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胡雪岩商道
14925500000032

第32章 附录:胡雪岩小传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清末政商界的一个传奇。他以贫贱的钱庄学徒出身,在短时间内事业崛起、形成近代中国金融事业中的一个异数,进而协助左宗棠“西征”功业,获“布政使”衔,戴“红顶”、穿“黄马褂”──历数清朝两百多年的史迹,经商获仕、戴红顶而又黄马褂的,胡雪岩一人而已。

胡光墉是安徽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幼时家贫,以放牛为生,稍微长大之后,为了养家糊口,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之交王有龄的帮助,自己开了阜康钱庄,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胡雪岩经商,从不将一己之利放在心上,而是胸怀天下。太平军攻打杭州之时,胡雪岩积极为清军筹运饷械,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

当时左宗棠为感谢胡雪岩的帮助,破格委任胡雪岩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胡雪岩的阜康钱庄获利颇丰。

胡雪岩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为左宗棠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

如此雄厚资金,使得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成了一个典型的官商。

光绪二年因为战事纷乱,民不聊生,加上各种时疫流行,使得人们苦不堪言。为此胡雪岩花费巨资,创办了胡庆余堂,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其中“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雪岩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

胡庆余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胡雪岩的事业到此时,可谓是巅峰。之后胡雪岩经营蚕丝生意,耗费巨资2000两,他用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更由于当时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只能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

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余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又如童年少时一样一贫如洗。

胡雪岩一生,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是因为他始终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留下商训是“天”、“地”、“人”,内容即为: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外,胡雪岩的成功还在于他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才最终使其生意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