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上班也能做个好妈妈
14924500000019

第19章 让孩子学会独立,你就可以安心忙(4)

教育家们认为:妈妈应该让孩子接触金钱世界,那种认为过早地让孩子接触金钱会让孩子变坏的观念是错误的,应该较早地对孩子进行关于金钱的教育。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并指导孩子如何使用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其中的关键是妈妈在孩子零花钱的使用上,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妈妈给孩子的零花钱要掌握一个度,根据家庭的收支状况、孩子使用钱财的能力和孩子的需求来决定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在指导孩子花钱的时候,妈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钱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孩子明白,零花钱是用来买一些“零碎”而且“用得着”的东西的钱。所以妈妈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这钱是给他用来干什么的,要么给孩子规定使用的范围,要么给孩子指明具体买什么。很多妈妈给孩子零花钱根本不会问及去处,这样给孩子造成的感觉就是零花钱可以随意花,于是就会把零花钱当成了“乱花钱”。这样,孩子就不会养成支配金钱的良好习惯。

2.只少给不多给。

要想让孩子在使用零花钱上得到理财的锻炼,就先让孩子学会精打细算。孩子手头宽裕了,他花钱就会随意得多。当孩子手头上没有足够的零花钱,他每花去一分,往往都会做一些考虑,多一些谨慎,这样很能锻炼孩子支配钱财的能力。

3.用后指导。

孩子用了零花钱以后,很多妈妈根本不会再关注孩子钱花的去处。在这里所谓的“关注”,是在孩子花钱以后,不是要妈妈对孩子花钱的不当进行指责抱怨,而是用言语或行动去指导孩子消费,以此让孩子获得交易的经验。

孩子用他的零花钱买了一瓶水,母亲看到以后可以随口问一句:

“这里的水多少钱?”

“二块五。”孩子如实回答。

“促销的时候只要二块,在我们楼下卖二块三。”

在这一问一答之间,母亲就让孩子对这瓶水有了新的认识。下次孩子买水时,可能就会注意到差价问题,孩子买水更会有所选择。

在零花钱的处理上,妈妈还有很多要对孩子指导的地方,像教会孩子存钱,让孩子花自己的钱等,这将在后文谈到,在此先搁下不谈。

总之,孩子到一定的年龄,自然就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消费也就成为一种客观的、合理的需要,这就有必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支配钱,使他在经验中成熟起来。孩子会通过对商品的价格、质量等等进行比较,再考虑购买的合理性,在孩子得到物有所值的商品同时,锻炼了经济头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很好地使用自己的零花钱,是学会理财的基础,让孩子学会购物,让孩子学会省钱,让孩子学会精打细算……这些都是孩子成才的关键素养之一。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职场妈妈要培养孩子理财的能力,而给孩子的零花钱,是孩子接触经济的第一步。让孩子学会使用零花钱,是对孩子理财能力最基本的培养。

松开紧握孩子的手,让孩子独立活动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失败,需要妈妈给予他不断尝试的机会。所以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会遇到外部困难和障碍,让他自己去解决。当他最终达到目标,会觉得来之不易,从而获得一分与众不同的满足感。他会因此而骄傲,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独立性、自主意识是人格要素的核心。独立性、自主意识能否形成,决定着孩子能否发展成熟,能否具有健全的人格。一个人社会成熟的基本标准是:具有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具有独立选择、做决定的能力和承担自己选择结果的能力。妈妈的责任就是协助孩子自己去处理各种人生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成熟、长大。

很多妈妈觉得孩子依赖性太强,早晨起来被子不叠,吃完了饭碗筷不刷,甚至忘了带某种学习用具却责怪大人没有提醒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司空见惯。所以,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有责任心”的仅占45.9%,认为自己“做事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的仅占40.3%。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孩子的依赖性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来说都与妈妈的溺爱有关,妈妈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妈妈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

有个上小学四年级的独生女,习惯于睡懒觉。每天早晨,她妈妈几次催她起床,她总是不情愿地说:“再呆会儿。”如果真迟到了,她会抱怨妈妈不把她拽起来,害得她受老师批评。父亲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上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赖被窝,你就赖吧,肯定没人叫你,一切责任自己负!”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跟妈妈撒娇,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女儿腾地跳下床来。从那时起至今,五六年过去了,女儿早晨起床上学再不用催了。有时候,妈妈还没起床,女儿早已经骑车上学去了。

从这个独生女的变化可以看出,孩子的潜力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溺爱剥夺了他们自立的能力。譬如,孩子的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靠自己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复习和预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本领。大人陪读陪写甚至帮写帮计算,都是在帮倒忙,是在辛辛苦苦培养懒孩子。当然,若孩子很勤奋却仍搞不明白,帮他分析一下甚至请家庭教师都可以,但必须以孩子独立学习为前提,切忌包办代替。

早在1927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凡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

健全人格,必须通过解决各种人生课题去发展,孩子成长过程的主要人生课题有:学业、人际、情感、自我发展。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地解决自己的学业问题、人际问题、情感问题,为孩子提供发展独立性的条件,来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两个途径:

1.通过学业发展独立能力

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首要条件,是获得在社会上谋生的技能。在现代社会,尽可能多的接受教育,是获得社会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注意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并从小学开始,就重视孩子的学习,让她懂得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指导他寻找适合于自己的、高效的最佳学习方法,而不是盲目地听课、做题。让他进行多种尝试:如何听课效率才高、如何复习、如何安排时间最适合自己的用脑习惯、什么状态考试效果最好等,比如当他发现自己听课听到约一半的时间效果最好,一堂课新的内容、难点听懂以后就不必全神贯注,可以稍稍放松,根据情况进行不影响他人的其他学习。

2.通过人际交往发展独立能力

在同伴关系中发展独立性。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摆脱权威(这个权威包括父母、教师及其他社会权威人物)影响,从对权威的无条件认同中独立出来,形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为此,孩子必须大量的与同辈群体接触,尽可能自己解决人际问题,在处理人际问题中获得独立的人际能力。

同伴的作用对孩子独立能力形成有重大意义,它是青少年心理成熟的必需条件。孩子在充分的同伴交往中才能真正领会社会契约、社会规则认知、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学会关注、获得友爱、增强归属感、提高自尊、促进脱离自我为中心,形成独立能力。这与学业发展同等重要。

人际能力的形成是长时间的,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都要重视孩子独立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其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际认知和人际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尊重、自尊、包容、理解、表达、合作、分享、反抗、妥协、调节、应变、同情,学会关怀、助人、安慰、保护,学会与强者的平衡等。孩子要获得这些基本人际技能和人际认知,必须自己独立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课题,才能真正领会。妈妈的任务是指导孩子独立处理,切忌代替孩子去处理,那样就会剥夺孩子解决问题、发展独立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独立性、自主意识是人格要素的核心。独立性、自主意识能否形成,决定着孩子能否发展成熟,能否具有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