,监狱里竟没有一个囚犯,从而受到当地人的赞许。

他最后殉职的荆门任上。他逝世后,许多人扶着他的灵柩痛哭,以致街道堵塞不通。

陆九渊本人为学主张“不立文字”,反对学人埋沉于书册间,所以他本人的作品很少。他的一些书信、讲义、策对、诗作、序跋等,由其子陆持之编为遗文28卷,外集6卷。

陆九渊一生不注重著书立说,其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持之于开禧元年汇编成《象山先生集》,共计36卷,并由其学生于嘉定五年刊行。

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我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我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黄干

黄干(1152年~1221年),字直卿,号勉斋,福建福州人。他少师从朱熹,后成为其女婿,并被朱熹视为道统继承人。

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黄干曾经讲学白鹿洞书院,生徒广众。明万历中,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蔡元定

蔡元定(1135年~1198年),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福建建阳人,蔡发之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

他师事朱熹,朱熹视为讲友,博涉群书,探究义理,一生不涉仕途,潜心著书立说。为学长于天文、地理、乐律、历数、兵阵之说,精识博闻。著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蔡沈

蔡沈(1167年~1230年),一名蔡沉,字仲默,号九峰,福建建阳人,南宋学者。蔡元定次子。

蔡沈专意为学,不求仕进,少从朱熹,后隠居九峰山下,注《尚书》,撰《书集传》,其书融汇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

陈淳

陈淳(1159年~1223年),字安卿,也称北溪先生。福建龙海人。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的得意门生,理学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阐发者。

著作有《北溪全集》。其心理学思想主要见于《北溪字义》对心理概念的界说和疏释上。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南宋儒学学者。庆元五年进士,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南宋后期,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魏了翁独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

撰有《鹤山全集》109卷,为宋人词集所罕有。

真德秀

真德秀(1178年~1235年),字景元,后更为希元,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福建浦城人。

真德秀是南宋后期与魏了翁齐名的一位著名理学家,也是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他同魏了翁两人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真德秀的理学思想基本上是祖述朱熹,他对朱熹极为推崇,尊之为“百代宗师”。朱熹在儒学中能够占居那样崇高的地位,除了其自身对儒学巨大贡献之外,也与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人的宣扬分不开。

作为朱熹之后学,真德秀的主要任务在于振兴和发扬理学,在学术贡献上重在阐发运用,但缺乏建树。

他用了大半生的时间,积极鼓吹理学,关于理学方面的著述也很丰富,除《西山真文忠公文集》所收之外,其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读书记》中。

黄震

黄震(1213年~1280年),字东发,人称于越先生。南宋宝祐四年进士,宋亡后隐居定海灵绪乡泽山,讲学著述,自称“非圣人之书不观,无益之诗文不作”。

黄震学宗朱熹,兼综叶适“功利之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批判“心即天”和道器为二物观点,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人心之灵可以认识客观世界,但不能以心为天,批判理学家“人心道心”、“即心即道”,认为心只是灵明,不能传,也不必须传。主张知先行后,创东发学派。

著有《春秋集解》、《礼记集解》、《黄氏日钞》、《古今纪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