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14924200000021

第21章 开拓孩子潜力从孩子心理入手(2)

第一步,要孩子知道一个人怎样才能变得善良,为什么善良是人人都赞赏的品质。父母可以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场合下,像拉家常一样告诉自己的孩子,要他知道所有的人都喜欢善良的人。同时,父母要向孩子讲一些友好待人和表达善意的简单办法,使孩子懂得,自己的善意也能使自己获得莫大的快乐。

第二步,对于一个坏孩子,父母更要为他营造一个亲切、友爱的成长环境。父母要以一种开明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同时,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友善、友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友好地对待面前的人,其中包括家里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还要常常去帮助他人,以此来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就会自然地养成对人善良友好的品德,这是从更深的层次去改变一个拉帮结派的孩子。

第三步,多为孩子创造表达善行的机会。孩子实施了一件善事,别人肯定会以友好的方式加以回报他,这样,孩子就会感到他人友好相待的快感,这是在学校难以感受到的。通过孩子善行的举动,孩子就懂得了与人为善是多么地令人快乐,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因此,不妨给孩子一些表达善行的机会,如有意叫孩子帮助他人、善待小动物、向乞丐施舍等,孩子就能从中体会到感激,并感受到自己善行的快感。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孩子的善行是离不开父母的培养的。

一个坏孩子,父母要从根本上去改变他,这就要在孩子的内心培植一份善良,孩子有了善良的品行,他的行为也就不会恶毒到那里去。因此,孩子尽管在学校里拉帮结派、横行霸道,如果孩子有了善心,就不会再去欺负其他的孩子,不会辱骂他的老师,不会敲诈勒索,因为善行使人萌生善心,善心能驱除人心中的邪恶。孩子有了善心,他就会变得温顺听话,这也是很多善良孩子的共性。

对孩子心理暗示:“你太有才了”

有的孩子看起来不聪明。这不是孩子真的不聪明,而是孩子在自我认识上有着一定的偏差;或者说是孩子的自卑造成的表现不好。其实,这些孩子的智商是很好的,是一些其他的因素压制了孩子的智力表现。因此,父母在教育“伪笨”的孩子时,用赏识的教育方式,能激发出孩子的巨大潜能,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聪明活泼来。

对于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来说,在他的潜意识中,他会认为成绩好的同学是聪明的,换言之,他们就是认为自己是笨的。这样,孩子就会“破罐破摔”,孩子“不聪明”就会越不聪明。如果父母经常告诉孩子他是聪明的,这会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虽然告诉孩子“你太有才了”是一句微不足道的话,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受到父母夸奖和很少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前者成才率比后者高五倍。这就是赞赏孩子的力量。父母都知道:如果今天夸孩子听话,第二天孩子会更听话;如果今天夸孩子的字比昨天写得好了,明天的字准写得更工整……这是孩子的一种特性,在受到大人的夸奖时,孩子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就会促使孩子不断地进步。

生活中更多的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差,就连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他们不善言谈,行动也没有聪明孩子那么敏捷;他们往往是笨手笨脚的,一件简单的事,他们做起来会弄得很复杂……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及时抓住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说:“你真棒!”“做得很好!”“你太有才了”,这样的话对孩子说多了,孩子自然就会得到一种心理暗示:原来自己也不笨,自己也会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样,孩子就会不停地向这个方向努力。孩子知道主动地磨练自己时,就会最有效果,进步得就会最快。这样,“伪笨”的孩子释放出了聪明的灵气,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的孩子也得到了锻炼。久而久之,孩子看起来就会变得很聪明了。因此不难看出,告诉孩子“你太有才了”,就是适时地去夸一下孩子。

“笨孩子”对待一个问题反应慢一些,甚至对自己所做的事把握不好,当然,他们也缺乏自信。此时,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激励。父母可以在事前肯定他们的进步,夸他们已取得的成绩,给孩子打气,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去做事。有了自信和自主,笨孩子也会很好地完成预定的事。所以,经常采用这种事前夸的方法,可以使能力稍差一点的孩子养成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这样,会激发出孩子的潜能。

“笨孩子”做事普遍缺乏耐心,常常虎头蛇尾。因此,父母要在孩子做事的整个过程中,用赏识的态度欣赏他们做出的每一点成绩,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到最后的成功。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笨孩子”经常会做出各种错事,很多时候是好心办了坏事。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因此,在他们做错了事以后,父母要一分为二地评价他们,充分肯定孩子好的一面。这样告诉孩子:“你太有才了”,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质。

这种赞赏的教育方式,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潜能,更是要孩子有“我不笨”的心理。相反地,如果某个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和其他人说“我这个孩子又笨又傻,什么都不会”,如果经常这样说的话,孩子不笨也变笨了。

因此,夸孩子可以增强对孩子的激励性,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正是聪明得来的,孩子就会受到鼓舞而不断进步。

所以,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说你的孩子是一个笨蛋,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这个笨孩子,做父母的都要一如既往地拥抱他、夸赏他。

因为孩子找到了自己是聪明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聪明的孩子!

让孩子抛去心理的包袱

孩子有压力吗?有!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会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父母大都不能看到压在孩子身上这种压力的沉重。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孩子在心理产生的压力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面对这几方面的压力,孩子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

因此,孩子的压力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家人的期望。一个孩子的身后往往有很多人对他寄予期望,当孩子满足不了他们的时候,这种期望就会变成孩子学习的压力。

二是来自于老师。对于一个成绩差的孩子来说,老师对他的学习要求和对他的放弃都会在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其中的原因在前文已经提到过。

三是来自同学。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在同学之间也会抬不起头来。这种在同学面前的失败感也是孩子的压力之一。

四是突如其来的压力。这种压力往往是不可预见的,比如将面对老师的责罚,在学习任务面前束手无策等。

作为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压力,要主动给孩子减压,这样就不会使孩子彻底地瘫倒在压力的泥滩中。孩子大都是带着压力在学习的,当孩子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就须及时地去给予排解,不然,孩子就会因为心理的稚嫩而承受不起,其结果就是产生厌学情绪。所以,父母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压力,学会给孩子释压。

要给孩子释压,首先面临如何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问题。现在有些父母见不得孩子有一点错,一旦犯错就让孩子抬不起头来。要知道你给孩子多一份自尊,孩子就会多一份快乐。遇到问题,使孩子有个心理缓冲的过程。孩子有错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评,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反思自己,看问题能一分为二。父母要明白孩子在人格上和成人是平等的。

要想给孩子释压,还要降低期望值,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尽管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龙,但在内心中对待孩子还要客观一些,因为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清华、北大的学生。让孩子善良、正直、健康地成长才是更重要的事情。父母尊重孩子的另一方面就是尊重孩子的爱好。孩子有爱好是很自然的,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好一律禁止,凡是与文化课学习没关系的活动都不许参加。这样做的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视线狭窄,遇到小小的挫折就容易钻进死胡同。

给孩子减压,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但学生压力主要来自父母。有的父母不顾主客观条件,忽视孩子的天性,完全用父母的意志塑造孩子,以为有高投入就得有高产出。因此,若给孩子减压,首先就要调整父母的心态,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保持平常心。

从老师那一方面来说,父母不可能给孩子都找到好老师,但要给孩子找一个好班主任。有这样一个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一个孩子前后两个班主任,高一的班主任这样说:“你们父母放心,再调皮的学生我也有办法对付,我治他们的办法多了,谁也别想在我这里犯刺。”这个老师确实够厉害,每天对孩子说的话除了讽刺就是挖苦,听不到一点鼓励。孩子本来成绩就不好,老师的讽刺和挖苦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孩子的学习根本没有什么积极性可言。高二换了班主任,老师是这样开场的:“我觉得我们班的孩子都很可爱,每个人都很有特点。”一句话听得孩子们眼泪差点掉下来,心里面热乎乎的。孩子的学习热情比以前高了许多,班上的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一种是施压,一种是释压,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同,孩子学习的态度也会不同。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遵循以下的规矩做人做事:确立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思想;坚持以柔克刚,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营造民主平等、健康活泼的教学气氛。这样孩子待在学校里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学生、老师之间总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很正常,关键是父母要及时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弄清矛盾的原因所在,及时化解矛盾。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他们自己一般是不愿同父母讲的,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及时对父母讲,父母又没有察觉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几方面一耽搁,做疏导工作的机会就贻误了。

对孩子所造成的压力,当孩子老师和父母的压力减小了以后,孩子的心态就会大不一样,孩子就会有一份自信,这就让孩子抛去了心理的包袱,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就跑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