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14926400000008

第8章 性格:让良好性格主宰孩子的一生(4)

我们人也是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选择难题,但无论什么事情,不行就是不行,想做就坚持去做,大可当机立断。

其实你觉得有时候做一个决定很困难,妈妈也可以理解,因为你希望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你也不希望因为一个决定而失去什么或留有什么遗憾。但是,你也要知道,机会这个东西,你随时都可能抓住它,也随时都可能让它从身边溜走。在你犹豫的时候,别人就可能抢先一步,你本来可以成功的条件就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妈妈希望你随时都要睁大双眼,竖起耳朵,闭上嘴巴,张开双手,尽快地做出每一个决定,并积极地去执行。这样才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放弃也好,行动也好,千万不要犹豫不决,拖拖拉拉。即使你走错了路,只要你能及时果断的改正过来,弯路也将变成直路!

妈妈锦囊:培养孩子果断性格,妈妈这样做

1.妈妈平常处理事情,尤其在孩子面前就要表现得果断,用自己的果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该满足的就要满足,不该满足的就要明确拒绝,并向孩子讲明原因。

3.妈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和褒奖孩子的果断精神和行为,批评孩子的畏缩、疑虑行为。

4.有些事情孩子自己本来能决定,就让他们自己去决定,妈妈不要干预,免得孩子逐渐形成依赖心理。

《挡不住的诱惑》——对诱惑,不心动

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自控能力很差,他们往往经受不住玩具的诱惑;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窗外飞过的小鸟分散;他们很容易迷恋上刺激的网络游戏;他们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始终如一……

然而,自控力的发展又是对个人形成良好性格极为重要的内容。曾有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些4岁的小朋友一次一个地带到房间里,并分别拿一颗棉花糖给受测试的小朋友。受测者可以有两种选择:如果马上就吃,只能吃到一颗棉花糖;如果等研究员离开20分钟后回来时再吃,便可以吃两颗棉花糖。有些小朋友不等研究员离开,就把棉花糖吃了;有些忍耐了一阵子便“投降”了;而有些小朋友则是用尽各种方法去抗拒棉花糖对自己的诱惑,或是闭眼睡觉,或是哼歌,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或是玩游戏,熬过20分钟,终于在研究员回来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两颗棉花糖。

实验还没结束,研究人员继续跟踪研究参加了这项实验的孩子们,一直跟踪到他们高中毕业后。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到青少年时期仍能为了等待到更好的机遇而坚持努力,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的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那些当年能忍受糖的诱惑煎熬的小朋友,长大后多半较受人欢迎,较能适应环境,富有竞争性,自信,值得信赖。而被糖的诱惑征服的小朋友,长大后显得较孤单、固执,比较爱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来的时候他们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因而较易受挫折,不敢面对挑战。可想而知,能等待的那些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成功的几率远远高于不能等待的孩子。

值得庆幸的是,自控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妈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他们进行自控能力的培养。

如果你想加强对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

妈妈讲一讲:《挡不住的诱惑》

从前,有一个穷人,一个富人。

富人看穷人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便决定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喂养牛,并把自家的荒地好好开垦一下,等春天来的时候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收获粮食了。

于是,穷人满怀希望地开始自己的致富之路。但是,没几天问题就来了。牛要吃草,穷人天天带着牛到山上去吃草,但是,自己却没有粮食充饥。于是,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吧,然后买几只山羊。自己先杀一只羊吃,其他的羊可以生小羊,把小羊卖掉,不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钱了吗?

于是,穷人就把牛卖了,买了四只羊。没多少天,一只羊被他吃完了,其他三只羊却迟迟不生小羊。于是,饥饿的穷人又杀了一只羊。

看着羊越来越少,穷人想,如果羊没了,就不能生小羊了,也不能挣钱了。不如把羊卖了,买几只鸡,让鸡生蛋。鸡可以天天生蛋,这样自己不就可以很快有钱了吗?

于是,穷人把羊卖了,买了18只鸡。但是,刚买来的鸡还不会生鸡蛋。饥饿的穷人又开始杀鸡吃。

当春天来的时候,富人给穷人送来了种子。但是,穷人的牛早就没有了。18只鸡也全部被他杀完了。穷人又只好天天吃咸菜了。

妈妈点一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够做成一件事情,如果抵挡不住诱惑,别人再怎么帮忙,最终也会一事无成。孩子,我们是不是也经常会犯跟这个穷人一样的毛病?妈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写作业来说,你能做到妈妈在和不在一样自觉完成吗?

不过,妈妈这不是批评你,妈妈只是希望你做个自觉的好孩子。你要记住,我们做任何事,都不只是做给别人看的。当你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它会影响你的-生。如果养成了自觉的习惯,你就会努力学习,不用老师和爸爸妈妈督促你,也可以主动完成各项作业。能主动完成作业的孩子,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会喜欢。以后你有了工作,你就知道,能主动完成工作的人,领导和同事也会喜欢。

妈妈锦囊:在游戏中培养孩子自制力

游戏是孩子都喜欢的活动,而且游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经常和孩子玩游戏,可以使孩子在懂得规则的基础上,不断训练抗诱惑的能力,让孩子的自制力得到发展。

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玩“我是雕像”的活动。妈妈发指令,并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游戏开始前,妈妈告诉孩子可以自由活动,当妈妈发出“我是雕像”的口令后,参与游戏的妈妈和孩子必须像雕像那样定住一动不动,雕像的姿势可以由孩子自由选择,可以是人物的各种动作,也可以是各种动物的特定动作。如果谁先动了,谁就被换下。

通过和孩子一起玩“我是雕像”等活动,可以培养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偷油喝的小老鼠》——自私鬼,没路走

生活中,有这么一些孩子,也许是他们习惯了长辈们的“谦让”,因此,他们总是有好吃的自己吃,有好玩的自己玩,从来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要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同他人一起分享。

也许有些妈妈会觉得这不是什么大毛病,可是由于自私的狭隘性,它会引申出嫉妒、愤怒、任性、偏执等很多性格缺陷,所以还是不容忽视的。当然,也不要将孩子的自私自利作为一种很不得了的错误,孩子的这种行为与心态是可以纠正的。只要妈妈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就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大方、懂得关心他人的人;而孩子如果能逐渐改变自私的状态,也会变得更加快乐起来!

如果你家里也有这么一个总想着自己的“小自私鬼”——

妈妈讲一讲:《偷油喝的小老鼠》

从前,有三只小老鼠,鼠老大、鼠老二和鼠老三,他们结伴去偷油喝。可是油缸特别深,它们只能闻到油的味道,根本喝不到油。

这可怎么办呢?小老鼠三兄弟非常焦急,他们围着油缸转啊转,终于想到了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咬着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并且,它们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大家轮流喝油,有福同享,谁都不可以存有独享的想法。

鼠老三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家轮流喝一点多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不如自己痛快地喝个饱!”

夹在中间的鼠老二也在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鼠老三喝光了,那我岂不是要喝西北风吗?我干吗这么辛苦地吊在中间让他独自享受一切呢!我看还是把他放了,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吧!”

鼠老大则在上面想着:“油是那么的少,等它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自己跳到缸底饱喝一顿,才能一解嘴馋!”

于是,鼠老二狠心地放了鼠老三的尾巴,鼠老大也迅速放了鼠老二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

结果呢?他们浑身都被油弄湿,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加上脚滑缸深,他们再也不能从缸里出来了!

妈妈点一点:

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是彼此的,做人不能太自私。小老鼠们为了自己喝到油,最终害的却是自己。可见,自私自利的人反而失利!

而且,一个喜欢做好事帮助别人的人,也会有很好的人缘,当你面临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乐于帮助你。如果太自私,等到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没有人帮助了。那样,处境将是多么悲惨呀!

所以说,我们可不能像小老鼠们那样自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自私的人只会把路走得越来越窄,直至陷入绝境。人要学会付出,才能活得有意思;能够付出爱和宽容的人,总能找到一片广阔的天地!

妈妈锦囊:不要轻易说孩子自私

自我中心化思维是孩子特有的思维模式,是无意识间发生的一系列以孩子自我为行为目的的本能冲动。比如孩子间经常发生的争抢行为,其思想基础不是自私的观念,而是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模式。孩子还不具备分享的思想能力,因此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分享的行为。孩子的分享行为需要妈妈逐渐培养起来,从而形成有关分享的价值理念。因此,不要因孩子搂着自己的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碰,妈妈就脸红地责骂孩子“自私”。你应该接纳孩子这个年龄段的这些特点。只有在接纳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改善,逐步培养孩子的分享和宽容。教孩子从分享行为开始,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但一味地分享、无限地大方也不太好。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分享的限度和范围在哪里。你要跟他讲清楚,你拿出去分了你就会没有,如果真的弄坏了也不会再有新的玩具,所以分享是有付出,也有可能会有成本。并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和感受这个过程,妈妈不要过多地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