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高于一切
14923100000036

第36章 恪守道德,勿须提醒——让遵守道德成为习惯(3)

“不,不,不,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戏本来就是您写的,您看就不用花钱买票了。”组长解释道。“噢,是这样。”高尔基明白了。他想了想,问售票组长道:“那布是纺织工人织的,他们要穿衣服就可以不花钱,到服装店去随便拿吗?面包是面粉厂工人把小麦加工后做成的,工人们要吃面包就可以不花钱,到食品仓库里去随便取吗?我想您一定会说,这不行吧。那么,我写的剧本一旦上演,我就可以不论何时何地到处白看戏吗?”

“这——”售票组长一时无言以对。“告诉您吧,同志,我们写戏的人,除领导上规定的观摩活动以外,自己看戏看电影,一律都要像普通人一样照章办事。就像现在,我要看戏,就得买票。”

说完,高尔基呵呵地笑了起来。

“您真是的,一点也没有大文豪的架子。”售票组长也笑了起来。

说着,他们愉快地道了别。高尔基排队花钱买票看自己写的戏的故事传开后,大家都很敬重他,说他是照章办事、遵规守纪的人。

人们可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一个自律的人是会受到大家尊敬的,不管你如何有名,如何有才,都需要遵守秩序和纪律。但是还有一点没有想到,那就是高尔基花钱买票看自己写的戏,更说明这种守纪和自律已经是他长期养成的习惯。只有自律成为习惯的人,才会在别人向他退钱时感到惊讶,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就想到那么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谢绝售票组长的好意。因此他的自律的确已经到达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了。

7.从道德的受惠者到道德的授惠者

我们是道德的受惠者,也应该做道德的授惠者,并且,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而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不知道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道德的受惠者。不是么?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都必须而且只能生活在群体关系中,没有他人为你提供关爱,你将寸步难行。譬如你出行乘坐公共汽车,没有人为你闪身,你连过都过不去,坐在外面的人不起身,你就进不到里面就坐。再譬如你到了一个公共场合,大家都在开心地玩乐,可对于你的来临,没有一个人表示欢迎,没有人同你打招呼,没有人向你绽露笑脸,全都漠然不理,冷冰冰的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你还能呆得下去吗?假如这一切都反了过来,有人为你闪身,有人为你让路,有人笑脸相迎,有人热情接纳,你一定会感受到温馨和惬意。只是在你享受到这些美好之时,你是否应该想到,你是一位道德的受惠者呢?假如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是否应该进而想到:我们不能只是做道德的受惠者,而应该做道德的授惠者。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对我们的授惠,反过来也应该以授惠的方式回馈他人,回馈社会。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意这样去做,变成自觉的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为习惯,那么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就会蔚然形成。

曾经有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她外表毫不起眼,生活朴素无华,生命却迸射出璀璨的光芒;曾经有这样一个传奇的人,她名不见经传,身不现荧屏,却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曾经有这样一个贫穷的人,她苦节自厉,一生清贫,却拥有了全世界所有的爱;曾经有这样一位富有的人,她不谙官场的尔虞我诈,未历商界的投机钻营,却创建了资产过亿的慈善组织。她,用伟大而神圣的爱捍卫了人性的尊严与人类和平;她,用宽容而博大的爱为世间万物传播幸福的福音。她,就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

奉献之于特蕾莎修女,就是用爱去构建至善至美的世界,就是用伟大的爱去爱一切的人,去做些小的事情;就是在街头亲手握住垂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送去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就是在医院亲吻着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就是为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在我们身边,像特蕾莎修女这样的人很多,他们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需要帮助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

他们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的一切伤痛;他们没有华丽的修饰,只用真诚的微笑与美丽的心灵,来装点高贵的灵魂。他们是守卫人类和平的卫士,是落入凡间的天使!

他是一根火柴,试图去引燃一处尚嫌阴暗的国土和心灵;他是一颗透明透亮的小露珠,却愿把整个世界反射出来,用心造出一座五彩缤纷的水晶房奉献于世人;他是一位孤独的志愿者,默默地在大山的重围中履行着他阳光下的诺言。他就是山谷的阳光、孤独的勇士——徐本禹。徐本禹,一位平凡的大学生,正在做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事——像许多志愿者一样,在贵州的一个乡村小学从教。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来自山东聊城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正以他质朴得还带着泥土芳香的那份平凡,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为了一句朴实的承诺,为了一双双渴望的眼神,为了大山深处那些贫瘠的心田,他放弃了城市的繁华喧嚣,走进了大山深处,留在了那个“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那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

奉献之于徐本禹,就是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那倾颓的教室,扛住那无边的贫穷和孤独,扛起那份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就是用一颗美丽而神圣的心灵,去对抗孤独和寂寞,用爱心去精心栽培和呵护那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去实践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及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

青年的脉搏,一直和国家的命运一起跳动,他们永远属于国家,属于民族。现在,已有越来越多和徐本禹一样的青年投入到了志愿者的队伍当中,他们说:“当授惠的阳光照射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愿意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这,就是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是共和国青年变革旧貌的魄力和喷薄的热情。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太多的感动让我们潸然泪下,每天都有太多的幸福让我们流连忘返,每天都有太多的美丽让我们怦然心动。奉献,在一朵花开的瞬间,让全世界飘满芬芳的气息;奉献,在一颗露珠滑落的瞬间,让全世界闪烁晶莹的光芒;奉献,在一片雪花飘零的瞬间,让全世界聆听幸福的声音。只是我们绝对不能忘记的是,在这种爱的氛围中有你的奉献,有你的授惠,而且愿你的这种奉献和授惠不是一朝一夕,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而应当坚持经常,成为永久性的习惯。

8.踏破道德底线的代价

私人之间,凭信而交往;组织之中,凭信而立事。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从小事上做起,严格地践约守信,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认定药家鑫故意杀人犯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药家鑫开车撞倒被害人张妙后,为逃避责任将张妙杀死,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的意见正确,予以采纳。原审判决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故裁定驳回药家鑫的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终于等到判决的这一天,结果令人满意!现在想想,忙忙碌碌的老百姓为何对这件事这么关心,为何都期待一种结果?因为离大家太近了,太典型了。关键是药家鑫的残忍和无情及其家人表现出来的冷漠让大家寒了心。不是说大众没有恻隐之心,但大家首先要的是正义和公平,要不然还不乱套了?还有那个“激情杀人”的律师和那个教授的“弹钢琴强迫杀人法”,都坚定了大众匡扶正义的决心,强大的民意不单单是药家鑫本身的残忍造成的。这件事警告那些真的做错事和作恶的人和他们的家属亲朋,一开始不要光忙着脱罪,不要做那些违背良心和常理的努力。先要把罪责担起来,要主动做扎实的忏悔行动。

“我爸是李刚”到药家鑫案,作案人方面的荒唐言论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大众舆论一边倒,自己掐断了自己喘息的后路,怪谁呢?

李刚在儿子犯案后,面对强大的压力,还能上央视痛哭流涕地向大众道歉,不管是作秀还是真心,他毕竟说了也做了,替儿子流泪了。可是我们好久都没见到药家鑫的父母出来说点什么,都凭第三者在向大众传话。还有张妙家里,药家的冷冰态度直接导致了张妙家人的坚决态度。回过头来看看,药家长辈如此,怪不得药家鑫会走上不归路,原因还用得着在奖状和钢琴家教上来探究吗?现在看看,还不是自己只顾脱罪而不主动赎罪的做法害了自己吗?

药家鑫案给人的教训太多了。一个在校大学生,一个被父母望子成龙的独子,一双弹唱美丽旋律的手,最后造就了一个极端残忍心无半点怜悯的药家鑫,当听到法官正义的判决,这些反思的东西历历在目——杀死药家鑫的不是别人,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认错了方向,以为找律师花钱就可以赎罪,要知道,正义、法律和民意是不能为这些手段所撼动的。请分析家和学者们不要全把责任推给社会和教育,每个人都在这个社会里活着,受着同样的教育,但不是每个人都是药家鑫!

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给我们留下的警示:穷凶极恶之人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不管他是谁,他有多少钱,他能动员多少的“专家”为其开脱,留给他的都将是法律的严惩,因为他违背了人民的意愿挑战了道德的底线,人心所向,正义的伸张注定了药家鑫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