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14928800000011

第11章 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者(2)

看到这个结果,空军人员更加确定应该在前机翼加装装甲,但沃德教授却提出要在图上弹孔最少的驾驶舱和水平尾翼加装装甲。一位飞行员出身的将军非常不解,他说:“根据教授的统计,很明显,这两个地方是中弹率最低的,而前机翼中弹最多。”沃德教授却说:“我们统计的飞机,都是能够飞回来的飞机。从统计的结果来看,飞机即使多次被击中机翼,仍然可以飞回来。这次统计中飞机很少中弹的部位,其实并不是真的不会被炮弹击中,而是被击中以后,很有可能会坠毁,也就无法参与统计了。”可那位将军仍不认同沃德教授的观点:“虽然沃德教授的推论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从我的经验而言,我当飞行员执行任务时,飞机机翼多次中弹,面临坠毁的危险,只是由于我的经验丰富才侥幸生还。机翼中弹的概率是最高的,所以我仍然坚持在机翼安装装甲。”

面对两个人的不同意见,空军司令感到非常为难。最终,他决定听取沃德教授的意见,对飞机进行改进,在驾驶舱和水平尾翼上加装装甲。采取了措施之后,盟军飞机的生存率大幅提升。

军方为了确定决策是否正确,特意派遣特种部队及敌后抵抗组织去检查德国和法国境内坠毁的飞机。结果发现,很多坠毁的飞机是驾驶舱和水平尾翼中弹。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科学方法与经验主义的对决,最终科学家运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解决了难题。所以,作为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者,要学会用数据说话,这样才是合格的管理者。

我们再看一个运用数据解决疑难问题的例子。风险投资公司往往是依靠本能感觉、权威意见来做出投资决策。由于风险投资的业务方向遍布各行各业,不太容易有一个量化的计算方法,对各领域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但投资毕竟是一件需谨慎的事情,所以投资者还是会尝试寻找科学的方法,分析有潜力的创业者和创业公司,给他们评级打分。

投资者根据前来寻求支持的创业者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经常浏览的网站、读过的书籍等,来分析创业者的思想。看看他的大脑里都有哪些内容,创业者平时都读哪些书,社交网络会发布什么内容,等等。投资者认为,如果创业者微博上发的是有知识、有水平的内容,如引用名句名篇之类的,则会增加创业成功指数。

著名风险投资家克里斯·萨卡曾讲过,在分析投资项目时,会分析创业者在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上发表的最近50条信息,来观察创业者到底是什么风格的人。在他精心设计的投资算法里,把创业者在社交网站中的表现纳入计算公式,用数据来分析创业者是否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投资者还会根据创业者手机号码的使用年份,以及每天第一通电话拨打的时间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创业者手机号码的使用年份可以透露太多信息:他们与周围人关系的稳定程度,他们的年龄有多大,他们的号码是否参加过亲情计划或是从座机号码转网过来。投资者可以通过对手机号码使用年份这一信息的处理,获得所有上述的信息,整个过程完全合法且在保密状况下进行。最终,投资者就能找到年轻、稳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并且有家人和朋友支持的创业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人都会成为“数据控”,因为许多以前无法用数量化和科学方法解决的问题,也都有了解决方案。大数据借助计算机、数据采集工具、服务器、ERP信息系统等IT技术,通过各种计算公式、统计方法可以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

管理者必备的数据运用能力

人的经验和感觉会出现偏差,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无论做什么工作,管理者都需要学会用数据来管理工作,而不是凭感觉。

不少企业一天天发展壮大,逐渐从中小企业进入大型企业的行列。这个时候的企业在管理上正逐渐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很多企业都迫切需要在一些方面得到提升。比如,如何复制和扩大规模,如何提升执行力,如何建立企业文化,等等。而几乎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可以从数量化思维之中找到答案。

管理者每天需要分析库存数据、财务数据、产品数据、售后数据……企业每天也得从重视数据管理开始,要经常检视企业的库存是否合理、财务是否健康、销售网络是否正常、生产流程是否顺利、售后网络是否完善,等等。根据这些数据,管理者才能更清楚现状,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从而得以良性发展。

关于管理定义的描述很多,但是各种不同的定义大都离不开“目标”二字,管理就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标到底是什么呢?

1.用数据明确方向

目标可以理解为“目的”的数量化标准。“目的”可以定义为一个公司的愿景或一个人的梦想。比如,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咨询企业,成为一个成功的学者。而目标是“目的”的标尺,必须用数据定义出“目的”的范围和程度。比如,你可以设定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咨询企业,需要1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全球同类公司中排名前5位;成为一个成功的学者,则需要出版10部专著,在核心期刊发表100篇论文,以及在10所国内知名大学任教。

目标是员工努力的方向。但如果管理者只用一句“把这项工作做好”来对员工下达指示,就会让员工失去方向,不知所措。因为“做好”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做到什么程度是“做好”,什么时间完成是“做好”,不是每个员工都那么有悟性,能够自己领会和把握的。即使有悟性的员工,也大都是根据经验揣测领导的要求是什么,但揣测是很可能出现偏差的。

在制定目标时管理者经常用到SMART原则,M代表可度量,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获得的。在很多企业的管理中,M往往是其弱项。我们经常听到管理者说“尽快做好”、“尽最大努力”、“发扬团队精神”、“快去看一下”之类模糊的话,其实这些都不是科学的表述方式。

“尽快做好”,用多长时间完成才算是“快”,员工和管理者对此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为老员工安排进一步的培训”这肯定不是一个明确的、清晰的、可度量的目标。如果让下属根据自己的揣测去执行,结果很可能和领导的初衷距离很远。最后,领导不满意,员工很委屈。

如果我们用数量化的方式改进一下,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1)目标人群:老员工,来公司5年以上的员工。

(2)时间:2个月内。

(3)进一步培训:在去年做过2次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培训,内容要不同,如关于沟通技巧方面的,或是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

(4)结果衡量:培训满意度调查评估达到85分以上。

(5)责任人:明确负责实施的人员。

所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工作考核、绩效管理等事宜上,不能笼统地用一些形容词来简单概括,而要尽量用清晰的、明确的、可度量的数据来表述。

2.用数量化复制成功

很多人为工作而忙碌不堪。到各地出差,你可能需要在吃饭的时间赶到机场,因此你会到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店进餐。你会发现,在这些连锁店里,他们的服务和餐饮品质,无论哪个城市都不会有太大的偏差。而且,价格大家心里也有数,不用担心挨宰。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可以做到各地分店的服务和餐饮品质都相近呢?因为他们尽可能地采用了自动化的设备进行烹制,每种食品的加工时间已经被固化。每一步动作精确到秒。同时,他们为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流程就是可以复制的标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叫做“复制成功”。也就是说,把一个地方的成功经验传播到其他地方,把一个局部的经验传播到整体。复制成功最好的方法是,把成功的行为标准化、流程化,用精确的数字进行描述。有了数据,复制中就有了参考的依据和标准。

3.用数量化思维打造执行力

执行力是很多管理者非常关注也非常头疼的话题,于是我们常在企业中看到这样的现象:说了不做,做了也做不好,做不好还互相推诿。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在管理上是一种回避结果的说法,完全不能接受。企业的动力是盈利,这是对公司、社会及各种相关利益者负责。企业总有或大或小的愿景,最起码是生存的期盼。市场就是战场,行动是第一位的,这是前提。但重点是结果,没有朝着期望的结果方向行动,就是盲目的行动,徒劳无功,而且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执行过程中,用各种不合乎规则的方法,遇到困难时互相推诿,当前的企业中经常存在这种执行力不强的现象,很多领导者为此头疼不已。殊不知,执行力差的根本就是缺乏数量化的管理理念。

如果有了数量化的目标和数量化的标准,执行过程中大家必然有章可循。而一旦建立了数量化的目标体系,一切用数据的结果说话,也能打造员工“以结果为导向”的意识。任何工作都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经济形势走低、市场风云变幻、供应商支持不力等都可能发生,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有预估风险的能力,以提前做好规划规避风险。

职业经理人知道,自己最终要提供的就是一个量化的结果,各种阻力和风险都不能成为达不成目标的理由。并且,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收入只和最后的量化结果挂钩,运气还是偶然,都不能成为借口。所以,自己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好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而在遇到困难需要协调时,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知道,推诿和找借口都不能帮自己达成量化的目标,而只有积极采取行动才是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