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曾国藩家书
14928500000014

第14章 遵守孝悌——做大事要有一颗仁爱之心(3)

待人接物要注重礼仪

字谕纪泽儿:

曾代四、王飞四先后来营,接尔二十日、二十六日两禀,具悉五宅平安。

和张邑侯诗,音节近古,可慰可慰。五言诗,若能学到陶潜、谢琨一种冲淡之味和谐之音,亦天下之至乐,人间之奇福也。

尔既无志于科名禄位,但能多读古书,时时吟诗作字,以陶写性情,则一生受用不尽。第宜束身圭璧,法王羲之、陶渊明之襟韵潇洒则可,法嵇、阮之放荡名教则不可耳。

希庵丁艰,余即在安庆送礼,写四兄弟之名,家中似可不另送礼。或鼎三侄送礼物亦无不可,然只可送祭席挽幛之类,银钱则断不必送。尔与四叔父、六婶母商之。希庵到家之后,我家须有人往吊,或四叔,或尔去皆可,或目下先去亦可。

近年以来,尔兄弟读书,所以不甚耽搁者,全赖四叔照料大事,朱金权照料小事。兹寄回鹿茸一架、袍褂料一会,寄谢四叔。

丽参三两、银十二两,寄谢金权。又袍褂料一付,补谢寅皆先生。尔一一妥送。家中贺喜之客,请金权恭敬款接,不可简慢,至要至要。

贤五先生请余作传,稍迟寄回。此次未写复信,尔先告之。

家中有殿板《职官表》一书,余欲一看,便中寄来。抄本国史文苑、儒林传尚在否?查出禀知。此嘱。

涤生手草

七月十四日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详细阐述了他的送礼、待客的细节,侧面教会了曾纪泽的为人处事之道。

《礼记》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已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世世代代流淌在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并且它仍将世世代代流淌下去。它不仅蕴含着对他人的尊重,也蕴含着对自己的尊重。“礼多人不怪”,故而在待客上一定要礼数周全,千万不可怠慢。

不过讲究礼仪,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礼仪而礼仪,不要为了面子而礼仪,也不要为了利害关系而礼仪,这样你才能轻松起来,才能坦然地面对别人与自己。讲究礼仪最重要的是一个“情”字,情到意到,心中有一个他人。为什么有人给人送了一大堆礼品,而别人并不买账,或者并不在意呢?这就是因为他的“礼”中无情无义,而只剩下赤裸裸的利害与交换关系。

中国是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我们的先辈创建了丰富的礼仪文化,礼仪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仁义礼智信”,其中就有一个“礼”字。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

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

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

“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

“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儒家创始人孔子一生都在宣扬“克己复礼”的思想。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说用诗歌来激发人的兴趣,用礼仪来规范人的行为,用音乐来赞美人的仁德。在孔子看来,礼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一个社会不能没有行为准则。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混战、动荡不安、礼乐崩坏的年代。孔子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想通过他的政治主张来拯救社会、恢复秩序、造福人民。他带着一群弟子周游列国,宣扬他的“克己复礼”主张,却到处碰壁、遭到围困,甚至险丧生命。在投身政界路途不通的情况下,孔子又通过创办学校、兴办教育来继续宣传他的思想主张,使他的思想和学说得以发扬光大。至于后来成为世间称誉的“圣人”和帝王将相的圣师,这是孔夫子老人家生前所没有想到的。

孔子所崇尚和倡导恢复的周礼,以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有些在形式上过于繁琐,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等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的观念和生活节奏,但其中讲究礼节的精髓对今天来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老子在世界万物中最崇敬的是水,他在《道德经》中对水的美德进行了高度的赞美,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事,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其中的“处众人之所恶”,主要是指水流向低洼潮湿的地方,有利于世界万物而无争于世,因此达到了“道”的完美境界。在当今倡导个性张扬的社会,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缺少礼貌修养,以致产生了许多不和谐之声。因此,要想创建和谐社会,有必要重视礼节修养,充分发挥这一社会“润滑剂”的功效。

礼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通行证,如果没有这张通行证就有可能到处碰壁。

有这样一则笑话,讲的是一个外地年轻人要到李各庄去办事。他走了很长时间,想知道还有多少路程,便去问一位在田间耕作的长者:“喂!老头,到李各庄还有多少里路?”长者看了看年轻人,想了一会说:“年轻人,到李各庄还有三亩路程。”

年轻人一听长者的回答,非常生气地指责长者:“你们这个地方的人真没文化,路只有多少里的,哪有讲多少亩的。我问的是到李各庄还有多少里路。”

长者不急不慢地回答道:“年轻人,我们这也是讲多少‘里’路程的,只是因为你不讲‘礼’,所以我也无法跟你讲‘里’。”

年轻人这才明白了长者的意思,赶紧向长者赔礼道歉,这才得到了长者的谅解和帮助。

这则小故事说明,礼貌对我们做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讲礼貌,否则你是难以得到别人的真诚帮助的。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增广贤文》曰:“若要好,大做小。”即通过讲究礼节,将别人放在高位,将自己放在低位,这样就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人一定有一颗爱心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七月十三日,接到澄弟六月初七所发家信,具悉一切,吾于六月,共发四次信,不知俱收到否?今年陆费中丞丁忧,闰四月无折差到,故自四月十六日发信后,直至五月中旬始再发信,宜家中悬望也,祖父大人之病,日见增加,远人闻之,实深忧惧!前六月念日所付之鹿茸片,不知何日可到,亦未知可有微功否?

予之癣病,多年沉痛,赖邹墨林举黄芪附片方,竟得痊愈,内人六月之病,亦极沉重,幸墨林诊治,遂得化险为夷,变危为安。同乡找墨林看病者甚多,皆随手立效,墨林之弟岳屏兄,今年曾到京寓圆通观,其医道甚好,现已归家,予此次以书附墨林家书内,求岳屏至我家诊治祖父大人,或者挽回万一,亦未可知,岳屏人最诚实,而又精明,即周旋不到,必不见怪,家中只须打发轿夫大钱二千,不必别有赠送,渠若不来,家中亦不必去请他。

乡间之谷,贵至三千五百,此亘古未有者,小民何以聊生?吾自入官以来,即思为曾氏置一义田,以赡救孟学公以下贫民,为本境置义田,以赡救念四都贫民,不料世道日苦,予之处境未裕,无论为京为官者,自治不暇,即使外放,或为学政,或为督抚;而如今年三江两湖之大水灾,几于鸿嗷半天下,为大官者,更何忍于廉俸之外,多取半文乎?是义田之耗,恐终不能偿,然予之定计,苟仕宦所人,每年除供奉堂上甘旨外,或稍有赢余,吾断不肯买一亩田,积一文钱,必皆留为义田之用,此我之定计,望诸弟体谅之。

今年我在京用度较大,借账不少,八月当希六及陈体元捐从九品,九月榜后可付照回,十月可到家,十一月可向渠两家索银,在约共须三百金,我付此项回家,此外不另附银也,率五在永丰,有人争请,予闻之甚喜!特书手信与渠,亦望其忠信成立。

纪鸿已能行走,体甚壮实,同乡各家如常,同年毛寄云于六月念作日丁内艰,陈伟堂相国于七月初二仙逝,病系中痰,不过片刻即殁,河南浙江湖北皆展于九月举行乡试,闻江南水灾尤甚,恐须再展至十月,各省大灾,皇上焦劳,臣子更宜忧惕;故一切外差,皆绝不萌妄想,家中亦不必悬盼,书不详尽。

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十五日

曾国藩“节俭置田以济贫民”的行为,是一种尽自己薄力救济贫困的行为。如同社会上的“希望工程”、“爱心工程”和“国际红十字会”一样,无偿的援助那些贫困地区的人们,这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佛说:“慈心,是亲爱和好的心,希望他人有幸福,是无量心、是大丈夫心。要做什么事,都要有爱心;要说什么话,都要有爱心;要想什么事,都要有爱心。这样做,爱心会支持这世界,会使世界有福乐、和敬同住、不相疑忌、不相仇视。这样,全世界会美好起来,一切众生,亦都是很安乐的。”

爱是改变这个世界惟一的力量和信念。心中有爱的人即便是在风餐露宿流浪的人群中,生活都会有希望,敢把梦想变成现实。而没有亲情和被爱遗忘的人,活着也是行尸走肉,他们把心灵带进了坟墓。正是爱,才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

在一家医院里,同时住进了两位病人。当化验结果出来后,甲当即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单离开了医院,而乙却住了下来。

住下来的乙每天衣衫褴褛,神情萎靡,但医生仍按平常的惯例来询问他:“先生,您想吃点儿什么吗?”乙摇了摇头,默不作声。

“先生,那您有什么喜好吗?”医生想用心理疗法来给他治疗,但乙还是摇了摇头。医生不甘心地又问:“你没有家?”“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年轻的乙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与其爱过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

“没有朋友?”

乙叹了一口气说:“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体外,我一无所有。朋友与其得到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没人爱我,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爱别人呢?”

医生听了之后,叹了口气,转身走了出去。他说:“我医治过成千上万的病人,每次都是全力以赴,但这个病人,我想是彻底没有希望了。”

而甲出院后,便开始了游历。首先去了他童年居住的地方,看望了那些抚养他长大的亲人;第二个月,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到三亚旅游,领略了梦中向往的天涯海角的风光;第三个月,他登上了天安门,还去大学拜见了一个自己心目中向往的导师;第四个月,寻找往昔的朋友相聚了一次。下半年实现了他写一本自传的夙愿,把自己奋斗的历程和一些处世哲理送给了自己的女儿。

他说:“为了那些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我要好好活过每一天,不留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现在我才体会到心中有爱,生活就充满希望,有爱就有真正的生命和人生。”

其实,那时甲患了绝症,而乙短期治疗即可痊愈,但一个对生活没有任何留恋的人生活还会有希望吗?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单靠医生的医治,也无法使自己好转起来啊!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之所以身临绝境也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就是因为世界上有值得自己爱的。所以,美应该是内化的,一颗善良的心、包容的心、善待他人的心、能容得下天地万物的心、知道礼义廉耻的心才真正是让人永保美丽的正因。千万不要小瞧了心的力量,它实在可以改变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切。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当内心有爱时,四周将环绕着光明。当内心有爱时,每一句话都含有欢乐的气氛。当内心有爱时,时光将轻缓、甜蜜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