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压力决定动力
14920800000010

第10章 让压力成为推进工作效率的动力(2)

现实确是如此,工作中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就像垃圾—样对我们愉悦的生活形成了压力,我们要及时地处理掉它们才行。不让情绪破坏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赶走情绪带来的危害,我们将会重新感受到生活的宁静,而要做到这一点,对待压力我们则应采取如下对策。

想一些愉快的事。痛苦的时候,不要去想伤心的事,回想一些愉快的经历会减轻烦恼的压力。比如:得到过的赞美,领导对你的夸奖,激励你的幸福时光,这样就会好多了。

积极和大家交流。情绪不好的时候,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和同事们交流,集体的愉快气氛会减轻自己的情绪痛苦。

正确认识自己很重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否是因为自己的目标太高或者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才导致工作的不顺利,如果有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改正。

早做准备。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压力,对此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就不会让自己措手不及而导致情绪低落了。

总之,情绪是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工作的一个因素,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用适合的方法解决它,才能使我们在工作中摆脱情绪的奴役,让自己成为主宰情绪的主人。

换个角度看,压力就变成了动力

毫无疑问,工作上常挨上司责骂会在心理上构成压力,但有人戏称“挨骂”是与上司相处时必须练就的一种能力。因为上司总是希望他比你强,能找到你犯错误的地方正好可以显示出他的伟大和聪明,你又何不成全他呢?

周浩是一位技术员,参加工作没多久就因一件小事出错被上司毫不客气地训斥了一顿。“怎么搞的,还大学学历呢!这么一点事都做不好。这样下去工作还能干好吗?”话语虽然不多,但语气严厉,态度强硬。年轻气盛的周浩听了这些话,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真想顶撞几句,最终还是压住火气,低下了头。不过心理上多少有了一些压力,可在几次挨批后,周浩发现上司训斥他时十分严厉,但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每次都是安排他去做,对他的信任丝毫没有减弱。而且,上司在训斥周浩的时候,也常常向他灌输不少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原来上司的批评不一定就是坏事。

渐渐地,再被上司训斥时,周浩不像初次那样愤慨了。

而且,很快他就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上司出去谈业务总要带着他,使他接触到了更多对自己发展有用的信息。

当然,谁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上司的批评,这时很多人表面上虽接受,可心底里却在为自己辩解。他们不懂得“善解人意”,不知道上司那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所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他们会不情愿地依照上司的吩咐办,并酸溜溜地说:“是上司让我这么办的,对了错了都与我无关。”甚至有些人还会消极抵抗,应付工作。

如果你也抱着这样的想法,对上司指出的错误耿耿于怀,甚至为报复他而对工作敷衍了事,那么就别指望会获得升迁与加薪的机会了。

在公司里,善于理解上司的意图,正确对待上司的批评指正,接受意见并认真完成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更容易得到上司的认同和好感,进而受到重用,获得加薪升职的机会。

如果你还不够成熟,咽不下被上司骂这口气,不妨想一想,无论多么优秀、杰出的人,总免不了会挨上司教训。第一次被斥责的感觉必然不好受,可是无论如何你都必须通过这一关。

有些人初遭痛斥,就会想“这下完了,惹上司讨厌”,或“那种骂法让人受不了,干脆辞职不干”,其实大可不必。这时你需要冷静,反思一下挨骂的原因,好好反省,不再重犯。至于对挨骂这件事情本身,则不必太在意。

说得更彻底一点,骂与被骂等于是你与上司之间的一种沟通。当他开始训斥你的时候,也就代表他已经开始关注你,培养你了。

此外,训斥的内容之中多半透露着上司的本意和大量的实务知识,应心平气和地聆听,别漏掉这些有用的信息。

如果我们把批评和责难作为一次接受教训、磨炼意志的机会,把挫折和苦难视同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是不是就能坦然面对?

当然,挨骂时光“骂不还口”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听骂,俗话说:“不挨骂,长不大,不挨批,长得低。”把“骂”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你就会真正理解“骂”中的含义,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

上下级之间的冲突大多是由于双方的观点、需要、利益和要求不相容而引发的,冲突的表现是形形色色的,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它同时涉及到了人类的心理学与行为学,掺杂了大量的个人感情色彩。

上司的批评不可能百分之百有道理,只要是善意的批评,做下属的都应该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听见是批评,马上就心理不平衡,跳出来与上司理论。或者是在心理上形成逆反性的压力都是不足取的,应该说,对上司的批评无论是作为鼓励还是作为压力,对于员工来说都是必要的,对它的坦然接受的结果都会使你得到进步和提高。

责任保证绩效

责任,是做事出色的前提,是从业素质的核心。责任就如汽车的发动机,没有了发动机汽车就是一堆废铁。

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责任保证绩效。”一个高效率的团队必然是由一群充满责任感的成员所组成的。对于员工来说,要提升工作的业绩,必须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对于企业来说,提高团队绩效的好方法就是提升员工的责任感。

什么是责任?就是遇到任何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首先想我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努力去找别人的问题,去想别人应该怎么办!这样很多问题就会在良好的气氛中得到快速解决。

一流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或者不愿履行责任辩护。

主动找方法的人永远是职场的明星,他们在单位创造着主要的效益,是今日单位最器重的员工,是明日单位的领导乃至领袖。他们的共同理念是: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他们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一个企业仅仅靠制度管理是不行的,因为制度也不可能自动地盯着每一个人,如果一个人缺乏责任感,恐怕什么样的制度都很难生效!一个人一旦踏上了任何一个岗位,你就选择了一份责任、拥有了一份使命。要承担职位赋予你的责任——按时按质完成负责的工作,对所做工作的结果负责,尽量避免让上司修改“作业”或收拾烂摊子,不轻易上交矛盾和问题——“自己的孩子自己管好”。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推动一个人将持续的做好事情视为自己的义务!

成功的管理者一定是负责任的管理者。他们敢立“军令状”,敢于说“做不到我负责”!

承担责任就要积极主动,无论何时何地都主动地去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往前跨一步;遇到困难,往上顶一顶;遇到事情,多做一做。

面对浓烟滚滚的大火,很多消防队员,特别是第一次来到火灾现场的新手,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恐惧。正在这时,指挥官转过身,凝视着每个人,说“跟我来!”然后义无反顾地冲入火海。

“跟我来”三个简单的字,告诉了每个消防队员:什么叫责任。

“第一个冲进去,最后一个撤出来”这成为纽约消防队领导原则的核心!你要想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要坚持这样的准则!

这就是责任!

2006年11月14日,我国兰州空军某部郑州籍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过程中,撞到鸽群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

英雄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军人心目中的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消防队和军队一样,尤其特殊的性质!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人,当你要承担责任的时候,首先就要看你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向前?向后?还是不动!

平凡的生活中,工作就是责任,只要你遵循“工作就是责任”的价值观,你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赞许,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其实,当一个人去完成某一项工作时,实质上就是在履行一种契约,责任感就是对契约的遵守和敬畏。只有信仰的力量和自我约束,才能促使一个人不仅能准确无误地去完成工作,而且,甚至比要求的做得还出色。在完成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但做到没有怨言,而且,还充满着自豪和荣耀。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只要大多数人做到了“工作就是责任”,这个企业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力量,就有了取得客户信任的依据,就有了良性发展的价值观的保证。大量的事实证明,有了“工作就是责任”的价值观,不仅能让雇员得到老板更多的关怀,老板也能得到雇员更真诚的爱戴,公司就能得到客户充分的信任,甚至,每一个客户都将变成最真诚的朋友。真正做到了工作就是责任,还可以化解工作中的过失,甚至,化解过失的过程将变成建立友谊的成因……最终,人们会发现,有责任感的团体或个人,自己就是这种价值观的最大受益者。

个人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了推诿、抱怨、拖延、执行不力,成为社会的一大流行病,也成为企业组织的一大顽疾!如果没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意识,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可能达到目标,在竞争中获胜。因此,从我做起,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是责任感修炼的第一步。

要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就要从你问的问题开始,首先就是不要再问“谁为此事负责?”“为什么他们总是不能做得好些?”或者“为什么我们必须忍受这样的领导或环境?”这样的问题,而是首先要问“我如何能够改变现状?”“我如何将这件事做好?”“我如何做得比别人更好”这样一些有助于完成任务的问题。

美国学者约翰·米勒在《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几条经典的个人责任提升原则:

个人责任不是通过改变他人,而是通过改变自己力求解决问题;个人责任不是抱怨团队,而是要充分认识个人的力量;个人责任就是要适应变化,不断完善自我;

个人责任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与工具实现目标;个人责任就是要做出具有积极作用的选择;

个人责任就是要不断自问“我还能做些什么?”

选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事业才能成功,生命才能更充实!

眼高手低是自己制造的麻烦

初学开车的“二把刀”手眼不相随,要么在低挡位上使劲加油,要么在高挡位上不敢加油,弄得汽车好像一个抽风病人。在工作中,我们普通人也有这样眼高手低的毛病。有些人在做事态度上不能做到脚踏实地,而总想做大事,总不屑顾于小事和事情的细节,自信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而有的人以为做了大官才能做大事,或者只想做大事,最终肯定成不了大事,因有其职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如果力不及所负,才不及所任,必然祸及己身,导致混乱,所以,要成就大事,只有先关照小事,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长期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的态度。

不切实际、眼高手低是工作大忌。有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常常有一种人,而且常常是新人,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别有用心的“老油条”,由于他们在每个公司都呆不长,所以也许他们年龄一大把,却永远是职场新人。

他们一进公司,就非常“眼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会提出一些激情冲天,大而无当、不切实际的计划。结果证明往往非常“手低”,以失败告终。打仗要一场一场地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即使你要登上月球,也还是要从地上出发。

某一高级住宅区,一个开电梯的年轻女孩,工作上很勤勉,获得各单元住户的一致好评,但因相貌酷似某演员,因此招来不少的议论。大家乘坐电梯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说起她像女演员之事,说得多了,她便默不作声。一天,下班高峰时间,挤在电梯里人们又开始谈论起这件事情,有人说:“真的,你长得太像某某演员了,何不去试试演电影呢?”言外之意,开电梯委屈她了。这位姑娘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您说的那位演员我知道,她至多是位三流的演员,而我却是一名一流的电梯工。”电梯里顿时鸦雀无声,从此,乘坐电梯时再也没有人议论此事了。

在职场中,不切实际、眼高手低的“外套”使你老想着干大事,小事不屑于做,即使做了,感情上老大不情愿,心理上也觉得不舒服受委屈。结果小事都干不好,又如何干得了大事?最后,这种人往往不能委以重任,不受重用。试想一下,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想扫天下的人必须有扫天下的能力和心态,而扫天下的能力和心态是通过持续性地扫一室而积累和培养出来的;相反,整天只想扫天下而不想扫一室的人肯定没有扫天下的能力和心态,不仅天下扫不了,而且一室也肯定扫不好。脱掉不切实际、眼高手低的“外套”,应当对自身的能力和外部环境有个客观细致的把握,从小事做起,争取把小事做好、做漂亮,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才得以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