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14926700000011

第11章 孩子不愿意父母对他们捆绑的太紧(1)

当孩子长到足够大时,已经具有了要独立表达思想感情及自己做事的要求,应该说这种要求既合理又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对此,父母们理应给被自己已经捆绑了太久的孩子们松松绑,给他们一点能够自己做事的机会,让孩子独立地处理一些事情。当孩子打电话时,你不要去听,让他放心的打;当他交异性朋友时,你也不必惊慌,只要教他去正确地处理;当他做一些让父母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你也不必诧异,只需冷静观察,因为凡事都有第一次,是天性就不可扼杀。

孩子需要自由自在的生活

孩子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还不强,心灵不受约束,他们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每位父母对孩子娇惯的很,看管的也严,很多孩子根本没有自己的自由空间。

但是,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充分解放思想空间,扩大眼界,这样才能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马斯洛在论述人的创造力时说,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而初始创造力常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能促进人的发现与发明。因此,我们应该把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能让孩子对世界万物有个全面的感受,更能促使孩子去体悟人生。当然,更重要的是能使孩子积极地去探寻真理,当一个孩子做到了这些,他就会朝着优秀人才的方向迈进。

父母要让孩子成为优秀人才,就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这种自由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上的自由;二是时间上的自由;三是做事的自由。如果父母做到了这三个方面,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所谓给孩子思想上的自由,就是父母在要求、限制孩子时,不要给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我们的很多孩子,往往就是在精神上给束缚死了,而他的父母却全不知晓。因为很多父母看不到孩子有压力。特别是父母要求严格的孩子,他会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限制。父母大都不能看到孩子身上这种压力的沉重。一个孩子的身后往往有很多人对他寄予期望,孩子会担心自己的行为满足不了对自己满怀期望的人,因此,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他都会考虑别人的想法,孩子在精神上产生的这种压力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因此,要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天才,就不要过早地禁锢了孩子的思想。特别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要让孩子充分开放自己的思维。

很多父母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更有效果,他们往往在时间上卡死孩子,在不同的时间给孩子安排做不同的事情,孩子自主的时间很少。因此,孩子的很多创意,很多想法,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孩子的很多时间都在做大人安排的事,这同样禁锢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太多的自主时间是一种浪费,其实不然,当孩子自己在安排时间的时候,他得到的收益要比大人替他安排时大得多。他自由地去想,能更好地去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这在前面已经提到;他自由地去玩耍,这能锻炼他的智商;让他自己去找事做,他会很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孩子的年纪越小,他自主安排时间就对自己越有益。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充足的自由时间,让孩子自己摸索生活的技巧,这将奠定孩子一生事业成功的基础。股神巴菲特在小时候父母对他管的不是很多,他能整天和伙伴们一起游戏,他们无聊时最爱干的事就是记录街道上来往的汽车牌照号码,这在大人看来是孩子在打发无聊的时间,但巴菲特却因此锻炼出超常的数字记忆能力。在9岁的时候,巴菲特整天无所事事,他就去拣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就是这种无聊的举动使他发现哪一种饮料最好卖,他后来因此贩卖饮料轻松地赚了一笔。可见,给孩子充足的自由时间,孩子有时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知道让孩子去做事是锻炼孩子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让孩子学会做事,他们会在孩子做事时对孩子进行指导和监督。但是,父母对做事的孩子过于指导,或者指导的方法不当,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就会变成一个呆板的做事机器。因此,做一件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拿主意,父母只要结果,大可不必干涉孩子做事的方法,因为父母的方法虽然成熟,但它会禁锢孩子的做事思维,长此以往,孩子做事的能力就得不到增强,更谈不上有做事的技巧。

某电视台举办了这样一个特别节目,他们邀请五位母亲各带着自己只有四五岁的孩子参加一个游戏:导演让她们的孩子把一张撕成几块的地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拼好,用时最短的孩子将得到一千元的奖励。谁先去拼由抽签决定,当第一个孩子上场拼接地图的时候,其他的各位母亲都在教自己孩子拼接地图的技巧,什么按线路去拼接啦,按各省不同的颜色去拼接啦……她们都想教给孩子最好的拼接方法,以能在比赛中胜出。拼接地图似乎并不难,第一个孩子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就拼接好了,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其他的四个孩子都花了很长时间才拼接好地图。在场的所有人都说第一个孩子不简单,但当主持人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能这么快拼好地图时,孩子的回答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的图形。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地图背面是一则人们熟知的广告,如果按照广告的图案去拼接地图,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因为其他的孩子都按照妈妈的指示去做,但妈妈根本不知道后面有广告,自然教授的方法要费时得多。因此,孩子做事时父母给予充分的主动权,孩子不仅会拿出大人意想不到的做事方法,他的进步也会很快。

可见,让孩子生活得更自由一些,可以使孩子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孩子有了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他就会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孩子的兴趣需要家长的重视

有时候,一个人对某事物表现的非常感兴趣非常专注,谁能保证这不是一件天欲降大任于斯人的事呢?因此,每个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所具有的兴趣,不但不能制止,而且需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一个伟大人才的产生和一项重要产品的发明,往往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不停地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是接连几天几夜地做实验,他有这样的工作热情,正是来自于他对自己工作的兴趣。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善待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是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基础,善待孩子的兴趣,就是在保护孩子成为天才的动力。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兴趣缺少足够的理解和关注,他们看重的只是孩子考试的分数。父母哪里知道,孩子的兴趣一旦被压抑,那将意味着他们能发挥出自己真正能力的余地就会越来越小,很多孩子一事无成就是这样造成的。

有一个女孩子,她对舞蹈非常感兴趣,但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当一个教师,这样将来能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孩子没有办法改变父母的意愿。于是,她只有一边上学,一边选修她的舞蹈课程。她的老师知道这种情况以后,找到孩子的父母说:“应该让孩子学习令她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两者都兼顾,这就像一个人同时坐在两只船上,迟早会落水的。”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听从老师的劝告,还是一意地让孩子当老师。结果是孩子没有考上师范学校,而她去一些当地的剧团参加一些舞蹈演出。因为自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舞蹈培训,她始终也只是一个业余水平。

为此,父母们要注意不能自己想什么就要求孩子干什么,而是要知道,孩子想干什么就支持他去干什么。

1.不要打击孩子的兴趣。

一个6岁孩子想知道家里养的花为什么长得那么好看,便把花连根拔起,但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他的父母知道后并没有去责备他,而是告诉他:这些花之所以开得这么鲜艳,全靠根吸取土壤里的营养,如果根离开了土壤,那花就会因缺水分和营养而枯死。说完,就让孩子和他们一起把花重新栽到盆里。父母没因此去责骂孩子,不仅使孩子学到了知识,还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因孩子毁坏花草对孩子进行批评,这样的事情多了,孩子就会觉得好奇是一种错误,渐渐地孩子的兴趣就会泯灭。如果父母因此责骂孩子,顺便说上一句类似“这有什么好看的”话来,父母责骂的言语就会植入孩子的心里,当以后上生物课老师讲到有关知识的时候,他就会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没有什么好听的”,孩子对植物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因此,孩子就不会学得好。

很多事的道理和这一样,若父母能善待孩子的兴趣,那么就会引导孩子向更深处去思考,父母若告诉孩子:“这些花之所以开得这么鲜艳,全靠根吸取土壤里的营养。”孩子在以后的生物课学习中,他就会留意“根如何吸取土壤里的营养”的问题,这样,孩子就会学得更好。因此,孩子有兴趣时父母要注意保护,善待孩子的兴趣,这样孩子才会出众。

2.不要强迫孩子做什么。

很多父母知道兴趣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只要孩子对某个方面感兴趣,父母就极力让孩子去做,有的甚至到了逼迫的程度。其实,孩子对一件事的兴趣是有限的,兴趣在一定的范围内孩子才会感到快乐,感到快乐兴趣才会变成孩子进取的动力。如果过度地让孩子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感到厌恶,本来有兴趣的事就会变得没有兴趣了。因此,按照孩子兴趣培养孩子时,一定要讲循序渐进的原则。

3.要拿准孩子的兴趣。

孩子总会对一些事情充满热情,有的孩子是因为一时的好奇,这不是孩子对某事物真的感兴趣,因此要拿准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有的孩子一旦对一件事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坚定不移地喜欢下去;有的孩子却不同,他很容易对一些事感兴趣,但兴趣维持的时间不长,很快就会转移到新的事物中去。因此,父母要善于甄别什么才是孩子真正的兴趣,不要拿一时的好奇当兴趣,否则,父母就无法按孩子的兴趣来培养孩子。

因此,父母善待孩子的兴趣,就是先要保护孩子的兴趣,然后发展孩子的兴趣……看那些被称为优秀人才的人,无一不是在自己兴趣中诞生的。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优秀人才。

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孩子在小的时候,他爱家,他离不开家,他离不开父母的呵护。但孩子大了,他更会向往社会,因为社会与家相比,更丰富多彩,更有施展理想和抱负的舞台,正因为如此,父母从孩子小时就应给他经风雨的机会。

有一位华人女性在美国找了一份家庭保姆的工作,帮一位美国母亲照顾孩子。有一天,孩子在家里不小心绊倒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看此,这位保姆赶快起身要去扶孩子,但美国母亲却阻止了她。保姆对美国母亲说:“孩子哭成这样子,你都不管他吗?你太残忍了。”

美国母亲却批评这位保姆说:“残忍的是你。”

保姆说:“这么小的孩子跌倒了,而且哭得这么厉害,亲生母亲不去扶他,也不让我去扶,你才残忍。”

美国母亲说:“孩子跌倒了,他自己完全可以爬起来。爬起来,他就成功了一次,你连这样的锻炼机会都不给他,如何让他面对将来激烈的竞争?你才是真正的残忍。”

从当时情况来看,美国母亲是“残忍”了一些,孩子摔倒了都不管。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美国母亲更理智,美国母亲懂得放手,而放手恰恰给了孩子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可以从小学习如何面对挫折。而保姆的举动可能是大多数国人的想法,永远在给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爱,爱到忘我,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无微不至的父母之爱会让孩子变得无能。

朱自清先生曾就父母要懂得对孩子放手的问题上说过:“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父母应该学会放手,给孩子一些自由体验的机会。

南方某小学的一位老师,在新生入学时发现了一件让她惊愕又好笑的事。

午餐时学校供应了好吃的芒果,多数的孩子都很喜欢这种水果,但是却有几个孩子拒绝了,理由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吃芒果。

“不会吃芒果?”老师以为自己听错了,赶忙再问孩子一次。

“老师,你可不可以帮我把芒果皮剥下来,切成一块一块的?”一个孩子很认真地说。原来孩子在家吃到的芒果都是母亲剥好皮,再切成一块块的。

“不行,老师不能帮你剥皮,不过我可以教你怎么吃。”老师一边回答,一边抓起孩子的手,教他用手剥掉芒果的外皮,吃果肉。

孩子不会吃带皮的水果,父母到底剥夺了孩子多少学习与享受的乐趣啊。就像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新闻,上大学的孩子不会剥鸡蛋皮。我国台湾的新闻中提到鸡有几条腿,有孩子竟回答说“六条”。因为他只吃过鸡腿,没有看过鸡。用手吃带汁的水果,体会黏糊糊的感觉,不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吗?享受美食,不正是一种生活乐趣吗?怎么现在的孩子连最原始的享乐都不会了呢?

也许我们为孩子做得太多,而剥夺了孩子应有的学习体会,因为爱太多,我们夺去了孩子原始的生物本能。但爱不能成为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借口。父母的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能又无情。

学会了剥水果的孩子也知道了,如果手的感觉是黏糊糊的,只要洗一洗就没事了,没有什么好担忧的。父母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享受生活的乐趣,剥夺孩子生存的能力,实在是一种“残忍”。

孩子未成年时,父母是保护者,保护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给孩子提供安全的避风港,但爱孩子的同时,父母要懂得放手,该放手让孩子去体验时就要学着放手。一个对生活有感悟的孩子会更热爱生活,他的心灵与人生都会是多姿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