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不懂投资理财,你就穷忙一辈子
14926900000010

第10章 掌握投资的门道,让你一辈子生财有道(1)

有位经济学家说:“懂得用知识的人最富有”,如此才能成为理财的赢家。说大一点,运用知识和掌握技术的能力,是21世纪贫富差距的关键。说小一点,自己懂得越多,赚钱越轻松。因此多学习一些掌握投资的门道,就能更熟练地掌握理财投资的技巧,规避投资中的风险。

找到财富之路,你才能站在财富巅峰

你会怎样规划自己的财富之路呢?也许你会想到在公司里找一个好职位;或者自己经营一家店铺;开一个公司,独立创业;再者就是直接做职业经理人。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那些有资金,但没有时间自己经营公司的人在干什么呢?做投资。他们虽然没有时间自己去经营公司,但是,可以找一个好的项目,请一大批人才帮他们经营,而他们只需要投入资金就可以了。所以,他们才是站在财富巅峰,最会赚钱的人。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就是这样的一位优秀的投资家。2001年《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上,他以三百二十三亿美元的资产位居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我们不妨看看他是如何发家的。

1930年八月三十日,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华达州的奥马哈市。他出生时,正值美国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他的父亲在那个时候失业,贫穷的家境使巴菲特从小就立志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

五岁时,巴菲特就在自家门前向路人兜售从祖父的杂货店里批发出来的口香糖和柠檬汁。六岁时,在与家人去郊外度假时,他用二十五美分买了六听可乐,然后在湖边以五美分一听的价格卖给游人。九岁时,他就知道通过收集瓶盖来了解哪一种品牌的软饮料生意最红火。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们到球场捡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0年,十岁的巴菲特随父亲去了纽约。在这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他被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一年后,这个少年便第一次做股票投资,他以每股三十八美元的价格买进了一种公用事业股票,不久,这只股票的价格就上升到四十美元,巴菲特将股票抛出。首次投资虽然赚得不多,却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在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他和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做技术分析、听内幕消息。但是巴菲特从来就不是个盲从的人,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成了著名投资专家、证券分析学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学生。格雷厄姆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告诉巴菲特,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显示屏幕上,而应放到发行股票的公司那里。投资者应该了解的是公司的赢利、资产负债和未来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或计算出一只股票的“真正价值”或“内在价值”。他告诫巴菲特对华尔街要当心,不要听信传闻。

1956年,以“A+”成绩毕业的巴菲特找工作时却多次碰壁。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家乡,决心自己一试身手。当时,他身无分文,但是他坚信,老师教的那些原则是他成功的钥匙。在一次聚会里,他宣布自己要在三十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1956年巴菲特建立了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正式开始了他的职业投资生涯。那时,巴菲特并不跑出去,听最新的消息,他只是呆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用这种方法他很快就得到了丰厚的利润。他的巴菲特公司第一年就集资五十万美元。合作者们分享3/4的利润,巴菲特自己保留余下的四分之一。第二年,巴菲特已经管理着五间小规模的公司,总资产有五十万美元,但投资收益率高达百分之十。1958年回报率更高达41%,到1959年末,由巴菲特管理的资产已经比原来合伙人的投资翻了一倍。1962年到1966年的五年中,他公司的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二十到四十七个百分点,巴菲特合伙体投资回报较高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人找上门来,要求巴菲特管理他们的资产投资。到1966年,巴菲特管理的合伙资产已经超过了四千四百万美元。而巴菲特本人也在当年的《奥马哈先驱报》上获得“成功的投资业经营人”的名头。他实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

当众人都对高科技公司趋之若鹜时,巴菲特仍然坚持其保守的价值观。他说他对两类股票不感兴趣,一类是公用事业股,理由是利润固定的行业从来不在他的投资范围之内。另一类是高科技公司股票,“我自己对这类公司捉摸不透。如果我不懂,我就不投资。”四十多年来,无论经济繁荣与否,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总体表现是出色的,它的平均收益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八点六,从未出现过年度亏损。即使是在上个世纪的亚洲金融风暴波及全球时,巴菲特仍然以其稳健的风格,成为全球投资者竞相仿效的楷模。

在巴菲特的事业生涯中我们看到,在投资领域,如果你要做出成绩,就一定要有独立而有效的运作方式,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和不感兴趣的领域不要去投资,能够看到最大的利益差价会在什么样的地方产生,并且不盲从于他人,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具备的。

树立风险意识:理财不是简单的投资

提起理财投资,马上会有人联想到,投资理财不就是如何将10万元变成100万、1000万元吗?在这种错误认知的驱使下,不少人迷醉在股市神话里,做起了一夜暴富的美梦。极少数运气好的人也许中了头彩,发家致富。更多的人则是资金被套牢套现,最后血本无归,身背巨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出现这种情形,人们一般归咎于技术操作上的失误。其实,除技术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理财观念不正确。作为个人和家庭,你如果想打理好自己的私人资本,首先就得树立起正确的理财观念。

作为投资者,你若想你的投资有本有息,那么这种投资伴随的将是较低的收益。你若想你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回报,那么你将同时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

首先,理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个人和家庭以及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随着个人或家庭收入的提高或减少,日常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或减少。又比如年轻人身强体壮、头脑敏锐,又无后顾之忧,因此在私人资本的处置上,尽可放手一搏,做进攻型投资者。

对中年人而言,正处于事业和财富创造的收获期,但同时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不宜冒进,应做攻守兼备型投资者。

而人到老年,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旺,但赚钱的能力已落入低谷,进入被动消费(日常生活消费、医疗保健消费)的高峰期,而保险公司的保险费越来越贵,甚至不予承保了。因此在投资上,应做防守型投资者。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风险的承受能力来选择理财产品,不要随波逐流。

其次,遵循终身快乐理财原则。

如第一课所言,理财的终极目标是快乐,自由。即在个人和家庭经济生活中建立三个体系:一是与收入相对应的日常生活消费体系,做到合理消费。二是与个人和家庭环境相对应的避险体系,做到未雨绸缪。三是建立起与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相对应的风险投资体系,学会掌握风险投资市场的运行规律,瞅准最佳时机投资,以追求私人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可能一夜暴富。尤其是家庭理财,首要是保障资产的安全性,盈利性是第二位的。所谓“终身理财,终生有财”。

再次,全部投资工具都是一柄双刃剑,没有最好,也没有更好。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任何一种投资工具,都有优劣两面。例如储蓄和国债,它的优点是投资安全,收益稳定;缺点是收益率太低,难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压力。而股票的优点是收益回报率高,但同时也要承担投入资产大幅缩水的风险。

家庭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中,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避险工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保险、黄金、债券、外汇、房地产等等;一类为风险投资工具,包括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期货、各种纪念币卡、古董字画、彩票等等。

其实避险工具与风险投资工具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分。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避险工具投资的风险小,利润回报少;而风险投资工具,相对避险工具,投资风险大,当然获得高额利润的可能性也更大。避险工具如果运用得当,抓准时机,有时也能获得较大利润。

作为一名聪明的投资人,应该注意研究各种投资工具本身的特质和运行规律,再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比对分析,就能将各种避险工具和风险投资工具组合搭配使用,巧妙地避开市场周期中的低谷,冲击市场周期中的高潮。这样既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的投资获利功能,又能化解投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的风险,扬长避短,盈亏互补。当然还要遵循一个重要前提,即是你投资的商品是具有市场潜力,有真正价值的,而不是一文不值的泡沫。

因为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最后,正确认识不可变风险与可变风险。

个人或家庭无论投资与否,都是有风险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即使你把所有的钱存进银行吃利息,这也是一种不可变的风险,也可以说是一种固定风险。因为通货膨胀必定会导致货币贬值。比如两年前猪肉不过四、五元一斤,而如今却是一、二十元一斤。最近粮油食品的上涨更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如果物价上涨指数超过了银行利率,那么存在银行里的钱就缩水了。

而将家庭节余的钱进行合理地投资,这种风险就转化成一种可变风险,或者说是可以控制的风险。只要投资得当,就可以化险为夷。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综合运用避险工具和风险投资工具的能力,在理财中出奇制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心理决定收益:整理财富要远离的误区

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人们通常更关注的是操作技巧,以及对市场基本面的详细分析,往往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投资失利而一蹶不振的投资者亦大有人在,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投资者们不可或缺的必备因素!

2008年,因受不了股市煎熬的约翰,毅然决定“割肉”离开股市,投资受挫的他心有不甘,因此,想换一个理财产品来弥补自己的损失,最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如火如荼的黄金市场。由于受到了上一次的打击,想快速盈利的约翰将投资变成了投机,自从购买了实物黄金以后,一听见什么风吹草动,他便立刻卖出手中的黄金,而风头一过便又买入。

约翰如此折腾了一年多以后,扣除高昂的相关手续费,他不但没有获得一点利润,反而还亏了1万多美元,看着别人在火爆的黄金市场上都赚得盆满钵满,他非常不服气,于是,将自己仅有的3万美元再次投入了黄金市场。

这一次,约翰非常幸运的遇见了一位贵人,这位贵人便是他的同事,偶然闲聊之中,他们才知道对方也在投资实物黄金,不同却是约翰去年亏了1万美元,而这位同事却轻轻松松就赚了2万美元,究其原因就在于同事的心理素质非常好,既不诚惶诚恐,也不盲目地跟风,而且,还不贪得无厌,只要达到了自己的心里价位,他便坚决放手赎回资金,再开始新一轮的投资。

2009年,通过这位贵人的开导与指点,约翰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投资心态,他将以前投资失利的阴影从内心抹去,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进入市场,不再被动接受市场的摆布,两年以后,金价开始直线上涨,直到2011年,他获得了50%多的收益,3万美元的本金也变成了5万美元。

这一次的成功,让约翰信心百倍,投资也越来越有魄力,他非常看好目前的黄金市场,并认为金价还会持续上升,于是,在2011年年初,约翰用5万美元再加上这几年积攒的资金,总共10多万美元继续购买实物黄金,直到2011年中旬,黄金价格直接冲破历史金价的最高点,达到了每克1700多美金,这让他10万元的本金瞬间变成了14万美元!

约翰第一投资黄金失败的原因,是他将投资的理财行为,变了一种投机倒把的赌博行为,黄金是一种用作长期投资的理财工具,因此,在黄金市场上快进快出的投资方式是十分不可取的,尤其对于相关费用较高的实物黄金市场,更不能够拿来当做投机的赌市,总而言之,投资者绝不可拿黄金来赌手气,因为被赌博冲昏了头脑的人,非常容易会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