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曾国藩家书
14928500000007

第7章 才学勿废——腹有诗书才能活出成功(3)

爱读书的人,心也会有许多美丽的梦想。小婷在丰富多彩的书籍中了解到了世界的广阔,人生的奥秘——任何人都应该有所追求,即使平凡如小草,也能创造属于小草的美丽、浓绿和摇曳的身姿。

美妙的书籍把小婷引向有花鸟树木、有蓝天白云、有繁星明月的地方,那永不失去的梦想更是她生活中的一首诗、一幅画、一段遐想、一片心境、一点安慰、一些希望。

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小婷阅书千万卷,日记也记了好几十大本,每当有所意会和感悟,她就随意写来,投寄出去,偶尔发表,便得到一份额外的惊喜。

这些本来是平时的爱好和兴趣,是“无心插柳”的事,可毕业时却都派上了用场。小婷在毕业前夕找工作时,多家报社看中了她曾经发表过的作品,并很欣赏小婷身上的那种优雅而灵动的气质,欣然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当其他的同学还在忙于为找工作奔波,甚至焦头烂额时,小婷则在欣喜之余感激书籍带给自己的优势,欣慰自己有这样的这个兴趣和爱好。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在这个浮华烦躁的世界中,我们不妨也像小婷一样,抛开无谓的烦恼,拿起书本,投入到那多彩的世界中去,让心灵得到净化,让头脑得到充实,为未来的一切做好知识的准备。

读书贵在有独到的见解

字谕纪泽、纪鸿儿:

闰五月三十日由龙克胜等带到尔二十三日一禀,六月一日由驿递到尔十八日一禀,具悉一切。罗家外孙既系慢惊风,则极难医治。

余于二十五六日渡洪泽湖面二百四十里,二十七日入淮。二十八日在五河停泊一日,等候旱队。二十九日抵临淮。闻刘省三于二十四日抵徐州,二十八日由徐州赴援雉河。英西林于二十六日攻克高炉集。雉河之军心益固,大约围可解矣。罗、张、朱等明日可以到此,刘松山初五六可到。余小住半月,当仍赴徐州也。毛寄云年伯至清江,急欲与余一晤。余因太远,止其来临淮。

尔写信太短。近日所看之书,及领略古人文字意趣,尽可自摅所见,随时质正。前所示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尔所阅古文,何篇于何者为近?可放论而详问焉。鸿儿亦宜常常具禀,自述近日工夫。

此示。

涤生手草

六月初一日

曾国藩非常提倡在读书时能够有个人见解,这点在这封信中有所体现——“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尔所阅古文,何篇于何者为近?可放论而详问焉。”其大致意思正是如此。

古代大学者苏东坡认为,学习要“通乎万物之理”,就应该具备批判的品质,“是故幽居默处而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其所不然者,虽古之所谓贤人之说,亦有所不取”。

在曾国藩看来,事物是纷繁复杂的,对前人的经验和认识,要有正确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绝不可人云亦云,要注意比较鉴别,明辨是非,有个人独到的见解。

曾国藩在这封书信中提倡的是一种“慎独”的思想。

慎独是一种思想,也是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在古代的典籍中,人们一般把慎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其实,慎独,关键是一个“独”字。“独”是什么?独是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它不仅是指外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指人的心灵,朱熹就说过:“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只要心中有道德,脑海有纪律,手脚有约束,把独处也当作光天化日,就能做到慎独。朱子讲过:“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隐显,无不慎之”。

子夏是孔子的著名弟子。

有一天,子夏去拜见曾参,曾参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一向严于律己,以孝行著称。曾参看了看子夏,打趣地说:“怎么一阵子不见,你就如此发福啊。”

子夏不以为意,反而乐呵呵地回答说:“我打了一个大胜仗,心情舒畅无忧,所以身体就胖起来了。”

曾参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疑惑地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我终日在家读书,学习先王知道,觉得他们的仁义道德和高尚的德行,实在是高山仰止,令我心生敬佩仰慕之情,觉得能效仿他们一定很快乐。可是出门之后,当我看见富贵人家身穿绫罗绸缎,享受豪宅美食,夜夜笙歌曼舞,逍遥自在。我又不由得心生向往之情,觉得能像那样生活一定很幸福。两个念头不断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激烈争斗,难分胜负,我寝食难安,心中不宁,所以身体日益消瘦。现在先王之道终于在心中占上风,取得了绝对胜利,我的心情又恢复了安宁祥和,所以身体自然发胖了。”

曾参听了,连连称赞子夏,对他更为敬重。

古圣今贤们所说的“人恒过”、“不犯错误的人没有”,并不是说人们可以不自律、不严己、不加强道德修养、不追求高尚品格的遁词。孔子认为,人们如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就必须“躬自厚”、“求谙己”“内自讼”。他的门生子夏无疑是遵照其教导,严格要求自己的典型。如果一个人通过反身自省,感到自己是忠诚踏实的,那便是最大的快乐。正因为这样,子夏才由瘦而胖,并因此而欢欣愉悦。

古往今来,慎独境界者不乏其人。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慎独的最高境界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这里讲的随心所欲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指道德修养到一定程度后所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慎独虽然是古人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因时代的更迭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是因为它是悬挂在你心头的警钟,是阻止你陷进深渊的一道屏障,是提升你自身修养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

人生在世不要“浪掷光阴”

字谕纪泽儿:

胡二等来,接尔安禀,字画尚未长进。尔今年十八岁,齿已渐长,而学业未见其益。陈岱云姻伯之子号杏生者,今年入学,学院批其诗冠通场,渠系戊戌二月所生,比尔仅长一岁,以其无父无母家渐清贫,遂尔勤苦好学,少年成名。尔幸托祖父余荫,衣食丰适,宽然无虑,遂尔酣拳佚乐,不复以读书立身为事。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虑尔之过于佚也。

新妇初来,宜教之入厨作羹,勤于纺织,不宜因其为富贵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余,各表孝敬之忱,各争针线之工;所织之布,做成衣袜寄来,余亦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

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四年所买衡阳之田,可觅人售出,认银寄营,为归还李家款。父母存,不有私财,士庶人且然。况余身为卿大夫乎?

余癣疾复发,不似去秋之甚,李次青十七日在抚州败挫,已详寄沅浦函中。现在崇仁加意整顿,三十日获一胜仗。口粮缺乏,时有决裂之虞,深用焦灼。

尔每次安禀详陈一切,不可草率,祖父大人之起居,合家之琐事,学堂之工课,均须详载,切切此谕。

十月初二日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曾国藩以一名合格长辈的身份,曾经写信提醒他的儿子“勿浪掷光阴”。

时间对于人的重要性,无论从上理结构,还是思想意识方面,童年都是学习的最佳时机。这时的记忆力最好、精力最充沛,学起任何知识来都不费劲。但是人一旦上了岁数,记忆力下降和繁琐事情的烦扰,都严重影响着学习的效率,根本不会有太大的长进。

随着家庭条件的优越,网络游戏等一些因素极大分散了孩子的精力。所以,家长一定要通过正确的诱导,让孩子们在最适合学习的时候抓紧分秒进行学习,切不可因为贪恋一些东西而把光阴虚度了。

“世上最值得珍惜的是时间,最容易浪费的也是时间。很多人对于时间的珍贵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形容,因此,对于时间,不能够浪费。所以,人生在世,切不可虚度光阴。”

弘一法师非常珍惜时间。他的朋友欧阳予倩对此很有体会。有一次,弘一法师和他相约八点钟见面。可是,两个人离得较远,恰逢那天是假日,赶电车困难,时间就耽误了一些。等到欧阳予倩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约会地点时,弘一法师却对他说:“我和你约的是八点钟,可是你已经迟到了五分钟。我现在没有工夫和你谈了,对不起。我们改天再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