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眼界决定境界
14920700000003

第3章 眼光越高远,视野越开阔(2)

大视野开启大思路

眼界对于一个企业领导者决策也是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的。制定决策首先要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和维护全局利益。这是因为,企业是一个系统,它由若干子系统构成。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系统,有自己的系统目标,同时,组成企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也都有自己的系统目标。

企业系统目标与子系统目标的关系,是大目标和小目标、根本目标和从属目标的关系,决策者必须要看到它们的统一关系,才能保证制定的决策具有全局性和现实性。

据中国一位科学家回忆:1953年,中国某名牌大学新组建一个光学教研室。在讨论研究方向时,不少人认为,光学领域的研究已经“极为成熟”,很难找到一个什么新的研究方向。讨论因此而不了了之。

首先,应当注意,承认一种事物的成熟是非常明智的。果子熟了,就应该把它摘下来。孩子大了,就应该让他独立。圆周率已经精确到了几十亿位,个别有兴趣的人可以让他继续去研究,数学界则没有必要再把这作为一个什么大事看待。光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近代以来又得到高度发展,从古代中国的墨子,古希腊、罗马的希罗、托勒密,到中世纪阿拉伯的阿尔哈,从近代的牛顿到现代的爱因斯坦,从古代光学到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光谱学,从可见光到红外线、紫外线,从透镜、眼镜到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光谱仪,这个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到20世纪50年代,的确可以说是“极为成熟”。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继续拓展,当然还有很大的余地,但显然是有限的,就像今天的眼镜同几百年前的眼镜相比一样,不能说没有进步,但也不能说有很大的进步。因此,明智的行为,就是承认有高峰,拓宽视野,把主要精力放到另辟蹊径,攀登新的高峰之上。

就在人们普遍认为光学领域难以有大的突破后不久,激光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并迅速地被应用到医疗、军工、科研等领域,这样,古老的光学领域顿时一片光明,大放异彩。其后,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又使光学领域不断地出现新的奇迹,小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大至星系,都确切地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之中。今天,光学领域仍孕育着新的突破。2001年9月2日《文摘报》的一则消息说,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被称为海尾蛇的动物,五条长长的手臂上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科学家正在对这种精巧得令人嫉妒的构造进行研究,希望模仿它制造微巧透镜,用在未来的光学计算机上。

可见,极限并非不是不存在,但只要人们拓宽视野,就可以拓宽思路,就会发现新的领域。

像经营寺庙一样经营自己的事业

凤凰卫视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有一段采访,让人很受启发。

少林寺作为千年名寺,更因为20世纪80年代那部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妇孺皆知。但是真正引领少林寺走上复兴之路的,却是释永信这位拥有MBA学位的掌门人上任之后发生的。释永信用了一些非常商业化的行为来经营少林寺这个品牌。比如注册以少林寺为名的品牌和公司,开办包括文化传播公司、食品公司、商标公司和医药局在内的商业实体,到世界各地举行武僧团演出以及主办商业味道浓郁的武术比赛等等。十几年来,释永信以现代企业观念成功经营少林文化,尽管备受争议,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少林寺现在的文化影响力、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以及其自身显著的经济效益。

对于人们的质疑,释永信以美国学者提出的“现在的宗教就是为了提供信仰这种产品”来回应,并由此而确定了少林寺应该坚持给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的理念。而这不也是一个优秀企业所应该持有的经营理念吗?所以,这也正如常言所说的英雄所见略同或者殊途同归,无论是经营寺庙还是经营企业,到了致高境界,其“道”是相通亦相同的。由少林寺方丈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寺庙受到启发,我们是否也可逆向思维一下,像经营寺庙一样经营公司呢?其实,二者在大“道”相同的前提下,有很多东西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首先,对于企业管理层,需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释永信最为人称道的是不拘泥于传统的寺庙管理体制和僧侣身份,以入世的手法经营出世的佛教文化和品牌,可谓与时俱进,兼顾物质与精神。而我们这些身在红尘中经营企业的俗人,尤其对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而言,却往往需要超脱一点,跳出对于个人眼前利益的追逐,把企业作为一项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来追求,才可能把企业经营得更好,把事业做得更大。领导阶层的境界和眼界,是深深植入一个企业有机体的生命基因,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够长得有多大,能够走得有多远。

其次,对于普通员工,需要立相同的“道”,结相同的人,谋相同的事。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一点在少林寺得到很好的体现。少林寺里的僧侣自然不用说,信奉相同的佛法、遵守相同的清规戒律是其共同的“道”。即使是在少林寺名下的文化传播公司里,聘请的职业经理人也都是强调奉献精神、不追逐利益的信徒。当然,对于我们一般企业中的员工,不能也不必以僧侣或者信徒的标准来要求。但是,也需要相同的文化与价值观来过滤和引导,用相同的纪律规范来管理,而不仅仅是用金钱与物质手段去激励,才能够形成一个秩序井然、团结高效、合作共赢、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团队。也才能通过每个面向社会和终端客户的高素质的员工,实现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的企业理念和宗旨。

最后,对于品牌而言,则需要达则兼济天下的豪情。

少林寺成功致富之后,带动了所在地河南登封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利用自己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为地方经济做出很大贡献。此外,方丈本人也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寺庙的主持交流互动,输出管理经验和实际的支持,从而使得少林寺在僧俗两界、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得到全面的弘扬。而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地经营品牌,同样需要发扬企业公民的精神,不仅要赚阳光下的合理利润,而且要时刻不忘回馈社会。只有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使品牌深入人心、长盛不衰。

要看到自己是世界的惟一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他们对自己没信心,总觉得自己是卑微的,而这种心态的产生和自己的社会阅历及眼光有关,就是经得少看得少,认识不到真实的自我。罗斯福夫人曾经说过:“没有你的同意,谁也不能让你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一个人如果表现出自己是个充满活力与吸引力的人,人们就会以你的表现同样看待你。如果你的仪态、眼神、衣着、面部表情与为人态度,时时反映出自信与自我肯定,别人自然会对你产生信任与好感。

原一平是一位保险推销员,他身高1.53米,其貌不扬,年龄不小。

在他做这项工作的头半年里,没有为公司拉来一份保单。他没钱租房,就睡在公园的长椅上;他没钱吃饭,就去吃饭店专供流浪者的剩饭;他没钱坐车,就每天步行去他要去的地方。

可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也没有人觉得他是个失败者。自清晨从公园长椅上“起床”,他就向每一个碰到的人微笑,不管对方是否在意或者回报他的微笑,他都不在乎。而且他的微笑永远是那样由衷和真诚,让人看上去觉得他是那么精神抖擞,充满信心。

终于有一天,一个常去公园的大老板对原一平的微笑发生了兴趣,他不明白一个吃不饱饭的人怎么会总是这么快乐。于是,他提出请原一平吃一顿好饭,可被原一平拒绝了。他请求这位大老板买他的一份保险,于是,原一平有了自己的第一笔业绩。这位大老板又把原一平介绍给许多商场上的朋友。

原一平的自信和微笑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他最终成为日本历史上签下保单金额最多的保险推销员。他成功了,他的微笑被称为“全日本最自信的微笑”。他说:“走向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微笑和信心只是你走向成功的一种方法,但这又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有些人自卑是因为他们身上存在着某种先天缺陷,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就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其实有时某些短处是可以转化为长处的。

众所周知,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虽然鲨鱼少了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一般的鱼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的甚至会被鲨鱼吃掉。

伊尔·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黑人记者。他勇敢、勤奋、功绩卓越,创造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

“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那时,我父亲是一名水手,他每年都要往返于大西洋各个港口之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也许一生都会像父亲所工作的船只一样,漂泊不定。”

“后来在我9岁那年,父亲带我去参观凡·高的故居。在看过凡·高用过的那张破旧的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我问父亲:‘凡·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告诉我说:‘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父亲带我去丹麦,在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故居前,我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说:‘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生前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从此,我的人生完全改变了。我庆幸自己有位好父亲,他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而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又告诉我,人能否成功与贫贱无关。”

的确,命运有时会把一些伟大的人放在下等人中间,让他们从事着卑贱的职业,使他们远离金钱、权力和荣誉,可是在某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领域却让他们脱颖而出。所以你完全不必为自己的低贱而烦恼,任何人都可以轻视你,但你自己不能轻视自己,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么你的一生将毫无意义。一个人最大的不幸就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糟蹋自己,自己将自己看作是世界上最无能、最无用的人。

其实,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你在这方面实力弱,并不意味着你在所有的领域都处于劣势。同样的道理,暂时的胜负并不能决定人生最后的走向,即便你现在处于社会的底层,你也没有必要垂头丧气,自卑自贱,不要因为自己暂时低贱的身份而判定自己未来的生活格局:不要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用垂怜的声音与世界对话;不要因暂时的生活窘迫,而放弃了美好的理想。一个人只要永远高昂着不屈的头颅,那么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只要你能欣然接受生活赋予自己的角色,或者是你能清楚地发现自己最胜任的工作,那么你就是快乐和幸福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然而自信却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希望永远生长在沃土中,不断地成长,不要因为任何小事而自己看不起自己。

找到你要爬的桅杆

人生就是一个寻找好出路的过程。任何理想和目标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在寻找的过程中知己知彼确定出来的。这寻找的过程就是开阔眼界的过程。只有在宽阔的视野中寻找到你要追求的真正目标,成功才会一步一步地走向你。

有一个出门求道的人在渡船上遇到两个青年,他虔诚的样子令人觉得好笑。

两个年轻人骗他说:你是不是想知道“道”的真谛?

他说:是呀。

年轻人说:现在你顺着桅杆爬上去,等你爬到顶上的时候,就明白道的真谛了。

学道的人连忙脱下外衣,去爬桅杆,当他爬到桅杆顶上的时候,两个年轻人拿起他的衣服和包裹逃跑了。

众人连忙叫他:快下来,那两个人是骗子,把你的衣服和包裹抢走了。

但是他不为所动,说:不,他们不是骗子,站在桅杆顶上,我看见了从未见过的壮观景象,心胸豁然开朗,顿时明白了道的真谛,身外之物已经不重要了。

或许有人认为他傻,但是不管怎样,他损失了不重要的身外之物,却获得了内心的满足,也是一种幸福。那两个年轻人也许并不是蓄意谋财的强盗,只是想恶作剧一下,却无意间,成就了别人的梦想,也算是功德一件吧!但与得道的人相比,他们的境界实在太低了。

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在渺小的身外之物上大动脑筋,机关算尽,得则喜,不得则悲,实际却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有这样一个生活实例:

年轻的女孩为一位老板拆阅、分类信件,普通而平凡。一天老板让她打印一份文件,文件中的一句话打动了她:“你惟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设立的那个限制。”

女孩把这句话深深地记在心里。

从此以后,女孩开始在晚饭后自动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不计报酬地干一些分外的活——比如替老板回信,久而久之,她的回信和老板的一样好,甚至更好。

终于有一天,老板的秘书辞职了,老板很自然地让她接替了秘书的工作。她越来越优秀,其他公司争相聘请,她最终超过了她的老板,从一个最底层的办事员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就是这样,我们只管自己去爬桅杆,爬到桅杆顶上的时候,自然就明白了道的真谛,别人从你这里得到的身外之物,对你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拥有的比他更多,你的境界已经超过了他。

要想达到高境界,必须给自己树立一个桅杆,给自己一个开拓眼界的目标,给自己一个每天一点的进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