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14924200000034

第34章 父母拿什么应对孩子的叛逆期(3)

你可以让孩子把脾气改好些

时下,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气大,在日常生活里,只要有一点小事不顺着他的意思去做,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会变得歇斯底里,和父母大吵大闹一场。为此,也有不少父母叹息:“我家这孩子,真是管不了!”很多事实也证明,现在孩子的脾气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坏。

14岁的明明为了玩网络游戏而和爸爸怄气,竟然硬生生把爸爸的手指掰断了;正在上初二的小芸在家经常借题发挥地埋怨父母;16岁的小强在和父母争吵之后,一挥手把上前劝他的妈妈推倒在地;一位母亲为了让女儿在进门之前先换鞋,竟然迎来了女儿的一顿大吼大叫,只好亲眼看着自己15岁的女儿紧攥着拳头,向她咆哮完之后,怒气冲冲地跑到了自己房间里,把书包使劲地往地上摔去,还一把掀翻了书架……面对孩子如此种种的行为,很多父母在无奈和伤心之余,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只能是干着急却束手无策。这显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此一来反而更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稍有不如意就借着摔打东西来发泄,或者对着父母大吵大闹一顿,更有甚者还跟父母大打出手。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这样的表现,与他们的青春期的叛逆有关,因此只会是阶段性的,等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就不会再这样了,于是置之不理。但这些父母却忽略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父母如果不正面应对孩子身上存在的这一毛病,不久就会发现,在他的身边根本没有什么朋友,而且也无法与老师或其他成年人融洽相处。在他们长大之后,这方面的缺失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一个人无论具备怎样的一种性格和行为习惯,都会有一定的形成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有这样大的脾气呢?

中国心理学协会的学者宋群认为,孩子坏脾气的形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环境的塑造,另一个是内心的心理因素。其中,父母对孩子的长期溺爱是造成孩子脾气坏的最直接的原因,而孩子产生并逐渐强烈的“成人感”是他们脾气坏的诱因。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双方都爱激动,并且经常吵架,这也是造成孩子脾气坏的外部因素之一。孩子会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性格变得急躁、不稳定、容易着急,在看待问题时也很容易走极端。

另一个原因是,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他们在身体迅速成长的同时,在生理方面也逐步成熟起来,因此在心理上就想努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好让自己能够以独立人格出现在旁人的面前,但另一方面让他们苦恼的是,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却并不能帮助他们摆脱依赖父母的习惯。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矛盾和困惑之下,他们常常会处在焦虑的情绪当中,进而会时常产生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以至于每当面对父母的时候,这种情绪波动便不由自主地发作了起来。

对于孩子的坏脾气,父母不能等闲视之,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美国相关研究人员的报告指出,如果孩子长期乱发脾气的话,可能是他正处于危险的抑郁症或破坏性疾病当中。因为,健康的孩子往往很少带有攻击性的脾气。既然如此,针对上面指出的造成孩子脾气坏的种种原因,当孩子正在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来加以应对呢?

总体上来说,当孩子正在发脾气时,父母要先冷处理,也就是把他暂时搁置在一边,不要和他直接对话,因为这时的孩子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等到他平静下来之后,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询问他刚才发脾气的原因。

在同孩子交谈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到两件事,一件事让孩子明白发脾气是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另一件事就是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尤其要注意冷静,不要被孩子的坏脾气传染。有一些父母,孩子正在生气,谁知他们比孩子更生气,结果弄得大人和孩子都是火冒三丈。这样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当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要静下心来,耐心地等待孩子把气撒完,然后再去和孩子沟通。

谁说孩子总是那么叛逆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就会变成“犟头驴”——这是孩子青春期一个必然要发生的现象。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这时,父母对其“强加束缚”往往成了教育孩子的主要手段,可这种“强加束缚”用得不好,就会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难保孩子会出现行为的偏差乃至滑向歧途,因此,父母就要注重自己的教育方式,当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见效时,这时不妨换一种心态,变化一下方法。

一个孩子是不是温顺,主要就是看他与父母的对话是不是温和。但现在的很多孩子说话不知轻重,常常会出口伤人,偏激的言语常会刺伤父母对孩子那颗慈善的心。说话不知轻重的孩子,他对父母的言语是冷漠的,父母不会得到他一句体贴和温暖的话。在孩子心里,好像总有着某种对大人的不满,他们喜欢用伤人的语言来宣泄着自己不满的情绪。这种现象是孩子在逆反期常出现的,不同的孩子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释放”,前面提到,逆反的孩子会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等。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地纠正,会导致孩子更严重的叛逆情绪,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孩子变得暴躁,这是被自己不满情绪憋闷的结果,这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对孩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教育是治标不治本的。要从排解孩子心中的怨气入手,在生活中我们面对逆反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

1.不要惹孩子生气

不惹孩子生气,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很难做到。在很多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孩子生气是两条并行线,就像火车的两条轨道始终并存。最好的教育办法是使孩子能高高兴兴地在接受你的教育的同时,要使自己的孩子不会生气。

孩子“高高兴兴地”接受教育,这似乎不符很多父母的教育习惯,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力求自己有这样一个教育基础:威信+严肃+强制,似乎这样面对孩子时,自己的教育才会收到效果。其实,孩子生气乃至于脾气暴躁,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威信+严肃+强制”的结果。如果父母在面对孩子时黑着一张脸,再加上命令式的说话方式,就是再温暖的言语,孩子听起来也不会舒服,时间久了,导致孩子叛逆的情况就会出现。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想让孩子在平和快乐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要脸上多几分笑意,给孩子几分平等,用语要讲究几分委婉,在快乐的氛围中使孩子接受“和风细雨”式的教育。这样,你在说教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不会生气,就会把孩子说话很伤人乃至叛逆的苗头扼杀掉。

不要使孩子生气,这并不代表不能责备孩子,当必须要责备孩子的时候,就要尽力去责备孩子,关键是在责备后要及时“安抚”好孩子。

2.我们要学会给孩子“消气”

孩子有了叛逆的情绪以后,他就会在言语上刺激大人,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孩子消气。对于孩子的生气,是很多父母喜欢忽视的一个问题,他们觉得,孩子生气,只是一种“孩子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伤大雅。这是一种对孩子生气的错误看法,因为孩子一次生气就是一次不满的表现,如果孩子的“气”得不到及时地舒缓,孩子就有充足的时间去想一些自己的道理,而且生气会使孩子坚定地改变或认同一些看法,这些看法都是在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思量的,这就使得孩子的这些看法错误的较多。生气的次数越多,在孩子心里聚集的“错误”就越多。因此,孩子经常生气而又得不到排解,这会隐藏着巨大的教育隐患。所以,孩子生气了,父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而且父母及时给孩子消消气是很有必要的。

有的父母或许会说:孩子生气了,要想他开心起来,那我们只有放下父母的架子去哄孩子。父母的这种做法只对了一半,父母在给孩子消气的时候,必须要放下高高在上的那份威严,但绝对不是要父母去哄孩子。

哄孩子往往是父母对孩子错误的一种让步,用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来舒缓犯错所带来的压力,这样使孩子开心起来,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纵容。

所以,孩子不高兴了,我们可以这样直接问孩子:“我的宝贝为什么又不高兴了呀?”当然,也可以间接了解孩子不高兴的原因。然后,在和孩子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对问题彼此的看法,用道理来说服孩子,直到孩子认同原先因自己不理解而使自己生气的那些道理。孩子道理想通了,心里的气也就消了。做到了这两个方面,孩子就会常以心情舒畅的状态出现在父母的面前。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叛逆时,先不要埋怨“这孩子太过分了”,应首先想到“孩子又生气了”。这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不会抓住孩子的问题不放,而是直接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这就能平息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这种教育方式之所以有效果,它能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想,孩子言语不好,只是生气的原因,我们不让孩子生气不就行了吗?或者孩子心里有气,我们能学会替孩子消去心中的怨气,孩子不就变得温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