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胡雪岩商道
14925500000028

第28章 懂得投资,投入得多事业才会越大(1)

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长期而言,你将来的财富不只取决于你目前赚了多少钱,而是你能拿多少钱去投资。”在此之前的胡雪岩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胡雪岩运用超前的投资技巧,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复利的效果,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做在“铜钱眼里翻跟斗”的人

中国传统商人有以“一文钱创天下”的志向和能力,他们在创业时,靠的全是自己年轻时一分一厘地辛苦积累,积少成多,逐渐积累起自己的原始资本。这种勤俭节约的筹资方法固然值得敬佩,但是过程却非常漫长。所以,如果我们能飞越最初的资本积累阶段,直接靠借贷来获取创业的第一笔资金,也就是从负债经营着手,应该是致富最快捷的方式了。

但胡雪岩说:“我就知道铜钱眼里翻跟斗。”这“铜钱眼里翻跟斗”就是一种稳妥而快捷的筹资方式。所谓铜钱眼里翻跟斗,就是借钱生钱、以利滚利。

俗话说:“外头有个抓钱手,屋里有个聚钱斗。”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抓钱”的高手。他在自己事业的初创阶段,其实是身无分文,所动用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借贷来的。第一笔生丝生意交割之后,胡雪岩立即着手开药店和典当行,这时他实际上仍然没有足够的资金。因为第一笔生丝生意做下来,虽然表面上赚了18万两银子,但最后算下账来,该付的付出去之后,不但分文不剩,胡雪岩自己甚至还拉下了万把银子的亏空。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胡雪岩却又要上两个大“项目”,实在不能不让人惊讶,就连十分佩服他的尤五和古应春也提出疑问,认为他现有的钱庄、生丝都是两桩需要大本钱的生意,哪里还有余力去开药店和典当行?

然而,胡雪岩却有自己的打算。他的打算就是凭借他的信誉和本领,因人成事。胡雪岩销洋庄,为求当时担任江苏学台的何桂清的帮助,去了一趟苏州,于此结识了苏州富家公子潘叔雅、吴季重和陆芝香等人。当时正是太平军大举进攻苏、浙之时,苏州地面极不平静,一方面官军打仗,保民不足却骚扰有余;另一方面太平军也是步步逼近,因此这帮富家公子都有心避难到上海。这些富家公子在苏州的房屋、田产自然是不能带到上海去的,但他们却有大量的现银,估计约有二十多万。他们知道胡雪岩是钱庄老板,因而想借胡雪岩的钱庄,把这些现银带到上海去用。

胡雪岩当场就为这些阔少做了筹划,他建议将这些现银存入钱庄,一半做长期存款,以求生息;另一半做活期存款,用来经商。存款的钱庄以及生意的筹划,都由胡雪岩一人承当,总的原则是动息不动本,以达到细水长流的目的。这样胡雪岩等于给自己吸纳了一笔可以长期动用的资金。

关于药店,胡雪岩计划是想法让官府出钱替自己开药店。刘不才有一祖传秘方“诸葛行军散”,专治军队行军打仗时容易发生的病疫,其效如神。胡雪岩准备借此与清军中主管后勤保障的“粮台”拉关系。粮台虽不亲临前线,可是料理伤亡官兵也是其日常工作之一,因此,粮台可算是一个用药大户。胡雪岩先采取只收成本的方式把“诸葛行军散”送给清军试用。只要清军觉得效果好,就可以争取长期的供药业务。胡雪岩想,只要药效能保证,价格较市面便宜,甚至可以欠款,不愁粮台不向自己下大订单,同时,既然可以让他们欠账,那也就可以预支一部分成本费,再弄几副其他名副其实的好方子,真材实料地做出来,让各个粮台订购,领回订购药品的款子。药店借此滚动发展,何愁本钱?

实际上,做生意既是一种资金和实力的较量,更是一种智力的比拼。

做生意要有本钱,但如何为自己弄到本钱,却是要靠智力,要靠精明的头脑和灵活变通的手腕。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总是能够凭借高超的智慧为自己“变”出本钱的。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做生意活络”的一种表现。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做生意要有本钱,但如何为自己弄到本钱,却是要靠智力,要靠精明的头脑和灵活变通的手腕。胡雪岩就是这样一个“铜钱眼里翻跟斗”的高手。原来,他在自己事业的初创阶段,其实是身无分文,所动用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借贷来的。

妙用“八坛七盖”之术

面对汹涌澎湃的商海,有许多人都跃跃欲试,想要品尝成功的喜悦。

可是,做生意最怕的就是资金短缺,许多人往往都因为一时的资金短缺而与机会失之交臂,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扼腕而叹的事情。也有人因为手里的资金太少,找不到发财的机会,只能站在商海边上望洋兴叹,抱怨大丈夫生不逢时,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等。

尽管如此,我们的身边仍不时涌现出“四两拨千斤”的商战英雄,他们中的许多人发家之前也都是一介平民,并没有万贯家财,可他们照样可以在完成资本积累后创造出一桩又一桩的商界奇迹。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他们倒底是怎么以小搏大,用有限的资金开启致富的大门呢?

古人说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即使资金非常地有限,只要你能够善加利用,并充分运用你的智能和头脑,抓住商机,致富的大门一样是会向你打开的。一个精明的商人不能只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他还应当能做到用有限的钱干尽可能多的事。资金虽然不多,但依靠经营者的手段,这笔钱可以灵活运用,让它发挥更大的效益,照胡雪岩的话说就是只要“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行了。当你学会了这样“盖来盖去”的时候,你也就学会了在“铜钱眼里翻跟斗”,就可以以小搏大,用十万银子就足以去做百万银子的生意了。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盖来盖去”并不是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经营的艺术,它能使你手里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有一本书名叫做《绿色国王和他的金融帝国》的书,曾经风靡一时,记载了二战后,一个一无所有的犹太人在美国创业的真实过程。这个人最初从不需要多少激活资金的批发小报起家,得到银行的信任,获得了第一笔贷款,兼并了第一家企业,然后以兼并的企业作为抵押获得了第二笔贷款,又用这笔贷款用以兼并第二家企业,接着又拿这家企业去赢得新的贷款……以这样的方式,他几乎没花一分钱,他的金融帝国就迅速建立起来了。这让他过去的穷朋友和合作伙伴既感到意外又感到诧异,因为这几乎是一个神话。其实这也是典型的“盖来盖去”的办法。

胡雪岩是惯于使用这种方法的老手。

前文说过,胡雪岩将湖州收到的生丝运到上海时,正值小刀会要在上海起事。这对于胡雪岩来说又是一个绝好的发财机会,因为小刀会一起事,上海与外部交通中断,丝的来路也随之断绝,洋庄价钱必然看好。胡雪岩准备囤积生丝,趁此机会好好地赚上一笔。可是,他除了寄存在上海丝栈的价值10多万两银子的生丝外,已经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生丝。胡雪岩向上海“三大”钱庄借贷的10万两银子已到期,按规矩不能再行续借了。于是胡雪岩玩起“八坛七盖不穿帮”的手段。

他先将这价值10多万两银子的生丝栈单拿给“三大”钱庄看,说以前借的款可以还给他们了,不过要等这批生丝脱手后才行,请他们把那笔贷款再转一期,既然有栈单为证,贷款又摆在丝栈里,“三大”钱庄哪有不放心的道理?这样就生出10万两银子可供调用。

接着,他又以这批生丝作抵押,向洋行借贷银子。洋行有栈单留存,不会不给贷款。于是栈单变成现银,而栈单也不会流入钱庄,“三大”钱庄不会知道本单已经抵押出去了,自己的戏法也不会被揭穿。

就这样,胡雪岩手里又有相当充足的现银,尽可以多去囤积生丝。结果,他以10万两银子的资本做成百万两银子的大生意。

这就是胡雪岩一次典型的“八坛七盖不穿帮”戏法:一张栈单,“托”了中外两家,一“转”一“充”,就盖住两个“坛子”。

这种“盖来盖去”的“戏法”,也只有像胡雪岩这样的高手才能做到。事实上,做生意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实力,还需要经营者在智力上殊死较量,虽然它没有战场上的那种血腥,可是惨烈程度也不亚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生意的确需要本钱,如何才能为自己弄到充足的本钱,靠得是经营者的智力,独到商业眼光和灵活的经营手段。因为一个精明的经营者,总是能够凭借自己的智能和努力,为自己弄到充裕的本钱的。

跟胡雪岩学做事之道

所谓“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并不是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经营的艺术,它能使你手里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所以,做生意一定要懂得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

有了钱就要用出去

敢于投资是一个经营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胡雪岩说:“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完事。我有了钱就是要用出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傲的。胡雪岩生逢乱世,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岁月,一般的商人想到的多是如何收缩经营,藏好自己的钱,但是胡雪岩想到的却始终是发展,并且总能在乱世夹缝中为自己开出一条条财不断地为自己寻找投资方向,大胆投资。

胡雪岩在筹划投资典当业、药店的同时,还想到另一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大事业。他准备利用漕帮的人力、漕帮在水路上的势力以及他们现有的船只,承揽公私货运,同时以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为基础,大规模贩卖粮食。胡雪岩要为自己打开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片前景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