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眼界决定境界
14920700000027

第27章 眼光越独到,思维越灵活(4)

上中学后,从作业本、乒乓球到自行车,方德华什么小商品都倒腾。

其“客户对象”不仅有自己的同学,甚至还有自己的老师。到了专科学校后,他的生意更是不得了,他公开在校园里摆小摊卖书,卖文具,卖邮票,为同学联系家教,成了一名“生意精”。

1984年,方德华在宿舍里不小心撞翻了热水瓶,瓶胆碎了。看着漂亮的热水瓶外壳,他突然间发现了商机:学生宿舍里撞翻热水瓶的事太常见了。由于校内校外没有一家商店专卖瓶胆,要卖就卖整个的热水瓶,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热水瓶爆破了,只好去买新的,而把好端端的瓶壳搁置起来。如果能弄来瓶胆卖给打翻热水瓶的同学们,这个省钱的办法肯定会受欢迎。方德华说干就干,他到附近一家商店订购了50个热水瓶胆带进校园,上完课就在食堂门口摆摊,晚上也在宿舍里等“客户”上门,当天就把50个瓶胆卖光了。

在校三年,方德华可没闲着,他扩大了瓶胆推销范围,到大商店按期大量订购瓶胆,跑遍了全杭州大中专院校,每所学校都找在校生做瓶胆销售代理。此外他还成立了一个家教中心,贴出海报作宣传,以宿舍为办公地点,向校外请家教的人推荐家教老师,为同学们找挣外快的工作。1986年方德华毕业时,他的存款已超过1万元,并且有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当别的同学毕业时都在为自己的出路操心时,方德华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利用自己的资本从商下海,成了一名商人。

虽然由小做大,最终走向了成功,但方德华的经历在温州人中毕竟属于个例。而温州的小商品购销队伍却绝少科班出身,多数是由其他职业转化而来;其中有农民、工人、教师,有公务员,也有复员退伍军人和个体手工业者。他们走南闯北,跋山涉水,云游四方,足迹遍及都市乡村,推销的不过是一些针头线脑的小商品,但他们由此经历了各种风雨,领略了各地风情,不知不觉间推销的技艺大有提高,交往沟通、铺设关系等,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说辩劝逗艺艺上乘。而且要在不起眼的小商品上抠利润,故而成本节约意识很强,这些都为他们日后成就大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温州人创业大都经过从“一身薄技”到创下辉煌事业的坚韧、刻苦的过程,补鞋、缝衣是他们当中不少人都干过的营生。当今在国内赫赫有名的几家大企业的温州老板都有此番经历,正泰集团的南存辉原是一名小补鞋匠,德力西集团的胡成中曾跟随父亲做裁缝,奥康集团的王振滔曾是一名小木匠。

温州人是最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在从事小商品生产,小作坊、小铺面经营时,他们身上那种传统的“身份”、“面子”等等级观念十分淡薄,他们并不因自己从事了一些在外人看来很“低贱”的小职业、小经营而感到自己在人格上低人一等、矮人三分。相反,他们却以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而且还能攒钱将来做老板而信心十足,感到自豪。这比起那些宁愿下岗在家受穷,也不愿干他们所谓的“丢面子”的人来说,可谓是两种时代两种思维两种人生。

“小”是温州人经商的一个突出特点,温州人做生意特别注重从小处着手,他们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就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骛远,从不好大喜功。他们非常能吃苦,意志非常坚韧。那些看起来没什么钱赚的小生意,他们不仅不会嫌弃,反而特别认真。这其中体现了一种精神,即把小生意当作事业来筹划,无论何时何地都本着从“零”做起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

匠心独运,见人之所不能见

眼界有高低,眼界低的人目光短浅,对事物看不出什么三短两长,只会盲从眼界高的人。这就是学者常说的“趋热心理”,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一窝蜂”等都是说的这种现象。比如,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会感受得到,市场上有一种商品挣钱了,人们就会马上跟上去,可以说“跟风”或模仿别人是大多数经营者赚钱的法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任何一种商品也都要不断改进,才能迎合人们不断进步的要求。

凡事盲目跟风,快的话还可以赚一点钱,如果太慢的话,不但赚不到钱,反而有可能把自己的老本给搭进去。也许正应了那句:“第一个做的是天才,第二个做的是庸才,第三个以后做的便是蠢才。”所以,对于经营者来说,要想获得超出常人的成功,第一要诀就是眼光独到。

愈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愈难创新。因为社会需要大致已经定型,经营者必须从已有的金矿里,辛苦地加以再开采。当然,很有可能你寻宝的金矿,已被前人开采了八九次。

眼光独到的经营者,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尚未有人注意到的领域里,或许应该说,尚未有人敢在生意上打主意的领域,要创出赚钱的机会,要比前面的金矿寻宝容易得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寿保险业在过去,可以说是一项令人闻之而避的行业,没有人敢去想在这个行业能赚钱。因为当时的人们,最忌讳谈论生死的问题,人们普遍觉得买了保险,就等于立了遗嘱,非常不吉利。

后来,经过独具慧眼的此类公司的大力发展,首先灌输人们对生命的正确观念,解除了迷信的禁忌;再进一步将保险条例放宽,使客户充分相信投保是确保亲人受益,而非本身的损失。

所以,在大多数人都否定的事物上动脑筋,独具慧眼,见人所未见,便可以不断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业。

以咖啡店的经营来说,只要我们花些钞票随时都可以开设,别人有什么设备,你可以拥有这些设备,别人的装潢很漂亮,您也可以装潢得比它漂亮,要如何把成本压至最低或服务品质维持最高,甚至如何才能高朋满座、财源滚滚,这就要看个人功夫了!

要直接去了解别人的经营理论是如何成功并非易事,但也不是很困难,譬如去挖角,或经常借机登门光顾……皆是办法,但最直截了当的,应该还是钻进别人的公司当徒弟或伙计。不过这招只适用于年轻人,如果本身已有相当成就或年龄一大把时,就不管用了!

比较可行的做法,还是要多看、多观察,并了解别人为什么会选在这地点?以及人家如何管理?它的特色又在哪里?

像有时受邀到酒馆去应酬时,我们会观察这家酒馆的现场布置如何?它的经营特色在哪里?管理方式怎样?有时想得太多了,多喝两杯也不觉得醉!

虽然不是每个行业都可以插手,但多关心四周的环境,机会来临时,究竟是不是成功,心里的算盘稍微一打,大概可以略知一二了。

总之,与其花钱请教经营顾问,倒不如花些功夫去看看有关这方面的书。听听过去成功者的意见倒是无妨。但终究还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另外,从事任何事业,除必须具备80%的既存常识外,尚须有20%的独特创意。

经营者要想培养自己的创意能力,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独特眼光,这需要从培养以下意识开始:

(1)收集创意。

创意是飘忽无形的,就存在于你的身边,你应加紧领略周围的事物,记下印象深刻的一切。

或许你认为某些想法没什么用,但没准有一天会用得上。正如时髦与复古一样,很难保证明天轮到什么东西复古,或许是家具,或许是手表款式,甚至是发型。今天小青年五颜六色的头发,五年前很可能就会被人们看成怪物,然而今天却是时髦的象征。正如少年时代所厌恶的东西,进入青年时期或年纪更大时,反过来会欣赏一样,明白了人类这种好变的心态,就可以知道没有哪种产品是消费者永远嫌弃的,亦没有哪种是他们永远钟爱的。

因此,收集整理一切有关时下的创意,并随时翻阅。看看如今的潮流趋势,想想会不会用得着。说不定,你会从过去看不上眼的创意中,寻找到新的赚钱机会。

(2)抓住创意。

随时注意市场的有关信息;经常留意市场内外的任何变化;注意消费者的品位有没有改变;留意其他竞争对手的动向。

现在社会上的商品极其丰富,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是一日多变,经营者需要着眼的地方到处都是,简直多得令人应接不暇,以致常常令人不知所措。有了高度的判断力,就不会阵脚大乱,而能及时决定需要什么、舍弃什么。

大多数情况下,创意可以凭直觉获得,虽然每项创意均有一定程度的保留价值,但你总不能同时实行,惟有利用自己的判断力,暂时放下不尽合理的创意。首先与下属集中力量将创意焦点缩小,再进行多项研究和实验,将原有的创意具体化,才是初步的成功。

(3)实施创意。

被搁置一旁的创意,随时待命而出。在生意场上,灵活和经得起考验的头脑最管用。任何生意都可能有赔有赚,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是创意而已,要想将创意变成成功,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创意的实施一定要快,因为生意场上变化莫测,今天最好的创意,说不定下周就是最差的创意了。只要你匠心独运,见人之所不能见,就会独树一帜,成功也会指日可待。

永远不要把眼睛盯在忧伤处

一个人在生活当中,总免不了要遭遇挫折和伤痛。每当这个时候,你是怎样去处理的呢?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就不同,感受也就不同,这会导致你心情不同,甚至影响你以后的人生之路和前途。当你自认为受到了委屈或不公平待遇时,当你内心感到郁闷时,当你出现工作失误想怨天尤人时,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不如意的事的呢?你是不是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论证过呢?如果你此时感到的尽是忧伤和愤懑,你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换个角度看看,不让自己看的那么片面,给你的生活增加更多亮点。换个角度看问题,看出一件事的不同面,让自己从最坏的事中找到它另外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开始,寻找另一种不一样的风景。

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由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换个角度切苹果,换个角度看自己,换个角度看世界,便是一种解脱,一种高层次的智慧。

有这样一则哲理小故事颇能让我们回味:有一位艄公正准备划船上岸,突然看见有一个人从岸边投入水中,艄公赶快把船划到她身边,把她救了起来。跳河的是一位美丽的少妇,看着这位年轻的女人,艄公问:“你年纪轻轻,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为何寻短见?”被救起的少妇说出了胸中的苦闷:“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抛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还活得下去吗?”少妇哭泣着道。艄公听了她的话,沉思了一会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少妇说:“那时是我一个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呀……”“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没有。”“那么现在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了。现在你又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有什么活不下去的?你死都不怕,还怕活吗?”听了艄公的劝告,少妇恍如大梦初醒般揉了揉眼睛,振作起来,作别走了。艄公所做的,仅仅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帮那位少妇分析了自己的人生,但是,也让那位妇人看到了一种新生活的曙光。

仅仅是因为换了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就成了两个世界。可见,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便会看得开、放得下那些生活中不如意的人和事。对于人生常见的失败,我们不妨认为失败一次就会使人对成功的内涵理解得更透彻一层;失误一次,就会让人对人生的醒悟更添一码;不幸一次,就会使人对生活的理解更深一级;经过了一次磨难,就会使人对世事的认识更成熟一些。山不转水转,只要是有山有水,总会有柳暗花明的地方。每件不如意的事总会有其闪光的一面,看到了这闪光的一点,就找到了幸福的源泉。